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红  李文泉 《北京中医药》2008,27(9):687-689
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方和谦教授,从医六十余年,临证在认病、用药上有其独到之处:(1)全局性:应诊首先总揽全局,四诊合参.(2)查舌诊脉之见:临证重视查舌诊脉.对于正常的舌象脉象有"舌洁""脉平"一家之言.(3)中西合参:认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目的 是古为今用;学习现代医学知识是洋为中用,提倡中西医并举.(4)方证相宜:遣方用药先"探探路子",再"效不更方".(5)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认为中医不仅辨证,也要辨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杨红  费宇彤  马晓峰 《中医杂志》2011,52(16):1433-1434
对张仲景临证脉诊特色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其脉诊特色为:诊脉部位,诸法和参;明辨平脉,因时辨脉;脉象主病,灵活机动;一病多脉,有常有变;动态观察,结合病史;脉症合参,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在临证中重视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舌诊。笔者在侍诊过程中体会到,王师能从复杂的舌象变化中执简驭繁,抓住主要矛盾,用以指导临床辨证立法与用药,现将其经验总结于下。1辨病性,寒热虚实舌诊最准  相似文献   

4.
胃病专家李玉奇教授,行医5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攻擅内科脾胃疾病,而且对中医多学科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在临床望舌,诊脉辨证、辨病、遣方用药等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现将随师侍诊所得,举其要介绍如下,以飧读者。一、强调辨证,尤重舌脉二诊李老在临床上特别强调辨证。认为“贵在临证审因求治”,非常重视四诊合参,从不有所偏废,在问诊中常询问病人饮食之习好,生活之喜恶,特别注意发病原因的综合调查。望诊中在注意患者的全  相似文献   

5.
许润三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对于妇科疑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中医为本,重视辨证论治,但不排斥西医,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许教授临证时善于四诊合参,尤其重视舌脉。在妇科疾病的辨证治疗中,注重调养肝肾,认为肾为经孕之本,肝肾密切相关。治疗上善用经方,并勇于创新,用药力求药少力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杨积茂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其辨证以寒热虚实为纲;注重调理气机,用药长于温补脾胃;临证中西互参,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李毅  刘艳 《吉林中医药》2009,29(10):912-913
《伤寒杂病论》对脉学极其重视,促进了后世脉学的发展:在诊脉中重视采用“寸口诊脉法”诊断疾病;诊脉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疾病,采用不同诊脉方法;仲景脉学应用“阴阳学说”思想,认为脉诊以阴阳为纲;凭借脉象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预后,并确立相应的治法,体现“脉证合参”的诊脉辨证思想;注重因人辨脉,人的体质胖瘦与脉象有一定关系;注重因时辨脉的思想,认为脉象受四时之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伤寒论》条文为例,通过对脉证合参辨六经病机、脉证合参辨寒热真假、脉证合参指导治法的选择,判断疾病的传变、转归、预后.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脉证合参辨证思想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拾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敏  林穗芳 《光明中医》2008,23(10):1480-1481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是慢性胃炎的病机核心,健脾助运、和胃降浊是其治疗大法,强调调和肝脾之气、运湿化浊;辨病辨证相结合,临证中重视舌诊,准确辨证,精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王伯章 《中医药学刊》2003,21(3):335-338
临床思维是指张仲景所说:“勤求古训,思求经旨,博采众方,演其所知”的理论与实践的思维涵接进程。其一,临床思维的基础是以天人相应观作出发点的中医疾病发生学。其二,临床基本思维要:首辨病,求 病因,知势位,识病传。其三,诊脉参证,审判病机势位。其四,辨证抓主证。其五,选方主证要随机运用,或序贯试方。并对症用药。若再简化上述临床基本思维可归纳为“诊病审因,辨证察机,随机选方,对症用药”四句话。  相似文献   

11.
王庆国教授临证善于运用半夏泻心汤及合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王师强调紧抓“心下痞满”的主症,重视“寒热错杂”“胃热脾寒”的病机特点,将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推崇合方应用,临证多合用百合乌药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旋覆代赭汤等。其病机认识、临床药理实验研究、药物配伍化裁、辨治特色等方面,对临床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汪朋梅主任医师治学精研务实,师古创新;临证四诊合参,尤重舌脉;辨证结合辨病,专病择用专药;治内伤杂病,侧重脾肾。  相似文献   

13.
介绍周乐年教授临床诊疗特色。周老诊法特色有四:诊查入微、司外揣内,动态观察、以常达变,分级量化、形象具体,四诊并重、诸法合参;临床辨证特色有八:整体审查、辨寒热虚实,以人为本、个体化辨证,善抓主症、兼顾次症,辨主次症、注意转化,辨标本证、区分次序,辨真假证、识别本质,首辨常证、次辨偶证,潜心研究、中西互参;论治特色有六:诊治新病、合参宿疾,善用经方、博采时方,勤于总结、自创新方,参考药理、辨证用药,以方测证、鉴别类证,擅长脾胃、兼通各科。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在临床上属于难治性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徐书教授擅长用经方治疗本病,认为冠心病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虚以阳虚为本,实以寒、痰、瘀为标。徐书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发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理产物互相夹杂,故治疗上多标本兼治,舌脉相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总结出经验方“心痛散”,从而达到缓解及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本文总结徐书教授治疗冠心病的思路及临床经验,并结合案例验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依据经典辨证论治、临证鉴别重视舌诊、施方用药重视补益精气、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4个方面,介绍徐振晔教授治疗基因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证经验,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杨积茂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经验。其辨证以寒热虚实为纳;注重调理气相,用药长于温补脾胃;临证中西互参,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高志林老师崇尚经典,博采众长,师古不泥古。遵仲景之竣平,叶氏之清灵。审证求因,经方治用,不避时方,临证重视四诊合参和脏腑辨证,强调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遣方用药贵乎精和轻而善于化裁,创新而自成体系是其风格。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下面就将其治疗特色简介如下。1内科病证,剖析病因,重在脏腑,治病求本老师研《内经》、习《伤寒》,临证力主四诊合参,针对复杂的证候,力求不遗漏关键之点,不疏忽疑似之处,通过表象,全面分析,把握病因之实质。他认为病因虽分六淫七情,辨证虽主…  相似文献   

18.
祝源隆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43-1143
本文提出,中医防治冠心病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1)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总纲;(2)标本同治,脉证合参,以脉统证为辨证思想;(3)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调节,重视经方使用;(4)针对病机特点,合理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10,30(5):427-428
《金匮要略》每篇篇首都标明:“辨……病脉证并治”,告诫我们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同等重要,辨证论治是核心,辨病论治是关键。全书分别以主证、病因、病机或主药给疾病命名,并以病机相类。证候相似或病位相近等作为分篇论治的原则,强调了辨病论治概念。方法主要有:主证、主脉、主方、主药明确痰痛法:辨痛与辨证相结合法;同病异治法;异病同治法;一方对一病法等。  相似文献   

20.
从"量"之视角探究《伤寒论》中证候、治法以及遣方用药之特点。张仲景证候表述见微知著、层次分明;治法拿捏细腻、着力清晰;遣方用药揣度精妙、推敲毫厘,充分展现张仲景临证对"量"之思考。张仲景辨证与辨量相结合的思想贯穿于其辨治体系诸多方面,故亟待深入探索辨量之思维,挖掘辨量之模式,凝练辨量之思想。临证若将辨证和辨量相参互用,对临证辨治是有益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