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进行脱垂修复手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个临床难题。同期施行抗尿失禁手术可降低术后SUI的发生率,但增加了术中和术后的不良事件,也增加医疗成本。不施行同期抗尿失禁手术,患者术后出现SUI,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可能产生医疗纠纷。本文就POP手术后发生SUI的发病情况、预测方法及处理决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阴道封闭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泌尿科因POPⅢ~Ⅳ度行阴道封闭手术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0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SUI的影响因素。结果:104例患者中,术后新发SUI 22例(21.15%,22/104)(术后新发SUI组)。术后无新发SUI组与术后新发SUI组在高血压病史、术前Aa值、术前尿动力学检查(UDS)膀胱出口梗阻、术前隐匿性尿失禁(OSUI)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POP患者阴道封闭术后新发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病史(OR 4.085,95%CI 1.149~14.522,P=0.030)、术前Aa值高(OR 1.933,95%CI 1.159~3.222,P=0.012)、术前UDS膀胱出口梗阻(OR 4.439,95%CI 1.220~16.151,P=0.024)、术前UDS示OSUI(OR 4.565,95%CI 1.304~15.977,P=0.018)。结论:有高血压病史、术前Aa值高、术前UDS膀胱出口梗阻、术前UDS-OSUI是重度POP患者阴道封闭术后新发SU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有此类高危因素的POP患者,术前综合评估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必要时术中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  相似文献   

3.
经阴道子宫全切手术对尿失禁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阴道子宫全切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尿失禁发生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mational Consultant on Incontinence,ICI)提供的短表问卷,电话了解10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后尿失禁的症状和程度。调集病历,了解其一般情况,妇科疾病的类型和手术方式等,分析尿失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术前有尿失禁的44例(42.7%),有尿失禁症状组的顺产次数、子宫脱垂及绝经人数均较无症状组差异有显著性;②有尿失禁症状的患者,其症状的发生与体重指数及年龄的增加相关;③手术后较手术前压力性及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的比率有显著性下降,而急迫性尿失禁术前后无显著性改变。结论:体重指数和年龄的增加是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且分娩次数、是否绝经及是否有子宫脱垂也和尿失禁的发生有关。经阴道子宫全切手术可降低术后压力性和混合性尿失禁发生的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女性Prolift系统盆底重建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因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Prolift系统进行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的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POP-Q分期、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及性生活质量问卷-31评分情况,评价Prolift盆底重建系统在妇科的应用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83例患者按时随访并回收问卷,平均随访时间(34.07±23.43)个月。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2.34±26.7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9.06±70.45)ml。无术中严重并发症。解剖治愈率87.95%(73/83)。脱垂复发10例(12.05%),补片侵蚀7例(8.43%),盆腔血肿4例(4.82%)。术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37例患者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术后SUI症状消失33例(89.19%),而术前无SUI的患者中术后有14.29%出现了SUI。调查问卷显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但术前、术后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rolift行盆底重建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复发率较传统手术低。术后新发SUI应引起重视。远期效果还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结局。方法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北京协和医院对 60例经尿动力学证实为压力性尿失禁 (其中 4例为混合性尿失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盆底器官膨出患者进行了TVT术及相关妇科手术,采用标准化前瞻、开放研究对术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单行TVT平均手术时间 27 5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 26.12mL,平均住院天数 1 86d。未发生术中严重并发症, 16.7%患者发生尿潴留的近期并发症;患者年龄≥ 50岁组比 <50岁组易发生尿潴留 (P<0 01 ); 2例(3.3% )发生远期并发症;其他妇科手术与TVT术同时进行无术后病率的发生;以患者主观感觉评价,平均随诊12.38个月, 96.7%患者治愈, 3.3%主观改善明显,无一例无效,随访未见患者有复发的征兆。结论 TV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他妇科手术与TVT术同时操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复发率与手术方式、手术操作技巧及网片材料的选择密切相关.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的处理方法多种,可采用阴道骶骨固定术、骶棘韧带固定等手术治疗或使用子宫托治疗.如发生网片排异,需修剪及清除小面积裸露的网片,严重者需选择组织再生材料如SIS网片修补缺损阴道黏膜.压力性尿失禁无论是传统手术失败还是第一次吊带手...  相似文献   

7.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各指示点位置,评价总体客观治愈率及复发率.通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简表(PFDI-20)等相关问卷评分评价主观治愈率以及术后尿失禁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63例患者获得6 ~57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主观治愈率95% (60/63).术后POP-Q各指示点可达解剖复位,总体客观治愈率90% (57/63),总复发率10% (6/63).术后中位阴道长度为7.5 cm,较术前的8.0cm稍有缩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PFDI-20中位评分为21分,较术前的75分明显改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2~≤3年、>1~≤2年、>0.5~1年患者间POP-Q各指示点及相关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压力性尿失禁与5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者15例,未行者13例,两者术后尿失禁治愈率分别为14/15、10/13.结论 改良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主、客观治愈率高,不仅能达到解剖学复位,还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术后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子宫脱垂或其他因素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穹隆疝的处理方式。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盆腔器官脱垂107例及其中的80例穹隆疝患者的手术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单纯膀胱膨出或直肠膨出27例;以穹隆膨出为主,伴或不伴有膀胱和直肠膨出80例。80例患者中,子宫脱垂行全子宫切除32例,其他原因行全子宫切除48例;重度压力性尿失禁14例,尿动力学提示隐匿性尿失禁3例;行经阴道置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76例,其中全盆底重建术56例,中盆腔重建术20例;2例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1例单纯疝囊修补术,1例前盆底重建术+疝囊修补术。17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16例术中同时行TVT-O术。随访至2016年12月,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无复发病例,3例患者出现网片暴露,1例隐匿性尿失禁患者于术后1年因尿失禁症状较重,行TVT-O手术。结论置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是治疗子宫切除术后阴道穹隆疝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根据穹隆疝及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程度选择恰当的手术重建方式。对于术前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或隐匿性尿失禁患者术中应同时行TVT-O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同时行盆底重建手术及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和单纯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后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2013年间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纳入符合条件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个RCT文献纳入研究(n=642),经过Meta分析,单纯行盆底重建手术与盆底重建手术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相比,术后压力性尿失禁(RR=1.45,95%CI0.72~2.93,P=0.30)、急迫性尿失禁(RR=1.44,95%CI 0.73~2.84,P=0.29)、术后膀胱膨出(RR=1.30,95%CI 0.35~4.84,P=0.69)、术后性交困难(RR=1.20,95%CI 0.35~4.06,P=0.77)、术后再发POP(RR=0.87,95%CI 0.19~3.99,P=0.86)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调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单纯盆底重建手术相比,同时行抗压力性尿失禁手术不能提高患者术后疗效,应妥善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患者,行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与单纯盆底修复术的疗效差异。方法:32例压力性尿失禁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20例接受TVT手术,12例未行TVT手术,只进行了盆底修复或(和)其他妇科手术,术前、术后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TVT组术中出现膀胱穿孔1例,术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TVT组随访4~26个月,90%完全治愈,10%明显改善。单纯修复组随访7~24个月,治愈率66.7%,1例复发,1例加重。结论: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与盆底修复同时进行可显著提高压力性尿失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尿失禁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威胁成年女性身心健康的5种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尿动力学检查能直观、量化反映下尿路功能。根据尿失禁患者尿动力检查结果,临床医师可以在充分理解下尿路功能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预测疗效。因此,对尿动力学检查报告的正确解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盆底重建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de rlovo SUI)或SUI加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e novo SUI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间因Ⅲ期及以上盆腔器官脱垂(PO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Prolift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并按时随访的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术前、术后SUI的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POP合并SUI组(29例):术前POP合并SUI患者,其中19例行Kelly手术,10例行TVT-O术;de rlovo SUI组(27例):术前没有尿失禁,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84例):术前、术后均无客观SUI。比较各组POP—Q值及尿动力学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结果①denovoSUI发生率为24.32%(27/111),其中9例术前合并主观SUI。术前有主观SUI患者术后出现客观SUI的比例是56.25%(9/16),明显高于术前无主观SUI患者(14.88%,18/121;P〈O.05);②POP合并SUI组、derio-voSUI组的Aa点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d0.01);denovoSUI组的Ba点平均值(4.91)明显高于POP合并SUI组(2.34)和对照组(2.88,Pd0.05);③P()P合并SUI组的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erlOVOSUI组Qrllax虽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OP合并sUI组和denovoSUI组最大尿道闭合压(MU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④Kelly组中SUI复发率(42.11%,8/19)高于TVT—O组(20.00%,2/lO;Pd0.05)。⑤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主观SUI(P=0.00,OR4.33~7.52),Aa点≥2(P生0.01,0R1.46~1.98),MUPP〈~38cmH20(P=0.00,OR1.73~3.08)为denovoSUI的高危因素。结论①Aa位置低是SUI的高危因素,而当Ba值大即膀胱脱垂明显时,可能掩盖SUI症状,有可能出现术后新发尿失禁;②术前有主观尿失禁症状,MUPP≤38cmHzO是deD.OVOSUI的高危因素;③Kelly术抗尿失禁效果欠佳,建议选择TVT-O术治疗或预防尿失禁。  相似文献   

13.
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000例,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尿失禁问卷表对其进行电话访问,了解她们孕前、孕期、产后1年及近期排尿情况.根据病例记录的分娩方式及相关资料,共完成有效病例548例.通过SPSS软件包计算各分娩方式中发生尿失禁的比例和程度,及影响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548例患者中有尿失禁症状者167例(30.5%).(2)对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及新生儿体重为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以阴道顺产发生尿失禁的OR为 1.0计算,剖宫产的OR=0.326,新生儿体重的OR=1.633.在阴道顺产及产钳助产分娩中,仅新生儿体重为发生尿失禁的高危因素(P=0.013,OR=2.081).(3)阴道顺产、产钳助产和剖宫产3者中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38.6%(105/272)、43.8%(21/48)和18.0%(41/228),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组间尿失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剖宫产组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阴道顺产组中混合性、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 4.4%、33.8%和0.4%.产钳助产组中3种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 8.3%、35.4%和0.0%.剖宫产组中以上3种尿失禁的比例分别为3.1%、14.5%和0.4%.压力性尿失禁在阴道顺产组和产钳助产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P<0.05),且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例数在阴道顺产组中高于剖宫产组(P<0.05).(5)尿失禁发生的时间167例患者中以产前即有、孕期出现并在产后1年内消失、产后1年内出现并在1年内消失、产后1年内出现并持续1年以上、产后1年以后或近期新出现等5种情况分类,其发生率分别为1.2%(2/167)、7.8%(13/167)、44.9%(75/167)、40.7% (68/167)和2.4%(4/167).结论 (1)与阴道顺产和产钳助产比较,剖宫产可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2)患者尿失禁的症状主要出现于产后1年内,其中部分患者症状可以持续1年以上.(3)新生儿体重增加使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TVT手术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TVT手术作为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新手术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2 0 0 1年 5月以来 ,我院应用TVT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17例尿失禁患者 (其中 13例压力性尿失禁 ,4例混合性尿失禁 )接受TVT手术 ,15例 ( 88 2 % )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良好 ,2例 ( 11 8% )发生排尿困难 ,均经持续导尿、膀胱训练及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排尿功能。VTV手术的成功率为 10 0 %。结论 :TVT手术具有简单、微创、恢复快等特点 ,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尿动力学检查(UDS)对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de novo SUI)的阴性预测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盆腔脏器脱垂住院并手术、术前行UDS的17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77例患者,UDS对de novo SUI的阴性预测值(NPV)为89.9%;UDS无SUI的138例患者中,术前无SUI症状者83例,术中未行抗SUI手术,1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de novo SUI,其中1例需手术治疗,做了抗SUI手术,再手术率1.2%(1/83)。98例行经阴道网片置入的盆底重建术(TVM),UDS对这部分患者de novo SUI的NPV 89.6%;UDS无SUI,但有SUI症状患者36例,19例术中同时行尿道中段悬吊术手术,17例未做,前者de novo SUI发生率10.5%,后者无de novo SUI发生。结论:术前UDS对de novo SUI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对术前有SUI症状的患者,UDS也可作为协助决定是否同时抗尿失禁手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我国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将进一步上升,因此积极防治尿失禁,是保障妇女健康的当务之急。现将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特点及诊治的新进展做一系统综述。以冀对此病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识,使该领域得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尿动力学检查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3月80例因POP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有尿失禁症状38例,尿路刺激症状20例,排尿困难14例,无任何排尿异常8例.结果:尿失禁症状、尿路刺激和排尿困难尿动力检查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55.0%(11/20)和71.4%(10/14).Aa位于-1~+1 cm之间时尿动力检查诊断尿失禁率高达66.7%.根据患者症状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80例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POP合并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Aa位于-1点以下时,无论有无排尿异常,应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有无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和个性化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合并尿失禁的ⅠA1~ⅡA2期患者共14例(尿失禁组),另选取同期就诊接受宫颈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且未合并尿失禁的患者43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合并尿失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淋巴结切除数目、手术时间、阴道断端长度和术者年手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大(OR=1.164,95%CI:1.006~1.348,P=0.042)、手术时间长(OR=79.896,95%CI:2.033~3 139.492,P=0.019)、术者年手术量少(OR=13.116,95%CI:1.046~164.436,P=0.046)是患者术后发生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大、手术时间长和术者年手术量少的宫颈癌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预防术后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Grouts-Blaivas评分法评价该法治疗尿失禁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中、重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TVT治疗,手术后采用Grouts-Blaivas评分法评价尿失禁情况,并定期随访。结果:25例患者TVT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3~21个月,按Grouts-Blaivas评分法,尿失禁治愈率为92%(23/25),1例改善良好,1例改善中等,无手术失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安全,且疗效持久。Grouts-Blaivas评分法是一种较为全面的评价尿失禁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患者采用Prolene网片和ProliftTM系统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31例压力性尿失禁及Ⅰ度-Ⅲ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17.58min,放置网片平均时间77.9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48mL,平均住院时间10.85d。随访1~22个月。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基本治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术后有3例出现阴道前壁1度膨出,1例阴道后壁1度膨出,1例阴道前壁网片侵蚀。结论:该全盆底重建术可用于纠正压力性尿失禁及各种程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无论保留或切除子宫,都能同时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和部分重建,手术安全可行.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