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星丽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65-1165
痛经多指在行经前后或在行经期间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或其它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笔者近年来应用艾灸配合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子宫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消炎痛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以及检测各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改善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芬必得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轻度有效率为83.33%,中度有效率为94.11%,重度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轻度有效率为71.43%,中度有效率为86.67%,重度有效率为62.5%,两组各程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青年妇女多见。近年来,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痛经",青年妇女多见[1]。近年来,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灸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4例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少腹逐瘀汤治疗少女原发性痛经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51-115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少女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少腹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给少腹逐瘀汤加减内服;对照组40例,给西药芬必得胶囊0.3g口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痛经是指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小腹周期性疼痛的病症,患者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该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此类患者40例,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小鸟 《河南中医》2011,31(4):417-41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284例患者根据病人意愿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58例.治疗组采用少腹定逐瘀汤加减治疗,日1剂,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在月经来潮腹痛时口服芬必得300 mg,每日2次,或者消炎痛25 mg.每日3次,腹痛减轻时停服,连续2-3 d.若有避孕要求者...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指经行前后或经期出现腹痛、不适,程度严重的可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痛经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28岁;疼痛时间1 d~5 d;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 a。2治疗方法2.1中药内服基础方:当归12 g,川芎10 g,赤芍15 g,红花15 g,丹参30 g,  相似文献   

11.
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制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药、蒲黄、五灵脂)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结果:35例中,痊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结论: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隔物炙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2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4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配合隔物炙,对照组104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2.1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配合隔物炙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10余年来,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痛经,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5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45岁,15~25岁102例,25~35岁24例,15岁以下6例,35岁以上者18例,以青春期未婚未孕女性多见。2诊断标...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痛经指经期及其前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而生殖器官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西医多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本病,但诸多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应用。中医治疗本病经验丰富,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少腹逐瘀汤就是其中一首经典方。该方由清代名医王清任首创,见载于《医林改错》。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通络,通调气血,当归、川芎、赤芍、没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月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者,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多用药物治疗,复发率较高.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科选取13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其中69例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艾灸治疗,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34例合格受试的门诊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后确诊为原发性痛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0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12年.对照组6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29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痛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味;对照组35例服用痛经丸。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痛经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联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加用艾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结合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52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葛华 《吉林中医药》2007,27(11):28-2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中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以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以月月舒痛经宝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或经期前后1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面色苍白症状,甚至出冷汗、手足发凉、头晕恶心,而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者。原发性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患者极为痛苦,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我科采用艾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