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复合物的亚单位之一,与心肌肌钙蛋白T和C相互作用,与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结合从而抑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收缩作用。在肥厚型、扩张型和限制型心肌病中发现30多种cTnI基因的突变,cTnI基因突变转基因小鼠也反映了心肌病的特征。本文总结了cTnI基因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约占扩张型心肌病的35%。目前为止,发现的和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主要是心肌蛋白基因突变和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此外还有线粒体DNA的突变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突变。本文对引起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发现的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7年Kimura等首次报道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现已发现10种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大部分位于第7、第8号外显子。目前同内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5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第7、第8号外显子进行了分析,筛查有无突变。  相似文献   

4.
巫相宏 《广西医学》2011,33(9):1181-1184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特点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死亡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基础疾病.心肌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了特发性心肌病外,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徐军  李运有 《中华医学杂志》1995,75(10):621-622
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错义突变的研究徐军,李运有,张寄南,马文珠,王敬良近年来,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突变是心肌疾病研究的焦点之一,有研究认为βMHC基因中的点突变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的重要发病原因[1]。本研...  相似文献   

6.
肥厚型心肌病(HcM)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2],目前已发现的HCM致病基因共13个,其中11个是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3,4]。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是肌钙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成,参与调节心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自1997年Kimura等发现cTnI基因突变可以导致HcM,至今已发现10多种cTnI突变^[5],其基因型与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和限制型三种,其中以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田。是除冠心病和高血压以外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临床表现以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为基本特征,然而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后3~15年间超声随访的结果,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室隔、心肌厚度逐渐变薄,心腔扩大,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为探讨肥厚型心肌病能否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现将肥厚型心肌病超声首次检查与复查所见的主要测值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林法  沈文华 《浙江医学》1994,16(3):141-142
对23例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进行~(99m)Tc-MIBI心肌SPECT显像分析.结果表明,扩张型心肌病以多节段心肌斑块状改变、心腔扩大、心肌变薄为主要特征、受累心肌节段以前壁、下壁为最多;肥厚型心肌病以室间隔肥厚增宽、心腔缩小为特点.~(99m)TC-MIBI心肌SPECT能全面反映心肌、心腔变化,对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两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心肌病是指主要侵犯心肌的病变,不包括由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畸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体循环或肺循环高压引起的心肌病变。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心肌病简称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可分为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三种。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病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一般资料和检查结果一般资料:我院超声心动图室近3年多来共发现心肌病32例,其中扩张型25例,肥厚型7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T(Troponin T,TNNT2)在中国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对95例无血缘关系的HCM先证者(其中22例为家族性HCM先证者)进行肌钙蛋白T基因(TNNT2)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8、9、10、11、14、15、16号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家系资料调查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16例FHCM患者及79例S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的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剪接突变。仅在9号外显子检出一同义突变,为ATC→ATT,均编码异亮氨酸(Ile)。结论 TNNT2不是我国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l3例,DCM43例)及53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型。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
Pan GZ  Liu WL  Hu DY  Xie WL  Zhu TG  Li L  Li CL  Bian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2):2998-300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及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异同。方法 对10个家系中36例HCM患者及50例散发的HCM患者进行B肌球蛋白重链(MYH7)、肌钙蛋白T(TNNT2)及肌球结合蛋白C(MYBPC3)扫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家族性HCM患者中,3个家系的13例HCM患者发现MYH7错义突变,分别为18号外显子发生G12601A突变(Arg663His)、23号外显子发生G15373A突变(Glu924Lys)、20号外显子发生T13659C突变(Ile736Thr),散发的50例HCM患者中,有1例发现MYH7的20号外显子上T13659C突变。所有HCM患者均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家族性HCM患者中有2个家系共4例发现MYBPC3基因突变:2例为18号外显子上的Arg502Trp、2例为13号外显子碱基插入突变,即在7425~7426间插入CGGCA,导致Arg346fs移码突变;50例散发性HCM患者中未发现此基因突变。结论 MYH7和MYBPC3可能为我国家族性HCM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而我国散发性HCM患者MYH7和MYBPC3基因突变率低;TNNT2可能不是我国HCM患者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汉族心肌病患者细丝蛋白C(filamin C,FLNC)基因变异及表型特点,进一步完善FLNC变异谱.方法 纳入150名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和50名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进行外周血DNA全外显子组测序...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心肌病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FS  Zhang Y  Li DQ  Yang XS  Li L  Zhang C  Yan ML  Wang Y  An GP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40-1343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71例HCM先证者及100名正常对照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于肌钙蛋白T(TNNT2)基因第8、9、10、11、16外显子范围内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HCM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在1例患者TNNT2基因的第9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124A>C(K124N)。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中未见该错义突变,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该患者38岁起出现临床症状,超声表现为室间隔中度肥厚,家族中无心源性猝死发作史。结论肌钙蛋白T的尾端对于其连接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区域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证实了该病具有异质性遗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1个中国汉族HCM家系中进行心脏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和心脏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功能区外显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以120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在该家系接受调查的12名成员中有4名成员携带MYH7基因G823E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H7基因的22号外显子并使823位的甘氨酸(G)转换为谷氨酸(E),该突变在西方人中未见报道,其导致的临床表型在家系内部呈现较明显的异质性,携带该突变的家族成员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该家系成员TNNT2及MYBPC3基因未发现突变且对照组相同位置未发现异常.结论 MYH7基因为我国家族性HCM的致病基因之一,G823E突变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呈现明显的个体异质性表型.  相似文献   

17.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以心肌肥厚尤其是左心室不对称性心肌肥厚、心肌纤维肥大、排列紊乱为病理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病,是目前年轻人和运动员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目前HCM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疾病,呈显性遗传。最近研究发现心脏肌节蛋白基因以及相关的线粒体基因与修饰基因的基因突变,超过90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与HCM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型有关。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HCM常见的基因突变与其临床意义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肌浆网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N)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该基因与中国DCM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并结合核苷酸序列测定对89例DCM患者及110例对照组的PLN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存在异常构象,通过DNA测序未发现存在PLN基因第25核苷酸位点的C→T错义突变及116核苷酸位点的T→G突变。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中国成都地区DCM患者PLN基因第25和116核苷酸位点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一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家系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以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位DC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相关家系成员外周血并抽提DNA,对该家系5名成员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对家系其他成员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对家系患者与正常人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同时经过多个生物数据库数据过滤,发现LMNA基因6号外显子上存在的杂合突变 c.961 C>T (p.Arg321Ter)为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基因突变。LMNA c.961 C>T无义突变导致LMNA编码蛋白质过程提前终止,相应蛋白质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该家系中此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出现心功能异常。结论 本研究应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从一DCM家系中发现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LMNA c.961 C>T (p.Arg321Ter),突变导致该家系相关成员心功能异常。此位点在汉族人群中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