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MRI、18F-FDG PET/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SPTP的影像学资料.8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接受PET/CT检查.结果 8例CT平扫均呈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实性成分为主型2例,囊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相间型3例.6例包膜完整,7例外生性生长,2例见出血,1例见钙化.2例MRI平扫实性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长T1、长T2信号,包膜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MRI发现一处CT未能显示的出血灶.实性成分及包膜在CT、MR增强扫描中均呈延迟强化,但实性成分的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胰实质,而包膜的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和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1例PET/CT实性成分呈半环形、不均匀FDG代谢增高灶.结论 SPTP的影像学特征为包膜完整、体积较大、可伴出血和钙化的囊实性肿块,其实性成分及包膜增强后延迟强化,且实性成分FDG代谢增高等.综合影像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胰腺囊性肿瘤(PCN)是以囊性改变为主胰腺肿瘤的统称。常见的PCN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PT)等。各型肿瘤生物学特性各异,良恶性均有涉及,因此提高PCN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PCN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分析E-cad、β-Catenin等生物标记物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2例PNEN和38例SPTP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β-连接素(β-Catenin)、嗜铬粒素A、突触素、CD10、CD99等表达情况。结果 PNEN患者男、女占比相当,以中老年人居多;SPTP患者以女性及19~29岁年轻人居多;二者性别构成比、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临床表现、肿瘤位置和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眼观PNEN、SPTP病理表现无显著差异,镜观显示瘤细胞排列、形态、纤维组织增生和玻璃样变性有一定区别。PNEN胞膜或胞浆E-cad阳性表达率达95. 24%,胞核未见β-Catenin阳性表达;而SPTP Ecad阳性表达率仅5. 26%,胞核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达97. 37%;二者E-cad、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PNEN、SPTP CD10、嗜铬粒素A、突触素、CD99在胰泡或导管细胞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但CD99在PNEN肿瘤细胞中阳性表达于胞膜,而在SPTP中阳性表达于胞质。结论 PNEN与SPTP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及病理特点,E-cad、β-Catenin对二者的鉴别具有特异性,均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SPN的术前螺旋CT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CT征象.结果 8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为类圆形,1例呈分叶状;位于胰腺头颈部3例,胰体尾部5例;均表现为胰腺囊、实性肿块;3例肿块内见钙化;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包膜呈渐进性、中度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8例患者胰管均未扩张.实性部分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呈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强化程度均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均呈低密度.结论 SPN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即瘤体多为单发,位置以胰腺组织的尾部多见,瘤体内组织以囊性与实质性按一定比例相混合的形态为主,CT密度值不均,瘤体界限清楚,胰腺管一般不扩张等,这些特点可作为术前对于SPN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穿刺及病理证实的SPTP的临床及MSCT资料。结果 胰头部10例(1例并发肝脏转移),胰头-颈部4例,胰颈部6例,胰体部2例,胰体-尾部6例(1例发生肝脏及腹腔转移),胰尾部6例。30例肿瘤最大径大于30mm,4例小于等于30 mm。肿块呈类圆形25例,分叶状9例。实性成分为主型9例,囊实型20例,囊性成分为主型5例。14例肿瘤钙化。胰管扩张12例,3例并胆总管扩张。实性部分CT平扫呈等、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至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呈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始终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囊性部分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30例包膜完整,4例包膜不完整。2例发生转移,3例具有恶性行为。术前诊断正确28例,误诊6例。结论 SPTP最多见于年轻女性患者,也可见于男性、老年人及儿童,并可恶变致腹腔、肝脏转移。SPTP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大多可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诊断特征及表现进行回顾。材料与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由术中组织切除,通过病理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中选取15例,分别对其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以及病理组织检测。结果:1肿瘤可分为囊性结构和实性结构两部分,CT平扫实性结构主要表现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其动脉期呈现为轻度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则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强化,在增强扫描前后,其囊性部分均表现为低密度;210例患者的囊性与实性结构对比基本一致,1例患者则表现为以实性结构为主,另4例患者表现为囊性结构为主;34例患者表现出侵袭性,其肿瘤的包膜非常不完整,11例患者则表现出较为完整的包膜;4大部分的肿瘤均来自胰腺,且表现为椭圆形、圆形,多有较为完整的包膜,在经过增强处理后,可观察到有明显的强化,并且与胰腺有较为清晰的分界。结论:在CT诊断中,可观察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表现出一定的特征,表明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注意与囊腺癌、胰腺假性囊肿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s of the pancreas,SPTP)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PTP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变位于胰头部5例,胰尾部3例。均呈类圆形,其中6例边界清晰,2例部分边缘欠清,肿瘤轴面平均径线为5.4 cm。4例见肠管推移,3例见血管推移,血管周围脂肪间隙存在。CT平扫示6例为等、稍低密度,2例为稍高、等密度,CT值28~43 Hu,肿瘤囊性部分呈低密度,CT值15~23 Hu。瘤内有斑点状钙化1例,增强后肿瘤的实质部分均强化,囊性密度以中央分布为主,且各期均不强化,4例肿瘤边缘呈线条状强化,所有病灶各期强化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结论 SPTP多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应熟悉本病CT影像学特征,以避免或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SPTP患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并与病理相对照,分析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特征。结果24例SPTP多见于20-30岁女性,发生部位无特异性,声像图均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胰腺外生性肿瘤,75%为囊实性,25%为实性。3例恶性SPTP无特征性声像图表现。4例胰尾肿瘤误诊为其他脏器病变。结论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可对SPTP作出正确诊断,对于胰尾SPTP应予以重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0例SPTP患儿的CT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CT显示20例SPTP均为单发,5例(5/20,25.00%)位于胰腺头颈部,15例(15/20,75.00%)位于胰腺体尾部。1例(1/20,5.00%)肿瘤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病理显示该瘤灶内全部为坏死组织;19例(19/20,95.00%)肿瘤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例(3/20,15.00%)肿瘤内见结节状或边缘壳样钙化;肿瘤不同程度压迫周围组织,3例(3/20,15.00%)胆总管继发性轻度扩张;均未见局部浸润。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例肿瘤为多发,4例肿瘤浸润周围组织器官;肿瘤内部均可见不同程度坏死和出血。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MR影像特点分析(附9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SPT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体3例,胰尾2例,胰体尾1例。肿瘤大小为2.2~14.0 cm,中位数为6.0 cm。胰腺SPT在T1WI上呈不均匀低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8例,不均匀等信号1例,增强后肿瘤呈轻或中度强化。5例肿瘤见与脑脊液信号类似之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区域。9例肿瘤在T1WI上均见斑点、斑片状高信号区,提示肿瘤内出血。9例肿瘤在T1WI及T2WI上均见低信号包膜,增强后呈轻或中度强化。结论 胰腺SP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胰腺SP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SPTP患者16例.结果 7例SPTP病灶位于胰头,4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尾,2例胰体尾部均受累,平均最大径7.40 cm.CT表现:平扫病灶呈囊性(3例)、实性(4例)或囊实混合性(9例).囊性病灶边界清楚,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实性病灶则呈软组织密度,内见少许散在的囊变区;囊实混合性病灶其囊变区和实性区大致相当,囊变区呈片状或蜂窝状.增强扫描中囊性病灶的囊壁在动脉期即开始强化,门静脉期强化更明显.实性病灶及囊实混合性的实性成分在动脉期仅为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囊变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SP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手术确诊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儿31例临床病理学和其中20例术前CT影像学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SPTP的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2004—2013年间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31例,男10例,女21例。年龄6-15岁。其中有20例术前于我院进行CT检查。进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影像学观察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增强后的强化程度、瘤体内的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的关系,瘤栓形成,及有无转移和转移部位等,并将这些表现与临床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儿童SPTP 的CT影像学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女孩多发,发病高峰年龄11-12岁。②瘤体大部分单发,偶见多发。③胰腺各处均可发生SPTP,胰腺体尾部较头颈部略多发。④ 瘤体呈类圆形膨胀生长,4-5cm直径的瘤灶最多见。⑤平扫时,瘤体多为不均匀相对低密度灶,少数为均匀密度,CT值约为28-56Hu, 瘤灶可见钙化,钙化灶呈结节状及壳样钙化。⑥ 增强扫描瘤灶内实性成分可有25-30Hu的强化。部分瘤灶可见细小血管影穿行。⑦ 肿瘤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对周围组织结构有推移和挤压。⑧ 30%肿瘤具有侵袭性。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影像学特点的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性,正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资料,16例中12例为年轻女性,男性4例。均行GE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然后利用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结果位于胰头6例,胰体2例,胰尾3例,胰体尾均累及4例,胰头、胰尾多发1例。CT平扫均为混合性肿块,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以后逐渐强化明显,部分与增强后正常胰腺一致,可见包膜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2例见斑点状钙化,1例伴肝内外胆管扩张,4例囊内自发性出血。结论结合临床特点MSCT增强扫描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较困难。本研究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式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4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结果:42例患者中男12例,女3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术前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2例,胰腺癌1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肉瘤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余诊断不明确。术前的影像学检查中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中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升高最常见(8例),可能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有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β连环素、波形蛋白(Vimentin)、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分化簇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 相似文献
16.
CT、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CT及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CT、MRI诊断为主胰管型IPMNs 3例,分支胰管型IPMNs 10例,混合型5例。主胰管型CT及MRI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或节段性扩张,常伴有扁平状、乳头状突起,增强后突起处有不同程度强化;分支胰管型CT及MRI为病变呈葡萄串样或分叶状囊性变,内部常伴有分隔和壁结节,伴有主胰管轻中度扩张,MR胰胆管成像(MRCP)显示病灶与主胰管交通;混合型5例,主、分支胰管扩张,内可见囊性病变,其中3例内壁结节>10mm。病理分型与CT、MRI分型一致,根据CT及MRI提示恶变的标准,诊断恶变10例,手术病理证实恶变11例,两者基本一致。结论:CT及MRI对IPMNs的诊断、分型和恶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是罕见的胰腺肿瘤。1959年该病由Frantz首次报道,故称Frantz瘤。其病理表现则由Hamoud在1970年首次报道,因而又称Hamoud瘤。Kloppel等在1981年报道了5个病例并指出该病具有独特性,1996年WHO正式命名为“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并将其归类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并见大片出血、坏死.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大小较一致,胞浆嗜酸或空泡状,细胞核圆形、卵圆形,可见核沟,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相1~2 个/HP,可见核固缩.并有脾或腹膜受累.免疫组化:抗胰蛋白(α-1-AT)、抗糜蛋白(α-1-AACT)、神经元特异丙烯醇(NSE)、波形蛋白(VIM)阳性,胰酶等阴性,Ki-67 20%~25%阳性.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癌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样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结果也无特殊.但坏死更显著,有轻度核异形性及核分裂相,有周围组织侵犯,有低度恶性.掌握以上要点有助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照分析胰腺假乳头状瘤(简称SPTP)CT、MRI表现与病理资料,提高SPTP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的CT、MRI影像资料,10例均接受CT平扫与增强检查,并有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女性7例,男性3例;CT平扫肿瘤均为囊实混合性,平均最大直径为6.8cm;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9例双期增强CT扫描均低于胰腺实质,1例在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胰腺实质基本相当,囊性成分未见强化;3例可见斑片状或蛋壳状钙化,1例肿瘤远侧胰腺体尾部萎缩,10例胰管均无扩张;4例MRI显示肿瘤为混杂信号,1例内见出血灶,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SPTP的病理特征性表现为假乳头状结构形成伴局部区域性坏死。结论:SPTP多见于年轻女性,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正>患儿男,10岁,发现腹部包块半年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饱满,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墨菲征阴性。右上腹可触及一包块,大小约10.0 cm×8.0 cm×7.0 cm,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可推动,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浊音阴性;可闻及肠鸣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肿瘤四项均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胰头区显示不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