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56例抑郁症与自杀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自杀观念的发生率为39.3%,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30.3%。自杀方式以服毒、撞头、自缢为主,自杀时间多发生于夜间,尤其0~8点为著(52.9%),处杀多发生于疾病的急性期(52.9%),缓解期也占一定比例(29.4%)。患者自杀前多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睡眠障碍,绝望感。本文针对上述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职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有较高的自杀、自伤甚至是伤害亲人的危险,占自杀患者的50%-70%,根据WHO统计报告,抑郁症还是我国排在疾病负担首位的精神疾病。据有关报导,重性抑郁障碍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而心境恶劣障碍则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可行的是认知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56例抑郁症与自杀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自杀观念的发生率为39.3%,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30.3%。自杀方式以服毒、撞头、自缢为主,自杀时间多发生于夜间,尤以 0~8点为著(52.9%),自杀多发生于疾病的急性期(52.9%),缓解期也占一定比例(29.4%)。患者自杀前多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睡眠障碍,绝望感。本文针对上述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精神病人自杀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神病人自杀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影响。WHO的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精神病病人的自杀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最多。因此,分析精神病病人的自杀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与自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抑郁症与自杀胡泽卿刘协和曹莉萍自杀行为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并发症。抑郁症病人中估计50%有自杀(commitsuicide),25%在一生中有未遂自杀,15%最终死于自杀。近年来,自杀预防已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英国政府提出,到2000年总的...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不仅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功能,而且有很高的自杀风险,约2/3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观念和行为,其中10%~15%自杀成功,自杀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抑郁症自杀行为是一个独立于抑郁症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杀行为是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它会引起严重后果,据估计抑郁自杀构成所有自杀的1/2~2/3)。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可能影响抑郁症患者自杀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的自杀未遂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获得抑郁症病人的自杀未遂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采用自制的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登记表和Hamilton抑郁量表,分别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的212例住院的抑郁症病人进行调查评分,然后用SPSS和PEM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2例抑郁症病人中发生自杀观念158例(74.5%),自杀未遂67例(31.6%)。在自杀未遂组中的自杀方式以过量服药为主(47.8%),自杀地点多在室内(77.6%)。自杀未遂组的抑郁症状评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t=7.27,P<0.01)。自杀与绝望感、抑郁情绪、自卑感、自知力等呈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绝望感对自杀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抑郁情绪,再次是自卑感和自知力。提示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密切,频繁出现≥3次自杀观念的抑郁症病人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青少年抑郁症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Y)基因的启动子区多态(5-HTTLPR)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对8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85例健康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5-HTYLPR基因的3种基因型S/S,L/S和L/L在青少年抑郁症组的分布分别为57.1%,36.9%,6.0%;在对照组分别为57.6%,34.1%,8.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抑郁症组中S/S基因型患者HAMD自杀因子评分明显高于L/L和L/S型患者(P〈0.01)。结论 5-HTT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抑郁症无明显关联。抑郁症中携带S/S基因型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对比L/L型、L/S型患者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35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按有无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有自杀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与早醒和妄想有关,且与无自杀抑郁症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施自杀前大多有预兆。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患者受症状影响,半数左右会出现自杀观念,约有10%~15%最终会死于自杀〔1〕。而分析和研究其自杀好发的时段,可以为我们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对我院5年来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病例来自1999-11~2004-11在我院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抑郁症患者,共7例。入院诊断均为抑郁症,年龄20~55岁;住院次数>2次者6例,首次住院者1例;全部病例在本次住院前均有过自杀未遂,其中>2次者5例,1次者2例。详细收集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死亡资料,并进行再诊断和回顾性分析。2…  相似文献   

12.
WHO估计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疾病史,在自杀的精神病人中,精神分裂症占30%,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率最低为12%,最高为60%,作者通过资料对两类疾病从年龄、性别、婚姻、自杀与病程、自杀先兆及方式、家庭自杀史、自杀与生活事件、自杀与临床分型、自杀原因、自杀的生化予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引起重视,预防患者自杀。  相似文献   

13.
妄想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对照分析吕春江俞坤杜荣玉文献报道,抑郁症患者中约有20~30%为妄想性抑郁症[1]。同时发现,它与非妄想性抑郁症除症状上有差别外,在治疗、生化、遗传及自杀等诸方面都有不同,并认为妄想性抑郁症是一种独立的抑郁症亚型[2,3]。为进...  相似文献   

14.
抑郁症与自杀(附18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与自杀(附189例分析)刘惠王亚平黄永清为预防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笔者统计我院10年间住院的189例抑郁症患者的病史,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如下。随机抽取1986年6月~1996年6月入院,均按CCMD—2确诊的抑郁症患者189例,对其中有自杀意...  相似文献   

15.
住院精神人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8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结果发出,自杀以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居多;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夜间;自杀方式以自缢为主;自杀前多有先兆症状。针对以 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262例抑郁症自杀行为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行为的认识。方法:C地26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分类,将可能与自杀相关的因素列为观察指标逐个进行危险度分析,将P<0.25的指标与类别再进行有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当其他因素控制后,因子“妄想”在自行行为、仅有自杀意念及无自杀意念3组中,自杀危险度相差3.46倍。因子“失眠早醒”的自杀危险度则相关2.89倍。结论:有妄想、失眠早醒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较易发生自杀。  相似文献   

17.
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遗传效应及方式。方法 采用严格的纳入标准,对115例抑郁症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用医学遗传数学方法中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并与对照组(395名)比较。结果 单相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性较其一级亲属高(P<0.01),单相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较对照组高(P<0.01),有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较无自杀行为患者的一级亲属自杀危险性高(P<0.05)。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加权平均遗传率及标准误为(70.16±0.79)%;一级亲属自杀行为预期发病率为3.1%,实际发病率为2.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单相抑郁症自杀行为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8.
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情况【英】/IIsometsaET…//AmJPsychiatry—1994,151(4):—530~536重性情感障碍患者自杀的终生危险性为19%,而重性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未经选择人群的尸检研究中,从心理...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未遂自杀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40例抑郁症患者的未遂自杀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未遂自杀发生率为34.29%。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未遂自杀的48例有以下特点:年龄较大、多有阳性家族史、个人经济收入较低,发病多有诱因、多为急性起病、HAMD睡眠障碍和绝望感因子分较高、迟缓因子分较低、多为单相抑郁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未遂自杀的因素主要为HAMD睡眠障碍、绝望感、迟缓因子分。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抑郁症临床特点,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 对我科 2008-04~2009-04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通过辨识抑郁症的特点,加强护理防范意识,可减少抑郁症病人自杀的发生 .结论 正确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