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与健康     
情绪与健康文/王金贵疾病是健康的大敌。如何不得病或少得病呢?关健的一条是要调和七情。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惊、恐”。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正常的情感活动;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然而,情绪、情感变化过度,会给人带来危...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人有喜、怒、哀、乐,祖国医学叫“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的变化。但不管哪种情绪,如果过度,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人生病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更有心理因素。 中医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感情冲击会引起疾病.称之为情志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免疫反应是人体生理反应的重要环节,受控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变化.包括情绪等心理活动,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功能。国内外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历高考的学生易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情绪.在这种情绪支配下.学生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增殖及天然杀伤细胞等多项指标均发生变化.最易成为精神疾患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4.
中医对情志变化的表述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个字,总称“七情”。正常情况下,七情以五脏功能、物质为基础.产生高兴、愤怒、忧愁、思虑、悲伤、恐怖、惊恐的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刺激(主要是精神刺激)的正常反应.但任何事物超过正常的限度就会转化到相反的方面.精神刺激过强或虽不强但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影响五脏功能,造成各种情志病症。如长期的精神抑郁而发生梅核气。甲亢病人由于内分泌失调而产生情绪易激惹、  相似文献   

5.
刘保祥 《家庭医学》2007,(13):30-30
我国二千多年前成书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学说,认为七情过激可使内脏气机发生紊乱,致人疾病,并有“七情过度则伤人”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人有"七情六欲",你知道是哪"七情"、哪"六欲"吗? 人有多种心理活动,最浅的层次是欲. 六欲,是指耳、目、口、鼻、肛门和阴茎(阴道)的本能欲望.饥欲食,渴欲饮,精满欲交合,腹满欲便溺,目欲见色,耳欲闻声,鼻欲嗅香. 这种心理活动是先天本能,不教而会,不学而能.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无异. 人为万物之灵,在于人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比如说"情".情,也就是情绪变化. 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是人之常情,但是长久、过度、剧烈的情绪变化,则会影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人生病除了一些瘟疫、暴疠.传染性疾病侵犯之外.大多数是由于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或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后者,中医称其为情志致病因素。很多疾病是心理活动破坏了体内各系统平衡所致。人体的免疫反应是人体生理反应的重要环节.受控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变化包括情绪等心理活动.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免疫功能。病从心头起.平时人们在紧张、恐惧、忧郁或环境变化等应激刺激情况下,就会使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祖国传统医学早就提出“七情”致病之说,指出“七情”失控可以致病。其实,“七情”过度甚至还可以致命:气死周瑜、笑死牛皋、骂死王朗,均系著名案例。在“七情”致病中,伍子胥过昭关,因忧、恐过度,一夜急出满头白发;范进中举,因狂喜,顿时精神失常;林黛玉则因过分忧郁而遭痨病缠磨,终于香消玉殒……这些也都是典型病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以引起不少躯体疾病,而且还会左右病情发展。据报载,有一位中年妇女,每逢生气就会胃痛,服过多种胃药均不见效,做钡餐透视和胃镜检查,也均未发现异常。医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她遇事就爱生气,生气过…  相似文献   

9.
梁栋 《现代养生》2009,(9):43-43
《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精神,是指人的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从现代医学来看,这里的“心”相当于脑。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脉,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在心的统领之下,各脏腑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但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正常的情绪变化,一般是不会损害健康的。如果突然的或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引起心神的过度活动,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燕子 《大众健康》2007,(5):57-57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变化的情志。“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忧、悲、恐为代表,中医又称为“五志”。“七情”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一般不会使人发病。“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突然、强烈或长期性地经受情志刺激,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脏腑的气血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七情”就成了致病因素,而且是导致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称之为“七情”内伤。“七情”作为致病因素,有别于六淫之邪从口鼻、皮肤或其它部位侵入人体,  相似文献   

11.
七情与养生     
七情与养生文/姜朝晖图/王洪平现代生活中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中医理论认为“哀乐失时,殃咎必至”说明人体自身情绪因素与疾病的萌发、形成、发展、趋变、转归有着相关联系,且对人体的生理心理偏倚衰退亦有影响。精神因素分为“七情”这就是喜、怒...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学》2006,(24):62-62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变化的情志。“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忧、悲、恐为代表.中医又称为“五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可能有些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焦虑不安,或受到强烈精神刺激等原因,导致未老先衰,华发早生,甚至早秃、斑秃的大有人在。可见,头发的生长与脱落,跟精神、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讲五脏应七情、五志,认为怒、忧、悲、思、恐等坏情绪,都会伤及五脏,尤其会伤及“喜条达而恶抑郁”的肝脏。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润泽,要依赖血液的濡养。  相似文献   

14.
辨梦七情与中医治疗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分属于五脏则为喜、怒、思、悲、恐,所对应的五脏为心、肝、脾、肺、肾。中医认为.七情过盛可伤及脏腑气机。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说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只是中医的一种习惯说法,并不代表人类的所有情绪。比如,中医七情里没有后悔,也没有嫉妒,但有的人做事情就容易后悔,有的人妒嫉心强,这些也都非常不利于养生。七情过度易伤脏腑  相似文献   

16.
李毅平 《自我保健》2008,(10):44-44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引发胃病的内因,而饮食结构的变化等都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的变化才能起作用。比如一些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情绪变化失衡.都是胃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饮食结构变化和饮食无规律也是胃病患者增多的重要因素,比如有些人三餐没有规律,碰到可口的饭菜猛吃,遇到不合胃口的就少吃甚至不吃,还喜欢晚上和朋友们唱歌跳舞喝酒,这些都易导致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长寿》1994,(6)
中国有句古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通常所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指哪七种情呢?传统的儒家学派认为七情包括喜、怒、哀、惧、爱、恶、欲;佛教所言七情则指喜、怒、忧、惧、爱、憎、欲;而中医学的七情则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总之,人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然而,无论将情感或情绪怎样分类,都可以将之概括为两类,即一类是积极的,是正性情绪;另一类是消极的,是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与人》2010,(7):7-7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皆为人们正常的情绪变化活动。喜怒不形于色,虽说是传统美德,对人对己对事皆有不少好处,更是被视为有气度、有修养的标志;但是,若当抒不抒,当泄不泄,一味忍耐,无疑会摧残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健康大视野》2006,(8):76-76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优,思,悲,恐,惊七情,人皆有之,七情活动变化,能反映和概括人的主要心理活动,正常的七情活动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若人们没有七情表现,或缺乏其中的几种情感,或七情太过,都会导致情志剧变而引发各种心身疾病……[编按]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对免疫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在心理上总处于压抑、悲伤、恐惧、忧虑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都是致病的因素。善于排除不良的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自身加强修心养性是关键,健康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