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护理常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并系统随访的应用动力髋及动力髁螺钉治疗的1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9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37例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其中99例DHS中有22例因大转子骨折或外侧壁薄弱而联合转子稳定钢板(TSP)治疗,统计骨折类型、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除DHS组有3例、DCS组有2例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而失败、DHS组有3例在术后3个月死亡外,其余骨折全部愈合,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DHS组优良率88.5%,DCS组优良率86.5%。结论:掌握好适应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康复,应用动力髋螺钉和动力髁螺钉可以成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DHS适用于A1型、A2.1及部分A2.2型骨折,A2.3型及A3型骨折应选用DCS固定;对于外侧壁薄弱或者不完整的转子间骨折应选用DCS治疗,也可选用DHS结合大粗隆支持钢板(TSP)进行固定。  相似文献   

2.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169,自引:22,他引:147  
目的观察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 Nail(γ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在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对90例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行DHS、γ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术后2~23个月随访,DHS组优良率为87.2%、γ钉组优良率为91.3%、PFN组优良率为97.4%。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转子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倒置股骨远端LISS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77髋,按Evans分类:Ⅰ-Ⅱ型25髋,Ⅲ型30髋,Ⅳ型22髋。采用倒置股骨远端LISS治疗32髋,DHS治疗45髋。结果对于Evans分类Ⅲ型、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DHS治疗组比较,LISS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问延长,但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结论倒置股骨远端LISS与DHS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倒置LISS更适用于高龄、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或严重骨质疏松症的Ⅲ型和Ⅳ型骨折。  相似文献   

4.
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通过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两种内固定系统: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动力髋螺钉(DHS)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疗效,评价二者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方法 取8根新鲜尸体股骨,在其近端内外侧皮质沿股骨长轴布置6枚电阻应变片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插入PFN和DHS,先后模拟稳定型(EvansⅠ型)和不稳定型(EvansⅢA型)股骨转子问骨折,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定其抗压载、抗扭转能力及股骨近端应变分布情况。同时临床上分别用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6例和115例,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着骨折稳定性的下降,DHS组股骨矩区的压应变值明显增加。在Evans Ⅰ型骨折中,PFN和DHS的抗压能力相近,在EvansⅢA型骨折中,PFN强于DHS;PFN的抗扭转性能在EvansⅠ型和EvansⅢS型骨折均强于DHS。临床资料显示,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于DHS。结论 DHS抗扭转性能较差且股骨矩区易产生应力集中,术中、术后并发症较高。PFN设计合理,抗扭转能力强,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DHS治疗10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36个月,100例骨折愈合,时间15~20(16±2.3)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参照黄公怡等方法进行评定:优84例,良11例,可5例,差5例。2例Ⅲ型、3例Ⅳ型骨折者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改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论严格掌握DHS手术适应证,规范化操作,提高手术技巧,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通过比较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两种内固定系统 :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和动力髋螺钉 (DHS)的生物力学性能及临床疗效 ,评价二者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劣。方法 取 8根新鲜尸体股骨 ,在其近端内外侧皮质沿股骨长轴布置 6枚电阻应变片后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插入PFN和DHS ,先后模拟稳定型 (EvansⅠ型 )和不稳定型 (EvansⅢA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测定其抗压载、抗扭转能力及股骨近端应变分布情况。同时临床上分别用PFN和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10 6例和 115例 ,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着骨折稳定性的下降 ,DHS组股骨矩区的压应变值明显增加。在EvansⅠ型骨折中 ,PFN和DHS的抗压能力相近 ,在EvansⅢA 型骨折中 ,PFN强于DHS ;PFN的抗扭转性能在EvansⅠ型和EvansⅢA 型骨折均强于DHS。临床资料显示 ,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于DHS。结论 DHS抗扭转性能较差且股骨矩区易产生应力集中 ,术中、术后并发症较高。PFN设计合理 ,抗扭转能力强 ,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实、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236例分别接受了DHS、PFN—A、PFN内固定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24个月,对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作比较。结果PFN.A较PFN、DHS手术时间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愈合快。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88.7%,PFN组90.2%,PFN—A组优良率91.6%。结论各种固定各有其自身特点,PFN—A是治疗各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的高龄粗隆间骨折、不稳定型骨折和合并症较多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主要有空心加压螺钉、DHS、DCS、Gamma钉、PFN、解剖型钢板等。自2004年11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DHS结合TSP(大粗隆支持钢板)治疗EvansⅢB、Ⅳ型(伴股骨大粗隆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及DHS组.从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结合两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中PFN组出血量少于DHS组,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PFN组优良率为90.9%,DHS组优良率为87.5%,PFN组疗效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DHS及PFN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因PFN内固定方法具有闭合操作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DHS、PFN、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182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DHS组90例,PFN组71例,空心拉力螺钉组21例。结果1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6年。平均手术时间:DHS组130min,PFN组100min,空心拉力螺钉组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DHS组400ml,PFN组250ml,空心拉力螺钉组8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DHS组4.6个月,PFN组4.0个月,空心加压拉力螺钉组4.4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DHS组优良率76.8%,PFN组85.6%,空心拉力螺钉组78.3%。结论对于术前能复位的转子间骨折,首选PFN固定;对于需切开复位者,可选用DHS或PFN固定;对于高龄患者及不能耐受较大手术创伤者,可进行空心拉力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