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泊酚联合应用氯胺酮或芬太尼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工流产术时丙泊酚联合应用氯胺酮或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 :30 0例ASAI级行人工流产术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 0例。A组 0 .9%生理盐水 10ml 丙泊酚 1.5~ 2mg/kg麻醉 ;B组静注氯胺酮0 .2mg/kg 丙泊酚 1.5~ 2mg/kg ;C组静注芬太尼 2mg/kg 丙泊酚 1.5~ 2mg/kg。结果 :麻醉起效、维持及苏醒时间 3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麻醉后心率 (HR)和无创平均动脉 (MAP) ,B、C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A组则明显升高 (P <0 .0 1) ,脉搏氧饱和度 (SpO2 )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麻醉效果达优良者B、C组明显多于A组 ,其中A组有 12例效果为差级 ,需追加异丙酚 1mg/kg后完成手术。结论 :丙泊酚联合应用氯胺酮或芬太尼较单用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阑尾牵拉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亚珍 《临床医学》2003,23(6):39-39
本文观察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 ( 0 5mg/kg)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时对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循环功能改变。1 临床资料与方法阑尾手术病人 40例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4例。年龄为18~ 5 2岁 ,术前情况属ASAⅠ~Ⅱ级。术前用药 :安定 10mg ,阿托品 0 5mg ,肌注。硬膜外穿刺点为T11~ 12 ,穿刺置管分次注入 0 3 %地卡因 1 3 3 %利多卡因 (含 1∶2 0万肾上腺素 ) ,阻滞平面控制在T6以下。随机分为二组 ,A组手术进腹牵拉阑尾时 (病人自诉心前区不适 )给予氯胺酮 0 5mg/kg ,缓慢静注 ,B组为对照组 ,给予杜冷丁 5 0mg ,氟哌利多 2 …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腹产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本文旨在观察不同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CSEA在剖腹产手术中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ASA ~ 级足月妊娠产妇80例,随机双盲等分为4组:R1、R2、R3、B,每组2 0例,注药剂量分别为:0 .3%、0 .4 %、0 .5 %罗哌卡因3ml及0 .2 5 %的布比卡因3ml。麻醉前先开放上肢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格式液,用Datex监护仪连续监测ECG、Sp O2 、HR、RR,嘱患者左侧卧位,采用浙江苏嘉产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包(16 #硬膜外针、5 #腰椎针)一点法经L2~3或L3~4 行CSEA操作。脑脊液流出后,注入上述药物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强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200例,ASAI—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E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0.5%布比卡因和1.6%利多卡因,麻醉效果确切后辅助静注氟芬合剂2mL(芬大尼0.05mg 氟哌啶2.5mg);V组应用静脉强化麻醉,即采用复合用药,缓慢静注氟芬合剂2mL,5min后静注氯胺酮1—2mg/kg,病人术中可酌情追加氯胺酮0.5mg/kg。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满意,全部病人围手术期血氧饱和度(Sp02)正常。静脉强化麻醉组病人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呕吐发生率为18%;硬膜外阻滞组病人血液动力学波动较大,术中循环有所抑制(P<0.05),且术后腹痛和腰背酸胀不适感发生率高,分别为13%和48%。结论:静脉强化麻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芬太尼加异丙酚与氯胺酮加羟丁酸钠用于小儿各类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儿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 (n =31 )用芬太尼 2 μg/kg、阿曲库铵 0 .5mg/kg、异丙酚 2~ 3mg/kg静注诱导插管 ,然后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 1 0~ 1 2mg/ (kg·h)维持 ,30~ 4 5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 0 .2 5~ 0 .5mg/kg ,根据患儿的麻醉深度作调整。B组 (n =2 9)静注氯胺酮 1~ 1 .5mg/kg、羟丁酸钠 80mg/kg、阿曲库铵 0 .5mg/kg作诱导插管 ,用微泵 0 .36~ 0 .6mg/ (kg·h)速率输注氯胺酮维持 ,酌情追加羟丁酸钠 ,间断给予肌松剂。分别记录两组病例在用药前后的心率 (HR)、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停药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导管拔除时间、苏醒后再入睡等情况。结果A组病例麻醉效果良好 ,但诱导后SBP、DBP、HR降低 ;B组用药后HR增快 ,术中肢体有不自主的躁动现象 ,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芬太尼加异丙酚用于小儿各类手术 ,麻醉效果好 ,与氯胺酮加羟丁酸钠相比 ,麻醉效果确切 ,可控性强 ,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硬膜外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结合术后镇痛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麻醉方式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A组(n=20)患者手术前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5mg/kg,B组(n=20)患者术后48小时给予0.2%罗哌卡因持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n=20)术前硬膜外注射氯胺酮0.5mg/kg,术后48小时给予0.2%罗哌卡因持硬膜外镇痛,D组为对照组(n=20)。采集所有患者动脉血4ml,测量患者术后8、2,4、48、72小时4个时间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值。结果四组患者CPR、IL6术后第一天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48小时后开始下降,C组上升幅度最小,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氯胺酮硬膜外超前镇痛结合PCEA可有效抑制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围麻醉期小儿喉痉挛的紧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期间小儿喉痉挛是经常遇到的 ,现将 2 0 0 0~ 2 0 0 2年于我院出现的 17例小儿喉痉挛及其处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中 ,男 13例 ,女 4例 ,年龄 1个月~ 3岁 ,平均年龄 1 4岁 ,所实施手术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肠套叠还纳术、嵌顿疝复位修补术 ,术前常规用药为鲁米那钠和阿托品肌肉注射。1 2 麻醉方法 入手术室后 ,以硫喷妥钠 15~ 2 0mg/kg肌注或以氯胺酮 1~ 2mg/kg静注作基础麻醉 ,入睡后选择L2 ,3或L3 ,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术中用 1%~1 5 %利多卡因维持。1 3 临床表现 当患儿进入麻醉状态后 ,术前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急症新生儿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方法】术前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4~5mg/kg,内含安定0.2mg/kg,开放静脉。根据病情分别选择气管内麻醉(10例):入室后静注羟基丁酸钠(r-OH)80~100mg/kg,10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间断加注氯胺酮、POH维持麻醉。复合组(15例):选择L1~2或b3~4间向头或尾端行硬膜外穿刺,分别向上或向下置管2cm,注0.5%~0.66%利多卡因(6mg/kg) 0.1%丁卡因(1mg/kg) 1:20万肾上腺素混合液分次注入。术中间隔50~60min,追注首次剂量的1/2~2/3。静脉麻醉组(10例):以肌注氯胺酮为主辅以亚冬眠合剂。术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呼吸、血压、体温及尿量。[结果]35例患儿麻醉全部获得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麻醉方式的正确选择和术中各项指标的严密监测,可提高危重新生儿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的意外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 10 a来共收硬膜外阻滞 2 86 6例 ,发生意外及并发症172例 (占 6 % ) ,为总结经验教训 ,就发生的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6 6 5例 ,女 12 0 1例 ,年龄 6岁~ 6 0岁者 2 0 2 3例 ,6 0岁~ 85岁 843例。手术部位包括胸、腹、腰、脊柱、四肢及会阴部等。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法。局麻药常用 3种 :12 %利多卡因 ,首次量 5 ml~ 18ml;2 1%利多卡因和 0 .375 %布比卡因混合液 ,首次量 5 ml~ 18ml;3 0 .5 %~ 0 .75 %布比卡因首次量5 ml~ 15 ml。老年、高血压、衰弱、低血容量患者 ,局麻药浓度及剂量酌减。麻醉意外及并发症 172例…  相似文献   

10.
硬膜外术后镇痛已广泛用于临床 ,但目前国内外小儿行术后镇痛报道较少[1 ] 。本研究旨在探讨硬膜外腔持续注入低浓度局麻药用于儿童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以提高围术期小儿麻醉后生理调控质量。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 ASA ~ 级择期腹部手术的患儿 36例 ,年龄 4~ 15 (9.34± 3.37)岁 ,体重 11~ 5 5 kg(2 8.4 3kg± 13.5 2kg)。男 2 3例 ,女 13例 ,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2 mg/ kg,东莨菪碱 0 .0 1mg/ kg。入室后选择适当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以芬太尼 2~ 5μg/ kg、维库溴胺0 .0 8~ 0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 4种不同方法预防腰麻硬膜外穿刺针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循环抑制的效果。方法 :剖宫产产妇随机分A ,B ,C ,D 4组 (均n =2 0 ) ,麻醉前以 15~ 2 0ml·kg-1·h-1输液 ,A组输入平衡液 (L R)5 0 0ml,B组输入羟乙基淀粉 (HES) 5 0 0ml,C组输入L R 5 0 0ml HES 5 0 0ml,D组腰麻后输液 (包括L R和HES各 5 0 0ml) ,同时立即静注麻黄素 10mg(应用生理盐水稀释 10ml)。结果 :(1) 4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 (P >0 0 5 )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 >95 %。 (2 )A ,B两组产妇麻醉后一段时间循环抑制较明显 (P <0 0 5 ) ,表现为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并伴有恶心不适症状。C组仅有麻醉后舒张压下降现象(P <0 0 5 ) ,D组无任何循环抑制表现。结论 :平衡液和羟乙基淀粉各 5 0 0ml以 15~ 2 0ml·kg-1·h-1速度静脉输液 ,结合静注麻黄素 10mg对预防腰麻硬膜外穿刺针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循环抑制 ,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年龄>60岁高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每组各140例.硬膜外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5 mL后给予2%利多卡因5~15 mL.腰-硬联合麻醉组于L2-3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麻醉药为0.75%布比卡因用脑脊液稀释成等比重3~5 mL,剂量0.1~0.15 mg/kg.硬膜外腔向头端留置导管3~5 cm.视手术时间长短,酌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比较2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麻醉药用量,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庥醉后、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2组麻醉平面、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小于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2组间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用于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3.
全麻开胸手术前静注氯胺酮对术后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切皮前静注氯胺酮对术后痛的影响.方法36例ASA 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K组为氯胺酮组,C组为对照组.术前不用阿片类药物.麻醉诱导静注异丙酚(2mg/kg)、司可林(1~1.5mg/k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K组于切皮前10分钟静注氯胺酮1mg/kg(5ml溶液),C组切皮前10分钟静注生理盐水5ml.术中静滴异丙酚和吸入安氟醚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保持肌松.术后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回病房.采用VAS法评价术后疼痛,当VAS≥6分时,给患者肌注杜冷丁50mg.比较两组术后0~4h、4~8h、8~12h、12~16h、16~20h、20~24h各时段肌注度冷丁人数及度冷丁平均用量.结果K组前16h各时段肌注度冷丁人数显著少于C组(P<0.05).K组术后24h度冷丁平均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但主要集中在前16小时各时段,其后各时段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开胸手术切皮前静注氯胺酮能显著降低术后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在注入试验量5 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 mg/kg,Ⅱ组在切皮前1 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Ⅲ组不给氯胺酮.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在T1、T2,T3时VAS、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AS均比Ⅲ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均比Ⅲ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是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连续硬膜外麻醉时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多为硬膜外导管尖端误入硬膜外间隙静脉,使局麻药直接注入血管内所致,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此类患者只要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当可避免严重意外。现将2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23岁。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胫骨固定钢板取出术。麻醉前Bp 16/10.7kPaP78次/分,R16次/分。硬脊膜外腔穿刺及置管顺利,注药前回抽无血液返流。但经导管注入1.33%利多卡因和0.17%布比卡因混合液(含肾上腺素1∶20万)试验量4ml后,患者出现肢体颤动,兴奋多语,并诉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测Bp36.0/16.0kPa,P120次/分,R26次/分。立即面罩吸氧,由莫非氏管  相似文献   

16.
吗啡伍用纳洛酮对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吗啡既能选择性地阻滞脊髓传导疼痛的阿片受体 ,又能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 ,临床镇痛效果确切 ,但可引起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纳洛酮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 ,可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作者将 2药合用 ,观察其镇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Ⅱ级 ,年龄 2 0~ 65岁 ,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 90例。入室后取左侧卧位 ,于L2~ 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常规监测ECG ,SpO2 及无创血压。局麻药选择 1 %利多卡因 + 0 2 5 %的卡因 + 1∶2 0万肾上腺素合剂。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先给试验量 5ml,麻醉平…  相似文献   

17.
岳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11):1945-1946
1 病例报告 例1:女,41岁.因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选择T12~L1为穿刺点行硬膜外麻醉,直入穿刺,置管顺利.试验量为1.73%碳酸利多卡因4 ml,3min后,HR由72次/min降至51次/min,BP由107/62 mmHg降为83/46mmHg,呼吸困难,双下肢活动尚可.立即快速补液,给予麻黄素20 mg,阿托品0.2 mg,面罩吸氧.5 min后,BP升为102/58mmHg,HR升为97次/min,测量麻醉平面为T2~L4.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消除硬膜外麻醉穿刺痛的影响.方法 拟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术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组(K组).开放静脉通道后,取右侧卧硬膜外麻醉穿刺体位.K组单次静脉滴注氯胺酮0.3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入室后(T0)、给药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各组在麻醉穿刺时发生疼痛躲避反射的情况.结果 与T0比较,C组T2、3,时HR、MAP升高;与C组比较,K组T2时HR、MAP,T3时HR有显著差异.与C组比较,K组疼痛躲避反射发生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以很好的消除硬膜外麻醉穿刺痛.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是临床麻醉实践中经常使用的神经阻滞方法 ,已有较为成功的经验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阻滞不全或阻滞失败发生。现将 6 0例连续硬膜外阻滞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2 6例。年龄 18~ 6 5岁 ,盆腔及下肢手术。采用直入法穿刺硬膜外腔 ,头向置管 3~ 3.5 cm。选用 1.5 %~ 2 %利多卡因药液做局麻药 (含 1∶ 2 0万肾上腺素 )。1.2 阻滞失败的标准 注入常规剂量局麻药 (15~ 2 0 ml)后 ,观察 2 0~ 30 min,无阻滞平面 ,或阻滞平面不够 ,切口上下缘疼痛 ,或镇痛不全 ,肌肉松驰不良 ,追加局麻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消除硬膜外麻醉穿刺痛的影响.方法 拟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术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氯胺酮组(K组).开放静脉通道后,取右侧卧硬膜外麻醉穿刺体位.K组单次静脉滴注氯胺酮0.3 mg/kg,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入室后(T0)、给药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观察各组在麻醉穿刺时发生疼痛躲避反射的情况.结果 与T0比较,C组T2、3,时HR、MAP升高;与C组比较,K组T2时HR、MAP,T3时HR有显著差异.与C组比较,K组疼痛躲避反射发生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以很好的消除硬膜外麻醉穿刺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