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4DCT下的平静呼吸状态食管癌靶区运动特征。方法 20例食管癌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采用4DCT采集食管肿瘤运动信息,勾画GTV,测量并记录每个GTV等中心点坐标、体积,并计算中心点在不同呼吸时相的移动距离及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同段食管癌靶区中心在头脚方向位移(0.521±0.319) cm,较左右方向的(0.169±0.083) cm、前后方向的(0.167±0.095) cm均大(P均<0.05)(颈段P=0.009;胸上段P=0.016;胸中段P=0.000)。不同段食管癌靶区中心在同一方向最大位移不同(左右P=0.023;前后P=0.212;头脚P=0.007)。各呼吸时相中食管癌运动规律并不完全一致,以T0时相为基准时相,食管癌GTV等中心点在T50时相时各三维方向上的位移最大。呼气末与吸气末食管靶区体积无变化(P=0.313)。结论 同段食管癌靶区在不同方向运动幅度不同,不同段病灶同一方向的运动幅度也不同,行精确放疗时应综合考虑。对于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癌,依据吸气末和呼气末融合图像获得ITV可行。颈段及胸中上段食管靶区在呼吸周期中形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管镜定位及超声引导下乳管内病灶真空辅助空芯针活组织检查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乳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内病灶并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乳管镜定位及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空芯针活组织检查29例(微创手术组),常规开放手术切除病变乳管46例(常规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理结果、切口长度及患者对切口美观性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年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等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P25~P75)表示,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为10.0(8.0~15.0)min,低于常规手术组的36.5(32.0~40.3) min(Z=-7.267,P<0.001)。微创手术组的病理检出率为100.0%(29/29),高于常规手术组的71.7%(33/46)(χ2=9.914,P=0.002)。微创手术组切口长度为0.5(0.5~0.7) cm,常规手术组为2.0(2.0~3.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38,P<0.001)。微创手术组患者对切口美观性的满意度为96.6%(28/29),高于常规手术组的76.1%(35/46)(χ2=4.124,P=0.042)。所有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范围:12~47个月)。微创手术组无一例复发,常规手术组有1例半年后接受了二次手术。 结论乳管镜定位及超声引导下的真空辅助空芯针活组织检查治疗乳管内病灶具有微创、手术切口小、美观、手术时间短、准确率高等优点,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Meta分析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再程放疗与其他疗法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等数据库,搜集有关食管癌放化疗后复发再程放疗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0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RR及 95%CI描述。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 8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再程放疗组与手术组相比总生存率略低(RR=0.40,95%CI为 0.27~0.61,P<0.001),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则得到了提高(RR=2.91,95%CI为 1.43~5.95,P=0.003)。再程放疗组与手术组治疗相关死亡率相近(RR=0.53,95%CI为 0.14~1.98,P=0.350),但手术组发生率较高(1.7%~11.4%∶1.9%~2.8%)。结论 再程放疗是放化疗后复发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作为临床患者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治疗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2017年安徽省肿瘤医院确诊为食管癌行放疗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营养干预组(各23例),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主观整体评估(PG-SG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等客观营养指标的变化及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放疗前两组年龄、性别、BMI、ALB、PLT、临床分期等具有可比性(P>0.05);营养干预组放疗后BMI较放疗前改善(21.52±2.67、21.13±2.73,P=0.000);干预组放疗后PG-SGA评分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00);常规组放疗后BMI、HB、ALB、PLT、WBC水平较放疗前明显下降,且PG-SGA评分较放疗前更差(P<0.05);此外,干预组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4.34%∶8.68%,P=0.000)。结论 食管癌放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营养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疗(SBRT)与手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经SBRT或手术的12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两组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各纳入60例符合要求病例。放疗组8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覆盖 95%PTV,100%等剂量线覆盖100% IGTV,每次5~15 Gy,中位生物等效剂量100 Gy (57.6~150.0 Gy);手术组VATS肺叶切除32例,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9例。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时间32.3个月。3例手术患者90 d内因感染发生治疗相关死亡,SBRT组无治疗相关死亡(P=0.079)。SBRT组3例患者随访期间因肿瘤外因素死亡(脑梗死、心脏病等)。12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其中手术组5例,SBRT组7例(P=0.543)。17例远处转移,其中手术组11例,SBRT组6例(P=0.835)。中位无瘤生存期手术组38.4个月,SBRT组33.5个月(P=0.178);1、3年总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95%、83%,SBRT组分别为93%、83%(P=0.993)。结论 SBRT对早期原发性NSCLC总生存期与手术相当,二者局部控制率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胸中下段食管癌3D、4D放疗计划的靶区大小、靶区位移及相关剂量学差异,评估4D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内 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在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行3D、4D扫描,模拟勾画二者靶区及OAR。设计3D计划和4D计划,比较3D计划与4D计划靶体积、中心点位移及OAR剂量学差异。在各项参数相同下将3D计划平移至4DCT形成3DC计划,并比较3DC计划与3D计划靶区剂量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套计划差异。结果 全组4DCT的PTV大于3DCT (195.19 cm3∶175.67 cm3,P=0.001)。10例胸中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仅左右方向不同(位移为0.25 cm,P=0.014)。9例胸下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3个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0.307、0.208)。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3DC计划中 V100、V95、V90均低于3D计划(88.62%∶95.69%,P=0.000;95.17%∶99.79%,P=0.001;97.19%∶99.99%,P=0.001)。全组4D计划两肺 V5、V20及心脏 Dmean均高于3D计划(39.49%∶37.44%,P=0.016;19.93%∶18.87%,P=0.018及2607.74 cGy∶2389.16 cGy,P=0.004),但均未超出剂量限制范围。结论 4DCT定位技术能准确确定胸中下段食管癌靶区个体化外扩边界,4D计划因靶区增大虽使肺受量增加但在剂量限制范围内,4D计划使心脏受量增加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CBCT测量食管癌IGRT分次内误差,评价其对靶区和周围OAR剂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CBCT采集 23例胸段食管癌放疗前后摆位图像,获取分次内误差。将分次内误差模拟治疗计划2和计划3,与原始计划1比较,分析其对靶区和OAR剂量学影响,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IGRT分次内平均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2±1.5)、(1.0±1.0)、(1.0±1.0) mm (P=0.138),在上下方向分别为(1.2±1.0)、(1.1±1.0)、(1.2±1.0) mm (P=0.656),在前后方向分别为(1.3±1.1)、(1.2±1.0)、(0.8±0.7) mm (P=0.003)。全部患者3 mm内误差发生频率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占95.2%、94.5%、93.9%。计划3与计划1相比,GTV V100%下降5.55%,有 3例患者PTV D95%下降超过原始计划处方的5%。计划3中全肺 V30为(15.24±2.24)%,低于计划1的(15.67±2.28)%(P=0.033)。计划2中 4例脊髓>4500 cGy (Dmax为4517.2 cGy),计划3中 19例脊髓>4500 cGy (Dmax为5045.2 cGy)。结论 IGRT分次内误差对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脊髓为串行器官,对分次内误差相对敏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脊髓超过最大耐受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体重、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同步放化疗联合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体重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完成率和近期疗效等。采用χ2或t检验差异。结果 2014—2017年共入组2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39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放疗中及放疗后体重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淋巴细胞总数减少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3级骨髓抑制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放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肠内营养有利于保持患者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放疗前不同营养状况及炎症反应指标对食管癌IMRT同期化疗患者急性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在本院接受IMRT同步化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338例食管癌患者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不同营养状况[如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有无贫血]以及不同炎症反应指标[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其影响。采用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8例患者以不同营养状况评价指标评价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62%~54.14%。营养状况指标中≥2级急性RE发生率低ALB组高于正常组(P=0.000);随着TLC的下降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P=0.006),而RP发生率随着TLC的下降而降低(P=0.001);贫血组≥2级急性RE发生率高于非贫血组(P=0.000)。炎症指标结果分析显示高NLR、高PLR组RE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LR组、低PLR组(P=0.000、0.024)。将上述营养状况和炎症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LC是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P=0.001),ALB、PLR是急性RE的影响因素(P=0.017、P=0.011)。结论 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与放化疗相关急性不良反应有一定相关性,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具有一定程度提示价值,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并进行积极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指导术后放疗靶区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1-2017年间接受根治性切除且术后复发的6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定义,将1-8M区定义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8Lo、9、15区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引流区,16-20区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结果 41例(62%)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区域复发,25例(38%)为远处转移。54例患者共计148枚淋巴结发生治疗失败,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118/148,80%),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24/148,17%)。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失败患者共计9例,其中6例为胸下段癌,8例(89%)为术后病理≥Ⅲ期。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高危淋巴结区为中上纵隔,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涵盖。对于术后病理≥Ⅲ期胸下段鳞癌患者需谨慎考虑照射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下纵隔可能不需常规包含在射野内。  相似文献   

11.
张彬  娄红  刘松  刘志 《癌症进展》2019,17(10):1215-121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04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104例癌旁黏膜组织标本和50例行胃次全切除术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黏膜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XCR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XCR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和癌旁黏膜组织(P<0.01)。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侵及浆膜的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CXCR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未侵及浆膜的胃癌患者(P<0.05)。Spearman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深度均与CXCR7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38、0.627、0.569、0.597,P<0.01);分化程度与CXCR7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13,P<0.01)。结论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胃癌的进展情况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2(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VEGF、Bcl-2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Bcl-2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Bcl-2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0.597,P﹤0.01;r=0.671,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较高,且VEGF、Bcl-2的表达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VEGF、Bcl-2的表达对食管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食管癌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武丽蕊  王兰朋  李红霞  孙岩 《癌症进展》2019,17(11):1342-1346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及肿瘤标志物与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HPV水平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有HPV感染的7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8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CIN组)和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慢性宫颈炎组)。比较不同宫颈疾病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CD4^+、CD8^+、CD4^+/CD8^+、CD56^+、Treg)水平和肿瘤标志物(K-ras、Ki-67)的阳性表达情况,高危型HPV宫颈癌患者HPV水平与免疫细胞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及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情况,宫颈癌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及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的CD4^+、CD56^+、CD4^+/CD8^+水平均低于CIN组患者和慢性宫颈炎组患者(P﹤0.05),CD8^+、Treg的水平均高于CIN组患者和慢性宫颈炎组患者(P﹤0.05);3组患者的K-ras、Ki-6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的CD8^+、Treg水平及K-ras、Ki-67阳性表达情况与HPV-DNA水平呈正相关(r=0.546、0.402、0.645、0.713,P﹤0.05),而CD4^+、CD56^+水平与HPV-DNA水平呈负相关(r=-0.478、-0.463,P﹤0.05);宫颈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D4^+、CD56^+、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1),而CD8^+、Treg的水平及K-ras(+++)、Ki-67(+++)的比例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宫颈癌组死亡患者的CD4^+、CD4^+/CD8^+、CD56^+水平均明显低于生存患者(P﹤0.01),而CD8^+、Treg的水平及K-ras(+++)、Ki-67(+++)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生存患者(P﹤0.01)。结论与有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和慢性宫颈炎患者比较,有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而其肿瘤标志物K-ras、Ki-67表达升高,免疫细胞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的早期预防、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张自超  刘青  潘茂杰 《癌症进展》2019,17(10):1191-1194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癌症状量表(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创伤较小,可有效减少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黑晓欢  卢丹  陈玥  王小飞 《癌症进展》2019,17(11):1354-1356
目的探索认知性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根据健康教育方法的不同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干预)和教育组(接受认知性健康教育管理干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术后2年生存情况。结果术后4周,教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P﹤0.01);干预后,教育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教育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认知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晓明  刘渊源  陈家令 《癌症进展》2019,17(11):1314-1316,1323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循环肿瘤细胞水平。根据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对患者进行分组,测量值≥1为A组,测量值=0为B组,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上述影响因素与肿瘤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明显低于术前(P﹤0.01)。根据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A组75例患者,复发转移率为64.0%(48/75);B组45例患者,复发转移率为35.6%(16/45)。B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5/ml、TNM分期为Ⅲ~Ⅳ期和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均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TNM分期与肿瘤复发转移均呈正相关(r=4.181、3.792,P﹤0.05),分化程度与肿瘤复发转移呈负相关(r=-3.374,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循环肿瘤细胞测量值明显降低,且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呈正相关,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流程化沟通在原发性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41例和观察组(流程化沟通干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素养评分及焦虑、特质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希望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健康素养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评分及健康素养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特质应对(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希望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消极应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希望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流程化沟通可有效提升原发性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健康素养,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类癌(PC)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收集48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和TNM分期等与PC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8例PC患者中,典型类癌(TC)30例,不典型类癌(AC)18例;临床表现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37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行姑息性放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48例PC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83.3%、77.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类型、N分期、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P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P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 PC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手术切除为PC的主要治疗手段,TNM分期是P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在PC治疗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与传统视频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MI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关于RAMIE与MIE的临床研究,搜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3.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84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接受RAMIE和MIE治疗的患者各9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RAMIE治疗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高于接受MIE治疗的患者[比值比(OR)=1.80,95%CI:1.03~3.14;P=0.04];两种手术治疗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比例[平均偏差(MD)=0.98枚,95%CI:-0.63~2.59]、总手术时间(MD=-9.06 min,95%CI:-33.75~15.63)、胸部手术时间(MD=21.48 min,95%CI:-11.46~54.42)、术中出血量(MD=-19.60 ml,95%CI:-41.29~2.08)、术后住院时间(MD=-1.95 d,95%CI:-5.00~1.10)、R0切除率(OR=1.11,95%CI:0.68~1.79)和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OR=0.79,95%CI:0.46~1.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MIE与MI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基本一致。在统计学上,接受RAMIE治疗的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高于接受MIE治疗的患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RAMIE将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