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以0.10~100.00 mg/L的羟基喜树碱处理6~48 h后,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得出HCPT的IC50和最佳作用时间,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HCPT 10.00 mg/L作用细胞24 h后,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SOD、MDA、LDH、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活性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的水平并与正常值对照,分析HCPT对T24细胞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0.10~100.00 mg/L的HCPT均能抑制T24细胞增殖并诱导调亡,其作用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细胞生化指标分析HCPT明显提高了培养上清液LDH的活力,降低了细胞内LDH的活力;细胞内SOD、T-AOC、GSH及GR的水平明显减少(P〈0.05),MDA、活性氧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诱导激活氧化应激致使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可能是HCPT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EGF-C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抑制丝裂霉素(MMC)诱导T24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及流式细胞术(FCM)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0、50、100、200μg/L)VEGF-C对T24细胞生长及MMC诱导的T24细胞凋亡的影响。所有实验重复3次。结果:随着预处理VEGF-C浓度的增加,T24细胞的增长率由27.3%上升到65.0%;MMC诱导的T24细胞凋亡率由29.5%下降至14.0%。结论:VEGF-C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抑制MMC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VEGF-C作用通路可能防治膀胱癌复发。 相似文献
3.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 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 凋亡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不同浓度ATRA 对T24 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3 ×10-5 ~3 ×10- 7mol/LATRA可显著抑制T24 细胞增殖。用3×10-5 mol/L和3×10- 6 mol/LATRA 作用细胞6 天,可出现典型凋亡特征;3 ×10-5 、3×10- 6 mol/LATRA 组及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 .16 % 、15 .31%和1 .49 % ;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凋亡特征性的DNA 梯形带。结论 ATRA对人膀胱癌细胞T24 有剂量生长抑制作用,且可成功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 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透射电子显微镜和RT-PC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的抑制作用,并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吡柔比星浓度为10.0和100.0 mg/L时,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9.48%和90.89%,G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吡柔比星能明显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是通过抑制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膀胱癌T24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人膀胱癌 T2 4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及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研究 T2 4细胞凋亡。结果 :用 3× 10 - 6 m ol/ L 的 ATRA处理 T2 4细胞6天 ,荧光显微镜下计数 T2 4细胞凋亡率为 15 .2 0 % ,对照组为 0 .0 1% (P <0 .0 5 ) ;流式细胞仪测定 T2 4细胞凋亡率为 15 .31% ,对照组为 1.49% ;T2 4细胞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结论 :ATRA对人膀胱癌 T2 4细胞株有凋亡诱导作用 ,为 ATRA应用于膀胱癌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反义RNA转染促进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RNA对膀胱癌T2 4细胞恶性表型的抑制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录出端粒酶反义RNA质粒导入膀胱癌T2 4细胞。应用PCR ELISA法测定转染后T2 4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光镜、电镜、MTT及流式细胞术 (FCM )等方法观察端粒酶反义RNA对T2 4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结果 端粒酶反义RNA能显著抑制T2 4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转染T2 4细胞后使其生长受到抑制。形态学观察 ,转染后T2 4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现象。FCM检测发现G1期前出现凋亡峰。 结论 转染端粒酶反义RNA能抑制膀胱癌T2 4细胞的恶性表型 ,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及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 总被引:90,自引:1,他引:90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和膀胱内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效果。 方法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 ,研究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 4的抑制作用。对 6 0例经尿道电切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术后以 30~ 40mg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 ,观察预防复发的效果。 结果 吡柔比星浓度为 10mg/L和 10 0mg/L时 ,对T2 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 80 %和 94% ,G1期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 ,可见胞浆内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等典型细胞凋亡特征。当浓度为 10 0 0mg/L时 ,细胞出现坏死特征。共 5 8例完成 1个以上疗程 ,平均随访 18.8个月 ,复发 5例 (8.6 % )。 结论 抑制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凋亡甚至死亡是吡柔比星抗肿瘤的机制之一。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抑制端粒酶粒酶活性各市县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具有5′-d(TTAGGG)-3′序列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S-ODN)与膀胱癌EJ细胞共培养,观察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变化。细胞生长状态及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PS-ODN处理的膀胱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下降或消失,细胞生长状态受到明显抑制,并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变化。结论 具有5′-d(TTAGGG)-3′序列的PS-ODN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光动力学疗法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叶绿素衍生物光动力学疗法诱导人膀胱癌细胞(T-24 and SCaBER)凋亡的现象.方法:光动力疗法体外作用于人膀胱癌T-24and SCaBER细胞,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双免疫荧光染色(Annexin V/PI)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研究采用AO/EB双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果:经光动力学作用后的膀胱癌细胞通过诱导凋亡而被抑制了细胞的活性.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叶绿素衍生物光动力学疗法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膀胱肿瘤的生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能提供更可靠的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射线照射对膀胱癌细胞系存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染料(EB和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对膀胱癌EJ和BIU-87细胞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及照射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检测。结果 X射线照射可诱导诱胱癌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多少与照射剂量及照射后的时间长短有关。在照射100-1000cGY时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照射1000 ̄2000cGY时坏死细胞数明显增多,随照射剂量增加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薄荷醇受体7(transient receptorpotential melastatin 7,TRPM7)在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24细胞株中TRPM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通道阻滞剂及基因沉默的方法阻断TRPM7离子通道的功能,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dk4、Cdk6及Cyto C的表达.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T24细胞株中存在TRPM7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采用基因沉默及通道阻滞剂阻断TRPM7的功能后,T24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了56.48%和54.87%,处于G0/G1期的细胞随阻滞剂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亦随之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阻断TRPM7后,T24细胞Cdk4、Cdk6的表达减少,而Cyto C的表达增加.结论 TRPM7可促进T24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这一过程可能通过调节Cdk4、Cdk6及Cyto C的表达来实现.阻断TRPM7的功能,能够抑制T24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为临床治疗膀胱癌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钬激光照射后对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增殖活性的影响与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分对照与实验两组,实验组以800mJ钬激光直接照射而对照组不激发能量直接照射,于照射后48h分别选用光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方法研究其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800mJ钬激光照射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细胞形态学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均呈现出凋亡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114.23±2.69,159.40±1.9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钬激光照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诱发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钬激光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膀胱癌细胞凋亡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几种检测羟基喜树碱(HPT)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方法。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分析观察HPT诱导T24膀胱癌细胞凋亡的量效关系;通过荧光染色对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直接使用苏木素染色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应用DNA分析进行DNAladder检测。结果 (0.01 ̄10)μg/ml的HPT在体外能够诱导T24细胞凋亡,其最佳诱导时间在3小时以后。流式细胞(0.01 ̄10)μg/ml的HP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钬激光照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膀胱癌细胞株T-24细胞,分为对照组与激光组。激光组以800mJ钬激光直接照射10s,对照组以钬激光光纤直接照射,未激发能量。于照射48h后,分别选用光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方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激光组细胞形态呈现出凋亡改变;流式细胞学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检测,均证实细胞凋亡的存在。结论:体外细胞试验表明,采用钬激光照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能够诱发肿瘤细胞凋亡,Caspase-3蛋白在诱导T-24细胞凋亡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癌药物诱导人膀胱癌BIU—87和E—J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了丝裂霉素、喜树碱、顺铂和阿霉素对膀胱癌细胞系BIU87和EJ体外生长和生存的影响,对抗癌药物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四种抗癌药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能力与其生长抑制效应成正比。细胞形态学和DNA分析显示喜树碱、顺铂处理的BIU87和丝裂霉素、阿霉素处理的EJ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现象。揭示药物的抑癌作用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实现的,它可能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之一。不同膀胱癌细胞系对药物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存在着差异。细胞凋亡现象为肿瘤化疗提供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半胱氨酸蛋白酶32在丝裂霉素C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 32 (caspase 3)在丝裂霉素C(MMC)诱导膀胱癌EJ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 (TUNEL)和流式细胞术 (FCM)研究EJ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 ,分析caspase 3抗体对低剂量MMC诱导EJ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TUNEL法显示MMC组EJ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特有的形态学特征 ,凋亡指数 (6 2 .9± 2 .2 ) % ,较cas pase 3抗体加MMC组 (4.9± 0 .3) %和空白组 (2 .7± 0 .7) %显著增高 (P <0 .0 0 1)。FCM检测结果明 ,MMC主要诱导G0 /G1期细胞凋亡而出现凋亡峰 ,凋亡率 2 6 .0 6 % ;caspase 3抗体能特异性抑制MMC诱导EJ细胞凋亡 ,凋亡率仅为 4.6 5 %。 结论 低剂量MMC对caspase 3的活化在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基因(PML)对于膀胱肿瘤细胞株UM-UC-2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应用脂质体Lipofeetamine2000建立稳定可诱导表达的膀胱肿瘤细胞株UM-UC-2,Western blot检测PML蛋白的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肿瘤生长情况;Giemsa染色、TUNEL和DNA ladder法检测肿瘤的凋亡情况。结果 经100μmol/L的ZnSO4诱导表达后,与对照组比较PML组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并且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Giemsa染色提示过表达PML蛋白的细胞核浓染,细胞变圆,DNA ladder电泳提示转染PML细胞细胞在诱导表达后24h出现梯状凋亡特征的电泳条带,TUNEL显示转染PML细胞细胞核内蓝褐色颗粒,对照组未见明显凋亡特征性改变。结论 建立了稳定的可诱导表达PML的膀胱肿瘤细胞株。同时,过表达PML可以抑制膀胱肿瘤细胞株UM-UC-2的体外增殖作用,诱导膀胱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膀胱癌T2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DCN对T24细胞存活率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N对T2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C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其他浓度相比,40、50 μg/mL DCN作用72 h时对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1期细胞达到最高值,S期细胞达最低值(P<0.001)。5、10、20、30、40、50 μg/mL DCN作用72 h后均能促进T24细胞凋亡,且在40 μg/mL时达到最大值(P<0.001);与0 μg/mL相比,5、10、20、30、40、50 μg/mL DCN作用72 h对TGF-β1表达均有抑制作用, 最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40 μg/mL(P<0.001);与0 μg/mL相比,40 μg/mL DCN能促进P21蛋白上调(P<0.001)。结论 DCN在体外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下调TGF-β1及上调P2l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