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将放射影像技术应用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患儿均为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共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检查,对两组患儿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实验组的检查率更高,为98.00%,两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存在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纵膈位置改变,肺气肿和,支气管阻塞和肺炎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肺不张检出率差异则较小(P>0.05)。结论:在对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进行诊断的工作中,将螺旋CT诊断技术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于普通X线,对应的检出率更高,可判断出异物的带下,形态和位置等,对临床诊断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明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诊断作用成效。方法:筛选2018年2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小儿气管或者支气管异物病症治疗的患者114例,并将入选的患儿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干预组。结果:干预组的异物检出率比对照组的异物检出率高近40个百分点(P0.05)。干预组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征象检出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主要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气管和支气管的检出概率,同时还要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异物征象检测是否有差异,征象涵盖了肺不张、气管堵塞、纵膈位置改变等情况。讨论:放射性技术在气管异物的检查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林场操作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以便提高对于患儿异物检出概率,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支持信息。本文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医学实验分析法,对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30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为受试样本,按照诊断环节放射影像技术检查方法不同,分为病患数相同的三小组(X线组、DR组、CT组)。就三组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组在诊断符合率100%(100/100),显著高于DR组的74.00%(74/100)和X线组的69.00%(69/100),统计学意义特征对比明显(P<0.05)。CT组在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上显著高于DR组和X线组,统计学意义特征对比明显(P<0.05)。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用CT诊断,比之X线和DR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符合率,还可显著降低误诊和漏诊率,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值得在该类患儿的临床诊断中大幅度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内本院收治的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者60例,所有患儿分别接受X线检查和螺旋C T扫描检查,其中X线检查结果为对照组(n=60),螺旋C T检查结果为实验组(n=60),对比两组患儿的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检出率,同时对比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下,实验组检查中的异物检出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数据,同时在支气管阻塞检出率、肺炎确定率、纵隔位置变化检出率、肺不张确诊、肺气肿确诊等多种病变的确诊中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X线影像学检查和C T影像学检查方式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是C T诊断相较于X线诊断检出率更高,能够有效地对异物的大小、形态和位置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呼吸系统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因此CT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放射影像学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60例确诊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参照组实施X线平片诊断,试验组实施螺旋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率、间接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异物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临床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肺炎检出率、纵膈位置变化、肺气肿、支气管阻塞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研究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者实施螺旋CT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明确间接征象,应用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香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X线诊断及螺旋CT诊断,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相关病变检出率。结果:螺旋CT诊断异物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螺旋CT诊断肺不张、肺气肿、肺炎、纵隔位置变化、支气管阻塞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可使用螺旋CT诊断,可有效检出疾病,提高诊断准确率,并明确肺不张、肺气肿等病变,诊断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陈小宇  钟井松  陈君坤 《华西医学》2012,(11):1649-165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最小密度投影(MinIP)结合CT仿真内窥镜(CTVE)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1月临床拟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48例患儿行64层螺旋CT检查同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64层螺旋CT MinIP结合CTVE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显示情况,并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inIP结合CTVE技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28例,以纤维支气管镜为标准,敏感性93.33%,特异性94.44%,诊断准确率93.76%;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05)。结论 MinIP结合CTVE技术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出方法,大大提高了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检出率,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取出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应用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为现代临床有效干预提供有效指导.方法:对2020年7月—2021年7月冠县中心医院纳入的9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分组干预对照,并命名为X线组(采用X线片检查)、C T组(采用多排螺旋C T检查),各47例.对比两组异物检出率以及异物征象检出率,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两种影像诊断方法:磁共振影像与C T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5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所有患儿均进行磁共振影像与CT影像检查,对比两种影像诊断检出率与漏检率、出血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98.28%、1.72%,C T检查检出率、漏检率分别为86.21%、13.79%,组间比较磁共振影像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P<0.05);出血检出情况磁共振影像检出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情况均高于C 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情况低于C T检查(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中,采用磁共振影像检查的检出率更高,更有利于规避漏检情况,然而磁共振影像检查对于基底节出血、脑室内及脑室周围出血的敏感性更高高,而C T检查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因此针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应采取磁共振影像与CT联合的方式,以促进影像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中应用CT检查技术及MR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对比。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小儿胆红素脑病诊治的患者2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CT影像学技术)和MR组(MR影像学技术),每组各14例,对比诊断结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MR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6%,CT组的阳性检出率为50%,由此可见,MR组患儿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诊断表现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影像学技术对小儿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可有效诊断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被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共接收确诊为支气管异物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气道异物用X线诊断,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并对两组患儿气道异物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经检查后,采用MPR、CTVB图像后处理技术,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诊断后,对照组的符合率(57.50%)远远低于观察组的符合率(95.00%);对照组的总误诊率(45.00%)远远高于观察组的总误诊率(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可推广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 000例,从中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出213例沙眼衣原体标本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60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呼吸道疾病中CT检出率。结果:观察组CT检出率为7.1%(213/3 000),而对照组检出率为1.25%(2/1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病种间,观察组患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CT检出率最高,为89.2%,其次为支气管炎6.10%;在CT感染患儿中,≤3个月患儿所占比率显著高于3个月患儿(P0.05);冬春季发病率为60.09%,夏秋季发病率为39.9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红霉素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青霉素组(P0.05)。结论:CT感染是引起≤3个月的婴幼儿肺炎主要病原体之一,冬春季节更易发生CT感染,临床治疗采取红霉素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经X线片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4例进行研究,均行X线片与CT诊断,比较两者诊断价值,观察影像特征。结果X线诊断新生儿肺透明膜影像指标中细颗粒与网点阴影检出率87.50%、支气管充气征检出率59.38%均显著高于CT诊断的62.50%、39.06%,P<0.05;X线诊断并发症检出肺炎率9.38%与肺出血率3.13%均显著低于CT诊断的23.44%、12.50%,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X线片诊断虽然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对并发症检出率较低,而通过CT进行补充诊断,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全面检出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99-1800
目的探讨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气管异物的诊断方面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和X线对患儿进行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检验,并用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参照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查结果合格率、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不同密度异物下的检测合格率以及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检测结果。结果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合格率为97.56%(80/82)要高于X线的检测合格率90.24%(74/82),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在不同密度异物的检测中,高密度中的合格率要高于中密度的合格率,两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气管异物的检测中使用胸部CT加气道三维重建的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异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方法:现将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我院治疗就诊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CT技术诊断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磁共振技术诊断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后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出临床资料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结果:观察组不同ARCO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不同ARCO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囊变、骨髓水肿、线样征及骨小梁模糊显示率均高于对照组局部囊变、骨髓水肿、线样征及骨小梁模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诊断时,磁共振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且可以有效的将骨髓水肿、线样征及骨小梁模糊等早期的病症诊断出来,因此,建议在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运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行异物取出术的部分患儿纳入观察,例数合计为12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0例)和研究组(n=60例)。对照组给予X线检查,研究组则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2组对异物的诊断正确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66%,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联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对小儿气道异物患儿进行有效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有助于快速确诊,促进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采用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多层螺旋CT诊断)和对照组(常规CT诊断)各45人。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检出率(95.56%)、确诊率(93.33%)较高,误诊率(2.22%)、漏诊率(4.44%)较低(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以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诊断,提高疾病检出率和确诊率,使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临床价值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例小儿气道异物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例。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所有患儿随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Ⅰ型气道异物1例,Ⅱ型气道异物3例,Ⅲ型气道异物1例。对照组患儿Ⅰ型气道异物2例,Ⅱ型气道异物2例,Ⅲ型气道异物1例。研究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94.00%和6.00%,对照组患儿诊断准确率和误诊率分别为64.00%和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汪露  张保英 《妇幼护理》2023,3(12):2860-2862
目的 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 就诊的 12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采用个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肺部通气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部通气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平喘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 结论 对支气管肺炎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以及睡眠质量,改善肺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付泉水  杨国庆  曾浩  吴佳佳 《华西医学》2012,(10):1495-1497
目的总结束胸后16排螺旋CT扫描在诊断危重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2月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危重患儿用自制束缚带束胸后行CT扫描,扫描后所得图像与2009年5月-2011年8月8例既往工作中未行束胸CT扫描危重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图像进行比较(其中1例为同一患儿行常规及束胸后CT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气管支气管树重建、CT仿真内窥镜;并观察束胸检查前后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其中1例进行束胸前后胸廓最大径线比较。结果束胸后CT扫描能明显降低呼吸运动伪影,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检查前后患儿SpO2未见明显变化;1例束胸后胸廓最大径线缩小O.8em。结论束胸后16层螺旋CT扫描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呼吸运动伪影,使得气管支气管异物能够快速准确诊断,为后期实施适时治疗提供有效影像资料,进而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并且在束胸检查前后患儿SpO2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