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食管腺癌的发生率呈上井趋势,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0~100倍^[1]。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治疗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内镜治疗,单纯抑酸药物治疗只能控制反流症状,难以逆转化生的柱状上皮,不会减少发生癌变的危险性。手术创伤大,费用高,  相似文献   

2.
李秋霞 《家庭医药》2016,(7):110-110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例Barrett食管(B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与病理检查结合对Barrett食管早期进行诊断。防治胃食管反流是治疗Barrett食管的重要手段。结论:EATs加PPIs抑酸治疗是目前治疗BE及BE伴异型增生的有效方法,使BE上皮消失或逆转为鳞状上皮,疗效可达70%~100%,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发现重度异型增生或癌变者及时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有资料表明,Barrett食管发生恶变的概率比普通人群高30~125倍[2,3]。故有效消除Barrett食管是预防食管腺癌的重要措施。目前BE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下高频电联合抑酸剂、抗反流药物及黏膜保护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对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认的Barrett食管患者,采用高频电在病灶处灼凝,并应用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及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20d。结果治疗结果59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并结合病理复查为新生的鳞状上皮,有效率为95.16%。除少数患者出现短暂胸骨后疼痛、咽下疼痛及低热外,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联合抑酸剂、抗反流药物及黏膜保护剂综合治疗Barrett食管,对Barrett上皮的修复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内镜下高频电联合抑酸剂、抗反流药物及粘膜保护剂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 对62例经内镜和病理确认的Barrett食管病人,采用高频电在病灶处灼凝,并应用泮托拉唑、莫沙必利及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20天.结果 治疗结果59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内镜并结合病理复查为新生的鳞状上皮,有效率为95.16%.除少数患者出现短暂胸骨后疼痛、咽下疼痛及低热外,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高频电联合抑酸剂、抗反流药物及粘膜保护剂综合治疗Barrett食管对Barrett上皮的修复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病理现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30~150倍。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是一种能有效逆转Barrett食管上皮  相似文献   

7.
Barrett 食管是指食管下段正常的鳞状上皮被类似于胃和肠道柱状上皮所取代,又名柱状上皮细胞食管.多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早期的诊断治疗可预防食管腺癌的发生。我们自1990年以来对10例 Barrett 食管进行微波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蕤兰  侯玲  杨文霞  古培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12-3112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周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arrett食管(BE)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和病理学证实的BE患者26例,在胃镜下用氩气刀对病变食管黏膜进行治疗,术后予抑酸剂和促动力剂.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复查,观察疗效.若病理提示仍有柱状上皮存在,再次进行氩气刀治疗,直至BE食管黏膜完全消除.结果:胃镜下23例经一次氩气刀治疗后病灶消失;3例复查仍有岛状BE样改变,再次行氩气刀治疗;2例行三次氩气刀治疗.无出血、穿孔、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APC联合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BE,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柱状上皮被覆食管(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是指食管下部括约肌水平以上的远段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Barrett食管属于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30~40倍[1].本研究主要讨论Barrett食管的病理分型、内窥镜下特征与腺癌的关系,以利于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癌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日前大量的研究表明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黏膜复层鳞柱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它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重要的一种并发症,因其与食管腺癌发生的密切相关性而受到广泛重视。如何彻底治疗Barrett′s食管是消化内科医师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术(RF)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BE患者21例,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于术后予抗反流和抑酸治疗,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20例为1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例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2个月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联合抑酸治疗BE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正>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代替,是目前唯一公认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巴雷特食管上皮的消退需要化生上皮的再损伤伴随无酸环境下上皮细胞愈合[1]。2006-08~2010-08笔者所在科住  相似文献   

13.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被公认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1]。而氩离子凝固术  相似文献   

14.
Barrett食管(BE)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1]。BE  相似文献   

15.
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 ,约占消化性溃疡的 95 %。此外 ,或因发生部位及病因的特殊性 ,或因临床表现的不同 ,或因治疗上的差异等 ,与常见类型的消化性溃疡有所不同 ,故称为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 ,本专题就常见的几种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分别讨论如下。1  Barrett溃疡是指在 Barrett食管的基础上 ,由胃酸、胃蛋白酶侵蚀所产生的组织缺损。而 Barrett食管则是指不同因素造成的食管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及杯状细胞所取代的一种病理变化。Barrett食管的形成主要与胃、食管反流有关 ,因食管固有的复层鳞状上皮…  相似文献   

16.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组织的损害[1],内镜检查食管下黏膜有糜烂、破环的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未见糜烂的称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食管远端的鳞状上皮被柱上皮取代,并有肠化生的称为Barrett食管(BE),其中RE可合并有食管狭窄、溃疡和消化道出血,BE有可能发展为食管癌[2],因而GERD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门的关注,其中RE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84例RE患者,且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胃气瘀滞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4例中,男性20例,女性  相似文献   

17.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齿状线上方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无肠上皮化生,其中伴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为食管腺癌的危险因素,其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高30~50倍。近年来高分辨率电子内镜的临床广泛应用,Barrett食管诊断率明显提高。2005年4月~2007年4月,本院内镜诊断Barrett食管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远端(下端)的被覆上皮由鳞状粘膜转化为特定的肠上皮化生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生机制与胃酸刺激有关,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就是慢性重度胃食管反流病(GERD)。由于Barrett食管与食管腺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对哪些患有可能发生Barrett食管、发生的原因以及早期治疗等问题已成为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则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在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胃贲门部及食管下段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预后差。报道BE发病率为8.9%,故早期诊治至关重要。目前,对于Barrett食管是食管远端腺癌的癌前病变的认识比较一致,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或无肠化。胃贲门及食管下端腺癌的发病率上升趋势的出现与Barrett食管有关,尤其与Barrett中特殊肠化生细胞有关。因此,早期检出及严密监控和干预这一癌前病变是目前最新的治疗措施。因而寻找有效消除或逆转Barrett食管的方法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食管下段正常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或不伴肠上皮化生。目前Barrett食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病理活检是金标准。但是常规内镜检查对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低。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