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俊华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4,(12):F003-F003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和MRA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24例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和MRA表现,并与下腔静脉造影比较。结果:MRI和MRA表现如下:1.肝脏肿大,肝脏信号改变,T2加权图像上尾状叶信号强度低于其他组织。2.肝静脉形态异常,肝静脉狭窄或闭塞,肝内侧支循环血管形成,呈“逗点状”或“蛛网状”,走行紊乱。3.下腔静脉狭窄,闭塞和血流信号异常,MRI和MRA与腔静脉造影比较,显示狭窄和闭塞的形态不够确切。4.肝外侧支循环形成。结论:MRI和MRA对Budd-Chiari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但不能取代下腔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河南省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静脉阻塞和下腔静脉阻塞病变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3种血管成像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和MRA检查,经DSA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231例,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清晰显影的主肝静脉、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走行与阻塞部位分布特点.结果 231例中肝静脉分支都正常的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5例,占2.2%;下腔静脉正常的单纯性肝静脉阻塞33例,占14.3%;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同时阻塞的193例,占83.5%.结论 中国河南地区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肝静脉阻塞的复合型病变最多见,而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最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薄层动态增强MRI检查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显示和分型价值。方法:14例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分析图像质量及其对下腔静脉、肝静脉和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14例中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其中膜型1例,节段性3例;肝静脉阻塞型5例;混合型阻塞5例。尾状叶增大9例,肝实质强化不均匀8例,5例显示有副肝静脉,7例可见肝内侧支血管,9例可见肝外侧支血管。结论:三维薄层动态增强MRI技术能清楚显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正常解剖和各种病变,对诊断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病变部位、程度、侧支分布及分型均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Budd-Chiari综合征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柏一查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的磁共振(MR)表现,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方法:8例本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采用SE、FSE和GR序列,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其中2例做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MR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IVC)狭窄、阻塞和栓塞及“逗点样”肝内侧支循环;肝脏充血肿大或尾叶代偿性增大;脾大;门脉增粗;腹水和肝外侧支循环。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在MR上有较为典型的表现,MR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纳入经临床诊断或病理学证实并具备完整MRI资料的HVOD患者30例,通过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标准分别作出诊断,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HVOD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肝大、斑片状的信号异常;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多发小结节高信号病灶,部分肝动脉迂曲;门脉期可见斑片状强化、肝静脉狭窄、下腔静脉肝段受压呈细条状、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周围晕状改变;延迟期强化范围增大。MRI对HVOD的诊断敏感度为0.845,优于西雅图标准的0.485,MRI对HVOD诊断特异度为0.801,低于西雅图标准的0.921。MRI与西雅图标准对HVOD的诊断符合率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土三七服用史及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HVOD的临床诊断,避免肝脏穿刺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Budd-Chiari综合征影像诊断及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肝静脉(Hepatic vein,HV)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Ⅲ。1845年和1899年Budd和Chiari分别描述了本病,故称其为Budd—Chiari综合征。在欧美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遗传性疾病如抗凝血酶缺陷,获得性疾病如骨髓增生性疾病)。在亚洲主要是由于静脉发育异常、膈膜形成。另外,肿瘤或感染、创伤性病变等侵犯和压迫也是导致BCS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肝脏多层CT动态增强表现,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BCS患者的CT图像资料。观察肝脏形态、密度、强化方式,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显影情况及肝内、外侧支循环显示情况。结果 31例中,肝静脉阻塞28例(90.3%)、下腔静脉阻塞14例(45.1%),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11例(35.5%)。31例患者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枝循环,其中肝外侧枝循环出现共29例(93.5%),肝内侧枝循环出现9例(29.0%)。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布-加综合征阻塞的部位及肝内外侧支循环静脉,对B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DCE MRA和DSA对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分型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行3DDCE MRA和DSA检查的原发性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DSA证实至少有一支肝静脉或入右心房段及肝后段下腔静脉存在病变且无肿瘤、血栓等基础疾病。对所有患者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4分,依次为优、良、中和差),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评估3DDCE MRA诊断BCS的能力,包括检出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显示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病变各自的敏感度以及发现副肝静脉的敏感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这两种检查方法对BCS分型诊断的一致性。结果:46例中44例的3DDCE MRA图像质量评分为3~4分,仅2例图像质量为2分。3DDCE MRA正确诊断BCS 45例。46例患者共184支血管段中DSA共检出151支静脉病变,3DDCE MRA正确诊断141支、误诊2支,MRA发现静脉病变的总敏感度为93.4%(141/151),特异度为94.0%(31/33);发现下腔静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4.9%(37/39),发现肝右、肝中及肝左静脉的敏感度分别为94.1%(32/34)、92.3%(36/39)和92.3%(36/39);显示副肝静脉的敏感度为83.3%(25/30)。3DDCE MRA对所有患者的分型诊断符合率为86.7%(39/45),且与DSA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667,P<0.05)。结论:3DDCE MRA可较准确地对原发性BCS进行诊断和分型,能够对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和导管入路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udd-Chiarj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文献报道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占该病总数的5.0%~32.5%[1-2].由于各肝静脉之间广泛存在潜在的侧支循环,在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后,肝内血管的解剖变得更为复杂,是BCS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肝静脉型BCS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1.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19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表现,并与超声和静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肝脏增大18例(95%),肝尾叶增大14例(74%),肝脏信号不均匀14例(74%),7例(37%)显示下腔静脉阻塞,4例(21%)下腔静脉内见有血栓,肝静脉狭窄或阻塞19例(100%),17例(89%)显示有肝内侧支血管,17例(89%)显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和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HSOS患者的CT和/或MRI增强扫描表现,其中22例有土三七服用史。结果 25例患者均可见以第二肝门为中心环绕三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爪形稍高密度或T1WI稍高信号、T2WI稍低信号灶,并且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灶增大,强化更加明显。21例肝静脉未见对比剂充盈,2例模糊显示,1例显示肝静脉较细,1例仅左肝静脉清晰显示。肝脏肿胀21例,腹腔积液24例,门静脉增宽9例,脾静脉增粗8例,脾增大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5例,胆囊壁增厚水肿12例,小肠壁增厚水肿4例,门静脉周围水肿1例。结论 HSO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尤其是以第二肝门为中心环绕三支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爪形肝实质渐进性强化及肝静脉不强化或显影较差的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HSOS。 相似文献
13.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与超声、静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超声、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超声、静脉造影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的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显示肝尾叶增大42例(95%),肝脏密度不均或呈低密度表现,19例(43%)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2例(95%)见有肝外侧枝血管,其中奇静脉扩张35例(80%),半奇静脉扩张39例(89%),下腔静脉钙化7例(16%)。超声显示38例(86%)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16例(36%)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37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16例(36%)显示有肝外侧枝血管。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23例(53%),肝静脉狭窄或阻塞5例(11%),其余16例(36%)同时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38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4例(100%)见有肝外侧枝血管。结论:CT对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尤其是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有优势,超声则对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内侧枝血管有优势,CT、超声和静脉造影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灌注异常的MRI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35例肝异常灌注患者,分析形成原因、是否伴有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并根据病变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5例异常灌注中26例与肿瘤有关(74.3%),肝脏恶性肿瘤是引起肝脏异常灌注重要原因。35例肝异常灌注T1WI、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DW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为高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为等或高信号。MRI表现可分为弥漫型;肝叶、肝段型;楔形和片状。结论:肝灌注异常是反映潜在肝脏病变的一个重要征象;MRI能够明确肝灌注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和MRA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和MRA表现,并与腔静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MRI和MRA表现如下:1、肝肿大,3例慢性者尾叶增大;2、肝静脉未显示,肝内血管呈逗点状;3、下腔静脉狭窄、阻塞和狭窄阻塞后扩张及血流信号异常,与腔静脉造影比较,MRI和MRA显示狭窄和阻塞的形态不够确切;4、肝外侧枝血管形成。结论: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但不能取代腔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16.
17.
布加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CT和MRI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能较好显示,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CT和MRI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中对肝静脉病变及肝外侧支血管的显示能力。资料与方法对30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均前瞻性进行CT和MRI检查,将获取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探讨CT、MRI在Budd-Chiari综合征时对肝静脉血管病变全面显示的优缺点。结果 MSCT显示单支肝静脉6例阻塞,两支肝静脉阻塞12例,三支肝静脉阻塞5例;单支副肝静脉阻塞6例;肝外侧支血管显示30例。MRI显示单支肝静脉阻塞6例,两支肝静脉阻塞15例,三支肝静脉阻塞8例;单支副肝静脉阻塞3例;肝外侧支血管显示30例。结论 CT、MRI均能较好地显示肝外侧支血管情况,MRI较CT更能显示出肝内静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