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微炎症状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非透析的CRF患者69例,测定其C反应蛋白(CRP)、IL-6、TNF-α、Alb、Hb及SCr,并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①CRF组血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微炎症状态发生率35%。②CRP增高组Alb低于CRP不增高组(P<0.05)。③CRF 2期、3期及4期CRP、IL-6及TNF-α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中医证型CRP、IL-6及TNF-α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脾肾阳虚型及阴阳两虚型CRP及IL-6低于肝肾阴虚型(P<0.01或0.05),而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型CRP、IL-6与肝肾阴虚无显著性差异(P>0.05)。夹湿浊证及夹湿热证CRP及IL-6高于各型虚证(P<0.05)。结论①CRF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是引起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②各中医证型均存在微炎症状态,但不同证型微炎症状态程度有一定差异,其中夹湿浊或夹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程度最明显。微炎症状态程度可作为湿浊证及湿热证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微炎症状态、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CRF2、3期患者60例,按辨证标准分为脾肾阳虚证26例,气阴两虚证19例,湿热证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5例。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活性、血清HSP70、IL-6、尿AQP2含量,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CRF患者NF-κB、IL-6、HSP70、AQP2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3个证型组中,湿热证组NF-κB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或P<0.05);HSP70含量呈湿热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P<0.05或P<0.01);尿AQP2含量为脾肾阳虚证组>湿热证组>气阴两虚证组(P<0.05或P<0.01)。结论:①CRF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水代谢紊乱,但湿热证者微炎症状态最明显,NF-κB、IL-6与CRF浊毒内盛有关;AQP2与CRF水湿相关。②CRF患者机体肾保护机制已启动,HSP70与CRF患者正气盛衰相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比较其差异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辨证分为脾肾气(阳)虚、阴阳俱虚、肝肾阴虚等3型,并设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磁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各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清TT3、TT4、FT3、FT4、TSH。结果:TT3、TT4、FT3、FT4水平在肝肾阴虚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而脾肾气(阳)虚组、阴阳俱虚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尤以脾肾气(阳)虚组为甚。TSH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之脾肾气(阳)虚、阴阳俱虚患者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辨证施治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琳琪 《河南中医》2003,23(3):68-70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诸多医家从不同角度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因病机,辨证分,下候规范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由于CRF的中医证候复杂,并且呈动态变化,故应加强对其辨证分型和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RF CKD分期Ⅲ~Ⅳ期非透析患者15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F)的浓度并根据其浓度分为微炎症状态组(56例)和非微炎症状态组(94例),观察2组患者3个月后肾功能水平。结果微炎症状态组较非微炎症状态组肾功能下降明显。结论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肾功能有负面影响,控制微炎症状态对CRF有益。  相似文献   

7.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0例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原发病、原发病病程、肾功能衰竭病程、肾功能衰竭程度(血肌酐值)的相关性。结果:在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最多(37.5%),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最少(5%)。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兼夹湿热证最高,脾肾阳虚湿热兼证出现率最低。肝肾阴虚证水停兼证出现率最低。瘀血兼证,以脾肾阳虚证及脾肾气虚证分布最高。湿浊兼证在各正虚证候分布中以脾肾阳虚证最高,其次为阴阳两虚证。同时,阴阳两虚证的血肌酐水平最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长,脾肾气虚证的比例逐渐下降,阴阳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和病程年限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递质。近来发现TNF也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发展。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浆TNF水平显著增高。但有关TNF与CRF中医证型的关系尚未见报道,对此,笔者做了这方面的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肾功能衰竭分期标准根据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  相似文献   

9.
本人于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间,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实习。该科是西苑医院中医特色较为突出的科室之一。已故全国著名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方药中教授,均曾任过该科主任,现任主任聂莉芳教授,亦乃方老之得意门生。该科经过几代肾病专家及医生们的努力,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其科室特色的肾脏病中医药治疗体系,特别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证治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创立了临床疗效较为确切的辨病辨证治疗系列方。几年来,余每临此等症证,均遵之调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心肺异常X线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希望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0例CRF病人进行胸片检查及中医辨证分型,结合两者行分析。结果:CRF胸片异常主要为肺水肿,不同证型的病人在肺水肿的种类及程度上有所不同。结论: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肺水肿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针对各证型病人心肺异常X线表现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小会  雷根平  潘冬辉  苏衍进 《中成药》2012,34(8):1462-1464
目的 观察肾康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微炎症状态及水通道蛋白2(AQP2 )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3期CRF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肾康片治疗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片口服,疗程2 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优于对照组(71.87%),两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BUN、CRE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HGB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治疗组BUN、CREA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贫血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IL-6、NF-κB、AQP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 肾康片对CRF患者有肯定疗效,其作用机理与改善CRF患者微炎症状态、纠正水液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疾病尿细胞因子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尿细胞因子改变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1 1 0例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中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转化生长因子 - β1 (TGF - β1 )及内皮素 - 1 (ET - 1 )进行了测定。结果 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中IL - 6、TGF - β1 及ET -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5 ) ,各型之间亦有一定的差异 (P <0 .0 1或 0 .0 5 )。中医证型阳虚型尿中TGF - β1 及ET - 1显著增高 (P均 <0 .0 1 ) ,气虚型及阴虚型均有尿IL - 6显著增高 (P <0 .0 1 ) ,但气虚型尿TGF - β1 亦增高 (P <0 .0 5 ) ;水湿证及湿热证尿IL - 6、TGF - β1 及ET - 1均显著增高 (P <0 .0 1或 0 .0 5 ) ,但TGF - β1 低于阳虚型 (P <0 .0 5 )。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中医证型的肾小球疾病尿细胞因子的水平各有一定的特点 ,因此 ,尿细胞因子检查对中医辨证分型及了解肾内病理改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中医证型与几项重要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回顾调查了200例慢性肾炎患者,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该病种的证型分布与生化指标水平,探索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慢性肾炎患者的血脂水平及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在各证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以脾肾阳虚证和水湿证患者血脂升高最为明显,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水湿证患者的清蛋白和球蛋白水平为最低。结论:慢性肾炎的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张艺宝 《天津中医药》2020,37(8):880-88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时心肾综合征(CR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及不同证型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特点。[方法]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门诊和心内科病房的CHF伴肾功能不全患者91例,进行问卷调查、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比较不同证型CHF心肾综合征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特点。[结果] CHF各证型中以心肾阳虚证(35.16%)最多,气阴两虚证(6.59%)最少。心肾阳虚组及阳虚水泛组较其余各组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P0.05)。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比较,NYHAⅢ、Ⅳ级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较NYHAⅡ级患者显著降低(P0.01),校正年龄因素后上述差异仍然存在。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仅有NYHA分级(X)进入方程:logit P=-1.946+2.248X1+1.841X2,可见NYHA分级增加是CHF患者发生显著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肾阳虚证与阳虚水泛证为CHF发展到后期的严重阶段,肾小球滤过率较其他证型明显下降。NYHA分级增加是CHF患者发生显著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卵管炎性患者的盆腔状况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证候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使其更客观、更科学。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妇科住院,经腹腔镜检确诊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的盆腔状况与其中医证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纳入研究的46例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所占比例最大。②4个不同中医证候比较,4组均存在盆腔粘连,组间盆腔粘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③4个不同中医证候比较,4组间充血程度有差异,其中湿热瘀结组与其他3组有显著性差异。④4个不同中医证候比较,4组间渗液程度有差异,其中湿瘀互结组与其他3组有显著性差异。⑤纳入研究的患者的腹腔液UU感染与宫颈分泌物UU感染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为“瘀”,瘀是致病因素,亦是病理产物。不同证型之间因其有不同的夹杂证,盆腔状况亦有不同的侧重,这些不同的侧重与夹杂证的病理本质相关。对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腹腔液进行UU培养,阳性率较低,与取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作UU培养相比,腹腔液的病原体检测并不能更有效的说明盆腔炎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肾病综合征410例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0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 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肺脾气虚型61例,脾虚湿困型102例,脾肾阳虚型121例,肝肾阴虚型79例,气阴两虚型47例;肾组织病理:轻微病变(MCNS)133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22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例,膜性肾小球肾炎(MN)7例,局灶节段硬化(FSGS)36例。免疫病理分为4型:IgA型41例、IgM型66例、IgA+M+G+C3型9例、无免疫复合物型294例。结论 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肺脾气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M sPGN;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中M sPGN均最多,其次为MCNS;气阴两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FSGS。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IgA型、IgM型、IgA+M+G+C3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 )和对照组 (2 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辨证、辨病加服中药汤剂治疗。 2组均以 3个月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尿素氮 (BUN ,(13.5 3± 7.82 )mmol/L)和血肌酐 (SCr,(398± 35 .15 ) 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15 .38± 8.0 4 )mmol/L、(42 5± 4 4 .18) μmol/L) ,P均 <0 .0 5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 4 .30± 14 .4 6 )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 ((2 2 .84± 13.85 )mL/min) ,P <0 .0 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为 5 7% ,2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RF可降低BUN、SCr,提高Ccr ,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慢性肾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06例,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分析不同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气阴两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高;中医主证中各证型的肾功能变化呈现规律性,中医证候在实验室指标上存在差异。结论广西地区慢性肾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最多见,受地域影响,湿热为贯穿其病程始终的重要兼夹证。脾肾阳虚者病程最长,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年长者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