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家族成员中的一个重要亚基p65及其上游激酶IKKα在金地鼠颊囊鳞癌发生 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金地鼠颊囊癌变的动物模型。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2组配对金地鼠正常颊 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组织所提取的核蛋白中p65的表达差异。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 法,检测各组IKKα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正常颊黏膜和上皮单纯增生组织中,未见明显的p65蛋白质印迹带,且两 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正常颊囊黏膜中IKKα的表达几乎呈阴性,黏膜上皮的各细胞层细胞未见明显 的胞浆着色。上皮单纯增生组织染色类似正常上皮。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的出现,p65蛋白质印迹带增强,较正常组 和单纯增生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与正常组和单纯增生组相比,IKKα的阳性着色强度增强,阳性细 胞数增加,并与异常增生程度有关(P<0.01)。在鳞癌组织中,p65蛋白质印迹带明显增强,与正常组和异常增生 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IKKα的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加,呈广泛的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和异常增生 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p65在金地鼠颊囊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被激活。p65和IKKα在金地 鼠颊囊癌变过程中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RB1-诱导卷曲蛋白1(RB1CC1)在人和小鼠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组织及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口腔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人及小鼠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高分化鳞癌原发灶组织中RB1CC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RB1CC1蛋白在人上皮异常增生组、高分化鳞癌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RB1CC1蛋白在鼠正常组、异常增生组、高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RB1CC1 mRNA的表达量在异常增生组与高分化鳞癌组无明显差异,正常口腔黏膜组均高于异常增生组与高分化鳞癌组(P<0.05);小鼠RB1CC1 mRNA的表达量在正常口腔黏膜组与异常增生组、高分化鳞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B1CC1表达在人和小鼠相似, RB1CC1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的早期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OPG/RANK/RANKL在牙周炎联合血管钙化大鼠牙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取3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组)、牙周炎组(CP组)、血管钙化组(VDN组)和牙周炎血管钙化联合组(CP+VDN组),并按照相应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取含上颌第二磨牙的上颌骨,H-E染色观察牙髓组织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牙髓组织中OPG和RANKL蛋白质的表达及OPG/RANKL比值的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髓组织H-E染色观察显示,CP组、VDN组和CP+VDN组牙髓组织不同程度破坏,牙髓内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牙髓血管充血,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牙髓坏死.其中,CP+VDN组最为显著,其次为CP组、VDN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组大鼠牙髓组织OPG强阳性表达,CP组、VDN组和CP+VDN组的平均吸光度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CP+VDN组OPG阳性表达率最低;CP组、VDN组和CP+VDN组大鼠牙髓组织RANKL强阳性表达,各实验组的平均吸光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其中CP+VDN组RANKL阳性表达率最高;OPG/RANKL值C组最高,CP+VDN组最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牙周炎和血管钙化均对牙髓组织产生一定损伤,牙周炎合并血管钙化可加重这一损伤;OPG/RANKL/RANK可能在牙周炎和血管钙化对牙髓组织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Krüppel-like factor4 (KLF4)在小鼠舌黏膜癌变模型中的表达,探讨KLF4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 选用C57BL/6J小鼠75只,其中阴性对照组15只,饮用纯净水;实验组小鼠60只,饮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水溶液(50μg/ml).实验组分别在第8、12、16、24周末各处死15只小鼠,取舌组织,观察并记录标本的大体损害,将其固定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用于HE染色及KLF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4NQO的诱导下,成功构建了小鼠舌黏膜癌变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随着4NQO处理时间的延长,小鼠舌黏膜病变逐步加重,呈现出从单纯增生、异常增生到癌的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LF4在口腔癌变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相比,KLF4在单纯增生、异常增生上皮中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在鳞癌中,KLF4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KLF4可能在口腔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咬合创伤对OVX(ovariectomized,切除卵巢的)小鼠牙周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24只7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ON);②咬合创伤组(OT);③OVX组(OVX);④OVX+咬合创伤组(OVX+OT)。OVX组和OVX+OT组小鼠均在实验开始时进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手术7周后对OT组和OVX+OT组小鼠建立咬合创伤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所有小鼠均于实验第8周处死取材,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MGB1表达量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运用软件将结果数值化。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接受咬合创伤模型的小鼠牙周膜纤维出现排列紊乱、断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显示OVX+OT组破骨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HMGB1在OVX+OT组中表达量最高,OT组和OVX组的破骨细胞和HMGB1的表达量略高于CON组,OT组和OVX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结论:HMGB1在OVX小鼠受到咬合创伤时的牙周组织改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对小鼠肠道炎症的诱导作用及机制探究。方法:将1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P.g组灌饲0.2 mL OD600=0.5的P.g菌液,对照组灌饲等量无菌BHI液体培养基。每只小鼠每日灌饲1次,起始和每次灌饲1周时小鼠称重,7周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采取小肠组织并收取粪便。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小肠组织行HE染色分析肠道炎症进展。免疫组化分析炎症因子IL-17的表达及铁死亡指标(ACSL4,SLC7A11,GPX4)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g灌饲组小鼠体重第7周时存在差异(P<0.05)。HE染色显示P.g组小鼠小肠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增加,绒毛间质轻微水肿,提示肠道炎症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g灌饲组小鼠小肠组织IL-17明显升高。小肠组织中ACSL4水平显著增高,SLC7A11和GPX4水平降低,小鼠小肠组织在P.g作用下发生了铁死亡。16S rRNA结果显示P.g组与对照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明显(P<0.05)。结论:P.g可...  相似文献   

7.
口腔异常增生上皮及鳞癌组织中Fas、FasL及Bcl-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及Bcl-2蛋白在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及鳞癌组织中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上皮及鳞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发现Fas表达水平无差异,但Fas染色在正常、单纯性增生、轻度异常增生组织中以胞膜型为主,而原位癌及鳞癌组织中以胞浆型为主,中度异常增生时两型兼有;FasL在鳞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与对照组、单纯增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asL表达与局部浸润的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437,P<0.05)。Bcl-2表达在原位癌时出现高峰,与对照组、单纯增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cl-2表达水平与Fas L表达水平相关显著(r=0.337,P<0.05)。结论:Fas、FasL及Bcl-2参与了口腔癌前病变癌变发生发展过程,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它们分别或协同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延长异常细胞生存期、利于免疫逃逸,为细胞癌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核增殖抗原Ki67和转录因子Ets1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诱导的Prx1+/+和Prx1+/-小鼠舌癌前病变模型中的表达,探讨Prx1敲除对小鼠舌癌前病变细胞增殖及转录因子Ets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Prx1+/+阴性对照组、Prx1+/+4NQO组、Prx1+/-阴性对照组、Prx1+/-4NQO组.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小鼠给与蒸馏水,实验组小鼠给与4NQO饮用水,第16周末处死小鼠,取舌组织,用于HE染色及Ki67和Ets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在4NQO的诱导下,成功构建鼠舌癌前病变模型.组织学检查发现在第16周末,实验组小鼠舌黏膜上皮表现为单纯增生或不同程度的异常增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正常舌黏膜相比,Ki67、Ets1在Prx1+/+ 4NQO组舌癌前病变中表达明显增高(P<0.01).Prx1敲除导致Prx1+/-4NQO组舌黏膜上皮中Ki67、Ets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Prx1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调控转录因子Ets1在口腔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过程中,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10 mg/L的Pg-LPS 刺激RAW264.7 细胞后,分别在1、3、5 d,应用RT-PCR检测破骨细胞中EphA2基因和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破骨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9)、ACP5、c-fos、组织蛋白酶K(CtsK)、NFATc1)的表达,并且通过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结果:RT-PCR检测10 mg/L的Pg-LPS在第3天和5天,实验组比对照组EphA2基因表达分别增高2.4倍和1.2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也能够促进破骨相关基因c-fos、NFATc1、CtsK、ACP5、MMP9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10 mg/L的Pg-LP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的中期和晚期均能够促进EphA2基因的表达,但是在破骨分化早期对EphA2基因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型口腔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和传统材料三氧化矿化聚合物(MTA)对LPS诱导小鼠炎症性骨破坏的影响。方法:24只BABL/C小鼠随机平分为4组,分别注射PBS、LPS(10 mg/kg)、iRoot BP Plus浸提液+LPS和MTA浸提液+LPS,1次/d。7 d后取颅盖骨,通过显微CT扫描、HE染色、酶组织化学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破坏程度、破骨细胞以及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结果:iRoot BP Plus和MTA可有效减轻小鼠颅盖骨炎性骨破坏,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吸收能力,并明显降低与破骨功能相关的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 结论: iRoot BP Plus对小鼠炎性骨破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颌下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糖尿病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方法:选取3、4、6、8、10月龄db/db糖尿病小鼠及相应月龄的db/ m正常小鼠颌下腺,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后进行图象分析,统计PCNA在颌下腺组织内表达的细胞阳性率。结果:随着糖尿病的发展,颌下腺组织出现腺体萎缩及及颗粒曲管数目减少,实质细胞排列不整齐,呈簇状堆集,结缔组织、纤维及血管增多。PCNA在对照组及糖尿病组颌下腺中均有表达,对照组PCNA细胞阳性率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PCNA细胞阳性率随病程延长呈减弱趋势,且减少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①db/db糖尿病可导致颌下腺组织萎缩及实质细胞形态学改变。②PCNA表达逐渐减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糖尿病可能导致颌下腺腺体增殖活动的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GFP小鼠脂肪组织,获得GFP小鼠脂肪干细胞(ADSCs),并证明其具有成骨和成脂的多向分化能力,经体外扩增后复合纤维蛋白胶快速成型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5 只C57鼠随机分成3组: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纤维蛋白胶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C57BL小鼠背部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分离的细胞具有不断的增殖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同种异体移植后,免疫荧光检测创面有大量GFP小鼠脂肪干细胞存活.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以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组织学观察显示,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实验组上皮形成较厚,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有序,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单纯纤维蛋白胶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GFP-ADSCs复合纤维蛋白胶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小鼠皮肤创面愈合,提示以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纤维蛋白胶快速成型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口腔白斑形成及进展过程中的转录组学特征和信号通路改变以及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单抗对小鼠舌白斑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舌白斑患者同时期正常黏膜组织(NM)、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OL)和小鼠正常舌黏膜组织(mNM)、4NQO诱导的小鼠舌白斑伴异常增生组织(mOL)的转录组学特征;4NQO诱导12周小鼠舌白斑形成后将小鼠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IL-17A单克隆抗体)和对照组(腹腔注射IgG1同型对照抗体)两组,其中单抗的剂量为10 mg/kg/w。注射4周后取材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的方法对小鼠舌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价;体外IL-17A刺激人口腔白斑细胞系(DOK、Leuk1),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细胞周期。结果:综合分析人和小鼠的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IL-17信号通路在白斑组织中显著上调。小鼠舌白斑用药4周后,实验组小鼠舌80%为轻到中度异常增生,20%为重度异常增生,而对照组中40%为轻到中度异常增生,40%为重度异常增生,20%为浸润癌。Ki67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舌上皮细胞中处于增殖时期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口腔生物陶瓷材料Bio Aggregate及MTA对体内LPS诱导的炎性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四组:PBS组、LPS组、Bio Aggregate+LPS组和MTA+LPS组,每组6只。LPS干预小鼠7 d后,取出颅盖骨进行显微-CT扫描、HE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破坏面积、破骨细胞的形成以及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的表达。结果 Bio Aggregate和MTA浸提液明显减少LPS诱导的破骨细胞形成和小鼠颅盖骨炎性骨破坏。与破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在Bio Aggregate和MTA浸提液的作用下被显著下调。结论新型口腔生物陶瓷材料Bio Aggregate和传统材料MTA能够抑制体内炎性骨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38MAPK在持续性机械牵张力促进C57BL/6J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BMSCs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牵张力阻断组。牵张力阻断组预先用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处理1 h,后用Flexercell加力仪加载0.5Hz,0.8%的牵张力。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分别对两组细胞施加0、30 min和60 min的牵张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Real time-PCR检测成骨基因ALP、COL I、OCN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C57BL/6J小鼠BMSCs传代后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呈梭形,具有多向分化潜能。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s中ALP、COL I、OCN 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30 min与0 min,60 min与30 min)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LP、COLI、OCN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30 min和60 min)牵张力阻断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内BMSCs中P-p38MAPK的蛋白水平在不同时间点间(30 min与0 min,60 min与3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30 min和60 min)牵张力阻断组(P<0.05)。结论:所采用的0.5 Hz,0.8%的机械牵张力在持续牵张力下可通过p38MAPK 通路促进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模型,观察光活化消毒技术(photoactivated disinfection,PAD)在体内清除白色念珠菌的效果,初步探索该技术应用于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周龄雄性ICR小鼠,向已产生免疫抑制的小鼠舌背接种浓度为1×107CFU/mL的白色念珠菌菌液,成功建立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模型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光活化组,每组15只。光活化组小鼠舌背部涂抹1 mg/mL甲苯胺蓝溶液,孵育1 min,750 mW LED红光照射1 min后即刻与对照组小鼠行舌背真菌载量测定,48 h后再次对两组小鼠行舌背真菌载量测定,并行舌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PAD处理后48 h,光活化组舌背白色假膜明显少于对照组。PAD处理后即刻和48 h,光活化组舌背真菌载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D处理后48 h,光活化组经HE染色显示较对照组上皮结构更加规则,未见微小脓肿;经PAS染色显示菌丝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偶见菌丝侵入角化层,但未深入上皮层。结论 PAD能显著清除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小鼠舌部的白色念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常咬合对小鼠髁突软骨细胞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6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5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养1、3、7、11周,其中饲养1、3、7周的小鼠(各12只)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单侧前牙反(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组,饲养11周的小鼠(18只)再随机分为对照组、UAC组和去冠组(UAC刺激7周后去除UAC刺激继续饲养至11周),每组小鼠均为6只。各组小鼠处死取材后对髁突软骨进行HE染色、糖相关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2(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2,Caspase1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TUNEL染色。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各饲养期对照组小鼠髁突软骨细胞层次鲜明,软骨内细胞排列整齐;UAC组小鼠髁突软骨内软骨细胞数目减少,排列紊乱,随着时间延长这些变化逐渐加重。与同饲养期对照组相比,UAC组小鼠髁突软骨细胞密度、软骨厚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去冠组小鼠髁突软骨细胞分层情况明显改善,软骨细胞密度、软骨厚度较UAC组有显著增加(均P<0.05),而与同饲养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结果显示:各饲养期对照组小鼠髁突软骨中GRP78阳性细胞在软骨浅层和深层均有分布,Caspase12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软骨深层,但数量均很少;UAC组小鼠髁突软骨中出现大量GRP78和Caspase12阳性细胞。UAC组小鼠髁突软骨GRP78、Caspase12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高于同饲养期对照组(均P<0.05);去冠组小鼠髁突软骨GRP78、Caspase12和TUNEL阳性细胞率均显著低于UAC组(均P<0.05),而与同饲养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异常咬合促进髁突软骨细胞内质网应激性凋亡,从而加重髁突软骨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大鼠股骨钛合金种植体早期骨整合的影响,为临床使用阿司匹林患者的牙种植提供参考。方法4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A、B、C组),每组12只,分别于右侧股骨干骺端植入直径1.4mm,长度6 mm的Ti 6Al 4V种植钉一枚。术后分别给予实验组A、B、C组8.93 mg/kg/d、17.86 mg/kg/d、26.79 mg/kg/d阿司匹林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剂量0.9%的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至2周、4周。各组分别于术后2周、4周对种植区进行HE、Masson、BMP 2免疫组织化学及TRAP染色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B、C组较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量降低,骨小梁稀疏,骨髓腔增大,且C组最明显,对照组与A组无明显差异;Masson染色结果显示,B、C组较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新生骨组织中红染区域减少,且C组减少更明显,A组则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BMP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与对照组BMP 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其余组BMP 2表达量降低(P<0.05);TRAP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A、B、C组TRAP单位面积阳性染色个数依次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抑制成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及破骨细胞的表达来减少骨组织的形成,且与剂量相关,高剂量的阿司匹林抑制成骨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慢性牙周炎(CP)合并高脂血症(HL)的SD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口腔干预,检测大鼠颈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出量,探讨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HL组,C组为CP+HL组。C组分为C1组(不治疗组),C2组(基础治疗组),C3组(拔牙组);C2组又分为C2-1组(单纯牙周基础治疗组),C2-2组(牙周基础治疗+米诺环素+抗生素组);C3组又分为C3-1组(拔除患牙组),C3-2组(拔除患牙+抗生素组)。建模开始15周后随机处死B组大鼠1只,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到泡沫细胞形成则HL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进行2次口腔干预,干预结束后5周处死所有大鼠,取双侧颈动脉血管分叉处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P相对含量,16sRNA半定量法检测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对含量。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C组CR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A组(P<0.05),与C1组相比,C组各干预组的CRP表达均降低(P<0.05),其中辅助抗生素组较不加抗生素组阳性表达更低(P<0.05),C2-2组在各干预组中阳性表达最低。牙龈卟啉单胞菌检测结果显示,C1组检出量最高,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各干预组的检出量均较C1组低(P<0.05),C3-2组最低(P<0.05)。结论 伴HL的牙周炎大鼠不加干预任其发展,颈动脉血管中CRP的表达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量都明显增加,血管病变逐渐加重。牙周基础治疗和拔牙均可有效降低颈动脉血管中CRP的表达及致病菌含量,其中牙周基础治疗对CRP表达的降低作用更明显,拔牙对降低牙周致病菌的作用更有效;基础治疗或拔牙时若辅以局部及全身抗炎药物,均可以有效提高CRP和牙周致病菌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PTEN基因不同表达的黑色素瘤动物模型。方法 1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对照组:注入0.2ml RPMI-1640培养液;实验组A:注入0.2ml浓度为4×10^6/ml的(PTEN+/+-B16F10);实验组B:注入0.2ml浓度为4×10^6/ml的(PTEN-/--B16F10)。实验组中80%小鼠精神萎靡时停止实验。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肿瘤细胞和成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B两组小鼠成瘤率100%。A、B两组小鼠肿瘤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印迹检测细胞(PTEN+/+-B16F10)与A组小鼠成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呈阳性;细胞(PTEN-/--B16F10)与B组小鼠成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呈阴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TEN基因不同表达的黑色素瘤小鼠模型;PTEN基因与黑色素瘤的生长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