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借鉴FDA质量量度指南草案,结合中国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以及企业现状,总结以往质量管理的经验,提出了用于衡量国内药品生产企业中药品质量和工艺性能的质量量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和考核评估频率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颖  马承严 《齐鲁药事》2012,31(1):49-50
药品质量是药品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科学体系可以迎接新的挑战.笔者论述了制药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提高药品质量、促进制药企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7,(19):2601-2604
目的:进一步提高药品生产企业对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水平。方法:根据新版GMP标准及《药品生产现场检查风险评定指导原则》对广西辖区内11个地级市31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的缺陷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与结论:31家药品生产企业中,通过新版GMP跟踪检查的有30家(96.8%);共发现缺陷331项,集中在设备、厂房与设施、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3个方面,分别为76、47、43项,占所有缺陷项目比分别为23.0%、14.2%、13.0%。缺陷出现的原因主要为机构与人员培训,厂房与设施、设备管理维护及定期校验不到位;物料与产品未制定有效期或复验期;相关确认与验证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保证和质量管理、文件和生产管理不规范、不完善;自检方案过于简单等。建议药品监管部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探索药品GMP跟踪检查新模式(如突击检查、细化检查等),加强检查员队伍培训力度,统一检查尺度;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新版GMP的要求进行生产,注重对重点知识的更新,加强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多方合力切实有效地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调查北京市医药生产企业临床试验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现状,为今后国家加强和完善临床试验用药品生产质量监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面向北京市医药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生产在机构与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管理情况、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各个方面与上市药品的生产管理都存在不同。结论:临床试验用药品生产质量的监管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到临床试验用药品的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5.
田云  杨世民 《中国药房》2007,18(16):1206-1209
目的:为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改进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文献,追踪美国药品生产科学的最新知识,分析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质量的提高和改进总是伴随着生产过程的,质量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我国须制定更合理、科学的GMP,形成更开放的质量体系并且重视药品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
许敏 《中国药事》2012,26(1):92-94
目的 促进药品生产企业把质量管理真正落实到实际生产和检验中.方法 探讨和分析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运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果 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改进的思路和建议.结论 只有充分、有效地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才能真正确保所生产的药品质量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关于2004年后我国GMP认证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放  孙利华 《中国药房》2005,16(10):730-731
目的:探讨2004年后我国开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工作的方向。方法:阐述我国GMP认证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总结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2004年后的GMP认证,应整合好GMP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与药品相关领域、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的关系,尤其应根据我国制药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合理的GMP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全领 《中国药房》2014,(17):1561-1564
目的:探讨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市7家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人员资质、检验仪器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所调查的7家企业共有36条生产线、263个药品批准文号、1 268名职工。7家企业中,质量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61.9%,质量检验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36.4%;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工龄结构较合理,10年以下和10年以上各占50%左右。部分企业检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现实要求,需要委托检验。各企业基本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对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及洁净室的洁净度定期进行监测。但各企业发展不均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检验能力参差不齐,监管机制和法规体系不完善。建议企业应强化培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专业水平,并及时购置相关检验仪器设备;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监管机制,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技术监督,提高监管水平,确保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石秀兰  熊军姣 《中国药事》2009,23(2):196-197
目的阐述偏差的概念。方法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按照《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的规定,制定和执行偏差处理程序,所有偏差应有记录,重大偏差应有调查报告。结果与结论提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应如何进行处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质量情况,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药品生产企业加强药包材管理的对策。方法:分析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和2007年度药包材的抽验数据,汇总2008年的抽验中发现的问题。结果与讨论: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药品生产企业还应该充分重视药包材的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黎奔  钟玲  梁华伦  林华  麦葭沂 《广东药学》2014,(10):753-755
目的根据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1)标准,建立医院药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药学质量管理。方法参照JCI标准,建立和完善药事管理体系及药品质量管理规程,加强药品使用环节管理和合理用药环节的管理,持续改进药学服务质量,探讨并指导医院药学质量管理各个环节工作。结果及结论基于JCI标准的药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药学部门规范药学质量管理,改进药学管理水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项新华  张河战  于欣  肖镜  毛歆  李波 《中国药事》2013,27(6):584-591
目的建立符合我国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实际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相适应的质量管理规范,来指导、规范药检系统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法以国际标准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为基础,结合我国药检机构的质量管理现状,吸收WHO《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良好操作规范》(GPCL)的有关要求。结果与结论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基本框架应分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实验室安全3个方面,包括13个管理要素、12个技术要素、1个安全要素,共同构成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管海燕  卢来春  孟德胜 《中国药房》2011,(41):3875-3878
目的:提高医院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方法:引入《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下简称JCI标准),在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中注重设施管理与环境安全、人员的资格和教育、品质持续改进等方面管理的细节,加强信息管理,强调团队合作。结果与结论:在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中引入JCI标准,不仅是提供一套标准加强药品仓库设施管理与环境安全,促进药品信息化管理,更是引进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以通过培养人员责任心、增强团队合作来持续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对保证药品使用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丽红  马玲云  姚令文  马双成 《中国药事》2011,25(11):1094-1096
目的建立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的管理规范,保证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与安全。方法结合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管理规范。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库管理规范,使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在存储环节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保障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储藏、保管、流通、供应,保证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洪钢 《中国药房》2012,(41):3863-3865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认证检查机构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方法:分析我国药品认证检查机构质量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认证风险、自身建设、法规要求、国际互认等4个方面论述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认证检查机构当前存在的问题有管理者质量理念和风险意识淡薄、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质量管理水平与医药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等。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降低药品认证风险、提高认证管理水平、增强法规依从性、促进药品检查国际互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运用药剂科不断改进、不断积累的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制度探讨药品质量管理的道路。从药剂科药品质量管理的目标出发,制定基本的药品监督管理制度;坚持持续改进的理念,对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充实;对不同部门建立相应的独具特色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激发各部门人员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责任心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以健全药品质量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程序、保证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我国药用辅料的监管水平。方法分析我国药用辅料现状,对中国、美国、欧洲药用辅料的监管模式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应通过健全药用辅料监管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对药用辅料重新包装和运输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逐步实施GMP认证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药用辅料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引入药物主文件(drug master files,DMF)管理制度以解决现有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源上保证药品制剂质量。方法 运用DMF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并分析其优势。结果与结论 DMF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供应商现场审计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降低审计的质量风险,减少审计成本,保证供应商管理的质量,于原料供应商、药品制剂厂家以及药监部门三方有益,不仅使供应商现场审计真正落到实处,供应商管理更加有效,更能有效保障药品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标准,建立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促进我院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方法:基于JCI 标准,总结经验,根据我院药学服务实际情况建立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并在工作中实践和改进.结果:我院药学部门各科室根据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药房内药品分类目录,统一了药品标识,提高了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结论:基于JCI 标准的药学保障与服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药学部门规范药学服务操作,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升药学部门形象,促进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药品标准物质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研制、生产和分发中的质量控制要求,为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和供应提供更好的保障。方法:基于ISO 17034国际标准要求,梳理药品标准物质研制、生产与管理工作流程,分析研制生产与管理各环节中应控制的质量要素,强调遵循规定要求的重要性。结果:建立和完善药品标准物质研制、生产和管理的质量控制和持续供应的有效机制。结论:为确保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可获得性,加强药品标准物质各流程环节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