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厌食症患儿经儿宝方治疗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Fas在舌苔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凋亡蛋白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厌食症患儿厚腻苔组治疗前舌苔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和Fas基因表达下降,而花剥苔组治疗前舌苔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和Fas基因表达增加,与正常薄苔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中药儿宝方治疗后,Bcl-2、Bax和Fas在舌苔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厚腻苔组、花剥苔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厌食症惠儿治疗前后舌苔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阳性单位(PU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的发生可能与舌苔上皮细胞相关基因的异常凋亡呈相关性,而中药儿宝方运脾治疗可以调节厌食症患儿舌苔细胞的凋亡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厌食症患儿舌苔变化机理及运脾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厌食症患儿,其中厚腻苔组30例,花剥苔组30例,分别给予运脾中药治疗,观察患儿舌苔变化、临床症状、外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有明显食欲差、恶心呕吐、嗳气、腹痛、多汗、疲乏、大便不调等症状,治疗后摄食量、体重等指标均升高,症状积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外周血微量元素检测,60例厌食症患儿有缺锌,花剥苔组更加明显,铁、铜、钙、镁均在正常水平,还发现厚腻苔组30例患儿有铅过量现象,治疗后缺锌和铅过量均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厚腻苔组有效率为96.67%,花剥苔组有效率为93.33%,两组疗效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厌食症患儿的病机,从中医角度讲与脾胃虚弱、胃肠积滞有关;从营养角度讲可能与微量营养素锌缺乏和有害微量元素铅过量有关。运脾中药儿宝方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健脾,又助运消食。也就是说:既能促进营养素锌的吸收,又加强了废物铅的排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舌苔变化的细胞化学有效成分,尝试为临床检验提供一种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体液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方法打碎舌苔脱落细胞,用UV-756MC型分光光度计检测舌苔细胞匀浆中的SDH、ACP、LDH、PAS含量。结果:(1)慢性胃炎患者舌苔中SDH、LDH含量较正常组升高(P0.05),PAS含量降低(P0.05);(2)慢性胃炎患者黄苔中SDH、ACP、PAS、LDH含量均较白苔组升高(P0.05);(3)慢性胃炎患者剥苔组SDH含量最低(P0.05),黄厚腻苔组SDH含量最高(P0.05),其趋势为黄厚腻组薄黄腻组薄白腻组白厚腻组薄白苔组薄黄苔组剥苔组;慢性胃炎患者各组舌苔ACP含量比较,薄黄腻组ACP含量最高,薄黄苔组最低。结论:慢性胃炎舌苔变化与细胞化学成分SDH、ACP、LDH、PAS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检验提供一种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体液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舌苔(薄白苔,黄苔)对周围性面瘫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整理周围性面瘫60例,其中薄白苔组和黄苔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愈率:薄白苔组90%、黄苔组73.33%,治愈率薄白苔组优于黄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舌苔为薄白苔的病人预后转归要明显优于舌苔为黄苔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小儿哮喘花剥苔及对照组小儿血清免疫指标和血液细胞指标,以探讨小儿哮喘患者花剥苔形成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共调查562人,收回登记表352份。依据病例的诊断标准,根据哮喘以及花剥苔的有无分为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分三次分别检测其血清IgE、血清中CD4、CD8、CD28的含量。结果:在哮喘患儿中,花剥苔的发生率占33%。在花剥苔患儿中,哮喘的发生率占48%。IgE: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低于哮喘非花剥苔组,P<0.05;哮喘花剥苔组明显高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以上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4:哮喘花剥苔组小于非哮喘花剥苔组,更小于正常人对照组,均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CD8:哮喘非花剥苔组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CD28:哮喘花剥苔组、哮喘非花剥苔组和非哮喘花剥苔组都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RBC: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哮喘非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非哮喘花剥苔组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的出现可以为追踪小儿哮喘找到线索,其病理本质和小儿免疫力低下有一定联系,如IgE、CD8、CD28水平异常升高,CD4水平降低,血中红细胞数异常等,都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小儿花剥苔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免疫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花剥苔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562例儿童,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3(CCR3)、细胞趋化因子受体 5(CCR5)表达量等.结果:花剥苔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过敏、哮喘史、感染、先天体质等.花剥苔组T、B淋巴细胞亚群及CCR3、白细胞介素4水平高于非花剥苔组及正常组(P〈0.05).结论:小儿花剥苔形成与过敏、感染、哮喘史、先天体质密切相关,且T、B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为花剥苔形成的免疫学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军峰  范媛  汪红  詹臻 《新中医》2007,39(8):67-69
目的:研究TGF-α基因在常见舌苔中的表达水平与舌苔形成的关系。方法:运用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TGF-αmRNA在常见舌苔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因芯片检测TGF-αmRNA在常见舌苔中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TGF-αmRNA的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黄厚苔>薄白苔>黄薄苔>剥苔>白厚苔>胎儿薄白苔。结论:TGF-α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黄厚苔、黄薄苔和剥苔形成的重要因子,或者还有其他因素参与白厚苔和薄白苔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癌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癌患者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舌象的差异。方法:观察70例上消化道癌与85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的舌象按年龄分布分为2组,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青紫舌、花剥苔、舌下脉络怒张比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淡红舌、薄白苔的比率逐渐减小。结果:上消化道癌组患者的青紫舌比率为48.89%,腻苔、厚苔、淡白舌比率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组。结论:舌象可反应病情轻重,青紫舌、厚腻苔、花剥苔、舌下脉络怒张可作为消化道癌参考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消化系疾病不同舌苔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质谱技术筛选胃癌、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同舌苔的唾液蛋白质差异表达谱,寻找不同舌苔的唾液蛋白质组物质基础与生物标志物。方法:将病理舌苔分为病理薄苔、厚苔、剥苔3大类,并设正常薄白苔组为对照,采用MALDI-TOF-MS技术,并运用弱阳离子磁珠(WCX)检测受试者唾液,得到相应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建立分类预测模型。结果:正常组与消化系疾病薄苔、厚苔、剥苔3大类病理舌苔组共得到差异蛋白质峰187个,其中4个蛋白质峰统计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差异蛋白峰表达谱,并建立了分类预测模型,识别率为85.31%,预测能力39.91%。临床回代检验结果,模型的准确率为85.33%(64/75)。结论:初步得到了消化系疾病患者不同舌苔的唾液蛋白指纹质谱,并建立了以6447.39Da、2938.47Da、1472.3Da、1451.77Da4个蛋白质峰为模型区分正常舌苔与消化系疾病不同病理舌苔的唾液蛋白表达质谱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苔变化、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临床检验指标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法,ELISA测定86例胃癌患者和80例对照血清EGFR水平,非参数检验分析舌苔变化、血清EGFR水平、临床检验指标和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特别是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等临床检验指标正常的白苔或薄苔人群。血清EGFR水平与年龄无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检验指标正常的人群,观察舌苔类型与检测血清EGFR水平,对胃癌的早期防治可能有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儿童哮喘寒热错杂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正昱 《天津中医药》2014,31(8):481-483
哮喘发作关键是气道挛急狭窄,痰瘀交阻,造成呼气性呼吸困难。儿童哮喘寒热错杂证以咳嗽,胸闷气喘,有哮鸣声,痰少质稠、色白或黄,或有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厚、或黄腻、或白黄相兼,脉滑数为辨证要点。常用方是具有宣摄和合,宣降合施,寒热共剂,表里兼顾特点的定喘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4种常见病理苔质的定量方法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尼康5000数码相机拍摄舌象,输入计算机,建立苔质及疾病、证型数据库,作定量分析。结果厚苔和薄苔、润苔和燥苔、剥落苔与非剥落苔定量值有明显差异(P<0.001);癌症组腻苔与非癌症组腻苔定量值有差异(P<0.01)。结论在苔质的厚薄、润燥、腐腻等方面可以采用纹理特征分析进行定量化处理。厚薄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等病理苔质是可以定量的,且其定量值有特异性。其中舌苔剥落的面积越大,剥落的块数越多,这个定量值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古今医案分析金水六君煎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古今医案典籍和相关医学数据库,筛查出运用金水六君煎有效医案,分析临床症状、药物加减、证型、体征等。结果最终纳入医案82例。症状频数分析中,82个医案共记载了具体症状42个、375症次。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肾阴虚型最多见(51.2%),药物加减中前5位是五味子、杏仁、麦冬、紫菀、款冬花。痰液分布中,痰色以白痰为主(52.3%),痰质以黏稠为主(27.2%),痰味只有咸味唯一记载(24.6%)。舌象分类中,舌色以红舌为主(42.4%),舌形描述较少,舌质以腻苔为主(37.9%),苔色以白苔为主(43.9%)。脉象分布中,以细弦(15.1%)、沉细(13.2%)为主。结论金水六君煎应用指征是咳嗽、气喘、纳差、咳痰、白黏痰、痰咸、舌质红、苔薄白腻、脉沉细;主要应用证候为肺肾阴虚证,兼夹脾虚痰湿、阴虚燥热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腻苔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组成特征,探索腻苔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40例慢性胃炎患者舌苔样本(腻苔组20例,非腻苔组20例)和20名正常人舌苔样本(健康对照组)。利用16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检测各组舌苔微生物菌群,得到舌苔样本细菌DGGE图谱,将其数字化后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PLS-DA)。结果 慢性胃炎腻苔组、非腻苔组与健康对照组舌苔的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1)腻苔组与非腻苔组之间有5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7.5%;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有8条具有显著差异的条带,PLS判别模型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5.0%;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条带差异不明显。(2)腻苔组的8号条带亮度高于非腻苔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序结果显示其最近邻居为Moraxella catarrhalis(黏膜炎莫拉氏菌/卡他莫拉菌),但两者相似度仅为96.2%,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一个新菌种;10号条带亮度为健康对照组>非腻苔组>腻苔组,测序结果显示其与Rothia mucilaginosa(黏滑罗斯菌)相似度达到100.0%。结论 8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腻苔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10号条带的菌种可能与慢性胃炎非腻苔形成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口腔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腻苔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寒舌诊中腻苔概念的形成.方法:查阅46 部伤寒病舌诊医案,摘录与滑、腻相关的医案,并以"腻"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中有关腻苔的著作,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寒舌诊医案中对滑苔的记录呈下降的趋势,而腻苔的记录呈增长的趋势.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是最早在滑苔中描述苔"腻"的著作.经过滑、腻并存的时段后,腻苔成为一个独立的舌象.结论:腻苔是从滑苔中分化出来的舌象,是伤寒舌诊研究的成果之一,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伤寒舌诊与温病舌诊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舌诊降低平和质判定假阳性率的可能性.方法:观察对象为844 例体质辨识属平和质的体检者(男性398 人,女性446 人),由中医师进行舌诊.纳入分析的体检数据有BMI、BP、EKG、胸透/胸片(X-ray)、腹部B 超(肝、胆、脾、双肾)、WBC、RBC、HGB、ALT、AST、BUN、CR、URIC、GLU、CHO、TG、HDL-C、LDL-C.计算体检数据、舌象的异常频数与异常发生率,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平和质体检者的体检指标中,114 人的体检指标全部正常,BMI、肝脏B 超、TG、CHO、LDL-C 和EKG 的异常发生率高于20%;常见的异常舌象是暗红舌、红/绛舌、腻苔、厚苔;"暗红舌、腻苔" 者BMI、肝脏B 超、ALT、URIC、TG、HDL-C 的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 值分别为0.004、0.041、0.03、<0.01、<0.01、0.001);肝功能异常者大多出现腻苔和厚苔.结论:舌象异常与体检数据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平和质的判断中,可以通过舌诊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44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舌象观察结果。移植前薄苔28/44例,移植后舌象明显变化,初期厚腻苔29/44例,舌质紫暗14/44例,后期厚腻苔减至15/44例,褐、灰、黑苔增至14/44例。从中医角度显示此种治疗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影响,对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舌脉指标在不同疾病的痰瘀互结证中分布的异同,为异病同治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以下简称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43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患者16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卡方检验、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三病舌脉表现的异同。结果:三病出现频数最高的舌脉指标均为弦脉、滑脉、苔色白等。三病做卡方检验P〉0.05的指标有弦脉、滑脉、苔色白等,P〈0.05的指标有舌态歪斜、舌态强硬、舌质老等。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心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脑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舌有斑点,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或沉滑,心脑合病的常见舌脉组合为舌体胖,边有齿痕,舌淡黯,舌下脉络青紫或迂曲,苔滑腻或厚腻、脉弦滑、沉滑或短脉。结论:在不同疾病的相同证型中,舌脉表现大体相同,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肺癌380例舌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38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舌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舌象对肺癌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舌质淡红、舌苔薄而质润,多为病之早期;舌质红或紫、舌苔厚而腐腻,多为肺癌中晚期。本组病例紫知213例,占56.05%。舌质由紫转淡红或晦暗转明润,舌苔由厚变薄,由无苔变薄苔,说明病情好转,反之为逆;舌红降少苔或无苔表示胃气已绝,预后差。舌诊可预测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可供确定放射治疗剂量时的参考,还可指导治疗用药,中药  相似文献   

20.
胃癌手术前后舌苔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18例胃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舌苔的变化,以术前白厚腻苔或黄厚腻苔者为观察对象。结果18例均在术后1~2周舌苔逐渐剥脱,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过度角化细胞为主,黄厚腻苔中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坏死。细菌学检查可见白厚腻、黄厚腻苔中均有大量细菌,以革兰氏阴性球菌、双球菌及阴性杆菌为主。观察发现,低分化癌及粘液细胞癌均见于黄厚腻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