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青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15-1415
目的 观察压迫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4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为常规绷带压迫6h,B组采用CMEX止血器压迫6h.观察两组病人伤口出血情况、止血耗时、术侧指端血氧饱和度情况、手部血液循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止血器组在舒适度及控制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且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气囊止血器和旋压止血器在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旋压止血器组和气囊止血器组,每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以及压迫后发生局部的并发症.结果:旋压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气囊止血器组,且止血时间更短(P<0.05).此外,与气囊止血器组相比,血肿和淤青在旋压止血器组中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皮损以及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桡动脉穿刺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而言,旋压止血器的止血效果可能优于气囊止血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的护理效果。方法120例实施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止血。结果观察组手麻木、手肿胀、压迫处疼痛、穿刺处出血和穿刺周围青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并发症经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采用加压止血器止血,具有更好的综合效果,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4.
李新颖 《中国校医》2014,(9):699-70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心脏介入术后2种不同止血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9—11月份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120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60例采用传统纱布绷带"8"字形包扎止血,另外60例采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加压止血,观察2组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情况及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能成功止血,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一组并发症较少,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结论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优于传统纱布绷带"8"字形包扎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比较经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的优缺点,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我院120例冠脉介入术患者按途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组70例,经股动脉组5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患者的感受、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表明局部血肿和加压包扎易出血为经股动脉介入术的高发并发症,两组住院时间上相比,经桡动脉组为3~4天,股动脉为7~10天.结论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护理容易操作,患者的疼痛感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50例,观察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并观察患者不适及并发症。结果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术后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分别为(2.21±0.62)min和(11.78±2.16)min。患者术后不适症状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经股动脉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rrjk》2017,(23)
目的:针对于较多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为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代替传统的手工压迫法。方法:选取住院患者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患者108例,其中54例应用日本泰尔茂的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迫止血作为改良止血组,54例应用传统的纱布绷带压迫止血作为传统止血组。比较两组方法的操作流程、不良反应和舒适感,观察不同止血方法的疗效,进而为新方法提供有力的证据。结果:从一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桡动脉止血明显地减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水肿、红肿等)、创伤的范围以及一些禁忌症。结论:针对于目前的状况有足够大的理由选择桡动脉止血,放弃传统的股动脉穿刺路径以及人工压迫止血法。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血管的止血是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210例经桡动脉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应用桡动脉压迫器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详细介绍桡动脉压迫器的相关知识,术后的肢体护理,压迫器的维护,并发症的处理及健康教育.本组患者应用桡动脉压迫器后止血效果好,并发症明显减少.认为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成功应用桡动脉压迫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股动脉介入(TFI)组和经桡动脉介入(TRI)组,观察分析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可行性因素(介入治疗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FI组和TRI组介入成功率分别为97.78%和96.67%,两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成功率相当;但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谢春  缪凤珍 《医疗装备》2020,(8):149-150
目的探讨桡动脉加压止血器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TR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医院行TRI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处理,观察组给予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处理,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低于对照组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出血率为4.55%,略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加压止血器应用效果优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提高TRI患者止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一定程度上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 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 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 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 h,均长于TR Band组的7.5±3.8 min和6.9±4.2 h及Adapty组的5.9±3.1 min和6.3±3.7 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 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 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 采用TR 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20例患者术后应用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结果3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4例患者有少量渗血及时加压处理无继续出血发生,1例周围皮肤出现水泡,2例前臂以下有瘀斑,120例患者均止血成功,无严重心脏事件、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及桡动脉搏动消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用于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操作简便、可调节性强、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桡动脉压迫方法,减少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方法选取接受桡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3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试验组在桡动脉穿刺点外贴一块3 cm×4 cm大小的云南白药止血贴,再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总充气量为18ml。对照组即用传统的方法在穿刺点使用TR Band压迫止血,总充气量在16 ml,观察两组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4.3±2.1)h,对照组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15.1±4.4)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可比性。结论术后在桡动脉穿刺点外贴一块3 cm×4 cm大小的云南白药止血贴,再加大TR Band充气量,减少了桡动脉平均压迫总时间,降低了患者术后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桡动脉充气止血绑带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2例患者术后利用桡动脉止血绑带进行压迫止血的护理经验。结果102例患者均止血成功,2例发生局部血肿,2例出现手部肿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桡动脉止血绑带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止血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优点;术后无需绝对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大减少,避免了肺栓塞等危险发生,使患者更安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改良使用及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探讨适合临床应用的方法。方法选取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诊疗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在使用及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中,对照组采用对穿刺部位减压时每次逆时针松半圈,7 h减压完毕,8~12 h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试验组采用改良法减少了对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压迫时间,即对穿刺部位减压时每次逆时针松1圈,4 h减压完毕,4~8 h解除压迫止血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创口渗血、红肿直径范围、水泡、皮肤坏死,手指末梢循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疼痛等止血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创口渗血、皮肤坏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疼痛、手指末梢循环、红肿直径范围、水泡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传统法和改良法均能成功止血,使用改良法解除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增加舒适度,且对周围组织压迫少,对皮肤损伤小,能有效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器,以期解决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该止血器主要由止血件、压力调节、固定部分以及可视窗组成,止血器能够精准压迫穿刺点,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可视窗观察伤口,及时发现出血或血肿等异常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极大提高术后穿刺点止血效果及使用舒适性。远端桡动脉穿刺压迫止血器具有设计合理,临床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郭朝阳 《现代保健》2008,(36):94-95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分别经桡动脉(12例)和股动脉(8例)途径完成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PCI,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诊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12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0.1±16)min比(57.8±21.2)min和造影剂(208±35)ml比(201±32)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1%)。临床随访6个月,无1例死亡,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桡动脉组为2.3%,股动脉组患者为3.6%,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h,均长于TRBand组的7.5±3.8min和6.9±4.2h及Adapty组的5.9±3.1min和6.3±3.7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采用TR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基于其所选择的介入治疗方式纳入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n=31).股动脉组实施股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组实施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股动脉组患者,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桡动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数据比较显著低于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1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进型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210例入院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止血装置不同使用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使用常规装置进行桡动脉加压止血的97例患者,观察组为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使用改进型桡动脉加压止血装置进行桡动脉加压止血的113例患者。比较两组的压迫止血效果、压迫止血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撤除加压止血装置24 h后前臂血肿严重程度、护理人员对两种装置使用过程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水疱消失时间、装置撤除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血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31%)低于对照组(2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撤除加压止血装置24 h后前臂血肿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观察组装置使用的过程舒适、便捷程度、安全性的满意度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进型桡动脉加压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