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孔雁  徐建梅  刘风玲  左静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3):2783-2786
目的 探讨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预后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以手术日期或病理确诊日期为随访起点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随访,以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为终点事件,随访时间截至2014-01-01,无进展生存期(PFS)定义为从确诊至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结果 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年龄、初始治疗方式、肿瘤最长径及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9、0.015、0.019、0.005,P<0.05)。354例患者失访17例,失访率为4.8%;随访时间3~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直乙肠交界处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4.0个月〔95%CI(47.5,8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5.3%和76.2%;直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53.2,72.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5.5%和76.3%;乙状结肠癌中位生存时间为63.0个月〔95%CI(51.2,74.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5%、87.2%和79.3%。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6,P=0.536)。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中位PFS分别为48.0个月〔95%CI(36.3,59.7)〕、29.0个月〔95%CI(17.9,40.1)〕和63.0个月〔95%CI(37.1,88.9)〕。直乙肠交界处癌、直肠癌和乙状结肠癌PFS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9,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HR=0.585,95%CI(0.338,0.891),P=0.012〕及浸润深度〔HR=3.516,95%CI(1.883,6.746),P=0.038〕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直乙肠交界处癌与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生存时间未见不同,而PFS存在差异,肿瘤浸润深度可能为结直肠癌患者PF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樊刚  王忠  王丽  段军仓  黄磊  李小雷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5):3120-3128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NEJM,中国知网(CNKI)、CBM中关于PCI对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预后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2001年1月-2015年7月,并根据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1.0统计软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预防性PCI组和单纯罪犯血管PCI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再次PCI率、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结果 最终纳入合格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1 650例,均为英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防性PCI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46(0.32,0.67),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7(0.28,0.78),P<0.05〕、样本量≤200例亚组〔OR(95%CI)=0.46(0.25,0.85),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5(0.23,0.88),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49(0.30,0.78),P<0.05〕中预防性PCI患者的MACE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预防性PCI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52(0.35,0.77),P<0.05〕。(3)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0.67(0.30,1.51),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0.54(0.25,1.15),P>0.05〕、样本量<149例亚组〔OR(95%CI)=1.14(0.18,7.11),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85(0.12,6.00),P>0.05〕、随访时间≤1年亚组〔OR(95%CI)=0.69(0.27,1.72),P>0.05〕中两组患者的再发心肌梗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预防性PCI组患者的再次PCI率低于单纯罪犯血管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0.37(0.28,0.50),P<0.05〕。(5)两组患者的行CAB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31(0.64,2.67),P>0.05〕。结论 与单纯罪犯血管PCI相比,预防性PCI可以减少多支血管病变STEMI患者的MACE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PCI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近年来研究认为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由于GGT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器官,GGT水平是否能预测冠心病仍未明确。目的 分析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8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51例,非冠心病组130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将研究对象分为低危组(<20分)(n=260)、中危组(20~50分)(n=121)、高危组(>50分)(n=100)。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GT水平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非冠心病组与冠心病组性别、年龄、糖尿病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吸烟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清蛋白、尿酸、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GG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中,<65岁者GGT水平高于≥65岁者(P<0.05);<65岁与≥65岁者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冠心病组患者中,<65岁与≥65岁者GGT水平、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OR=1.403,95%CI(1.022,1.912)〕、GGT〔OR=1.049,95%CI(1.011,1.089)〕、ALT〔OR=1.062,95%CI(1.017,1.110)〕、AST〔OR=0.892,95%CI(0.816,0.974)〕和Gensini积分〔OR=1.534,95%CI(1.374,1.712)〕与冠心病发生有回归关系(P<0.05)。HbA1c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2〔95%CI(0.527,0.617)〕,GGT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79〔95%CI(0.635,0.720)〕,Gensini积分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959〔95%CI(0.937,0.975)〕。Gensini积分诊断冠心病的AUC大于HbA1c和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05,P<0.001;Z=13.865,P<0.001);GGT诊断冠心病的AUC大于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06,P=0.004)。结论 GGT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病独立相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早发冠心病和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对肝癌家族聚集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7月—2012年7月广西肝癌高发区39个肝癌高发家族中103例成员作为试验组,在相同地区59个无癌家族中选择与试验组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匹配的103例成员作为对照组,将试验组按家族患肝癌例数分为2~3例亚组(45例)和≥4例亚组(58例);按亲属分级分为一级亲属组(48例),二级亲属组(32例),三级及以上亲属组(23例)。提取所有研究对象HBV DNA,PCR扩增并测序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情况。结果 试验组A1762T/G1764A双突变率高于对照组 〔χ2=12.518,P<0.001|OR=2.788,95%CI(1.569,4.955)〕。试验组男性A1762T/G1764A双突变率高于对照组 〔χ2=11.377,P=0.001|OR=3.450,95%CI(1.659,7.176)〕|两组女性A1762T/G1764A双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3,P=0.159|OR=1.950,95%CI(0.766,4.965)〕。试验组≥30岁年龄段A1762T/G1764A双突变率高于对照组 〔χ2=10.743,P=0.001|OR=3.444,95%CI(1.622,7.314)〕|两组<30岁年龄段A1762T/G1764A双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9,P=0.115|OR=2.053,95%CI(0.836,5.041)〕。试验组患肝癌2~3例亚组与≥4例亚组A1762T/G1764A双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9,P=0.01|OR=3.122,95%CI(1.290,7.555)〕。3组A1762T/G1764A双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级亲属亚组双突变率高于二级亲属亚组(P<0.05)。试验组HBeAg阴性者突变率高于HBeAg阳性者(χ2=6.361,P=0.012)。试验组A1762T/G1764A双突变者HBV DNA水平低于无双突变者(Z=-3.957,P<0.01)。结论 广西肝癌高发区HBV BCP区A1762T/G1764A双突变与肝癌家族聚集密切相关,A1762T/G1764A双突变可能对肝癌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EICU的符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合并SIMD患者87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心脏超声,随访28 d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56例)和存活组(31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11,95%CI(1.001,1.022)〕、平均动脉压〔HR=0.985,95%CI(0.975,0.996)〕、心率〔HR=1.012,95%CI(1.004,1.02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HR=1.010,95%CI(1.009,1.023)〕、新发心律失常〔HR=1.875,95%CI(1.415,2.686)〕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65岁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岁者(χ2=4.973,P=0.027),平均动脉压>65 mm Hg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65 mm Hg者(χ2=8.040,P=0.005),心率≤104次/min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04次/min者(χ2=10.725,P=0.001),NT-proBNP水平≤1 972 μg/L 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1 972 μg/L者(χ2=11.426,P=0.001),未新发心律失常SIMD患者生存率高于新发心律失常者(χ2=6.524,P=0.011)。结论 年龄、心率、NT-proBNP、新发心律失常为SIM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为其保护因素;PCT等炎性因子尚不能作为SIM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洼田饮水试验(WST)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诊断价值与效能。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80—2017年公开发表的WST和SSA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诊断准确性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Cochrane协作网关于诊断性试验推荐的文献纳入标准独立地进行文献筛选,提取各纳入研究中包含的诊断信息:真阳性值、假阳性值、真阴性值、假阴性值、灵敏度、特异度,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Meta-DiSc version 1.4软件、Stata 12.0软件、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WST(<50 ml)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合并灵敏度为0.54〔95%CI(0.48,0.61)〕,合并特异度为0.76〔95%CI(0.69,0.82)〕;WST(≥50 ml)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合并灵敏度为0.80〔95%CI(0.72,0.86)〕,合并特异度为0.67〔95%CI(0.60,0.73)〕;SSA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合并灵敏度为0.86〔95%CI(0.82,0.90)〕,合并特异度为0.69〔95%CI(0.64,0.73)〕。WST(<50 ml)与SSA合并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9,P<0.05);WST(≥50 ml)与SSA合并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80,P>0.05);WST(<50 ml)与WST(≥50 ml)合并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5)。WST(<50 ml)与SSA合并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35,P>0.05);WST(≥50 ml)与SSA合并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0,P>0.05);WST(<50 ml)与WST(≥50 ml)合并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4,P>0.05)。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显示WST(<50 ml)、WST(≥50 ml)、SSA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0.818、0.858。结论 WST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诊断效能与其饮水量有关,WST(≥50 ml)和SSA对脑卒中患者误吸筛查的准确性优于WST(<50 ml)。  相似文献   

9.
背景 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日益增加,其高发病率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研究提示慢性病的发生与高水平的尿酸值有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其他慢性病的高危因素。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完成血液检查的45岁及以上研究对象9 022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结果 9 022例研究对象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 117例,其中男628例,女489例,总体患病率为12.38%,男性患病率为14.65%(628/4 287),女性患病率为10.33% (489/4 73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21(1.399,1.877)〕、高脂血症〔OR(95%CI)=1.465(1.245,1.724)〕、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801(0.687,0.934)〕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心脏病及脑卒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555(1.273,1.899)〕、高脂血症〔OR(95%CI)=1.510(1.203,1.895)〕、糖尿病〔OR(95%CI)=0.649(0.474,0.890)〕及消化系统疾病〔OR(95%CI)=0.772(0.623,0.957)〕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OR(95%CI)=1.696(1.363,2.111)〕及高脂血症〔OR(95%CI)=1.452(1.146,1.839)〕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关联性。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于女性。需要针对高尿酸血症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不同程度的高钠血症患者与其院内死亡有关,但关于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钠水平与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及其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外科住院的AAD患者415例。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的四分位数将AAD患者分为Q1组(≤136 mmol/L)、Q2组(137~138 mmol/L)、Q3组(139~140 mmol/L)、Q4组(≥141 mmol/L),并收集AAD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4组AAD患者术后30 d的累积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入院时不同血钠水平AAD患者与其术后院内死亡率的关系以及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入院时血钠水平将AAD患者分为Q1组114例、Q2组103例、Q3组102例、Q4组96例。4组年龄、Stanford A型比例、Stanford A型死亡率、院内死亡率、尿素氮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血氯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Q4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其他3组(P<0.05),Q4组院内死亡率高于Q1组(P<0.05)。4组AAD患者术后3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94,P=0.012);其中Q1组生存率与Q3、Q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9.632;P=0.012,0.002)。在未调整的Cox回归模型中,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90〔95%CI(1.264,6.604),P=0.012〕和3.253〔95%CI(1.447,7.312),P=0.004〕;调整年龄、性别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2.825〔95%CI(1.228,6.502),P=0.015〕和3.241〔95%CI(1.441,7.290),P=0.004〕;完全调整模型后,Q3、Q4组的死亡风险分别为3.086〔95%CI(1.242,7.671),P=0.015〕和3.370〔95%CI(1.384,8.204),P=0.007〕。Q2组死亡风险在三个模型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3.634,95%CI(1.638,8.086),P=0.002〕、血糖〔HR=1.077,95%CI(1.025,1.132),P=0.002〕、α-HBDH〔HR=1.001,95%CI(1.001,1.002),P<0.001〕、血钠〔HR=1.068,95%CI(1.029,1.109),P=0.001〕是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 入院时血钠水平与AAD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相关,高水平的血钠可能会增加其术后院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竺易君  李萍  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2582-2587
背景 大量文献报道经鼻套管吸氧患者常因发生吸氧不适感而拒绝或减少氧气使用。部分学者认为其不适感的产生与供氧装置的理化性质相关并提出诸多方式改善,但大多较为繁琐且临床普及性欠佳。国外一项研究提示在供氧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治疗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可能对吸氧舒适度产生影响,但目前国内尚无此类研究。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的舒适度,探究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06-05长海医院各科室的住院患者32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11项封闭性问题及1项半开放性问题组成,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费用类别、文化程度、慢性鼻炎史、住院情况)、患者治疗因素(吸氧体位、吸氧流量、氧疗时程、吸氧频次、吸氧天数)及经鼻套管吸氧不适主诉。以患者在吸氧过程中是否产生不适主诉来评判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29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98.5%。324例患者中男187例(57.7%),女137例(42.3%);年龄23~96岁,平均年龄(59.1±14.9)岁,其中年龄≥65岁178例(54.9%);有医保304例(93.8%);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80例(55.5%),初、高中100例(30.9%),本科及以上44例(13.6%);既往有慢性鼻炎史22例(6.8%);住院≥2次的患者有58例(17.9%)。324例患者中认为氧疗舒适275例(84.9%),氧疗不舒适49例(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鼻炎史〔OR=9.764,95%CI(1.427,66.824),P<0.05〕、吸氧流量〔OR=3.528,95%CI(2.134,5.830),P<0.05〕、吸氧时程〔中程(0.5~15.0 h):OR=13.751,95%CI(3.114,60.729),P<0.05;长程(>15.0 h):OR=29.902,95%CI(6.857,130.408),P<0.05〕、吸氧频次〔2次/d:OR=9.252,95%CI(1.383,61.896),P<0.05;≥3次/d:OR=11.120,95%CI(2.320,53.297),P<0.05〕是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的总体舒适度尚可,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慢性鼻炎史、吸氧流量、吸氧时程、吸氧频次。临床医护人员应遵循《成人急诊氧疗指南》,在达到目标氧疗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吸氧流量、时程及频次,避免过度用氧,减少氧疗不适感的发生,提高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 焦虑是当今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不合理认知导致焦虑,因而通过认知偏差矫正来缓解焦虑已成为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军人焦虑问题更不容小觑,而国内关于军人认知偏差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解释偏差的研究也更少。目的 探讨不同状态焦虑军人解释偏向的差异,并考察解释偏向是否存在跨自我/他人相关的普遍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8-9月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118名军人,对其施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取状态焦虑问卷(SAI)得分大于该样本均值的1个标准差为高状态焦虑组(>46分,n=24),小于均值的1个标准差为低状态焦虑组(<28分,n=21)。自行编制军事模糊情境句,采用模糊情境试验范式完成行为学试验。采用2(组别:高状态焦虑组和低状态焦虑组)×2(相关类型:自我相关和非自我相关)×2(情绪效价:积极解释和消极解释)三因素混合试验设计,其中组别为被试间变量,相关类型和情绪效价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在不同解释上的得分。结果 组别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1,43)=14.290,P<0.01〕。组别与相关类型〔F(1,43)=0.034,P>0.10〕、相关类型与情绪效价〔F(1,43)=0.065,P>0.10〕的二重交互作用,以及组别、相关类型和情绪效价的三重交互作用〔F(1,43)=0.534,P>0.10〕均不显著。焦虑分组在积极解释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1,43)=8.410,P<0.01〕,高状态焦虑组在积极解释上的得分低于低状态焦虑组(P<0.05)。焦虑分组在消极解释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1,43)=13.380,P<0.01〕,高状态焦虑组在消极解释上的得分高于低状态焦虑组(P<0.05)。结论 相较低状态焦虑军人,高状态焦虑的军人在不同自我相关条件下的解释偏向差异不显著,但在面对模糊情境时,高状态焦虑军人的积极解释得分更低,消极解释得分更高。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tomical basis of transferring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to the pudendal nerve in reconstructing the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simple conus medullaris or pudendal nerve injury. Methods: Superior gluteal nerve and pudendal nerve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by the gross and microsurgical anatomical methods in 62 sides of 31 adult cadavers. Results:Superior gluteal nerve came out of the superior foreman of piriformis as 1 to 4 branches (29.03%,56.45%,12.90% and 1.61% respectively) and the pelvic-leaving points were mainly in the middle 1/3 (85.48%) of the line from the 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to the ischial tuberosity. The length of the inferior branch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was more than 5cm,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elvic-leaving points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and pudandal nerve was about 4cm only. The pudendal nerve left the pelvis mainly in the middle 1/3 (48.39%) of the line from the 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to the ischial tuberosity, or at the junction of its inferior-middle 1/3 (46.77%). In clinic, we have successfully made the operation transferring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to the pudendal nerve in 3 patients suffered from the injury of conus medullaris. Conclusion: Distance between the pelvic-leaving points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and the pudendal nerve is close, so the inferior branch of the gluteal nerve can be anastomosed with the pudendal nerve directly. Transferring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with higher spinal segemental origin to the pudendal nerve of a lower spinal segemental origin is practical and easy.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当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患病率高,但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利用率低。明确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对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改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率,提高健康水平。目的 研究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7年9-12月,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区域内的两家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经济条件、可利用的区域卫生服务资源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分析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模型中自变量相对重要性的优势分析方法,计算倾向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的调整R2值和相对重要性权重。结果 共发放问卷368份,回收问卷353份,有效问卷3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利用频率最高的3项卫生服务分别为体检(95.6%)、门诊(92.4%)和药事服务(8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曾从事职业类型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体检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入住养老机构时间、护理等级、两周内是否患病、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健康教育与咨询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朋友同事来养老机构探望频率、月收入、医疗保险类型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门诊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医疗保险类型、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临床护理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子女来养老机构探望频率、护理等级、两周内是否患病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急诊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朋友同事来养老机构探望频率、两周内是否患病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转诊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文化程度、半年内是否患慢性病、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药事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倾向因素主要影响体检服务,影响程度为67.3%;需求因素主要影响健康教育与咨询、急诊、转诊服务,影响程度分别为58.9%、71.7%和71.9%;使能因素主要影响门诊、临床护理、药事服务,影响程度分别为42.4%、65.3%和44.9%。结论 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主要集中于预防保健与常见病、慢性病诊疗服务。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卫生服务项目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社区应根据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项目利用决策特点为优化服务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近年来,正念减压(MBSR)在中国流行,由于网络视频平台的广泛应用,MBSR课程开始以网络形式开展。虽有研究表明网络MBSR课程可减轻癌症患者压力、焦虑或抑郁,但未关注大部分非临床受众最普遍的心理健康指标-心境状态。目的 初步评价中文网络MBSR课程对普通人群正念水平和心境状态的影响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5-7月通过电子邮件及社交平台招募付费参与中文网络MBSR课程的中国学员,课程在ZOOM平台由资深MBSR导师带领,共8周,包括网络团体课程和日常课后练习。参与者分别于课程开始前3 d内和结束后3 d内填写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中文版及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SF)中文版,并计算课程出席率,分析课程前后正念水平和心境状态的变化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放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有效回收率为87.5%。课程出席率为100.0%(21/21)。课程后FFMQ总分、观察、非评判得分均高于课程前(P<0.05);课程前与课程后描述、觉知、不行动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前与课程后情绪状态总分(TMD)、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精力、自尊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MQ总分差值与TMD差值、紧张差值、愤怒差值、抑郁差值、慌乱差值均呈负相关(P<0.01)。课程后FFMQ总分较课程前升高者16例(76.2%),其课程前FFMQ总分为(130.8±15.9)分,低于课程后的(151.1±13.4)分(t配对=5.47,P<0.001)。课程后FFMQ总分较课程前升高者课程前与课程后愤怒、疲劳、精力、自尊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后FFMQ总分较课程前升高者课程后TMD、紧张、抑郁、慌乱得分均低于课程前(P<0.05)。结论 中文网络MBSR课程能提高参与者正念水平,稳定其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肺癌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均具有高流行率,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在我国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抗肿瘤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风险。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于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BsAg阳性肺癌患者61例(HBsAg阳性组),其中预防性抗病毒29例(干预亚组),未预防性抗病毒32例(对照亚组)。并收集同期住院未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61例(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亚组、对照亚组与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干预亚组与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结果 第1、3次住院时对照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第1次住院时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干预亚组(P<0.05)。第1、3、5次住院时干预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对照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造成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给予HBsAg阳性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绝对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八年制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技能培训,培养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在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操作技能培训中,采用了合作教学法、分站模块式教学法、CBL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学教研室近年来探索应用多站式考核的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客观结构标准化考核(OSCE),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多站式考核,笔者发现临床多站式考核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情况,而且可以更好的评估研究生掌握临床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多站式考核具有客观、全面、公正的特点,可以在今后的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评估中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阿是穴是针灸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常用穴位。然而,其在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干预时机尚未有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电针阿是穴对腓肠肌钝挫伤大鼠腓肠肌高频超声成像评分、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6)、模型组(n=18)、24 h电针组(n=18)、72 h电针组(n=18)。除空白组外,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均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的方法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并采用超声成像技术进行评定。由于动物无言语表达能力,研究中阿是穴的选取以局部病灶(即腓肠肌肌腹的中点,辅以超声进行病灶定位)作为针刺部位。除空白组外,各组造模后3、5、7 d分别抓取不同的6只大鼠进行以下操作:24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24 h进行1次针刺治疗,72 h电针组在钝挫伤后72 h进行1次针刺治疗。模型组与2个电针组同步抓取与固定,但不做电针干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评分后处死,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结果 模型组、24 h电针组、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即刻、3、5、7 d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 d、24 h电针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造模后即刻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与干预后超声分级评分表评分差值大于模型组、72 h电针组(P<0.05)。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24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72 h电针组大鼠造模后3 d血清CK水平低于模型组,5、7 d血清CK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 电针阿是穴能有效促进大鼠腓肠肌钝挫伤后的组织修复,损伤后24 h电针阿是穴治疗能较早地促进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20.
背景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但其对肠道菌群环境的改变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合生元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特定菌群的影响,并对肠道特定菌群的功能进行注释。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3月,从前期研究确定的24例研究对象中最终筛选出6例患者(便秘组)进入本研究,同时在社区招募6例健康人进入健康组,用大便盒分别留取便秘组患者合生元治疗前后及健康组的新鲜粪便样本,与冰块一起运送至实验室并存放于-80 ℃冰箱,进行粪便菌群宏基因组检测,比较特定菌群的丰度水平并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10种双歧杆菌在种水平被检出,其中健康组B.dentium丰度水平高于便秘组治疗前,便秘组治疗前B.adolescentis、B.animalis丰度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便秘组治疗后B.animalis丰度水平较便秘组治疗前增高(P<0.05)。38种乳酸杆菌被检出,其中健康组L.oris、L.reuteri丰度水平高于便秘组治疗前(P<0.05);便秘组治疗后L.oris丰度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埃希菌属中的Escherichia_coli经过治疗后丰度水平下降(P<0.05),健康组普氏菌属(Prevotella)中有6种菌群的丰度水平高于便秘组治疗前(P<0.05)。肠道菌群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主成分分析发现便秘组与健康组肠道菌群基因分布有明显差异,而便秘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肠道特定菌群存在差异,合生元治疗对传统益生菌的丰度水平改变并不明显,其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环境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