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闭环式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观察组,1200例),与2013年4月到2015年1月未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组患者(对照组,1000例),对比不同管理系统对输血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的红细胞总量、平均输注量、最大输注量、最小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适应症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可实现临床输血全程监控,明确输血适应症,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和及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闭环式信息管理系统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自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观察组,1200例),与2013年4月到2015年1月未实施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组患者(对照组,1000例),对比不同管理系统对输血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的红细胞总量、平均输注量、最大输注量、最小输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适应症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环式输血信息管理可实现临床输血全程监控,明确输血适应症,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和及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液各组分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与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临床输血情况作统计,并对其实验室检查、输血记录和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我院成分血使用率为97.8%,血浆输注、红细胞输注、粒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分别占血液成分总使用量的37.6%、26.5%、16.4%、7.3%.消化科、感染科、ICU的总血液用量最多.我院消化科与感染科患者对输注血浆的使用量最多,这与血浆输注广泛应用于改善凝血机制、补充白蛋白有关.结论 成分输血有效利用了有限的血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熟悉各成分输血适应症,减少不合理输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临床用血信息化管理对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的临床用血管理系统中输血申请、相容性检测、血液库存、输血反应、病历检查、统计功能模块的信息化流程再造,实现了用血全过程闭环管理以及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输血风险环节中难以控制的关键节点进行评估和改进,实现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方法对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进行规划设计,规范用血流程和操作。结果血液制品从入库到输注完毕全程采用条形码管理,整个用血流程处于实时动态的监控中,实现了临床用血信息的闭环管理。结论临床用血信息闭环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临床安全用血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与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方法:采取独立设置储血点,规划供血区域,理顺采、储血点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冷链”管理制度,构建“血液冷链”管理培训长效机制;引进血液运输专用箱、温度监控系统及血液运输温度监控芯片等,加强“血液冷链”监督管理。结果:初步建立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结论:“血液冷链”框架的建立与实施,为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对“血液冷链”管理监督和检查提供规范性依据,保障了血液贮存、运输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6,(5):694-697
目的评价分析本院临床成分输血的合理性,以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与安全。方法抽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各临床科室的输血病历,评价临床用血是否合理,输血记录是否完善,分析不合理用血的比例、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3年共成分输血21 496人次,抽查897例病历,不合理用血75例,合理率为91.64%。红细胞合理输注率为95.04%,主要不合理输注原因为术中失血<20%自身血容量而输注红细胞;血浆合理输注率为78.92%,主要不合理原因为术中搭配红细胞输注和术后用于促进伤口愈合;血小板和冷沉淀未出现不合理输注情况。其中,外科合理输注率偏低,为88.77%,而内科合理输注率较高,为98.83%。输血记录不完善也主要集中于外科。近年来,由于加强了输血管理,临床科室也不断改进用血水平和完善输血记录,每季度的合理用血率和输血记录完善率有所提升。结论审慎而明智地执行血液输注指征,能够降低不合理用血情况,并确保更多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够输注到血液,使输血工作安全、有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由医嘱开立系统、临床数据平台、预约系统、各专科专项信息系统组成的医嘱闭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共享,使检查、检验、输血、手术、治疗类等非药物医嘱各执行环节实时准确操作和记录,形成管理闭环。这避免了医疗差错发生,规范了诊疗流程,使医嘱执行全过程准确记录且可追溯,并对医嘱管理信息实时质控。下一步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对医嘱记录信息进行全方位监控和处理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依据卫生部相关法规及规章,医院制定了《输血护理技术规范》和《输血护理考核办法》,从输血医嘱核对、输血前常规检查、样本采集与送检、血液核对交接、输血过程监控和不良反应监测等六个方面进行管理,通过抽查输血病历,对临床输血护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白宇  李越  曲浩 《医疗装备》2016,(5):22-23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需要输血时,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在找不到配血相容的血液时该如何输血。方法在无法做不规则抗体鉴定时,用"盲筛"的方法配血找到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输注,还可以用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使患者的血液得到稀释,使其血液里不规则抗体的量相对减少,然后再重新采集血样与供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可以选用配血结果最呈弱凝集的血液给患者输注,输注过程仔细观察,做好应急处理准备。结果除了临床对症治疗外,在输血治疗上,通过几次间断性少量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等血液成分,患者疾病症状得到改善,各项化验指标正常或逐渐接近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血浆中有不规则抗体存在并无法及时找到完全相配合血液的患者,在抢救生命时,通过适当稀释血液后,可以输注一定量的配血呈最弱凝集的血液,以改善缺血状况,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1.
自行研制闭环输血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从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审核、血样采集、血样接收、血型鉴定配血、发血到临床输血、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血袋销毁等全流程的环节质量管理工作。平台使用后,实现了多方位实时质量监管和反馈,使临床用血量减少,出院患者和手术患者输血比例明显下降,较好地提高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效能,提升了临床用血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采供血工作档案管理是采供血机构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直接反映了采供血机构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采供血工作档案是记录采供血机构的主体档案,是采供血业务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随着输血事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采供血工作的重要环节。规范化管理采供血工作档案,对于提升采供血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采供血工作的发展、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提高血液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DRGs数据中输血相关资料分析,以期建立有公信力的临床用血评价体系,加强对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管理.方法 采用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资料,用EXCEL数据库对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数据的输血人数、医院名称、医院类别、医院级别、DRGs编号及名称、输血人次、输血量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统计北京市医疗机构患者用血比例、用血患者例均用量、医院用血数量分布及排序、DRGs用血分布及排序、单一DRGs在各医院间用血排序及分布、医院不同年度用血量增长及主要用血疾病组.结论 利用DRGs可有效地对临床用血指征控制效果及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提供有公信力的管理手段,同时可为政策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原有的血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输血业务管理信息子系统,以实现血库到临床的业务集成管理。该平台,实现了输血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从而提高了科学用血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临床输血的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方法:总结"军卫一号"工程配发血管理子系统使用经验,结合医院输血管理流程,在原系统数据库基础上,设计一套临床输血信息系统。结果:实现了血液从"血站到血管"管理的全程微机化操作,对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管理与服务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结论:该系统开创了新的临床输血管理局面,对其他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根据目前安全输血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以预防输血副作用的发生. 方法通过对相关血液标准和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 结果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血液制剂生产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不断提高血液制剂的质量标准以及研制开发新的血液成分,保证临床用血的疗效和安全. 结论只有全方位实施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类输血副作用的发生,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办法、措施以及用血情况的分析,为医院加强临床输血管理,促进科学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供事实依据。方法根据医院实施的关于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的相关办法措施,结合医院2008—2013年的全部用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用血量的增长情况与同年份的患者收容量、手术量进行比较。结果医院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且对比增长率也在逐年下降。结论医院可以通过规范化建设,加强对临床输血的管理,减少不合理输血的现象,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更好地保障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8.
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建立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从临床输血准入原则、依据、标准、程序、评审、许可、供血、输血、监督管理等方面建立并实施临床输血准入制度,对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予以准入许可。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输血科建设、临床用血、质量目标、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探索建立临床输血质量评价体系。临床输血准入制度、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可有效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临床输血需求和安全,促进医院管理及医疗质量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