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主要是从肺的生理、病理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的 ,肺位于胸中 ,上连气道 ,开窍于鼻 ,合称肺系。肺主气属卫 ,为宗气出入之所 ,司呼吸 ,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 ,助心治节 ,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说 :“肺者 ,相传之官 ,治节出焉。”肺主气 ,为五脏六腑之华盖 ,所以肺之病理表现 ,主要是气机出入升降的失常。肺为娇脏者 ,因其不耐寒热 ,又为呼吸之气道 ,直接与外界沟通。所以外感时邪及肺痨之病 ,首先犯肺 ;又 ,肺气贯百脉与他脏密切相关 ,故他脏有病 ,也常累及于肺。其发病因素 ,归纳起来 ,一是外邪侵入 ,二是内伤…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脾两脏形气均不足,肺、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故临床常见两脏同病。小儿此生理病理特点,是由于免疫功能较差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所致。小儿治疗在用药上须注意以轻灵为要,恰到病位为止,以健脾固土为本。治肺以轻灵为要,治脾宜健固为旨,肺、脾同治,兼以防治肝木独旺所致惊风之变。文中同时介绍了运用桑菊平胃饮的404例临床病例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陈士铎善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阐释病机,辨治肺虚久咳以"从他脏治咳"与"以复肺为要"为主要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视他脏与肺的联系及与咳嗽发生的相关性,通过调节脏腑间平衡而达治肺止咳之用。归纳其从脾、肝、肾三脏论治的具体指证及方药变化,并依次列举三则验案。  相似文献   

4.
〔摘 要〕 泄泻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主脏在脾,并与其他四脏紧密相关。但临床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从心、 肺论治少有。笔者就从心、肺两脏导致泄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典医案等角度作一探讨,以期为泄泻的辨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提出脏咳之病名。指出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五脏经气失调,皆可累于肺,发为咳。病在肺,治在肺;病在他脏,治亦从他脏。马贵同教授业医40余载,对此经言要义体会尤为深刻。今摘录马贵同教授治疗脏咳验案1则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便秘是老年患者常见消化道疾病,病情虽不危重,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谷云飞教授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结合临床经验,从补肺、宣肺、润肺等方面论治老年功能性便秘.提倡中西医并重、不失偏颇.为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肠病治肺、腑病脏治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等作了分析。认为肺与大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病理关系,这为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为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脏病腑治、腑病脏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邪闭肺络,肺失清肃是小儿肺炎喘嗽最常见的病机,宣肺化痰、清热定喘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此病后期常出现肺脾气虚表现,但其主要原因是小儿肺、脾两脏形气均不足,肺、脾两脏在生理和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故临床常见两脏同病。对此类病例采用健脾益气固表的方法,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辨治中,胡思荣教授运用整体观点对慢阻肺病因病机、诊断及治则治法等进行了论述及阐释,病机辨证从脏而论,气化失常为本。胡恩荣教授针对慢阻肺的病机特点,提倡辨证治脏,调气为主;制源补虚,调体培本;畅流化饮,治痰化湿祛瘀;防病养体,顺应四时等观点,并灵活运用于临床,为慢阻肺的中医辨治带来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制未被完全阐明,临床上缺乏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祖国医学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既往临床上的中医治疗大多着眼于肝、脾两脏,而少及于肺。《黄帝内经》中言及"肺与大肠相表里"。基于此理论而衍生的"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独特治疗手段在临床颇有疗效。宣肺法是"肠病治肺"的重要治则,近年来很多医家运用宣肺法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陶航 《江西中医药》1989,20(6):18-19
临床较常见的肺系急症有喘证、血证、内痈等。这类证候可见于急性病,亦可见于慢性病的急性发作。症情往往较为严重而复杂,除了肺病的临床表现外,常常夹杂他脏失调的症状。审症求因的结果,每每发现他脏有病影响到肺。此际,如囿于单纯治肺,拘泥于某法某方,则难以取效。若能注意五脏相关,从四脏调治肺病,常能左右蓬源,步入坦途。兹择病  相似文献   

12.
刘弼臣从肺、脾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智杰 《北京中医》2002,21(5):277-278
因小儿乃稚阴稚阳之本,易虚易实,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气易虚”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内因,肺卫失司,邪气乘虚而入,袭肺侵心,脾运失健,肺、脾、心相传,三脏气血阴阳受损,故心脉失养,神不守舍而变证迭出。刘老注重整体,知常达变,调肺脾以治心,是中医辨证整体观及同病异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肺位胸中,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主气属卫,为宗气出入之所,司呼吸,为气机交替升降之枢:助心主治节,合皮毛而煦泽肌肤。故《素问》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为诸脏之华盖,其性娇嫩,不耐邪侵、外邪侵袭,肺卫首当其冲。主气乃肺之特职,故其为病,不外气机升降出入之失常:也有它脏累及肺者。其治法总宜以辛苦温开泄肺气,酸敛肺气,肺为娇脏,清虚居高,故治亦多宜清轻。此即古人所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柏正平教授分期论治哮病经验.柏教授认为哮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其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关系密切,而病机则责之于肺、脾、肾三脏,病理因素责之于风、痰、虚三端,故柏教授辨证论治哮病多从"风、痰、虚"三端和"肺、脾、肾"三脏入手,将临床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发作期责之于风痰,治宜祛风解痉、化痰平喘,常以舒喘汤加减治之;缓解期责之于肺、脾、肾虚,治宜健脾化痰、补益肺肾,常以补肺益肾膏化裁治之;且将活血化痰之法贯穿治疗始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陈炜主任从"肺风"辨治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其认为慢性咳嗽的发生与风邪密切相关,类比《内经》中的"肺风".通过对肺风痛名的溯源及病机探讨,临证施治常从风论治,以"肺风"为出发点,着重抓住风邪的致病特点及临床证候,内外兼治,用药特色鲜明,以止嗽散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多配伍虫类药物以祛外风、熄内风;以补益脏腑为本.  相似文献   

16.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万全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中[1],刘德荣教授尤注重小儿"肺常不足"和"脾常不足"的特点。认为小儿时期最多见肺、脾两脏疾病,强调治疗小儿疾病要谨守病机,用药轻灵,兼顾肺脾。其临证辨治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急性腹泻、厌食等疾病,既按法守方,又灵活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雪峰 《光明中医》2009,24(5):847-848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以此立论分别采用脏腑同治和脏病脏治原则组方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热郁肺证72例,进行组间疗效对照,结果脏腑同治组无论从总有效率还是肺功能改善程度上都明显优于脏病脏治组,提示充分应用肺与大肠表里关系辨证施治在提升临床疗效方面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9.
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小儿病毒性用肌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德明 《新中医》1994,26(3):4-5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常有余”,“肺常不足”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内因,而外感邪毒是发病的重要外因。肺卫失司,外邪乘虚而入,侵肺袭心,肺心相传,扰动心神,心脉失养,变证蜂起,因此“治心而不止于心,调理它脏以治心”是从在医整体观出发,用中医药治疗病所进行的堂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