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盐、低分子肝素及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绞痛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2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片。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肌苷。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血脂情况;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心可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氯吡格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机分为联合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氯吡格雷,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24h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单次时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及愈心痛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及银杏叶片.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心电图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情况,对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用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些(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愈心痛胶囊治疗不稳定心胶痛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ACEI、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并联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同时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7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2组的症状控制、心电图改变、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和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71.2%)(P0.05)。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7.3%),不良反应低。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辅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UA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联合肌苷。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变化情况,对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硝酸甘油消耗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UA临床疗效显著,并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 5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加低分子肝素治疗 ,观察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 S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能快速有效阻止心绞痛发作 ,改善心肌缺血状况 ,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两组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一般的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发作频率、最长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改善症状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心电图及心肌梗死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可明显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两者均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域钙拮抗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天。结果:诒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69.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对照组36例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Holter24h缺血总时间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组有效率94.4.%,对照组80.5%,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组治疗前后观察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变化。结果 2组均能明显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理想(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对心绞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量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观察组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和氯吡格雷,疗程2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5%,明显优于对照组(6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对心电图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225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用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巴曲酶应用6天,第7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入院后前2周不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其它治疗同对照组。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Fib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Fib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达97.3%,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经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显效和有效比例明显提高,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耳穴光针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光针法。观察耳穴光针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心绞痛患者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心电图S-T、T波有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光针法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7,(6):692-693
目的:探究温阳通脉方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温阳通脉方,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日耗量,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情况。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的消耗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78.00%。结论:温阳通脉方联合氯吡格雷能够使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