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朱良春治疗疑难病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文蓉 《中医杂志》2000,41(1):14-15
所谓疑难病是指目前医者在临床上感到棘手的疾病,问题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要掌握“辨疑不惑,治难不乱”,关键是我们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灵活应用,不断探索总结辨证论治的方法与技巧,找到“证”的本质,自可得心应手,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现将朱师治疗疑难病的思路整理如下。1 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  相似文献   

3.
朱进忠治疗疑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恒 《中医杂志》2003,44(7):495-496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朱进忠教授遵循“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训,刻苦求知近50载,每以奇方起大症,现简要介绍其经验如下。1 疑难疾病,从肝论治朱老认为,“肝可生化气血脏腑,宣通脏腑气机”。肝能协调脏腑气机,调理三焦水道。少阳之气上连于肺,下连于肾,少阳胆气通泰则肾气可升,肺气可降,稍有郁滞,或亢或衰,则肾气不升,肺气不降。正如《灵枢·本输》篇:“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心肝为  相似文献   

4.
5.
疑难杂证系指临床所遇症情错综繁杂,辨证迷惑难解,施治取效困难的病证。近年来,随着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生活节秦加快,平素工作繁忙。一些人商务活动忙碌,社交频繁;更有少数人,不知摄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甚则社交娱乐,通宵达旦,忘躯徇物,不固  相似文献   

6.
门纯德先生用联合方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张贵印系河北省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致力于儿科临床工作已40余载,经验丰富。笔者实习期间曾受教诲,现将张师治疗儿科疑难病验案整理数则如下。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张某,男,7岁。患儿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72~388℃之间。省儿童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炎”,予“青毒素80万”肌注,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无好转。现发热,咽痛,鼻塞,流黄涕,不欲食,便干,尿黄,舌红苔微黄,脉弦数。查T378℃,P89次/分,R24次/分。神情,面色萎黄,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大小,压痛…  相似文献   

13.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再朋教授 ,是江苏省著名中医外科专家 ,擅长治疗外科疑难疾病 ,笔者跟随刘教授临证学习三年余 ,亲见刘师治愈许多外科疑难病 ,通过回顾病案 ,初步体会到老师治疗疑难病有如下经验。1 澄清疑难原因 ,寻找治疗突破口外科疑难疾病涉及普外、脑外、胸外、泌尿等学科的许多疾病 ,还包括部分皮肤、五官、口腔等科的疾病 ,其中既有功能性疾病 ,也有器质性疾病。这些病人中大部分曾去过多家医院 ,经过较长时间治疗 ,未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而成为久治不愈的疑难病。刘老师认为 ,疑是指诊断上的问题 ,一时或长期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冯韧 《四川中医》2002,20(10):3-4
全国名老中医王静安从医五十余年,学验宏丰,善治疑难病。本文介绍王老治疗小儿眨眼、假性性早熟、脱发三则,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振中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他特别注意中医辨证施治和西医专病专方的有机结合,擅常治疗萎缩性胃炎、顽固性溃疡、老年性痴呆及血液病等,尤其对消化病和痴呆病,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规律。笔者有幸侍从张氏应诊受教,完成课题,屡有所获,现将其治疗内科疑难病的经验略述于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父何任教授,已属望九高龄,为全国著名老中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本文整理了由他治愈的疑难病医案3则如下,以供参考。1久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女,44岁,职工,2005年3月20日初诊。大便泄泻,里急后重为痢,便夹脓血,腹不痛。当地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服药后短时好转,旋即又作,日泄5、6次。并有混合痔、脱肛。如此已历7、8年,疲乏倦怠,面色苍白,形体憔悴。舌质淡,苔白满,脉濡。宜升益实气、理肠止泄。药用: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0g,升麻6g,柴胡10g,生晒参9g,炙甘草10g,当归身10g,无花果30g,红枣30g,马齿苋30g,7剂,水煎服。同时服下方药散:山药10…  相似文献   

17.
张仁志  陈涛 《中医杂志》1999,40(12):722-723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特别是对疑难病和危重病的诊治中忽视辨证,一味追求单方、秘方的倾向大有蔓延之势,因而效果欠佳。在此我们列举治疗疑难病和危重病获效验案数例,来说明辨证论治不仅不能丢弃,而且往往是取胜的关键。1 肝炎并非都是湿热患者某,男,24岁。就诊时身目皆黄,黄疸  相似文献   

18.
<正> 通腑法即下法,乃中医学祛邪的主要方法之一,腑气不通变生数疾,亦可挟杂在诸多疾病中,疑难病用通腑法亦是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独到之处。笔者临征中辨别标本缓急,每用通腑法除疾,获效迅捷。 通腑救肺愈瘖痱 瘖痱乃古病名,源于《内经》《素问·脉解篇》:“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奇效良方》指出:“瘖痱之状,舌音不能语,足废不为用”。从而说明了瘖痱之主要发病原因,多由阴精亏虚,厥气上逆,或有津乏便结腑气不通所致。  相似文献   

19.
吴士杰 《陕西中医》2003,24(2):151-152
吾师刘邦彦主任医师从医 5 0余年 ,临证经验丰富 ,擅长内科杂症 ,处理疑难病症尤有独到之处。现选 2例典型病例 ,简介如下。1 脏躁病 患者陈某 ,女 ,41岁。 2 0 0 1年 3月 1 6日初诊。半年前儿子突然病故 ,遂精神恍惚 ,心悸怔忡 ,头晕烦躁 ,夜寐不宁 ,或悲或喜 ,反复无常 ;有  相似文献   

20.
崔佑陵  庞桂芳 《陕西中医》1998,19(4):166-166
<正> 对于疑难病的诊治,临床医家都有各自的诊治思路。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将具有普遍临床意义,而又十分常见的诊治思路,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