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在针刺手法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可运用于针灸教学中提高学生掌握针刺手法的系统与方法.方法:应用"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采集授课教师的针刺手法,以波形、视频、量化数据等方式显示,根据这些数据,学生(15名)在针刺手法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自己的针刺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应用系统的评分功能,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训练后,学生针刺手法操作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均P<0.01),学生学习成绩亦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针刺手法信息分析系统"有利于学生模拟、学习专家针刺手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法与针刺疗效密切相关,针刺时间、频率、方向是针刺手法量学中得重要因素。本文拟就三者定量化的研究从实验及临床方面做一综述。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以推动针刺疗法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正> 针刺手法是针刺治疗中一个重要环节,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然而自古以来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多种不同的手法流派,其中有些是结合了自然哲学观念演释而成,有些是个别独创,巧立名目。笔者通过学习古典著作及有关文献,就针刺手法,略陈管见,谬误之处,诚望赐教。一、进针前手法进针前的手法,早在《内经》中就有“扪、切、推、弹、抓”。的记载,如《灵枢·外揣篇》云:“日月之明,不失其影,以昭昭之明不可蔽,其不可蔽者,不失阴阳也。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先按而循之……”《灵枢·刺节真邪篇》云:“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素问·离合真邪论篇》云:“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针灸医学从起始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几千年来历经沧桑,不断去伪存真,充实发挥,流传了下来,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酿育了众多的门派,这些门派当中对经络穴位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对针刺手法问题则是众说纷纷,就其种类不下上百种。笔者根据自己的临证体会,试对手法问题谈一点看法。众所周知,针刺施术过程中手法是最难掌握的,难就难在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从古至今只是谈论形式上的如何如何操作,学者如何如何机械地效仿操作动作,很少有从其精神实质上去阐明。学者有的照样画葫芦能成功,有的却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意念在针刺揣穴和针刺手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念是在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进行分析综合后产生的一种感觉。意念是有物质基础的,是大脑思维和神经传递活动的产物和结果。现代生物学研究揭示:生命是一个不断与大自然交换能量的耗散结构,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由三种耗散结构表现出来,即:维持恒定体温的基础能量场;表现生物电磁特性的电磁能量场;受意念支配的二次能量辐射场(或称意念能量场)。而意念能量场在针刺当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意念来配合指导针刺,效果颇佳,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风府穴治疗不同疾病的操作手法。方法:以风府穴为关键词,通过对CNKI和维普30年有关风府穴的操作手法文献的检索,共检出31篇,涉及32条,对风府穴的临床操作手法进行概述。结果:临床上风府穴多单穴应用或配伍风府、哑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的病症。所有文献都专门注明风府的刺法,直刺或斜刺,一般针刺深度为0.5~1寸,针刺方向向口腔或下颌方向,针刺时注意守神,手法宜轻巧。不捻转,不提插,不留针或留针时间不超过15 min。结论:风府穴是临床危险穴位之一,针刺操作手法对于安全性和针刺效果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风有着极高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在我国分别为219/10万,620/10万,116/10万[1],80%和41%[2],且有中风病史的患者,约有1/4~3/4可能在2~5年内复发[3].脑卒中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因此,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肌群的功能极早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16.
17.
针刺和推拿都属于中医外治法。针刺手法和推拿手法的补泻相同之处是:都与患者身体机能状态,选用的腧穴特性有关;“顺经为补,逆经为泻”;频率慢为补,频率快为泻。不同之处是:手法作用的时间,手法的轻重, 呼吸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