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疗效。方法将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体温达38.5℃及以上的患儿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第1h、6h、24h、48h、72h体温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5.0%(P0.05);2组治疗后患儿体温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第24h、48h、72h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朱琏兴奋针法联合耳尖放血能有效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在短期内降低患儿体温,降温效果持续而平稳,无反跳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何如锋 《四川中医》1999,17(1):22-22
甘温除热法是用甘温药物治疗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首创于李东垣之《脾胃论》。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期间,跟随著名热病专家陈绍定主任医师临床,应用此法治愈1例肝硬化牌切除术后发热,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5岁,因肝硬化牌切除术后发热20天于1998年1月7日入院。住院号:1000475。现病史:20天前因肝硬化失代偿,脾功能亢进,在省人民医院行“脾切除术”,“食道、胃底静脉缝扎术”。术后次日即出现发热,午后为甚,体温38~38.5℃,静滴各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术后13天出院。出院后仍发热,体温在37.5~38.5℃,…  相似文献   

4.
甘温除热法加脾组织移植防治脾切除术后发热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祥 《四川中医》2003,21(8):29-30
以甘温除热法加脾组织移植防治脾切除术后发热 6 8例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温除热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热患者56例,服药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显效7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剖宫产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组用药后24、48、72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临床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热案王某 ,女 ,36岁。因不明原因低热 2 0余天于2 0 0 0年 5月 1 9日来诊。患者在 4月 2 6日与邻人口角后次日即发热 ,体温 37.6℃ ,未加注意。此后患者体温一直在 37.2~ 37.9℃之间 ,下午偏高。伴有体倦乏力、纳呆等症状。曾多次作血尿常规、血沉、肝功、抗“O”及胸透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先后服用丹栀逍遥散、清骨散、蒿芩清胆汤等治疗 ,未有明显好转。诊见病人形体肥胖 ,面色萎黄 ,舌体胖、边有齿印 ,舌苔薄白 ,脉沉弱。结合其体倦乏力、纳呆等症状考虑为气虚发热。遂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补脾益气 ,甘温除热。药用 :太子参、黄芪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肿瘤发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肿瘤发热的患者采用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肿瘤发热患者25例,显效15例,占60%;有效6例,占24%;无效4例,占16%;总有效率为84%。结论:甘温除热法对肿瘤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术后常有脾热的发生,体温常为38—39℃,持续2—3周后逐渐下降,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感染病灶。笔者自1998年以来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脾切除术后脾热3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白血病发热,采用甘温除热法,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18例白血病发热患者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结果]18例患者服药剂量最多为6剂,最少为3剂,体温最后恢复到正常,1周内未复发,并明显改善了其他的症状。[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白血病发热,能够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且甘养温运、益气升阳、补益脾胃,达到浊降清升、枢机运转、脾胃气复的功效,实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阴阳相维、阳生阴长,最终虚热自退。  相似文献   

11.
朱良春老师应用甘温除大热法亦有独到之处 ,今选其别阴阳、分虚实、师李氏甘温除大热之法而不用补中益气汤之方之治验 2则并浅析体会 ,以论证中医内伤热病学说涉及到临床各科的事实。以期引起学者注意运用中医的甘温除大热法则 ,治疗现代医学所不能解决的内伤发热诸证 ,如所谓功能性发热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热 ,血液病发热 (如白血病、败血病 ) ,中毒性心肌炎 ,各种结核病、癌肿发热 ,肝胆病发热 ,泌尿系以及手术后发热 ,产后发热或所谓原因不明发热及发热待查等 ,并用中医治疗内伤发热的优势 ,论证中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医降温措施治疗外感高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对照组予头孢噻肟钠静脉滴注、常规酒精擦浴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外感高热急症护理,包括耳部刺络放血和药液擦浴法。治疗结束后,检测退热效果,即分别观察患者治疗护理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变化、综合退热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后24 h、48 h、72 h的退热效果。结果:(1)护理后两组综合退热疗效比较,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降温护理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温护理后30 min时,治疗组疗效低于对照组;在降温护理后60 min时,两组退热疗效相当;在降温护理120 min时,治疗组退热疗效优于对照组;(3)护理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4)经护理后两组24 h、48 h、72 h的退热效果表明,治疗组体温反弹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降温措施可有效降低外感高热患者体温,缓解外感高热危急病情,且体温反弹率低。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基础心脏病 ,不明原因发热、贫血、脾大、栓塞、皮肤损害及血培养阳性或心内膜赘生物形成等 ,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及时恰当的抗生素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1 -2 ] 。笔者对 6例误诊病例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例病例均为 1 990— 2 0 0 0年住院患者。男3例 ,女 3例 ;年龄 1 4~ 5 6岁 ,平均 33岁。1 2 临床表现  6例病例均长期反复发热 ,持续 1~ 1 2个月 ,热型不规则。 6例均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心脏杂音、脾大。 1例反复咳嗽、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在常规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和冰力降温贴的辅助治疗,采用卡方检验和t 检验比较2 组的总有效率、治疗后0.5、1、1.5 小时体温变化及降温幅度,并观察2 组用药后24、48、72 小时的退热疗效.结果:2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1.67%,对照组46.6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1);用药1.5 小时后治疗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 组体温下降幅度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快,体温不宜复升,经济、方便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甘温除热法治疗久病后引起的发热持续不退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颖  张纾难 《世界中医药》2014,9(8):1023-102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不明原因发热的疗效,探讨不明原因发热中医诊疗的新思路。方法:将38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对症退热治疗+益气养阴中药口服,对照组予对症退热治疗,疗程15 d。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体温稳定时间、治疗0 d、5 d、10 d、15 d及治疗结束10 d后随访的平均体温、患者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疗效肯定,患者满意度高,为不明原因发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脾切除术后发热腹水张××,男,16岁。1986年10月6日就诊。 1986年9月6日,因巨脾证行脾切除术后发热,昼夜体温在39.2~39.8℃之间,持续20天不退,小便量少,中等量腹水。术后常规用抗菌素及解热药,并采用短程、联合.间隙的利尿法。经上治疗21天,体温持续不退,腹水不消。查血象,白细胞10×10~9/L,嗜中性70%淋巴11%,单核3%。超声波检查无感染迹象。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艾滋病发热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长军 《河南中医》2010,30(12):1191-1191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治味治疗艾滋病发热的疗效。方法:对17例艾滋病患者给予小柴胡汤加味口服治疗。结果:服药后有8例24h内体温降至正常,5例在48h内体温降至正常,3例体温在48h内稍有下降,总有效率为92.7%。结论:运用小柴胡汤加味和解少阳、清热解毒、驱邪退热之功效治疗艾滋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反复发热临床上较少见,且难以找到确切病因,治疗难度较大,笔者在临床上偶遇一例,运用甘温除热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患者的病情特点、发热与治疗经过、理法方药及治疗体会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产后发热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辨证分为外感发热、太少两感发热等7种证型,予以不同的治疗。结果服药后24h以内体温降至正常者10例,48h内降至正常18例,96h内降至正常10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产后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