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P27和CyclinE的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和CyclinE的表达状况,并以同期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27的高表达阳性率为100%(20/20),明显高于胆囊癌的45%(18/40),(P〈0.05)。CyclinE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7.5%(27/40),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的15.0%(3/20),(P〈0.05)。(2)P27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学分化程度、Nevin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周围浸润有关(P〈0.05)。CyclinE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学分化程度、Nevin分期进展、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P〈0.05)。(3)P27和CyclinE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375,P〈0.05)。结论P27表达下降和CyclinE阳性表达导致细胞周期的调控异常,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39例相应癌旁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上述组织RASSF1A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1)胃癌组RASSF1A蛋白表达阳性率53.8%明显低于癌旁组97.4%及正常对照组100%(P〈0.05);2)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7.7%及对照组0%(P〈0.05);3)在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显著相关,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粪便中T淋巴细胞成熟相关蛋白(MAL)、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9例结直肠癌、24例腺瘤、19例增生性息肉患者及26名健康人群的清晨粪便标本,提取其DNA并进行亚硫酸氢盐修饰处理,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MAL、CDKN2A及MGMT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与粪隐血试验(FOBT)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DNA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8.3%、52.5%、55.1%,腺瘤患者分别为58.3%、41.7%、37.5%,增生性息肉患者分别为26.3%、15.8%、10.5%,正常对照人群分别为3.8%、0、3.8% 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3个基因甲基化水平均显著高于增生性息肉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和腺瘤敏感度分别为92.8%和70.8%,明显高于FOBT的29.0%和25.0%(均P<0.05).3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 粪便中MAL、CDKN2A、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患者中明显升高,其联合检测可望成为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Zhao ZH  Geng XP  Zhu LX  Li HM  Liew CT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3):1528-153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RAS相关区域家族蛋白1A(RASSF1A)、肿瘤高甲基化基因1(H IC1)和P7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患者临床和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肝细胞癌组织标本和对应的远癌组织标本各40例及2例健康人的肝组织标本;通过甲基化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这些标本中RASSF1A、H IC1和P7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况。结果RASSF1A基因在癌和远癌组织中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分别为90.0%和72.5%,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高于远癌组织(P<0.05)。H IC1基因在癌和远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7.5%和70.0%。P73基因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5.0%,在远癌组织没有发现甲基化。健康人肝组织中未发现任何上述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远癌组织中H IC1基因甲基化患者的年龄[(48±14)岁]比无甲基化患者[(57±11)岁]小(T=2.049,P=0.047)。3个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和门静脉癌栓以及TNM分期之间未发现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肝细胞癌中RASSF1A和H IC1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是普遍现象,年轻肝细胞癌患者H IC1甲基化现象更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MSP技术检测膀BTCC中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36例BTCC组织中hMSH1、hMSH2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8.9%(14/36)、52.8%(19/36),所有标本中均未发现有hMSH3启动子甲基化。hMLH1、hMSH2、hMSH3 mRNA在BTCC中表达率分别为47.2%(17/36)、38.9%(14/36)、16.7%(6/36),在正常组织中分别为22.2%(8/36)、63.9%(23/36)、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均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结论hMLH1、hMSH2和hMSH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可能导致该基因转录表达失活,使其mRNA表达减少甚至缺失,这可能是导致BTCC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ASSFl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蛋白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和2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组织中RASSFlA蛋白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RASSF1A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全部表达,在BTCC组织中表达率为30.4%(7/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肿瘤分期、病理分级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膀胱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在BTCC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60.9%(14/23),二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4份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BTCC标本中,13份同时伴有RASSFIA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RASSFlA基因启动子在BTCC组织中发生异常甲基化,使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推测RASSFIA基因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而与肿瘤的进展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肿瘤抑制基因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所致该基因表达抑制在我国食管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MSP)检测43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标本及6例对照食管上皮组织标本、食管鳞癌细胞系TE11和TE12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逆转录(RT)-PCR法检测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食管鳞癌细胞系中RASSF1A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细胞微管蛋白的表达. 结果 20.9%(9/43)原发性食管鳞癌标本有RASSF1A启动子超甲基化,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未发现该基因超甲基化改变.RASSF1A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和TNM分期无关(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12细胞RASSF1A启动子发生甲基化,RT-PCR检测不到RASSF1A mRNA.TE11细胞系启动子未发生甲基化,RT-PCR检测其有RASSF1A mRNA表达.5-Aza-CdR处理可使TE12重新表达RASSF1A mRNA.TE12细胞的β-微管蛋白水平比TE11细胞低87.8%. 结论 原发性食管鳞癌存在RASSF1A启动子超甲基化,该基因甲基化与年龄相关.RASSF1A在食管鳞癌细胞系表达抑制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RASSF1A表达缺失可能导致β-微管蛋白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APK基因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在膀胱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膀胱癌组织标本24例和癌旁组织标本22例进行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DAPK基因和DNMT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SP)方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DAP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合上述结果分析DAPK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状态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 DAPK基因表达于细胞质及胞膜,在正常膀胱黏膜中强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有14例(14/24,58.3%)检测到DAPK基因的甲基化改变,而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其甲基化.甲基化改变与肿瘤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但是与肿瘤肌层浸润(P<0.05)及复发(P<.05)明显相关.结论 DAPK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可能是肿瘤复发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肿瘤组织中DNMTl的高表达提示其在调节肿瘤组织抑癌基因甲基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胆囊癌中CD44v6和Ez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胆囊癌和胆囊良性病变中Ezrin和CD44v6蛋白表达水平,探讨Ez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研究Ezrin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胆囊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例胆囊癌组织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Ez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水平,对Ezrin和CD44v6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Ezrin和CD44v6蛋白的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讨论。结果:1)CD44v6和Ezrin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P〈0.05);2)CD44v6和Ezrin蛋白在胆囊癌中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胆囊癌病理类型中Ezrin和CD44v6蛋白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Ezrin和CD44v6蛋白在Nevin分期的Ⅰ+Ⅱ、Ⅲ+Ⅳ、Ⅴ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Ezrin和CD44v6与肿瘤标志物CEA、CA199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6)胆囊癌中Ezrin、CD44v6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7)CD44v6与Ezr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胆囊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说明二者与胆囊癌的发展有密切联系。2)Ezrin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有密切联系,可以作为反映胆囊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3)Ezrin与CD44v6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和与张力蛋白同源、第1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原发性胆囊癌和25例慢性胆囊炎中PTEN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示在胆囊癌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15/53)和43.4%(23/53),而在2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22/25)和100%(25/2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而PTEN蛋白的表达则与Nevi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0.05)。提示抑癌基因FHIT,PTEN的低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FHIT,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The update strategy of the isolated caudate lobe resection??A report of 21 cases WANG Xu-an*??WU Xiang-song??LI Mao-lan??et 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9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Ying-bin??E-mail??laoniulyb@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strategy of isolated caudate lobe res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1 cases of isolated caudate lobe resection performed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13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cases underwent caudate lobe resection by detaching from its four boundaries including 7 cases of the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5 cases of metastasi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and 9 cases of hepatic hemangioma. Results 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 The mean operative time was ??261±52??min. The mean blood loss was??683±317??mL.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2 day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cluded only 1 case of ascites. Conclusion The method by detaching caudate lobe from its four boundaries is useful in the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联合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 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慈 溪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38例,根据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53)和不存在营养风 险的对照组(n=85),前者再分为接受营养支持组(A组,n=32)和未接受营养支持组(B组,n=21)。比较三 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免疫功能及相关营养指标。结果 A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B 组(P<0.05),但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A组和对照组半流质饮食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B组(P<0.05); 术后,A组和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明显高于B组(P<0.05),对照组血 清Alb和PA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三组IgA、IgG和IgM差异明显,其中A组各指标水平最高,对 照组次之,B组最低(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有 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 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黄强  杨骥  汪超  吕向微  刘振  林先盛  谢放  管皓楠 《腹部外科》2018,(6):433-440,454
目的探讨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应用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在2017年7月31日前在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的关于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 odenectomy,MI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严格设计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PRISMA标准)、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共包含其中MIPD病人4 868例,OPD病人32 230例,其中7篇为多中心临床研究。Meta分析表明:MIPD组较OPD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术中R0切除率较高、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同时两组术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瘘、胃排空延迟、出血、胆瘘、再手术、整体手术费用、远期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IPD因其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且术后总体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OPD无明显差异凸显了其微创优势,对于合适的病例和一定手术量的胰腺外科中心,可常规地开展MIP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染色技术在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31 日至2017 年6 月30 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90 例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 其中应用ICG技术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36 例(A组),单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54 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新发病灶数;术后第1天肝功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1)术中情况: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患者[(186.56±31.17)min vs(234.65±52.61)min,( 115.92±21.73)mL vs( 162.61±31.29)mL,P<0.05];A组患者术中新发病灶数明显高于B组[(4.13±1.12)个 vs( 1.03±0.32)个,P<0.05]。(2)术后情况:A组患者术后第1天肝功能明显好于B组患者,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6/36 vs 12/54,P<0.05)。(3)A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高于B组患者(P=0.032)。结论 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技术运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军区总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RFA治疗的100例共101个肝血管瘤结节的病例资料。对RFA治疗前后最大瘤体直径的变化及治疗后出血、血尿、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1个结节中88个结节经RFA后完全毁损,完全毁损率87.1%;其中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92.1%(35/38),直径>4 cm的血管瘤完全消融率84.1%(53/63)。RFA术后1个月所有瘤体平均直径由从术前的(4.2±1.8) (2~11)cm降为术后的(2.1±1.8) (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一个血管瘤治疗前直径为11 cm,经RFA治疗后缩小54.5%。术后52%(52/100)的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5~38.5 ℃,物理降温后体温均可正常。未经抗生素处理,术后3~5 d后均未出现发热,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瘤体较小的血管瘤效果更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血管瘤的大小、局部毗邻关系及分布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射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液体复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会引起体内液体分布异常,如不正确处理易导致重要器官功能损伤,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了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围手术期液体分布的病理生理改变、液体补充策略以及在此期间人血白蛋白的应用等问题是正确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Periopera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treatment for acute diffuse peritonitis QIN Huan-long??YANG Ju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QIN Huan-long??E-mail??hlqin@sjtu.edu.cn Abstract Acute diffuse peritonitis can cause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body fluids.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may lead to essential organ damage, increas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the paper, perioperative fluid distribution, liquid supplement strate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serum albumin of the disease were described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结肠癌组织中微小RNA(miR)-192和miR-23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肠癌标本71例及肠息肉标本45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肠息肉组织中miR-192和miR-23a水平,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iR-192和miR-23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用结肠癌SW620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miR-192组及miR-23a组,其中对照组不作处理,miR-192组及miR-23a组细胞分别进行miR-192及miR-23a转染,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结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192水平明显低于肠息肉组织(P<0.05),miR-23a水平明显高于肠息肉组织(P<0.05);miR-192及miR-23a水平与结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肠癌组织中miR-192表达水平与miR-23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05,P<0.05)。miR-192组结肠癌细胞相同时间内穿过小室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miR-23a组,miR-23a组结肠癌细胞相同时间内穿过小室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miR-192水平下降,miR-23a水平上调;miR-192和miR-23a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Dukes分期有关;结肠癌组织中miR-192和miR-23a水平呈负相关;miR-192抑制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miR-23a能增强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胆总管恶性梗阻性黄疸减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7例胆总管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PTCD减黄41例(PTCD组)、采取ENBD减黄36例(ENBD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操作治疗费用、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行减黄时PTCD组和ENBD组操作治疗耗材费用分别为(2 943.6±412.5)元和(5 792.2±312.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04,P<0.05)。总体来说,治疗后PTCD组胆汁引流量高于ENBD组(F=58.613,P<0.05),PTCD组血清总胆红素(F=12.8,P<0.05)、γ-谷氨酰转肽酶(F=5.214,P<0.05)、谷丙转氨酶(F=5.724,P<0.05)水平均低于ENBD组。结论 PTCD与ENBD用于胆总管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均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但PTCD操作费用更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外源性Clara细胞分泌蛋白10(CC10)的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 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肝细胞LO2和 肝癌细胞HepG2、Hep3B中CC10的内源表达水平;将HepG2细胞系分为pcDNA 3.1组和pcDNA 3.1-CC10 组,用LipofectionTM分别转染pcDNA 3.1空载体质粒和重组质粒pcDNA 3.1-CC10。用CCK-8法、TUNEL 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及迁移、侵袭能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细胞中CC10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LO2相 比,CC10在肝癌细胞HepG2、Hep3B中呈明显低表达(P<0.05);转染 pcDNA 3.1-CC10后的HepG2细胞内 CC10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与 pcDNA 3.1组相比,pcDNA 3.1-CC10组细胞活力受到抑 制,细胞活力以时间依赖性方式降低(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中的过膜细胞数均低于pcDNA 3.1组 (P<0.05),细胞凋亡率高于pcDNA 3.1组(P<0.05)。同时,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 外源性CC10基因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 下调Cyclin 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