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济南市长清区连续18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自1984年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至2001年,连续18年发病不断,目前EHF已成为我区主要传染病之一.为探讨本病在我区的流行规律,预测今后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区1984~2001年EHF发病情况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泰市自 1984年报告了第一例流行性出血热 (EHF)病例以来 ,每年都有疫情发生 ,为全面了解新泰市 17年来EHF的发病动态 ,以便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现将 17年的EHF疫情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室 ;2鼠密度采用夹夜法 ,鼠带毒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IFAT)进行检测。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1984~ 2 0 0 0年新泰市共报告 EHF病例2 0 6 7例 ,年平均发病率 9.5 0 /10万 ,死亡 14例 ,病死率为6 .8‰ ,发病率最高年份是 1998年 ,为 2 4 .87/10万 ,其次是1995和 1986年 ,发病率最低的年份是 1991~ 1993年 …  相似文献   

3.
锦州地区1984年首发流行性出血热(EHF)并酿成爆发流行,主要传染源为褐家鼠:1984~88五年间共发生EHF4339例,死亡44例,历年病死率分别为1.14%,0.90%、1.20%、1.10%、0%。为探讨家鼠型EHF死亡原因,改进防治和抢救措施,对资料完整的29例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一、一般资料:29例死亡病例中;1984年7例(发病11例),1985年15例(发病23例),1986年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从1957年起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1963年起将EHF列入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至1984年底共报告2564例,本文就二十多年来全市EHF的旅行病学调查研究及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流行特征: 1.发病情况:比较二十多年EHF发病,1963~1967年五年平均病例数42.2例,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1984-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福州市1984—2004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监测数据,提出预防策略。[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资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人和动物HV抗体。[结果]21年来,我市报告EHF病190例,年平均发病率0.81/10万。发病总体趋势上升。每年3~6月发病高峰。发病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男高于女。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讨论]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符合家鼠型疫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6.
泰安市1975~1993年流行性出血热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指导今后的工作,收集1975~1993年泰安市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1 流行特征 1.1 发病率与病死率 泰安市1975年发现首例EHF病人,此后每年不断有病例报告。1984年病  相似文献   

7.
1983-1991年对流行性出血热(EHF)进行监测。1983年EHF发病率55.01/10万(病死率4.26%),1991年EHF发病率82.87/10万(病死率5.43%),1989年EHF发病率最低(2.19/10万),1984年EHF发病率最高(99.03/10万)。9年平均发病率29.75/10万(病死率3.59%)。11-12月为流行高峰,10-1月病例数构成为60.09%。地区分布以县西北区为主(77.55%)。18-50岁组发病占总例数74.04%。农民发病最多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0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发生了以褐家鼠(Rn)为主要传染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为了探讨 Rn 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与流行的关系,我们在1984年3~7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病家,疫区非疫区捕捉的 Rn,进行了鼠肺 EHF 相关抗原和鼠脾携带抗 EHFV抗体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Rn 肺来源1984年用鼠夹法分别在病家、疫区(非  相似文献   

9.
从1983年1月19日广州市海珠区出现首例经血清学证实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以来,同年8月,在海珠区和郊区捕获的褐家鼠鼠肺用间接免疫萤光法(IFA)检查出EHF抗原,首次证实广州为EHF疫源地,至1984年11月为止,共发生了血清学证实的病人24例(其中死亡3例)。为了对全市人间与鼠间EHF流行情况进一步了解,我们两年来对本市鼠种带毒率与抗体率、人群抗体水平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天台县2001~2003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历史高发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为掌握我县近年来EHF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以便及时有效做好防治工作,特将近3年的EHF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在广州黄埔港开展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调查情况。在黄埔港捕鼠检查,鼠肺 EHF 抗原检测,带毒率为7.92%,褐家鼠为9.2%;鼠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8.22%,褐家鼠为9.1%;黄埔港的鼠类 EHF 总感染率为12.87%,褐家鼠的总感染率为14.7%。港区人群血清 EHF 抗体检测,阳性率1.94%(4/206)。黄埔港在1984年和1987年均发现有散发病例,为此,可以认为黄埔港已存在 EHF 自然疫源地,褐家鼠是本港 EHF 的主要传染源。鉴于黄埔港鼠类密度高(1.26%),有必要加强防鼠灭鼠工作,防止本病在黄埔港流行。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解和掌握流行性出血热(EHF)宿主动物(鼠类)带毒的季节消长,进一步探索本病的传播机制和流行规律,我们从1983年5月至1984年3月,在平顶山市区进行了 EHF 宿主动物带毒率季节消长与人群发病关系的调查.结果:在调查期内,月鼠夹法捕获鼠类991只(褐家鼠818、黑线姬鼠154、小家鼠9、黑线仓鼠5、鼩鼱5).以免疫荧光技术及时检测  相似文献   

13.
我市自1979年有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报告以来,不断有病例出现,近年有从郊区向城区发展趋势。为进一步了解我市EHF流行的基本情况,我们于1984~1987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血清学和传染源调查,并进行了病毒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付淑琴 《工企医刊》2001,14(3):9-10
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是EHF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为探讨EHF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于1986年开始收治住院EHF病人常规加服甲氰脒胍防治消化道出血获得良好疗效,为分析临床效果,选择1984年~1985年两个年度住院EHF病人做为对照组,两组均为重型及危重型病例各38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本科收治住院EHF病人,在其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为1984年、1985年两个年度未加甲氰脒胍重型、危重型EHF病人)和治疗组(1986年~1987年加服甲氰脒胍重型、危重型EHF病人)各38例。  相似文献   

15.
宁乡县是我省流行性出血热(下称EHF)年发病人数较多的县份之一。为了解该县EHF流行情况、传染源种类及其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于1984年11月至1985年5月,我们对该县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血清采集及检测:本次采血的病例均为县医院住院病人,急性期血清在发病后2~16天内采集,恢复期血清为病后9—16天采集。健康人血清  相似文献   

16.
齐河县位于鲁北平原,沿黄河北岸条状分布,以产粮棉为主.四季分明,交通发达.全县21个乡镇、1046个自然村,总人口581507人.自1982年发生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例,到1995年共发病2271例,病死16例.现将14年EHF流行情况及血清学、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概况1.1 发病率和病死率1982年1月发生首例病人,此后,发病率逐年上升,1986年最高为231/10万,以后逐渐下降,1990年达最低点,为0.50/10万.1991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地理、自然环境及生物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龙泉市自1974年在龙渊镇发现首例EHF病例,22年来辖区的大部分乡镇陆续发生了本病的流行,疫区范围不断扩大,流行强度逐年增高到  相似文献   

18.
蒙阴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重点疫区之一,近年来疫区不断扩大,病例数剧增。为了解蒙阴县EHF流行特征,探讨疫区演变规律,我们对本县1981~1992年EHF疫情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特征:1981~1992年共发病3033例,年均发病率为54.35/10万,1981年报告首例,1982~1984年散在发病,发病率分别为0.95/10万、11.86/10万、48.18/10万;1985年出现流行,发病率为231.86/10万;1986~1990年发病率逐年递减,分别为113.04/10万、49.28/10万、33.95/10万、22.04/10万;1991~1992年发病率又有回升,分别为48.82/10万、72.13/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10~12月占53.78%,6~7  相似文献   

19.
1984年10月至1985年4月在流行性出血热(EHF)高发区四川省邻水县的城南乡进行EHF宿主动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月—11月我们对EHF疫区滦县张庄子,非疫区唐山市郊区的女织寨及市内的大业里居民区和火车站饭店,做了室内外鼠种和密度的调查,同时对捕到的鼠做了EHF相关抗原、抗体的检测,对非疫区的健康人群做了EHF抗体测定,结果为: 1.疫区野外优势鼠种为背纹仓鼠,占98.30%(59/60)和84.0%(21/25);非疫区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和背纹仓鼠,分别为63.00%(63/99)、46.15%(6/13)。疫区室内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分别为79.40%(54/68)、75.80%(68/91);非疫区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