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避凝是最早投入临床使用的低分子肝素制品之一 ,它是由普通肝素 (UFH)通过亚硝酸分解 ,纯化而得的低分子氨基葡聚糖钙盐。我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 ,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的基础上 ,应用速避凝治疗UA ,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符合 1999版《美国心脏病学》UA诊断标准 ,并满足以下条件 :(1)入选前 4 8h内有心绞痛发作 ,且心电图存在相应缺血性ST -T改变 ;(2 )无抗凝禁忌症 ;(3)入选前 2 4小时内未曾应用肝素治疗。入选的 6 0例UA患者 ,随机分为速避凝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周亚丽 《新疆医学》2000,30(4):277-278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用1998—1999年按1979年WHO诊断标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除外下列患者①近半年内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史,②近三月有手术史,③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④收缩压>24Kpa(180mmHg),舒张压>14Kpa(105mmHg),⑤有心源性休克者。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8±8.9岁,随机分为速避凝组19例,降纤酶组16例。  相似文献   

3.
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患者随机分入A、B、C三个治疗组,三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分别加用阿斯匹林(ASA),力抗栓(TP),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Far)] TP。一周后的结果显示,C组在心绞痛发作减少次数和硝酸甘油的减少量方面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P均<0.05),而B组又好于A组;镇痛药的减少量,C组明显优于A组(P<0.01)。治疗后12周内的心律失常及心衰发生率,C组明显少于A组(P均<0.05);发作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例数,C组明显少于A组(P<0.01)和B组(P<0.05)。本研究表明,速避凝(Fra)与TP联用是治疗USAP的新疗法,其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逮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速避凝(Fraxiparine)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对心绞痛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心电图疗效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并经速避凝治疗后心绞痛改善的临床疗效达93.75%,心绞痛次数从治疗前18.07±1994(次/周)治疗后减少为135±315(次/周),P<0.005,硝酸甘油消耗量从用药前4.36±5.81(片/周〕用药后减少为0.45±1.50片/周)P<0.05。心电图疗效达75%。临床上未见有出血并发症发生。哈哈速避凝为方便、安全、有效抗血栓形成药物。  相似文献   

5.
6.
速避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引起临床心血管事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 ,目前常规治疗加阿斯匹林及静脉肝素疗法疗效较为肯定 ,但其 30天内仍有 9 1 %左右发生心肌梗死 ,主要与其斑块不稳定及高凝状态有关。我科应用速避凝治疗UAP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及方法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观察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0例U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Fra腹壁皮下注射10d。结果:Fra治疗UAP总有效率为97.5%。且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显著变化,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结论:Fra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需积极治疗。现将两年来应用速避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唐萍  温天明 《四川医学》1998,19(4):295-295
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20例临床观察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610016)唐萍温天明杜贤兰近年,低分子量肝素(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在国外已有报道,并已取得明显疗效。国内有关报道较少。我院自1997年2月以来,采用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塞20例,疗效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10.
速避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速避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筛选的8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皮下注射速避凝注射剂)和对照组(40例,静点前列腺素E1注射剂)。治疗期间两组均不用其他除脂、降压及血管扩张剂。心绞痛发作程度较重且频繁时,可临时给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并做记录。结果 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改变两组对照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至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现治疗+速避凝组(治疗组),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3.75%,对照组68.75%,P<0.05;观察12用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对照组3例发生(9.38%);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顽同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RUAP48例,加用速避凝和丹参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接收治疗的48例中,显效40例、有效8例,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出血并发症,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明显。结论:RUAP确诊后运用LMHC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配为用药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心律、心电图及PT、APTT等变化.结果用药组较对照组心绞痛再发率明显减少,而血小板、TT、PT、APTT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能防止病情进展,且副作用少,用药过程中无需监测.  相似文献   

14.
王生杰 《海南医学》2001,12(12):79-80
为了进一步观察低分子肝素 (商品名速避凝 )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我们将近 2年来应用低分子肝素对 3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方将 6 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年龄 38— 76岁 (平均 5 6 5岁 )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1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7例 ;对照组 30例 ,年龄 37— 74岁 (平均5 5岁 ) ,稳定型心绞痛 1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6例。两组临床资料基本相似 ,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 16ml加…  相似文献   

15.
白英斌 《中外医疗》2008,27(7):33-3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速避凝组(治疗组),疗程为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5%,对照组为65.00%(P<0.05);观察12周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5例发生(12.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避凝,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机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速避凝联合丹参治疗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RUAP48例,加用速避凝和丹参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接收治疗的48例中,显效40例、有效8例,全部病例无明显的出血并发症,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明显。结论:RUAP确诊后运用LMHC与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7.
吴和波 《微创医学》2002,21(5):615-616
目的观察速避凝(低分子肝素)加力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力抗栓治疗组和力抗栓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速避凝(fraxiparine)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天两组病人均每天服250mg力抗栓以及接受了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力抗栓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91.1%,82.3%)均明显优于单用力抗栓治疗(56.6%,46.66%),两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力抗栓治疗更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速避凝即低分子肝素钙化学成分,为自肠粘膜获取的氨基葡聚糖片段,其可促进内源性物质释放,参与抗血栓作用,近年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我们随机观察57例脑梗塞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将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 ( L M W H, 商品名速避凝)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 U A P) 的疗效。方法: 将46 例 U A P 患者分为2 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A 组加用阿斯匹林; B 组加用 L M W H 及阿斯匹林, 连续7 d 。结果: A 组和 B 组7 d 内的心绞痛再发率、缓解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及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36 % 和25 % ( P < 001) 、545 % 和875 %( P< 005) 、91 % 和0 、45 % 和0 , 2 组均无出血发生。结论: L M W H 加阿斯匹林较单用阿斯匹林治疗 U A P 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配为用药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率、心律、心电图及PT、APTT等变化。结果:用药组较对照组心绞痛再发率明显减少,而血小板、TT、PT、APTT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能防止病情进展,且副作用少,用药过程中无需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