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时胰岛素不同给药途径对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为合理使用胰岛素、减少腹膜炎发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47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组(23例)和皮下组(24例),腹腔组行腹腔给药(胰岛素加入腹膜透析液中行CAPD治疗),皮下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胰岛素用量、费用,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血糖控制水平、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应用胰岛素剂量是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的2倍,但腹腔给药比皮下注射费用低4.73倍.发生腹膜炎的原因主要为已培训人员操作不规范及更换未经正规培训的人员操作.结论 在规范培训、严格考核、定期追踪随访CAPD患者的情况下,胰岛素腹腔内给药不会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且可减少费用,减轻患者痛苦,为CAPD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提供了控制血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不同途径给予胰岛素时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将50例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组,腹腔注射组25例,于腹腔内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25例,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2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超滤量及腹膜透析后腹膜炎发生率。结果2组透析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尿量、超滤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注射组发生腹膜炎共11例次,发生率为1次/26.0个患者月;皮下注射组发生腹膜炎共13例次,发生率为1次/22.9个患者月。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行CAPD时,腹腔内注射胰岛素不会增加腹膜炎的发生率,对依从性好的患者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低剂量与标准剂量腹膜透析的部分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一种重要肾替代治疗手段,经典的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标准剂量为4×2L/d。本研究前瞻性分析较低透析量(3×2L/d)与标准剂量透析对CAPD患者临床若干状况的比较。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1])。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残肾功能保护较好、可以居家治疗等优点,获得越来越多ESRD患者的青睐~([2~5])。由于腹膜透析液含1.5%~4.25%葡萄糖,可经腹腔部分吸收,表现为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易出现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综合征等情况~([6]),需要我们重新调整控制血糖的方案。本文通过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首次行CAPD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分析糖代谢影响,为制定合理控糖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常用的有效疗法。特别是近几年来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开展,使腹膜透析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虽然透析技术、卫生设施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腹膜炎的发生仍成为腹膜透析的一个重要的并发症。反复的腹腔感染已成为长期进行腹膜透析的障碍。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便成为成功地进行腹膜透析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抗菌素的种类、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方案的选择等目前尚无一致意见,现对近年来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时抗菌素应用的几个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与应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CAPD并发症。方法将首次住院行腹膜透析的39例尿毒症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可完成cAPD操作,未经标准化操作与知识考核出院;观察组于出院前2~3d由cAPD专职护士根据自行建立的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下称考核体系),于床边对操作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至合格后出院。1年后评价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和患者依从性。结果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考核体系有助于居家CAPD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前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法(CSII)或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MSII)控制血糖的效果,了解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手术前使用的价值。方法:162例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CSII和MSII组。CSII组患者采用经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治疗方法,MSII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波动曲线调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全天血糖变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但CSII组全天血糖值较MSII组控制更为理想,且胰岛素用量及术前调整时间均少于MSI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MSII组。结论:糖尿病合并胆石症患者手术前应用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护理培训对预防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往往是CAPD患者反复发生腹膜炎和最终拨管的常见原因,从而使患者存在着对透析的不顺从性。因此为了提高腹膜透析(腹透)的疗效,帮助患者正确实施居家腹膜透析,我院从1999年开始了由专人负责,加强透析培训工作,不断地规范和完善透析培训计划,从而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患者资料:1999年6月-2001年5月选本院腹透病区终末期肾衰患者172例,根据患者及家属接受系统培训的能力作培训组,平均年龄48岁,CAPD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剂量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和小剂量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疗效。 方法 病情稳定、残肾功能较好(rGFR≥5 ml/min,且尿量≥750 ml/d)的40例糖尿病ESRD患者入选。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小剂量DAPD组20例和小剂量CAPD组20例。DAPD组透析处方为1.5 L或2 L,3次/d,每次留腹3~4 h,夜间干腹。CAPD组透析处方为1.5~2 L,3次/d,或1.5 L,4次/d,夜间留腹。在研究开始及6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腹膜尿素氮清除率(Kt/V)、残肾Kt/V、每周总Kt/V、Ccr、rGFR等指标;测定24 h尿蛋白量、24 h腹透液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剂量;用改良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结果 共35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透析龄、透析液肌酐/血肌酐(D/Pcr)等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CAPD组胰岛素剂量和24 h腹透液丢失蛋白明显高于DAPD组,分别为(33.6±10.9) U/d 比(20.6±6.2) U/d(P < 0.05)和(11.13±4.95) g比(5.66±2.88) g(P < 0.01),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DAPD组[(29.7±4.2) 比(36.5±3.9) g/L,P < 0.05]。DAPD组与CAPD组相比,24 h净超滤量为(554±187) ml比(309±177) ml,24 h尿量为(1090±361) ml比(750±258) ml,rGFR为(8.21±2.40) ml/min比(4.88±2.11) ml/min,DAPD组均显著高于CAPD组(均P < 0.05)。 结论 对于残肾功能较好的糖尿病ESRD患者,小剂量DAPD较小剂量CAPD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营养状态及保护残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尤其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 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和保护残肾功能等优点,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s,ESRD)患者接受CAPD治疗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1.
腹膜炎为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的主要并发症,多数发作能处理成功而不必中断腹膜透析。但感染可引起腹膜改变或因形成粘连失去腹膜腔,导致暂时或永久性透析中断。感染偶尔也可致命。 CAPD腹膜炎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和细菌分离还在逐步发展。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长短仍缺乏一致的意见。因此,英国抗菌化疗协会成立了一个工作队,制定标准以指导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Ⅱ)治疗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肾移植术后出现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25例,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27例,比较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2组均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晨间血糖无差异。CSⅡ组餐后2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MSⅡ组(P〈0.05)。结论CSⅡ能更快速有效地控制肾移植术后高血糖,降低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正>腹膜炎是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居家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最终可导致患者退出CAPD。我们通过对本腹透中心近5年来所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腹膜炎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自从Amair等人1982年报告了CAPD治疗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病的结果后,关于CAPD与HD对此类病人相对优点的比较已被提出。从理论上讲,糖尿病患者CAPD比HD更有利,包括可更生理性地经腹腔内使用胰岛素,不需要血管通道,不需抗凝,家庭治疗,可较好地控制血压和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与HD相比,CAPD不利方面有发生腹膜炎的危险,需要腹膜通道,血浆甘油三醣浓度较高以及透析液中含葡萄糖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与应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CAPD并发症。方法将首次住院行腹膜透析的39例尿毒症患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23例),两组住院期间均分阶段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出院前可完成CAPD操作,未经标准化操作与知识考核出院;观察组于出院前2~3d由CAPD专职护士根据自行建立的CAPD患者健康教育考核体系(下称考核体系),于床边对操作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考核,合格者按计划出院,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至合格后出院。1年后评价两组腹膜炎发生率和患者依从性。结果腹膜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考核体系有助于居家CAPD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多囊肾病(PKD)患者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血液透析(HD)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科行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PKD患者,共29例患者入选,分为CAPD组(10例,34.5%)和HD组(19例,65.5%),选择10例年龄及性别与CAPD组匹配非PKD的CAPD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透析初始资料、并发症、生存时间、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CAPD组1年、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 90%、75%及25%;HD组为94.4%、67.6%及48.3%;对照组为83.3%、44.4%及22.2%,3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PD组与对照组Kt/V[(2.09±0.97)/周比(1.93±0.59)/周]、Ccr[(58.5±9.1) L&#8226;周-1&#8226;(1.73 m2)-1比(55.0±9.5)L&#8226;周-1&#8226;(1.73 m2)-1]、腹膜炎的发生率(0.62次/病人年比0.30次/病人年)、首次腹膜炎时间[(23.5±4.0)个月比(20.0±15.8)个月]、腹透管出口感染次数(0 次比 1次)、发生疝的例数(1例比0例)、腹透液渗漏的发生次数(0次比0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HD组2例发生脑出血(10.5%),皆死亡;10例(52.6%)发生囊肿出血,其中5例因反复囊肿出血行手术治疗;2例因出血严重行单侧肾脏切除。CAPD组无脑出血发生,仅1例(10%)发生囊肿出血,该囊肿出血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HD组出血并发症高于CAPD组(P < 0.05)且较严重。 结论 PKD患者与非PKD患者行CAPD治疗其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比例类似。PKD患者行CAPD治疗与HD治疗的预后同样较好,且行CAPD时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较少。除非透析前存在疝或患者不耐受,PKD肾衰竭患者既可选择HD也可选择CAPD作为初始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PKD不是CAPD治疗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与原发病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疗效,明确多囊肾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可行性。方法:临床纳入我院腹膜透析龄超过3个月,原发病为多囊肾病及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各30例,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进入透析前及透析后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24 h尿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钾、血清钙、血清磷、血红蛋白等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结果:进入腹膜透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血压、24 h尿量无明显差异,多囊肾病患者的肾脏长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组。在行腹膜透析治疗4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KT/V、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钾、血清钙、血清磷、血红蛋白、白蛋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分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出现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时间(15.8±12.8)月vs(16.5±10.9)月、腹膜炎发生率(0.024次/人°,0.025次/人°月)以及腹膜炎致病菌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原发病非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一样,多囊肾患者增大的肾脏对腹膜透析的效果无明显影响。多囊肾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排除其他特殊禁忌证,可将腹膜透析作为首选肾脏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无需抗凝、容量控制和溶质清除能力强、操作简便、安全易行、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时溶质清除不充分、CAPD反复腹膜炎的患者。APD可作为紧急透析方式,适用于急性肾损伤(AKI)、终末期肾病(ESRD)的紧急透析、腹膜透析患者腹壁疝术后过渡期、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毒、急性胰腺炎、高热或低体温、肝功能衰竭、液体及药物输入等。此外,APD是ESRD儿童理想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在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同处理方法。方法肝移植手术后糖代谢异常患者27例,随机分为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ultiple daily subcutaneous injection,MDSI)。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院内感染率、伤口愈合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的糖代谢状态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可以达到目标值,CSII组较MDSI组每天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切口愈合时间短,院内感染率低。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糖代谢状态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肝移植术后糖代谢异常的控制,胰岛素泵较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不同次数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于本院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每天2次皮下注射组)35例和B组(每天3次皮下注射组)3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及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低于A组,而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每天3次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疗效相对较好,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