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细胞增殖和Akt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干预MDA-MB-468细胞,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不同浓度APS干预对MDA-MB-468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用细胞内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S干预MDA-MB-468细胞株1、2、4和7d后对磷酸化Akt(phospho-Akt,p-Akt)(Thr308)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p53/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靶点p53、MDM2和人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沉默PTEN的表达,用细胞内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PS干预MDA-MB-468细胞2d对p-Akt(Thr308)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和0.5mg/mL的APS对MDA-MB-468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和0.5mg/mL的APS干预1、2、4和7d后能下调p-Akt(Thr308)的表达;干预1和2d后下调p-Akt(Ser473)的表达,上调MDM2蛋白的表达;干预7d后上调p53和PTEN蛋白的表达。PTEN沉默后,APS在干预2d后对p-Akt(Thr308)和p-Akt(Ser473)的表达没有影响,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低于PTEN未沉默时。结论:APS能抑制MDA-MB-468细胞的增殖,下调MDA-MB-468细胞Akt磷酸化的水平,其抑制MDA-MB-468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通过对p53/MDM2正负反馈环的调节从而上调p53和PTEN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对basal-like乳腺癌细胞MDA—MB-468和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urine 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MSCs)增殖的影响及其异同。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Astragdlus injection,AI)分别干预MDA-MB-468和mMSCs,不加AI培养2d的MDA—MB-468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AI对MDA—MB-468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I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酶比色法监测MDA—MB-468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AI对MDA—MB-46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1g/ml AI对MDA-MB-468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效关系。lg/ml AI对mMSCs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作用不及顺铂,而0.1g/ml AI对mMSCs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AI能诱导MDA—MB-468细胞凋亡。不同浓度AI组和顺铂组MDA—MB-468细胞培养上清LDH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I能显著下调EGFR和p53蛋白的表达。 结论:AI对MDA—MB-468和mMSCs增殖的影响与药物浓度有关,其抑制MDA—MB-468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机制可能通过下调EGFR和p53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野生型PTEN基因转染对人炎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TEN,用脂质体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468,用RT—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并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转染后,在表皮生长因子的诱导下,磷酸化蛋白激酶B(PKB/Akt)的表达,四甲基唑蓝(MTT)法分析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T—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显示pcDNA3.1-PTEN转染组有PTEN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且显示转染组在表皮生长因子的诱导下,p-Akt蛋白表达下调。MTT检测表明pcDNA3.1-PTEN转染组活细胞数较其它各组均低(P〈0.01),流式细胞分析其凋亡率达21.68%。结论野生型PTEN基因依赖其磷酸酶活性可诱导乳腺癌MDA—MB-468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12,PC12)细胞缺氧缺糖复供(oxygen deprivation reoxygenation,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于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 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及B 细胞淋巴瘤-2 蛋白(B-cell lymphoma-2,Bcl-2) PI3K/Akt/Bcl-2 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 PC12 细胞,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OGD/R),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5 μmol·L-1)和黄芪甲苷组(1.00、0.10、0.01 μmol·L-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体外PC12 细胞OGD/R 模型。CCK-8 试剂盒法检测PC12 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法测定乳酸脱氢酶的漏出量;采用Hoechst33342 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 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与坏死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细胞Akt、p-Akt、Bcl-2、Bcl-2 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黄芪甲苷提高PC12 细胞OGD/R 损伤的细胞存活率,降低LDH 漏出量和细胞凋亡。黄芪甲苷浓度依赖性上调p-Akt/Akt、Bcl-2 的蛋白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 的表达。PI3K/Akt 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02 能抑制黄芪甲苷对OGD/R 损伤的PC12 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论:黄芪甲苷对OGD/R 损伤的PC12 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Bcl-2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姚艺  李艳丽  丁洪成  陈思思 《河北医学》2022,(11):1785-1790
目的:探讨芒柄花苷经AMPK/SIRT1/FoxO1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准备大鼠DN模型,芒柄花苷低剂量组和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芒柄花苷(剂量分别为50mg/kg和200mg/kg),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50mg/kg),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6周。测定大鼠血清中BUN、Scr和血糖水平,对大鼠肾脏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SOD、GSH-PX、MDA、AMPK、SIRT1、FoxO1、FN和LC3B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异常肥大,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增加,间质纤维化;芒柄花苷和二甲双胍治疗后,肾小球形态逐渐恢复正常,肾小球内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芒柄花苷低剂量组、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各组大鼠BUN、Scr、血糖、MDA、FoxO1和FN水平升高,SOD、GSH-PX、AMPK、SIRT1和LC3B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芒柄花苷低剂量组、芒柄花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对环氧化酶一2(COX一2)mRNA的表达及其影响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强度超声(50w/cm^2)干预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RT—PCR检测干预前后MDA.MB一231的COX.2mRNA的相对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随着高强度超声干预时间的增加,COX-2mRNA相对水平逐渐下调,电镜下可见明显的凋亡小体。干预时间增加到30s,部分细胞出现死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高强度超声干预在一定作用时间内促进乳腺癌MDA-MB一231细胞COX一2依赖性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正常兔耳皮肤组(A)、瘢痕模型组(B)、DMSO刺激模型组(C)、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刺激模型组(D)。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兔耳瘢痕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pAkt[S473]和p-Akt[T308]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双染色评估p-Akt[S473]和p-Akt[T308]的共定位情况;以及TUNEL评估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D组中瘢痕厚度及成纤维细胞数明显高于B和C组。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Akt[T308]和p-Akt[S473]在B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但在D组中显著低于C组。免疫荧光表明,p-Akt[T308]和p-Akt[S473]主要定位于瘢痕组织中的细胞浆内,且在D组中的共表达量低于B组。TUNEL检测结果证实,与A组相比,B组皮肤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下调,且D组中细胞凋亡水平高于C组(P <0.01)。结论 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可通过抑制Akt磷酸化,导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黄芪-丹参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关关系。方法:首先将黄芪-丹参药对中14个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异鼠李素、丹酚酸B、紫草酸、迷迭香酸、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IIA、二氢丹参酮I、丹参酮I、隐丹参酮)依据Pharm 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然后采用MAS和KEGG数据库获得靶蛋白的作用通路;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黄芪-丹参药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黄芪-丹参药对中的14个效应成分涉及63个靶点蛋白和69条作用通路。预测结果得到文献印证。网络模型中每个靶点蛋白、每条作用通路出现的平均频次分别为8.31次、7.62次,每个效应成分的平均靶点蛋白数、平均作用通路数分别为4.57、4.93。结论:为深入研究黄芪-丹参药对的药效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生态环境因素对恒山产野生蒙古黄芪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影响黄芪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 采用HPLC-DAD法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成分;UPLC-ELSD法测定了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黄芪甲苷4种皂苷成分。采用SPSS17.0软件对黄芪各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生态因素对各成分量的影响。结果 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毛蕊异黄酮苷的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958,黄芪皂苷I的量与皂苷总量相关系数为0.969,毛蕊异黄酮的量与芒柄花素的量相关系数为0.896,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皂苷总量与黄酮总量相关系数为?0.505,呈显著的负相关。随着海拔和纬度的升高,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黄酮总量升高;芒柄花素的量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在阴坡的黄芪中黄芪皂苷I和皂苷总量的量高,且随坡度增大而升高;黄芪皂苷II的量主要受坡度的影响。结论 影响恒山野生蒙古黄芪药材黄酮成分量的主要因素是海拔和纬度,经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和坡度对黄芪的皂苷成分的量有显著的影响,纬度、海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10批黄芪赤风汤供试品溶液的指纹图谱,以及对方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7种主要成分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使用0.05%甲酸水(B)-5%四氢呋喃95%乙腈(D)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量:1 mL/min;柱温:23℃,进样量:10μL。基于HPLC-ELSD法,漂移管温度:60℃,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 10批黄芪赤风汤供试品共标出16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在0.9以上,并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芍药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毛蕊异黄酮、芍药内酯苷分别进行指认;基于HPLC-ELSD法:10批黄芪赤风汤其相似度均在0.903以上。且7种主要成分在各自的加样范围中线性关系良好,各自加样回收率RSD≤3%,含量为:芍药内酯苷(9.58±1.70)mg/g、芍药苷(8.36±0.78)mg/g、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77±0.11)mg/g、芒柄花苷(0.16±0.06)mg/g、毛蕊异黄酮(0.50±0.06)m...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梭果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梭果黄芪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含0.2%甲酸)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0.025 X+5.1096(r=0.999 7)和Y=58.24 X-94.279(r=0.999 7);线性范围分别为5.52~110.40μg/mL和5.54~110.72μg/mL;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总量在0.0053%~0.0179%之间。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梭果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与茶多酚合用对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检测塞来昔布、茶多酚单药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塞来昔布(10umol/L)与不同浓度茶多酚(6.25、12.5、25、50、100ug/mL)单用及合用均对MDA—MB-231细胞产生增殖抑制作用,且联合用药组的抑制率高于各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塞来昔布(10umol/L)与茶多酚(50、100ug/mL)合用组的凋亡细胞较单用组明显增加,出现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证明两药合用使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塞来昔布与茶多酚合用具有显著抑制三阴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应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药物联合处理MDA-MB-23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药物的生长抑制效应;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测定MDA-MB-231 细胞bcl-2家族蛋白表达.结果: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10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作用于MDA-MB-231细胞的48 h 存活率为48.53%;75 μg/ml的西妥昔单抗与2 μmol/L的吉西他滨联合用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 45.7%,较单用吉西他滨的凋亡率16.5%明显提高(P〈0.01);单用吉西他滨可以使蛋白 bcl-2 表达下调,合用后较单用下调更加明显.结论:西妥昔单抗与吉西他滨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的作用,两者联合表现为相加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溴丙酮酸(3-BRPA)联合阿霉素(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3-BRPA 80、160、320mol/L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18 h后,测定其对细胞内ATP的影响;分别用3-BRPA 10、20、40、80、160mol/L和ADM 0.75、1.5、3、6、12mol/L,以及3-BRPA 80mol/L与ADM 0.75、1.5、3、6、12mol/L合用作用于MDA-MB-231乳腺癌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情况;3-BRPA 80mol/L组、ADM0.75mol/L组以及3-BRPA 80mol/L与ADM 0.75mol/L合用组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后,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3-BRPA 16mol/L、ADM 0.2mol/L以及3-BRPA 16mol/L与ADM0.2mol/L合用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5 d后观察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3-BRPA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 ATP的生成有抑制作用;3-BRPA联合ADM后可明显增强ADM的细胞毒性作用;3-BRPA 80mol/L与ADM 0.75mol/L合用组诱导乳腺癌细胞MDA-MB-231 24 h凋亡率为39.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BRPA单用组和ADM单用组(P0.01);3-BRPA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集落克隆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3-BRPA可以增强ADM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增强ADM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etyl-CoA synthase 2,ACSS2)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与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及比较两者ACSS2 ...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ELSD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转黄芪毛状根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利用HPLC-ELSD法测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itreoscilla Haemoglobin gene,vgb)黄芪毛状根、非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和山西产黄芪药材黄芪甲苷含量差异大。结论:转vgb黄芪毛状根黄芪甲苷含量远远高于非转基因黄芪毛状根和黄芪药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前列宁颗粒中黄芪甲苷的HPLC—ELSD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Shimadzu C18(4.6×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466);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μL。ELSD检测器条件:蒸发温度:45℃,N2压力:2.12Bar。结果:黄芪甲苷在3.97-19.85μg·L^-1(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重复性的RSD为1.07%。结论: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适合于前列宁颗粒中黄芪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经引经药桔梗的有效成分桔梗皂苷D分别配伍不同治则下中药有效成分麦冬总皂苷、莪术醇、蛇床子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确定各成分抑制乳腺癌细胞4T1和MDA-MB-231增殖的有效剂量;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桔梗皂苷D与不同治则下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优化;通过MTT法和Transwell实验比较和验证各优化配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结果: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最佳配伍剂量。验证实验显示,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优化配伍对4T1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及各成分单用(P〈0.05或P〈0.01);对于4T1细胞,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优化配伍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优于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及各成分单用(P〈0.05或P〈0.01);对于MDA-MB-231细胞,则以桔梗皂苷D加蛇床子素和桔梗皂苷D加莪术醇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强,优于桔梗皂苷D加麦冬总皂苷(P〈0.01)。结论:桔梗皂苷D与不同治则中药有效成分优化配伍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效果明确,不同的桔梗皂苷D配伍对效应指标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丹芪通脉胶囊中黄芪甲苷的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nm×150 n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95℃,氮气流速2.1 L/min。结果: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线性范围1.006μg~10.06μg,回归方程Y=1.574X+5.956,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为1.72%(n=6)。结论:所建立的HPLC-ELSD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丹芪通脉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