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厦门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厦门市2005—2018年法定传染病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厦门市2005—2018年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4种229 089例,年均发病率513.74/10万,发病前5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乙肝和淋病;2005—2018年总体发病率变化不明显,但2011—2018年呈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丙类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和呼吸道传播;肠道、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接触、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播趋势变化不明显。结论 14年来厦门市法定传染病总体疫情较为平稳。发病顺位和主要传播途径有所改变,肠道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应加强对肠道传染病,尤其是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禄劝县2007~2011年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收集禄劝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禄劝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5698例,年发病率为207.47/10万~306.6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248.64/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1.39%;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2.57%;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25.41%;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占发病总数的0.63%。报告的主要疾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手足口病、风疹等。[结论]禄劝县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逐年上升,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同时必须加强对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5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等的防控与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鹰潭市自成立防疫机构以来法定甲乙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COX-Stuart趋势检验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年均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1957-2009年总体都呈下降趋势(均n=26,P<0.01),且近10年比50年代均下降85%以上,但2000年后又有所上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997年后13年明显呈上升趋势(n=6,P>0.25),血源及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近2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n=10,P>0.25)。构成比分析:20世纪50~80年代呼吸道传染病最高>63.36%,90年代代之肠道传染病最高63.74%,近10年以肠道(36.65%)和呼吸道(34.94%)传染病为主,血源及性传染病已升至27.79%。发病谱分析:在前10位不重名的20个病种中,有65%的病种随年代顺位变迁处于下降及趋于下降趋势。结论鹰潭市甲乙丙类传染病53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染病近些年来呈上升趋势,它应是鹰潭市现阶段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辉县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做好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5年辉县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发病位次、发病构成及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2011-2015年辉县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11 301例,死亡57例,年均发病率266.13/10万,年均死亡率1.34/10万;2011-2015年均居前2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前5位中其它位次的病种每年有所变化,总体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4 233例)、肺结核(2 842例)、其它感染性腹泻(791例)、手足口病(790例)和梅毒(704例)。甲乙类中发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所占比例最高(56.86%),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34.35%)、肠道传染病(6.66%)和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2.12%)。结论辉县市法定传染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预防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应加强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2016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最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中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7年间累计报告46 635 017例,发病率为491.93/10万,累计死亡116 576例,死亡率为1.23/10万,病死率为0.25%。7年间报告甲类传染病2种386例,发病率0.004 1/10万;乙类传染病26种21 776 418例,发病率229.71/10万,略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11种24 858 213例,发病率262.22/10万,每隔一年增多。7年内甲乙类传染病中,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最多,占56.12%,死亡病例也最多,占74.34%;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死率最高,为1.739 0%。肠道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减少趋势;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肠道类传染病和呼吸道类传染病的死亡率呈逐年减少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7年内报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3 899例,死亡269例,病死率为6.90%,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逐年减少趋势。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位于前几位的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结论疫情总体稳定,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应重点防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认知和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海口市近10年来法定传染病发病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2005 - 2014年传染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海口市2005 - 2014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145 1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791.07 /10万,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自2009年起取代呼吸道传染病位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11年后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10年间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每年4 - 7月和9 - 11月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以0~3岁和15~44岁年龄组为主(40.02%、29.47%);职业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36.45%、10.20%)。结论 今后应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提高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对手足口病、乙肝、肺结核及性传播疾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榆社县传染病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榆社县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全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0种共计4024例,年均发病率306.55/10万;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种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呼吸道传染病为83.62/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65.49/10万,肠道传染病为22.19/]O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76.29/10万。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结论2003~2012年榆社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发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肺结核、布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是榆社县的主要传染病,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布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玲  王涛  王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6,(14):2658-2662
目的 分析2004 - 2015年淄博市法定传染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更为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趋势性检验方法,对淄博市2004 - 201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结果 淄博市2004 - 2015年报告法定传染病29种,180 726例,年均发病率为342.5819/10万,其中甲乙类20种92 771例,死亡132例,年均发病率为175.8574/10万;丙类传染病9种87 955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66.7264/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年间报告病例较多的是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和以乙肝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虫媒自然疫源及其他传染病报告病例最少。 结论 要加强以乙肝、艾滋病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控制,重点加强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代表的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许昌市2009-2014年6-14岁学龄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许昌市累计报告6~14岁学龄儿童25种法定传染病4 336例,年均发病率为161.38/10万。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最多(占72.09%),依次为肠道传染病(占21.8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5.40%)、虫媒及自然疫原性疾病(0.35%)。主要病种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乙肝、甲肝、风疹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位次后移,其它感染性腹泻和肺结核发病位次前移,至2014年,报告病例数居前7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乙肝。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急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丙肝等慢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以学生(占87.94%)和幼托儿童(占8.67%)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出现在4~7月份和11~12月份,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为4~7月份,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8~9月份,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发病高峰。结论许昌市6~14岁学龄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高,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8-2016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法定传染病疫情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8-2016年期间滑县的法定传染病数据。结果 2008-2016年滑县传染病发病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甲类传染病发病率为零,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始终低于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始终居于前两位;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距较大,且男性始终高于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位居第三,发病率最低的则是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结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要加强疫情监测,传染病的防控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蕉城区2004—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甲乙类传染病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64.7/10万,死亡率0.33/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报告病例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居前5位的分别是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结核、淋病及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沿海乡镇,城区发病率较高。结论 2004—2013年蕉城区甲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病种由上世纪90年代肠道传染病为主转变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且呈上升趋势,应调整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泰州市海陵区近4年来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方法:对2004~2007年泰州市海陵区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4 661例,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保持平稳态势,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类传染病中,肺结核、淋病、病毒性肝炎、痢疾、梅毒为前5位病种,占总报告数的85.6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最高,肠道传染病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在加强乙类传染病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同时,丙类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报告和应急处置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05~2010年肥东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0年肥东县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结果:2005-2010年肥东县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3种13252例,死亡25例。2005~2008年报告发病率较为平稳,2009年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肠道类及呼吸道类传染病均有所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自然疫源与虫媒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传染病防治仍是肥东县当前最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在进一步巩固完善以往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自然疫源与虫媒疾病的报告管理,有效降低肥东县传染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部1992-2007年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FoxPro、Epi info、Excel和Stata(9.0)等软件对该部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2-2007年传染病发病率为0.129%~0.620%,平均0.334%,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54.89%;其中肠道传染病下降74.39%,呼吸道传染病上升39.66%,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其它传染病略有升高,自然疫源性疾病基本持平。每年发病前4位的病种均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其它感染性腹泻,序位略有变动。结论 16年中该部传染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病种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和其它感染性腹泻为主。传染病防控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兼顾肠道传染病,同时做好新发传染病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6.
衢州市18年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衢州市18年以来传染病发病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8年来共报告各类传染病156351例,平均发病率368.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制力度,降低发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99-2008年滦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99-2008年发生在滦县境内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找出传染病发病变化趋势及重点防治病种,为该县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提供建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滦县1999-2008年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滦县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106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59/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64.02/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42.31/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7.35/10万,居第4位。传染病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出血热。结论在过去的10年间该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显著下降,疫情得到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建议该县政府制定以如何控制乙肝和性传播疾病为主的未来十年传染病防治规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泰州市海陵区近6年来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及传染病类别构成,分析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χ2趋势检验及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3年泰州市海陵区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3年间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15种12062例,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3种共6233例,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共5829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中,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痢疾为主要的前5位病种,占总报告数的89.36%,报告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χ2=495.75,P〈0.01)。丙类法定传染病中,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风疹为主要的前5位病种,占总报告数的98.44%,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7.21,P〈0.01)。6年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30.95%,报告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χ2=184.03,P〈0.01);肠道传染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5.01%,呈现出上升的趋势(χ2=24.26,P〈0.01);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23.62%,呈下降的趋势(χ2=400.38,P〈0.0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28例,占报告发病总数的0.23%。结论2008—2013年间,泰州市海陵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梅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居报告的前三位,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流感、流腮居报告的前三位。不同类别传染病发病趋势中,肠道传染病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应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加强手足口病、梅毒等主要病种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重庆市綦江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本地区传染病防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綦江县2007-2011年网络报告的各类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綦江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2种14 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3.63/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2010年发病率最低,其中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而丙类传染病则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为0.50/10万.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肠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肺结核(94.77/10万)、梅毒(47.37/10万)、乙肝(43.51/10万)、菌痢(41.99/10万)、流行性腮腺炎(32.93/10万).农民和学生、散居儿童是最主要的传染病发病人群.结论 2007-2011年綦江县传染病发病呈缓慢下降趋势,应继续关注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进一步加强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以梅毒、乙肝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990-2011年云南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特点和变化趋势,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采用云南省1990-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对云南省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描述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 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报告最高年份是1991年,为317.72/10万;发病率最低年份是2000年为175.0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8.3101/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70.72%,下降到2011年的16.6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构成由1990年的16.93%下降到2011年的8.35%,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构成由1990年的5.68%,上升到2011年的47.04%.传染病报告死亡率由1990年的1.23/10万上升到2011年的3.39/10万,其中2011年艾滋病死亡率达2.743 3/10万.结论 云南省21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显著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显著上升,传染病疾病谱和死亡谱的变化反映了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但一些传染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也提示了传染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应加强和提高研究和控制力度,有效地控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