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眩晕患者中椎动脉狭窄性眩晕占相当比例,其诊断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用转颈、屈颈、头后仰法试验,简单的检查做到对椎动脉狭窄患者临床初诊,再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目的评估转颈屈颈及仰头试验与TCD和MRA检查对椎动脉狭窄性眩晕诊断价值.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2004-02/04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眩晕的患者41例,排除非椎动脉狭窄的其他病因所致的眩晕.方法用转颈、屈颈及头后仰法诱发出眩晕症状的41例患者,然后用TCD和MRA分别进行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检查.主要观察指标41例患者三项检查结果.结果41例患者经转颈试验屈颈和头后仰诱发眩晕症状,其中左右转颈出现眩晕者32例,检出率为78%,屈颈和头后仰出现眩晕者25例,检出率为61%.TCD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双侧椎动脉直径相差在0.5~2.0 mm者30例,检出率为73%.MRA检查发现血管内径双侧椎动脉不对称,相差在0.5~2.6mm者39例,其余2例患者双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为95%.结论转颈、屈颈和头向后仰试验,对诱发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是否为椎动脉狭窄性眩晕进行确诊,TCD检查对诊断椎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较高,MRA检查确定椎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监测眩晕患者的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56例,眩晕患者50例,TCD常规检查椎-基底动脉及转颈对基底动脉流速的变化。结果 正常人随年龄增加,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尤其转颈时下降更明显,眩晕患者转颈前后流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转颈后基底动脉流速下降20%,即为异常,对眩晕诊断有价值,存在椎动脉狭窄等病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潘燕  张保朝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48-764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眩晕病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100例(眩晕组)2002-08/2003-02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排除颅内肿瘤)及50例(对照组)正常人分别进行MRA,TCD,BAEP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眩晕患者中MRA异常率为87%,TCD的异常率为75%,BAEP的异常率为52%,MRA异常率与TCD,BAEP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眩晕组MRA异常率与TCD。BAEP异常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提示MRA在眩晕病因诊断上特异性较高,是眩晕最常见病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重要筛选工具,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pler,TCD)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寻找各型血流动力学差异的依据。方法:2003-11,/2004-07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住院患者91例,采用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所有患者进行血压、眼底镜、血脂、血糖、血流变学、颈椎X射线、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可分为4型:高流型(27%)、正流型(22%)、低流型(48%)、血流信号消失型(2%)。高流型存在的依据为较严重的颈椎生理弯曲异常、椎间失稳、寰椎椎动脉沟环、局部横突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正流型示颈椎及椎基底动脉轻度异常;低流型存在的依据为椎基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颈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血流信号消失型与椎动脉缺如或闭塞有关。结论: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TCD分型,有利于理解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推测病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但尚应结合眼底镜检查、血黏度、血脂及影像学结果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经颅多普勒(TCD)的表现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共62例患者,男39例,女2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9±9.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了颈部MRA和TCD检查。结果MRA椎动脉异常37例(59.68%),其中22例椎动脉扭曲变细3例(8.1%),单侧椎动脉变细或局部狭窄29例(78.38%),单侧椎动脉显影模糊4例(10.81%),左侧动脉完全闭塞1例(2.7%)。TCD检查异常45例(72.58%),其中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21例(46.66%),血管弹性减低5例(11.11%),血管痉挛13例(28.89%),血管狭窄6例(13.33%)。37例MRA异常病例中78.37%(29/37)的患者TCD异常。结论颈部MRA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考虑VBI患者应采用TCD、MRA联合检查,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选择性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椎动脉发育不良与眩晕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年人反复发作短暂性眩晕与椎动脉解剖变异之间的关系。方法:治疗组为反复发作眩晕两次以上的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治疗组MRA异常率72.9%,TCD异常率77.1%;对照组MRA异常率11.5%,TCD异常率19.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MRA检查与TCD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人反复发作眩晕与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有关,MRA与TCD检查均可作为诊断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磁共振MRA(3D TOF MRA)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及脑动脉主要分支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8 47例患者MRA资料。结果左侧椎动脉狭窄4例,右侧椎动脉狭窄7例,双侧椎动脉狭窄1例,左侧椎动脉走行异常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结论磁共振MRA技术无创伤、准确率高,在椎动脉及脑动脉主要分支血管检查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复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发育差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普勒检查特点。方法:选择65例1年内反复发作眩晕〉2次并%45岁的青年人为眩晕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被检者双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每分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组中右侧椎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侧,两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椎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左侧〉右侧(P<0.05)。结论: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中右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双侧椎动脉均较窄细;其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平衡可能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述对由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出的椎动脉血液速度减慢的患者进一步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从而进一步得到其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由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30例患者做椎动脉颅外段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由TCD检测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其颅外段多有如下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动脉狭窄占41.38%,走行异常占1.72%,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占1.72%,单纯动脉硬化占31.03%,单纯速度减慢17.24%,未见明显异常占6.90%,结论:TCD与彩色多普勒相互补充对椎动脉颅内段,颅外段全面检查,能够更准确地发现椎动脉的病变部位,分析病因,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时频谱的形态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的患者148例,其中男8l例,女67例,年龄范围在41~76岁,平均年龄63岁。记录并分析研究1钙例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桡动脉的频谱形态特点,及其中部分患者的DSA与MRA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48例患者TCD检测频谱呈特征性改变者116例,其中椎动脉频谱方向逆转者86例,仅收缩早期出现切迹而频谱方向正常者19例。86例椎动脉频谱方向逆转者中,39例随机进行了DSA或MRA认检查,其结果与TCD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表现为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TCD检测桡动脉均表现为低阻力、低搏动性血流频谱;19例收缩早期出现切迹而频谱方向正常者中,11例出现低搏动性或搏动性较对侧减低的血流频谱;5例DSA提示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6例MRA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或显影淡;11例二维彩超提示锁骨下动脉近端狭窄。结论TCD检测血管的频谱形态特征可以反映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研究椎动脉的TCD改交有助于临床对锁骨下动脉缺血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颅内血管狭窄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确诊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128例中共检查血管1112条,TCD发现狭窄血管183条,其中135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2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2.3%,特异性94.9%,阳性预测值73.7%,阴性预测值96.8%,其中对大脑中动脉的价值最大,其后依次为椎动脉、大脑前后动脉。结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对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诊断须慎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糖尿病并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动脉病因基础。结果 CDFI检查阳性76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4例,双侧受累12例,3D CE MRA检查阳性8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6例,双侧受累14例。两者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CDFI与3D CE MRA对于椎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诊断符合率较高,为95%(76例,80例),在椎动脉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符合率为97%(66例,64例),对椎动脉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为100%(4例,4例),对椎动脉发育异常造成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为50%(6例,12例)。结论 3D CE MRA除对局部狭窄所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准确率外还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所致VBI,不足之处费用较高。CDFI和3D CE MRA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病情,提高VBI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超导磁共振成像观察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颈部旋转时对椎动脉的血流影响,以及和眩晕的关系。方法 采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19例颈性眩晕患,在颈中立位、左、右旋45。位动态下分别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观察椎动脉走形,并测量管径及血流像素值。结果 在头颈部旋转时,同侧椎动脉成曲迂、变宽,血流像素值增加,对侧椎动脉成拉长、变细,血流像素值减少。结论 MRA动态观察可以对椎动脉血流进行有效的观察,在颈部旋转时,也可引起椎动脉的血流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灌注(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探讨对颈内动脉(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42例ICA狭窄或闭塞患者经TCD、SPECT及MRA检查,与DS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CD、MRA对ICA狭窄或闭塞检测结果与DSA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8%、80.5%,对侧枝循环开放判断,符合率分别为92.2%、47、6%。TCD检测患侧和健侧MCA的Vs、PI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SPECT阳性区与MCA的Vm、PI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58,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TCD、SPECT及MRA检查联合应用,从不同角度为ICA狭窄或闭塞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全面的客观依据,是可靠的综合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推拿结合头三针治疗颈椎病性眩晕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采用推拿结合头三针冶疗颈性眩晕87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87例患者,男40例,女47例,年龄25~70岁,临床表现为眩晕及颈部僵痛或酸胀痛,其中伴恶心欲呕36例,伴单侧或双侧头枕部疼痛41例,伴胸闷心慌18例,伴耳鸣及听力减退16例,伴视物模糊不清21例,伴失眠、乏力与记忆力减退25例。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均行颈椎间盘CT扫描,均示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68例做了TCD检查提示:椎动脉(VA)血流速度减慢45例,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减慢12例。1.2治疗方…  相似文献   

16.
磁热振并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玉洁  赵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82-2882
采用磁热振、颈牵引复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治疗前后观察患眩晕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情况。结果所有患眩晕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椎-基底动脉供血有改善。表明磁热振、颈牵引复合疗法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的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TCD检查时,24例患者中18例均表现为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反向血流增加,6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增快,或由正向变为反向。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90%,大动脉炎占10%。结论 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存在狭窄、血流参数以及病变的部位。结果CDFI检查阳性3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2例,双侧受累6例。3D CE MRA检查阳性发现者4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3例,双侧受累7例,两种方法对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较高(平均88.1%),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检查对细小的局限性病变及其所致狭窄的诊断较准确,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由于骨骼干扰不能全面显示椎动脉整体结构。3D CE MRA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不足之处为对局部微小病变及所致狭窄诊断率稍低,检查中无法随时改变体位。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MRA在眩晕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眩晕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患者进行椎动脉MRA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椎动脉MRA显示正常者14例,显示异常者38例,其中管腔闭塞3例、管腔狭小13例、局限性狭窄15例,延长迂曲或折角形成7例。此外,在17例进一步行椎动脉DSA的患者中,椎动脉DSA与MRA完全吻合者为12例,完全吻合率为70.59%。结论椎动脉MR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显示大部分椎动脉病变,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分析X线、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曲位、张口位X线片,颈椎横断CT扫描及双侧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结果 46例患者中寰椎两侧块与枢椎齿突间隙不等宽5例,横突孔狭窄、变形7例,钩椎关节增生28例,椎间隙狭窄并椎间盘膨或突出11例,生理曲度异常36例,颈椎失稳18例,颈椎侧弯或旋转移位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34例,内径异常11例,血流速度减慢37例。结论 X线平片、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3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较全面地反映出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