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目的对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及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常见的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危害进行分析分析其防护依从性。结果多种因素的危害可能造成工作人员多方面的身心损害,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此缺乏有效的自我防护。结论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工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和减轻相关危害因素,增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微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性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策略,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结果加强对物理、化学、生物、运动功能危害因素的预防以及医院对供应室加大投入,护士按程序操作,可减少职业危害。结论医院重视供应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制度与操作规程,认真做好防护,可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4.
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供应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对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安全防范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标准预防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及防护能力,同时配合足够的防护用品,重视供应室内环境质量管理,达到保护工作人员的目的 ,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综合分析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提高。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合理的职业防护对策,让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同时针对这些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日常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并严格执行,在操作过程中对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对危害工作人员的常见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结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职业危害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结论 职业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预防,因而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因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给自己带来的损害有效予以控制和减少。  相似文献   

7.
<正>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下送工作,是各种疾病诊疗器械用后聚集的地方,供应室内危害人体的因素多种多样,如果不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就会集体,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身防护措施,保证身心健康。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处理携带着病源微生物的各种手术器械,专科器械时,不小心常有刺伤发生,如果自身防护措施做得不到  相似文献   

8.
王姿英 《家庭医药》2016,(7):209-209
供应室护士由于职业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保障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应根据职业危害因素,提出职业防护措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院再生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压力容器、高温、噪声、潮湿等危害因素接触,极易产生心理、身体上的多种伤害。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增添防护措施并强化落实执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了职业感染危害因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对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消毒灭茵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有机械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这些危害因素时时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正确认识这些危害因素,将它们予以科学分类,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强化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策略,并分析加强防护前后1年内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防护教育,加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身心健康危害的预防,减少工作伤害。加强防护后,供应室人员身体心理等损害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措施,可更有效的降低职业危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院再生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压力容器、高温、噪声、潮湿等危害因素接触,极易产生心理、身体上的多种伤害.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增添防护措施并强化落实执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了职业感染危害因素,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62名护理人员资料,所有护理人员均实施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培训。结果培训后62名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认知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供应室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应充分重视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对策,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知识培训、建立并遵守规范化的供应室操作程序,以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染病房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及分析,认识到感染病房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空气污染、生物污染、心理危害的环境中,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护职业危害。结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几乎被患者的血流或体液污染过,提高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自我防护意识很有必要。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暴露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消毒供应中心担负着临床各科室可重复使用物品、器械的回收、清洗、包装、消毒和发放工作。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污染物品、锐利器械及各种化学、物理有害物质。发生职业危害的几率比较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防护措施,否则极易造成各种职业危害,从而影响医疗护理质量。1消毒供应中心的有害因素1.1化学因素:各种消毒剂在供应室的广泛应用,可污染工作环境,它们具有刺激性、挥发性、腐蚀性,被人体吸收后可致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医院供应室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相关不良因素,探讨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6所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12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长期高温环境、噪音刺激等均是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因素.工作中又以利器损伤最为直接、次数最多,其次为高温烫伤、消毒剂、灭菌剂损伤.结论 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领导重视改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7.
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艺 《贵州医药》2008,32(1):83-83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供应和回收科室,又是医院预防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大量被污染的医疗用品,被感染的机会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所以供应室又往往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有效的自我防护,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自身免遭疾病的侵袭,还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现就供应室工作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作一探讨,以强化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避免职业伤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消毒供应室人员现存的职业危害因素,增强安全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损伤发生率。方法总结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具体防护措施。结果防护对策提高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防护意识,职业危害的发生也明显降低。结论为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积极主动的防护对策,在实质上确保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9.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由于消毒灭菌的特殊性,因而存在着多种危险因素。工作人员长期在这种高危环境中工作,对身心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为此,供应室的防护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笔者在工作中集累了一定经验,现将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较多,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压力因素。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介入工作人员身心造成的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