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阳痿从肝论治及其机理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对肝与性的关系、肝对性功能的调节机理却鲜有探讨者。笔者仅就肝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初探如下。1 肝与阴器相关肝经与阴器的关系: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肝之经脉名足厥阴经,《素问·举痛论》说:“厥阴之脉,络阴器,属于肝”。《灵枢·经脉》说:“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足厥阴之别……循胫上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见于《伤寒论》“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又《千金方》载:“治冷利久下,乌梅丸方。”《方函口诀》云:“厥阴多寒热错杂证,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外,凡用此方(乌梅丸)而奏效者多。”雉间焕云:“反胃之证世医难其治,此方(乌梅丸)速治之实其剂也。  相似文献   

3.
笔者临床二十余载,常见各种阳萎,按辨证论治,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如下。阳萎一证早在《灵枢·经筋第十三》篇就有论述:“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所论之厥阴病,厥证为英主要证型。330条谓“厥者,不可下之”;而335条曰:“厥应下之”。此两条看似矛盾,实为一个证型的两个方面,不可下者是对寒厥而言,应下者是对热厥而言。  相似文献   

5.
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之条文,论述了什么是厥阴,《伤寒论》中厥阴病之性质,其本证、变证、鉴别及其证治。从而认为“厥”有二个不同概念:一是文字义,二是病证名。不能将六经中的厥阴之“厥”与厥证之“厥”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沈小明  秦子丁 《河北中医》2008,30(12):1316-1317
《伤寒论》所论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热性传染病,现将其中厥阴病之厥证探析如下。厥,中医常用在古病名中,如昏厥、气厥、暴厥、尸厥等,是指患者神志丧失,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如有四肢发冷发凉的表现,称手足厥冷、手足厥逆或四肢厥逆等。昏厥的患者也可以同时并见手足厥冷。总观厥阴篇56条,有神志描写者共7条,其中只有1条(374条)描述神志错乱,“谵语”,为小承气汤证,是用来与厥阴证有下利而不可用下法相鉴别的,  相似文献   

7.
辨证运用吴茱萸汤临床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玲 《中医研究》2002,15(1):62-63
吴茱萸汤是张仲景方 ,在《伤寒论》中 ,论本方证治有 3条 ,阳明篇用治“食谷欲呕” ,少阴篇用治“少阴病吐利 ,手足厥冷 ,烦躁欲死” ,厥阴篇用治“干呕 ,吐涎沫 ,头痛者”。《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篇》用本方有 2条 ,一治“呕而胸满者”,一治与《伤寒论·厥阴篇》同。以上各条证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谓:“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是也。”《景岳全书·杂证漠》:“厥逆之证,危证也’。”徐灵胎在评《临证医案指南·脱》中:“脱之名,惟阳气骤越,阴阳相离,汗出如珠,六脉垂绝,一时急迫之证,方名脱。”故厥脱之名包括厥逆及虚脱,是中医中较为急危重的疾病。本科根据厥脱的辨证,分别予各分型实施护理,效果较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当归四逆汤系张仲景方,由当归、桂枝、乌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说:“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方有养血散寒,温通经脉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上用此方治疗头痛、痹证、痛经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现介绍如下:1头痛...  相似文献   

10.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细辛、通草所组成,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原主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证。笔者临证治疗,凡属血虚、阳气不足、寒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的“有荣则不用”,“不荣则痛”、“不通则痛”诸证,如心悸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厥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厥证的概念及范畴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治中第337条提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厥冷者是也。”这就说明厥论有寒热虚实之分,其证状无论属寒属热都表现为手足厥冷。白虎汤所主的阳明病脉滑而厥,四逆汤所主的少阴病四肢厥冷都支持这个观点。但是,如果把厥证  相似文献   

12.
痛证为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 ,祖国医学对针刺治痛的经验有着大量而丰富的记载 ,临床中疗效也较为肯定。剖而折之 ,治疗中贯穿着一条“辨证分经”的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强调辨证分经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并使之系统化 ,便于临床应用 ,特从以下 3方面进行论述 :1 痛证辨证分经的理论基础  《灵枢·厥病篇》曰 :“厥头痛 ,面若肿起而烦心 ,取之足阳明、太阳。厥头痛 ,头脉痛 ,心悲善泣 ,视头动脉反盛者 ,刺尽去血 ,后调足厥阴。厥头痛 ,员员头重而痛…… ,先取手少阴 ,后取足少阴。厥头痛 ,意善忘 ,按之不得……后取足太阴。厥头痛 ,项…  相似文献   

13.
从肝疗阳痿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阳痿,系性功能病表现于前阴器官功能异常的疾病。《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际,过阴器。”“肝者,筋之合也,聚于阴器。”宗筋得肝阳的温煦、肝血的滋养,则阴器正常舒缩,玉茎勃逸正常。兹就经典旨意,据...  相似文献   

14.
吴茱萸汤是张仲景方,在《伤寒论》中,论本方证治有3条,阳明篇用治“食谷欲呕”,少阴篇用治“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厥阴篇用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金匮要略·呕吐下利篇》用本方有2条,一治“呕而胸满者”,一治与《伤寒论·厥阴篇》同。以上各条证候,虽表现不同,但病机相同,都……  相似文献   

15.
急症救治用灸,可溯至《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其后灸治急症的应用日渐昌盛。在古代急症救治中,灸法以其效速力宏、简便实用而倍受历代医家推崇,已成为急症救治的主要措施之一。现简介如下。1灸治急症的临床应用1.1适应病证古代灸治急症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①阴盛阳微之厥逆暴脱请证。如《伤寒论》主张阴盛阳微之危重症用灸治:“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肘后方》有治卒死尸厥灸*鼻人中”、灸“阴囊下去下部一寸”的用法。②风痰肆逆之中风、痉痛、癫狂诸疾…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关于厥的论治是在《内经》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其理论在外感病中的具体体现。温病学继承《伤寒论》思想,并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一、“厥”的概念《伤寒论》337条“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即将《内经》中包括病理、证状在内的“厥”的概念,限定在手足温度降低的证状名词概念之中,排除了《内径》中其它“厥”在概念上的干扰。而温病学家则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不仅有“手足逆冷者”,而且还有多种手足温度的异常,如《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四肢冷如冰者,厥也;四肢热如火者,厥也;有时而冷如冰,有时而热如火者,亦厥也。”  相似文献   

17.
经方防治肿瘤放化疗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用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忠莲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66-1367
所谓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而言,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应用经方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取得一定效果。1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第351条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成无己曰:“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厥者,阴血内弱,运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助阳生阴也。”一些化疗药物如草酸铂、顺氯氨....  相似文献   

18.
<正> 先师蒲辅周认为:“当归四逆汤为桂枝汤的类方,有养血复阳之效,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而通阳气。”《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先师推崇《医宗金鉴》方解之论甚为精当,认为能从脏器的生理、病理剖析当归四逆汤组方之意,既解《伤寒论》上述条文,又易于临床掌握应用。《医宗金鉴·卷八》:“凡厥阴病,必脉细而厥也,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邪则阴阳  相似文献   

19.
厥阴病的关键,突出一个“厥”字。《伤寒论》中指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它概括了厥的共性。兹就厥阴病中寒厥与热厥,初步探讨如下。1寒厥寒厥证,乃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达于四肢所致。阳衰则阳气不足,外邪侵入易为寒化,由于火衰失固,故出现“手足厥逆而恶寒者”或“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寒厥之证,非用大温之剂不能还阴阳之气于顷刻,故提出:“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后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只能用回阳救逆,温通经脉之法。治疗寒厥的代表方,首推四逆汤…  相似文献   

20.
所谓厥阴头痛,作为一个专用病名,是指《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因厥阴虚寒浊阴冲逆所致的头痛。兹对厥阴头痛病机和证治的体会,介绍于下。一、厥阴头痛的病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万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