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FFA和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8月~2014年3月就诊的20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患者20只眼,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2项检查技术,根据眼底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和病变部位的形态学特点,对眼底病变的情况做出评估。结果:FFA造影检查时20只眼中的12只眼病灶中央先出现针尖状渗漏,然后彩呈墨渍样扩大,8只眼黄斑区早期出现针尖大小的渗漏点,晚期逐渐扩大像冒烟样向上喷出;OCT检查13只眼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黄斑中心凹曲线消失,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增厚,7只眼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脱离,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增厚脱离,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见液性暗区,局部见RPE层波浪状脱离,RPE层下见液性暗区。结论:FFA检查能敏感的观察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血管渗漏的程度,OCT对于小的神经上皮脱离很敏感,并有效的进行定量分析,在实际的临床中可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利用上述2项检查以达到更加准确而有效的临床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赤光血管造影(RFA)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OCT)及眼底自发荧光检查(FAF)相比,在眼底病变检查中的优势。方法 采用RFA、FFA、ICGA、OCT和FAF对2022年1月至8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9例(41眼)眼底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利用数据和检查图像比较几种检查方法的异同。结果 对于视网膜下积液的观察,RFA比FFA有优势,与ICGA晚期图像和OCT图像判读一致;对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状态的观察,RFA比FFA和ICGA晚期检查有优势;对于视乳头周围多灶性片状异常荧光病灶的观察,与FFA、ICGA晚期、FAF检查图像判读一致;对于视网膜点片状异常荧光的观察,RFA检查与ICGA晚期检查、FAF检查判读一致,比FFA检查有优势;对于黄斑区膜样高荧光的观察,RFA检查与OCT图像判读一致,比FFA、ICGA晚期检查有优势。结论 RFA检查在眼底病变的检查中,尤其是对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等视网膜浅层结构的观察,比FFA、ICGA等检查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4例(236眼)中浆的FFA片.结果:中浆的FFA表现归纳5种类型:(1)渗漏点型(包括圆点扩大型、喷出型和玻璃膜疣状或窗样缺损样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炎型);(2)局限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染色型;(3)RPE脱离型;(4)混合复杂型;(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结论:中浆的FFA表现形式,为激光光凝治疗中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以黄斑水肿为特征,多见于20—45岁的中青年男性。目前我院眼科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了临床诊断、眼底定位、眼底激光治疗及愈后随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在检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60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诊断为单眼初发的CSC患者进行时域OCT检查,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对病变图像进行定量测量和分析。其中34例(34眼)在恢复期行OCT复查,对比分析发作期与恢复期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定量测量结果。采用直线相关法对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各参数与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FA检查结果: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51眼(2眼经OCT检查证实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3眼.其他2眼(经OCT检查证实为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OCT检查结果: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49眼,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6眼,神经上皮合并色素上皮脱离5眼。(3)恢复期患者视力较发作期患者有所提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薄于发作期(P〈0.01)。(4)视力与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水平横径、垂直纵径、高度及中心凹6mm范围内容积均显著相关fP〈0.01),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色素上皮脱离范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OCT能够无创伤性地在活体上观察CSC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可明确应用于CSC的临床分型及视力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FFA检查共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5眼,病变检出率为94.3%,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的检出率(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造影检出非增生性DR 21眼(17.2%),增生前DR 42眼(34.4%),增生性DR 32眼(26.2%),糖尿病性黄斑病变13眼(10.7%),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7眼(5.7%)。结论 FFA检查能够提高DR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C)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屏障功能失常 ,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 ,从而引起视力障碍的一种常见眼底病。本病多见于2 0~ 4 5岁的青壮年男性 ,多单眼发病 ,其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中有独特的表现 [1 ] 。眼部荧光血管造影术是  相似文献   

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始发病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还是在脉络膜毛细血管(CC),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对81例86只眼CSC患者应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合临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造影者RPE病变处与之相对应部位的CC均有病变,且范围较大;病变发展到一定时期,症状存在时CC病变依然存在,但RPE的病变部位已恢复正常,待症状消失时CC病变及RPE病变全部消失,ICGA、FFA均正常。结论 CC功能的变化与CSC转归相一致,RPE的病变在CSC的某一阶段出现,证明CSC的始发病变由CC功能紊乱所致,RPE病变是继发于CC病变。  相似文献   

9.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FFA)主要用于眼底病的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对眼底病前后检查和对照、治疗的选择、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FFA对视网膜、中浆、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作用,但对脉络膜的循环和有关病变的显示尚有不足,荧光素钠吲哚箐绿血管造影(ICGA)的应用弥补了FFA的不足。对脉络膜疾病的诊断有特殊作用,但ICGA仍然不能替代FFA,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观察,才能全面、准确地发现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变。  相似文献   

1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病”)是常见多发病,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比原来认识的要广泛而严重,虽不致盲目,但其对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用于眼底病检查以来,对患者把握去上级医院采取激光治疗的机会,使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科学性依据。现将我院门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所见“中浆病”30例(35只眼)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225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中,有30例(35只眼)为“中浆病”,占总数的13-3%,其中男性18例,女性1…  相似文献   

11.
79只眼底病患眼的光照黄斑部试验(MPT)结果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渗出型和Rieger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光照黄斑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其它黄斑部病变患眼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本文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黄斑视野域值试验对光照黄斑部试验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形态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67例(90眼)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必要时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结果: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常见表现有表现8种类型:(1)漆裂纹性黄斑病变:12例18眼,占20%;(2)黄斑前膜性黄斑病变:6例9眼,占10%;(3)Fuchs斑性黄斑病变:5例8眼,占8.9%;(4)黄斑出血性黄斑病变:22例28眼,占31.1%;(5)黄斑萎缩性黄斑病变:9例14眼,占15.6%;(6)黄斑劈裂性黄斑病变:6例6眼,占6.7%;(7)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4例4眼,占4.4%;(8)视网膜脱离性黄斑病变:3例3眼,占2.7%。结论:OCT能直观、清晰地显示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形态;FFA能更准确地确定病变的性质,推测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周玉娟  黄均英  林雨 《广西医学》2009,31(5):676-677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308例(330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典型荧光素渗漏点164例,占53.2%;不典型渗漏点144例,占46.8%;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中央无血管区44眼,位于中心凹外无血管拱环内103眼,超越无血管拱环外183眼。荧光渗漏点位置对患者视力影响有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荧光渗漏部位、渗漏点数,对了解该病变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宇平 《吉林医学》2012,33(15):3277-3278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在中心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SC)诊治和疗效观察方面的作用。方法:对28例(36眼)的CSC患者进行OCT及FFA检查。结果:28例(36眼)经FFA确诊的CSC患者渗漏点45个,其中6眼(13个渗漏点)在OCT图像上显示为神经上皮浆液脱离,2眼(2个渗漏点)为色素上皮脱离,20眼(35个渗漏点)表现为神经上皮层伴色素上皮层脱离。结论:利用OCT并FFA检查不但能定量、定性检查CSC患者,还能准确定位渗漏点,两者互为补充,准确有效指导激光治疗和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多波长炫彩成像(MC)和传统彩色眼底像(CFP)检查对部分眼底病变特征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眼底病患者194例208只眼.采集患眼CF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M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以FFA检查结果作为病变诊断标准,OCT作为诊断参考,对比观察MC和CFP对黄斑前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眼底照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56例(67眼)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相、FFA、OCT检查结果进行描述及临床分析,OCT具有特异性。结论 OCT为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特异性检查,必要时可辅助照相及FFA检查。  相似文献   

17.
张俊娜  卢红  郭东煜  柳孟云  杜持新 《浙江医学》2020,42(5):434-436,440
目的分析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所示渗漏处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中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表现特征。方法收集46例已确诊的急性CSC患者的FFA和OCT影像资料,观察患眼FFA和OCT图像表现,并选取其中一部分患者定量分析渗漏点和RPE层损害在OCT上的位置关系。结果患眼FFA渗漏处的RPE层在OCT上表现为脱离25眼(54.35%),RPE层小隆起17眼(36.96%),RPE层粗糙不规则3眼(6.52%),RPE层无明显异常1眼(2.17%)。OCT图像中脱离最高点与FFA图像中渗漏点距离为(211.63±75.67)滋m;RPE层小隆起最高点与渗漏点的距离为(212.75±114.24)滋m;而OCT上表现为粗糙不规则者,其RPE层病变中心点与渗漏点的距离为(226.67±111.73)滋m。结论急性CSC行FFA所示渗漏处在OCT图像中RPE层病变可表现为脱离、小隆起、粗糙不规则,其中以脱离为最常见,渗漏点与RPE层病变位置不完全一致,但可根据OCT图像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引导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慢性中浆的临床资料共10只眼(8例),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及其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FFA显示有7眼(7/10)渗漏完全消失,3眼(3/10)渗漏减轻;OCT见6眼(6/10)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4眼(4/10)残留少量视网膜下积液。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所有患眼(10/10)FFA均显示渗漏完全消失;OCT未见视网膜下积液。无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中浆,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e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同步造影中脉络膜、视网膜血管的早期充盈特点。方法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对23例CSCR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并分别观察FFA和ICGA中视网膜、脉络膜动脉的充盈时间。结果23例患者(23眼)眼底血管的早期充盈状态有两种形式:12例患者脉络膜动脉的充盈在ICGA中早于视网膜中央动脉,在FFA中却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11例患者脉络膜动脉的充盈在ICGA和FFA中均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两种充盈状态下ICGA和FFA中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患者眼底血管的早期充盈状态中充盈倒置现象的发生与脉络膜及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