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91岁。主因右侧颞部皮肤多发性皮损伴巨大赘生物3年,于2012年1月16日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颞部皮肤出现数个突出皮肤表面的灰褐色扁平斑块,黄豆大小,其中一处斑块逐渐增大,表面坚硬,逐渐发展成兽角状。无自觉症状,未治疗。既往体健,局部无外伤史。体格检查: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右颞部可见一灰褐色、粗糙的圆锥形赘生物,向下弯曲呈兽角状,基底直径约2.3 cm、  相似文献   

2.
报告2例小汗腺汗孔癌。例1.患者女,58岁。左面部出现疣状增生性凸起物50余年。皮肤科检查:左面部一蚕豆大黑色结节,表面粗糙,形状尚规则,边界规则,表面无糜烂、破溃及结痂。例2.患者女,80岁。左下肢黑褐色斑块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大腿外侧一4.0 cm×3.0 cm黑褐色斑块,表面粗糙,有蜡样光泽,未见明显渗出。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示表皮及真皮内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大小不一,瘤体由基底样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可见管腔分化,部分细胞胞质空,部分肿瘤团块中央可见坏死,核异形性明显。2例均诊断为小汗腺汗孔癌。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18岁。因右背部斑疹4年于2009年11月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右背出现黑褐色斑丘疹,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呈带状分布。曾于本市一家医院就诊,诊断为表皮痣,未予治疗。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其他部位无类似病史。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背部可见带状分布的多个褐色扁平斑块及扁平丘疹,大小不一(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基底层黑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7岁,阴茎根部棕色椭圆形斑块3年。皮肤科情况:阴茎根部可见一1.0 cm×1.5 cm大小棕色扁平斑块,边界清晰,表面粗糙,中等硬度,无压痛,检测HPV 6结果为阳性。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治疗给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6岁.因右耳结节1年,左上肢溃疡半年于2006年1月就诊.患足癣、甲癣数十年. 体检: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耳廓及周围散在大小不等暗红色结节,表面粗糙不平,少许渗出及污秽的结痂.结节质地较硬,基底有浸润,无明显压痛(图1a).右上肢可见一约10 cm×5 cm大小斑块,表面附有较厚的不易剥离的痂皮,且可见浅溃疡及出血,触之微痛(图2).  相似文献   

6.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eccrineangiomatoushamar-toma,EA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皮肤损害。到目前为止,国外共计报道了60余例,国内仅见2例报道[1,2]。我科于2003年5月确诊1例。患儿男,4个月,因右膝部黑褐色斑块3月余于2003年5月13日来诊。患儿出生10d后,其家长偶然发现患儿右膝部有一黄豆大小黑褐色斑块,后逐渐增大,皮损被碰触后,患儿即哭闹。体检发现:右侧小腿中部周径13cm,左侧15cm,患侧膝关节不能主动伸直,被动拉伸膝关节及触压皮损时,患儿即哭闹。患侧膝关节行X线摄片检查正常,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膝关节处有一约6cm×4cm大小…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疣状痣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4岁。右上肢、右手背出现黑褐色丘疹、斑块24年。患者出生时即在右上肢、右手背出现黑褐色扁平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未予以重视,此后皮疹随年龄增长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10年前皮疹增生明显,表面呈疣状,2年前曾在外院行CO2激光治疗3次,但术后很快再次出现疣状增生,遂来本院治疗。既往史无特殊,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8.
以脂溢性角化病样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毛囊角化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39岁。因腹部起黑褐色疣状斑块十余年.加重1个月于2005年1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数个黄褐色略高于皮面的扁平丘疹,后逐渐增大为黑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疣状斑块,边缘清楚,表面油腻,偶伴痒感.于夏季、感染及劳累过度时痒感加重。近1个月来,腹部新起大量细小、坚实、油腻性褐色小丘疹。发病以来未曾治疗。患者平素体健,智力正常,其母有类似病史。皮肤科检查:腹部两侧可见多个蚕豆大、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略高于皮面,上覆黑褐色油腻性厚痂,部分呈疣状,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6岁,因左乳头及乳晕黑色斑块9个月于2012年3月在我科就诊。患者于2010年6月,无意中发现左乳头、乳晕甲盖大小黑褐色斑块,表面略粗糙,无瘙痒、疼痛。此后皮疹无明显增大,未在院外行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巨大疣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21岁,因右小腿疣状增生物 21年来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右小腿胫前有一约2 cm×2 cm的紫红色近圆形增生物,无自觉症状。皮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向上延至右臀部,向下至右足趾, 表面变为黑褐色且粗糙坚硬,易出血。夏季易出血感染甚至生蛆,伴恶臭及疼痛。体检:各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下肢黑褐色铠甲样增生,自臀部至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皮损微生物与外用药对比治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特应性皮炎(AD)皮损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与外用药的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Hanifin-Rajka诊断标准,共诊断AD患者71例.治疗前后于皮损处取材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SCORAD方法计分,将其中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对比治疗AD患者.结果 AD患者以婴幼儿、儿童为主(≤12岁者占73.24%);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51%(金葡菌阳性率为35.21%),真菌阳性率为1.41%;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敏感性好;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AD4周时,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细菌阴转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两组外用药治疗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具有抗感染与抗炎双重作用的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治疗AD的疗效优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索基于皮肤镜的面部毛孔量化评估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 对2017年6 - 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毛孔粗大患者,采用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于治疗前后照相及采集皮肤镜图像。参考面部毛孔标准照片评价法比较治疗前后大体照片毛孔粗大的改善情况。建立皮肤镜毛孔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评估治疗前后毛孔面积及色差的量化指标。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计量资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30例患者中面部毛孔评级较治疗前降低3级者1例(3.3%),降低2级者7例(23.3%),降低1级者21例(70%),无变化者1例(3.3%),治疗前后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94,P < 0.01)。皮肤镜毛孔检测系统毛孔检出率为(70.59 ± 3)%,治疗后毛孔面积量化值(712.95 ± 87.45)低于治疗前(831.45 ± 88.92),治疗后色差量化值(23.82 ± 9.43)亦低于治疗前(28.92 ± 9.91),t值分别为5.70、2.76,均P < 0.05。结论 基于皮肤镜的面部毛孔量化评估方法对2 940 nm铒像素激光治疗毛孔粗大的评估结果与面部毛孔标准照片评价结果一致,可进一步在毛孔粗大的评价上验证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敏感性皮肤人群比非敏感性皮肤人群更易产生一些不良感觉和症状,如化学物质刺激皮肤后产生瘙痒、疼痛的感觉,甚至出现红斑。国内外针对敏感性皮肤评价方法的相关综述较少。本文综述主观评定、半主观测试、客观评价敏感性皮肤的方法,总结不同类型敏感性皮肤适用的评价方法,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北京地区20 ~ 25岁健康女性皮肤细菌、真菌的物种组成,并比较4种不同主观皮肤类型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方法 在北京工商大学招募31例在校女学生,按受试者对面部皮肤油腻及干燥程度的主观感受将其分为干性(6例)、中性(8例)、混合性(9例)、油性(8例)4组,于2017年12月24日检测受试者皮肤水分含量、经皮水分丢失、油脂含量、pH值,比较不同自评皮肤类型皮肤生理指标的差异。用棉拭子采集面颊皮肤样本,提取DNA及PCR扩增后,进行细菌16S rRNA V1 - V2区和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1 - 2测序,并根据97%的相似度对序列进行OTU聚类和物种分类注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LSD?t检验进行两两多重比较。结果 4组受试者面部皮肤油脂含量和细菌多样性均存在差异,干性、中性、混合性、油性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为(5.50 ± 4.60)、(7.69 ± 5.26)、(10.56 ± 5.42)、(22.81 ± 8.53) μg/cm2,F = 11.685,P < 0.001;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别为3.49 ± 0.70、2.97 ± 1.43、2.49 ± 0.63、1.59 ± 0.59,F = 5.634,P = 0.004。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为主要菌群,其中,油性皮肤组丙酸杆菌属相对丰度(68.24% ± 14.78%)显著高于干性组(18.83% ± 14.49%)、中性组(32.18% ± 36.29%)和混合性组(35.22% ± 22.58%),均P < 0.001。此外,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在混合性皮肤中最高,而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在中性皮肤中最高。4组皮肤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Chao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组成,且相对丰度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丰度大于1%的真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年轻女性不同主观皮肤类型面颊皮肤生理指标和细菌多样性均存在一定差异,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主观皮肤类型与皮肤细菌定植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含抗菌肽保湿剂治疗持续性局限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局限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1组外用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2组外用芙清凝胶基质及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疗程为2周。皮损痊愈者,每4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4周;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比较其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效果。结果 第1周,两组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455,P < 0.05);第1、2周,治疗1组和治疗2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选取5例皮损局部临床可疑金葡菌感染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进行金葡菌培养,其中治疗1组金葡菌培养阳性3例,治疗2组金葡菌培养阳性2例。治疗第2周,治疗1组全部转为阴性,治疗2组仍阳性。治疗2周后停药,痊愈患者继续随访至第14周时,治疗1组7例痊愈患者均未出现无效病例,而治疗2组5例痊愈患者中2例于第10周判为无效。结论 芙清抗菌功能性敷料联合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市中老年女性对日光的防护行为。方法 2016年5 - 6月选取北京市中心(宣武门地区)及边缘(延庆区)两个地区进行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调查的方式,被调查者在皮肤科医生的帮助下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00例40~90岁女性,其中宣武门地区190例,延庆区210例。受调查者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平均为2 h;117人(29.2%)有主动日晒习惯,包括延庆区38人(18.1%)、宣武门地区79人(41.6%),两地区之间主动日晒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582,P < 0.001);67人(16.8%)有过晒伤史;130人(32.5%)习惯使用防晒霜。受教育程度中等及以上者使用防晒霜的比例为45.2%(103人),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低等及以下者[16.3%(28/172),P < 0.001];Ⅲ型皮肤者使用防晒霜的比例为41.2%(70/170),显著高于Ⅳ型皮肤者[26.5%(61/230),P = 0.002];使用防晒霜者面部和手背皮肤老化评分均显著低于不使用者(Z = 18.536,P = 0.002;Z = 10.731,P = 0.026)。结论 北京市城乡中老年女性主动日晒习惯存在差异,防晒霜使用情况与受教育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联合重庆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以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阳性对照,入组特应性皮炎患儿120例,试验组61例,对照组59例。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时有效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婴儿生活质量调查量表(IDQOL)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有效率比较采用可信区间法进行非劣效检验,比较试验组是否非劣效于对照组;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入组时基础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治疗第1周、2周及3周时(全分析集),试验组分别为有效46例(86.79%)、49例(92.45%)及51例(96.23%),对照组分别为36例(83.72%)、35例(81.40%)及41例(95.35%),经非劣效分析(非劣效界值为-0.15),试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试验组基线、1周、2周及3周时EASI评分分别为4.57 ± 3.19、0.72 ± 0.89、0.45 ± 0.87、0.18 ± 0.40,对照组分别为4.50 ± 3.29、1.03 ± 1.81、0.62 ± 0.85及0.28 ± 0.82,经配对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后EASI值均低于基线,试验组T值分别为-715.5、-9.4、-715.5,对照组分别为-437.5、-473.0、-472.0,均P < 0.001;经秩和检验,各观察点两组间EAS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配对秩和检验,治疗后试验组IDQOL评分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间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19.7%)、对照组10例(1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9,P > 0.05)。结论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相当,可为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The epidemiology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in Beijing, China, is summarized. This presentation highlights its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ing the skin findings in Beijing and sums up the cutaneous damage to the medical staff in their epidemic preventative work. Although there had been few COVID-19 patients who reported skin lesions in Beijing and even in China, dermatologists still needed to pay attention to self-protection in their daily work. Skin damage caused by protective equipment is very common in the majority of the medical staff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随访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纳入用药超过54周的患者。用药剂量5 mg/kg,总剂量以100 mg为间隔取整数。前两次用药间隔依次为2、4周,然后间隔均为8周。采用Mauchly球性检验法、随机区组的方差分析法及Bonferroni法分析治疗前、治疗2、6、14、22、30、38、46及54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变化,同时记录病情转归及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治疗,9例持续用药超过54周,遂纳入数据分析。治疗前,9例患者PASI值[M(P25,P75)]为26.3(23.4,27.7)。不同治疗时间点的PASI值不等(F = 7.12,P = 0.0004),且患者PASI值呈总体下降趋势。治疗30周时,PASI值为4(2.5,5.2),PASI改善率为86.38% ± 6.98%。其中,改善率达PASI50的患者8例,达PASI75的患者7例,达PASI90的患者2例。治疗54周时,PASI值为8(3.5,8.9),PASI改善率为64.23% ± 17.32%,8例达PASI50,4例达PASI75,1例达PASI90。Bonferroni法显示,与治疗30周时相比,治疗54周时PASI评分显著升高(t = 3.269,P = 0.0048),但治疗30周及54周时PASI评分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30周:t = 18.49,P < 0.0001;54周:t = 5.81,P = 0.0004)。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在长达54周的时间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 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就是初级纤毛。初级纤毛常常在不同细胞的表面被发现,其体型相对微小,并且具体结构尚不清楚。初级纤毛在细胞的感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可通过初级纤毛来感知外界各种信号的变化,包括机械和化学信号,并且初级纤毛可协助细胞将其转导至细胞内部从而产生相应的细胞应答。近年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和细胞恶变的过程当中,初级纤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该过程的深入研究,会深化人们对细胞恶变以及肿瘤演进过程的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初级纤毛与常见皮肤肿瘤之间的关系及潜在的靶点,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