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I、Ⅱ类拔牙病例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时 ,内收上前牙时常需对上前牙进行正转矩控制 ,以防止上切牙牙冠的舌倾、伸长 ,保持其正常的唇舌向倾斜度。直丝弓上切牙托槽预成了一定的正转矩角度 ,但临床上证明这种角度对切牙的转矩控制是不够的 ,常需额外增加切牙正转矩。本文通过“正畸方弓丝转矩特性”系列实验 ,并通过临床病例的检验 ,探讨了在使用固定矫治器时对上切牙转矩控制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 0 .0 18英寸× 0 .0 2 5英寸、0 .0 19英寸× 0 .0 2 5英寸的方弓丝 ,不锈钢丝的余隙角为 15°、12° ,达到最适转矩力 2 0Nmm时弓丝需额外扭转 4°、3° ;临床上应注意转矩角的准确性 ,以免力值过大或过小。 2 )而镍钛丝的余隙角为2 2°、2 0°,达到最适转矩力 2 0Nmm时弓丝需额外扭转 15°、15 0°,说明镍钛丝对切牙转矩控制的作用不大。 3)理想的正畸力为持续性、衰减缓慢的轻力。曲的弯制可增大弓丝的作用范围 ,更好地控制转矩力 ,以水平曲的作用更明显。 7mm .高的垂直曲和 6mm长的水平曲 ,使不锈钢丝的抗扭刚度分别下降 15 %、38% ,即达到最适转矩力 2 0Nmm时 ,垂直曲弓丝和水平曲弓丝分别需额外扭转5°、7°。转矩移动牙齿的理想弓丝至少应具备抗扭刚度较低、成形性能较好、边缘斜面较小等特性。  相似文献   

2.
方丝弓矫治器固定脱位牙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外伤所致的脱位牙临床上常采用牙弓夹板固定、金属丝固定、树脂固定等固定方法。但由于牙表面光滑,结扎处近牙龈,异物易积聚等原因,这些方法固位欠佳,易损伤牙龈,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及就诊次数。作者应用方丝弓矫治器固定脱位牙,经临床应用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固定矫治器治扭转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银钟  陈华 《口腔医学》1989,9(3):136-138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前倾弯弓丝矫治开畸形的效果。方法 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 1及 6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分析矫治力作用下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 ,明确牙齿移动的机理。结果 ① 6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均位于远中侧牙颈部 ,二种工况分别是 :0 .1830MPa ,0 .14 5 1MPa ;0 .0 2 0 2MPa,0 .0 16 0MPa ;0 .0 4 0 7MPa ,0 .0 32 3MPa ;最大压应力位于近中侧的牙颈部 ,分别是 :- 0 .0 2 2 7MPa,- 0 .0 180MPa;- 0 .0 186MPa,- 0 .0 14 7MPa ;- 0 .0 117MPa,- 0 .0 0 92MPa。② 1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均位于根尖区 ,二种工况分别是 :0 .4 36 2MPa ,0 .830 3MPa ;0 .0 0 5 5MPa ,0 .0 0 4 4MPa;0 .0 0 4 8MPa ,0 .0 0 38MPa ;最大压应力均位于舌侧牙颈部 ,分别为 :- 0 .0 0 2 2MPa ,- 0 .0 0 18MPa ;- 0 .0 0 06MPa ,- 0 .0 0 0 5MPa;- 0 .0 0 38MPa ,- 0 .0 0 0 3MPa;③运动趋势 :前牙产生向及舌向运动 ;支抗磨牙会产生近中龈向、远中向及牙冠向颊侧倾斜的复杂运动。结论 利用前倾弯弓丝治疗开畸形 ,支抗磨牙的移动趋势不利于患者后牙的直立及平面改建 ,不利于矫治效果的稳定。应用该方法矫治开畸形时 ,必须在支抗磨牙区增加相  相似文献   

5.
摆式矫治器的改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式娇治器(pendulum appliance)是口腔正畸临床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利用口内软、硬组织作为支抗远中移动磨牙,避免口外支抗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不便,深受正畸医生的青睐。作者经多年使用该娇治装置,发现其结构原理存在一些不足,故对其进行改良设计,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17—2019年期间收治的3例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3例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病例主要表现为单侧上颌中切牙缺失、邻牙倾斜、缺牙间隙变小,锥形束CT(CBCT)检查均发现缺隙处有1颗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其中1例牙根根尖孔已闭合,另外2例牙根发育至根尖1/2 ~ 1/3,现有冠根比≥1∶1,牙根弯曲部分在根尖1/2 ~ 1/3。3例均采用外科开窗联合正畸牵引进行治疗,患牙均顺利进入牙列,无松动,咬合良好,未出现明显牙根吸收。 结论上颌埋伏倒置中切牙的矫治难度较大,应掌握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重视矫治时机的选择及矫治方法设计,提高患牙保存率。  相似文献   

7.
固定矫治器前牙扩弓矫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54例患者的矫治实践,介绍了附螺旋弹簧的固定矫正器前牙扩弓矫治方法,并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腭部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腭部种植体支抗系统在临床固定矫治技术正畸治疗中的稳定性。方法将直径5.0mm、长6mm的种植体植入19例错畸形患者上颌前磨牙区腭中缝的硬腭,愈合期4周,以横腭杆连接上颌双侧磨牙和种植体作为强支抗,配合MBT矫治技术常规减数正畸治疗。对种植体植入时和支抗作用完成种植体取出前的头影测量指标进行配对比较。结果本组腭部种植体支抗成功率为84.3%,16颗种植体在口内行使功能的时间10~36个月,平均为(23.08±8.06)个月。种植体植入到种植体取出,IL-X轴分别为(62.88±5.85)mm和(62.45±6.70)mm,IL-Y轴为(36.66±5.41)mm和(37.96±4.90)mm,IAP-PP为(73.81±8.84)°和(74.72±9.22)°,IAP-Y轴为(62.09±9.33)°和(63.85±10.96)°,U6-Y轴为(20.80±5.87)mm和(21.49±6.00)mm,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腭部种植体支抗种植系统承载临床正畸力能保持稳定,从而起到增强磨牙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依据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研究评价,为进一步发展适合中国人的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将依据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简称Z1矫治器)应用于30例非拔牙病例,在弓丝不弯制任何补偿弯曲的条件下完成矫治.由5位正畸专家对病例的矫治结果进行半定量评价;对病例模型进行定量测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将测量结果与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进行比较,对Z1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与评价.结果 专家组对矫治后模型评价的平均得分为91.2分(百分制),总体评价矫治效果较好.模型测量结果显示,矫治后大多数相邻牙齿的邻面解剖接触点在(牙合)平面上投影的距离均数小于0.3mm,牙齿排列整齐;牙齿的冠凸距与中国人正常(牙合)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牙齿轴倾度与正常(牙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矩的变化规律与正常(牙合)测量结果相似,但下颌后牙负转矩较大.结论 Z1矫治器对非拔牙病例的临床矫治效果较好,用于国人错(牙合)病例时可进一步减少弓丝的弯制,提高矫治质量;下颌后牙转矩的数据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1.
可调式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可调式阻鼾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可调式阻鼾器组 30例OSAHS患者(男 24例,女 6例),平均年龄(49 9±9 9)岁,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 (AHI) ( 33 1±22 7 )次 /h。对照组为同期治疗的 30例年龄、体重、病情相当的OSAHS患者(男 23例,女 7例),戴用普通下颌前移类矫治器。单盲法取证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分析可调式阻鼾器组患者于治疗前、医师经验位和最终调整位的上气道、舌骨位置和下颌定位的差异。结果 可调式阻鼾器组的AHI值相对降低 85 8 %,高于对照组 (P<0 05);其最终调整位为下颌前伸(5 8±1 4)mm,上下切缘距(4 6±1 1)mm,占最大前伸量的(71±26)%。结论 可调式阻鼾器的疗效改善明显,其最终调整位可为下颌定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ree clinical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use of a simple functional appliance in orthodontic situations not covered by traditionally-accepted dental and skeletal indications. In each case, the appliance was used to reduce the severity of the malocclusion, before a routine fixed-appliance detailing phas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氟浓度为2.26 mg/mL的氟涂料应用于正畸固定矫治后釉质脱矿再矿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并拆除托槽的患者进行牙釉质脱矿状况检查,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脱矿牙面上涂布氟涂料,对照组在脱矿牙面上涂布蒸馏水,每个月1次,持续6个月,在拆除托槽当天(基线)和拆除托槽3个月、6个月分别对唇颊面釉质脱矿区域进行临床视诊检查,使用临床视诊指数进行评分。结果基线、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的视诊指数分别为(2.22±0.42)分、(2.18±0.43)分、(2.15±0.41)分;对照组的视诊指数分别为(2.15±0.36)分、(2.14±0.38)分、(2.14±0.38)分。基线(t=2.470,P=0.228)、拆除托槽3个月(t=0.651,P=0.516)及6个月(t=0.149,P=0.882)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临床视诊指数在拆除托槽3个月、6个月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但第3个月与第6个月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60,P=0.083)。结论应用2.26 mg/mL的氟涂料对固定矫治后出现的釉质脱矿进行再矿化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程度有所降低,但再矿化效果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4.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in the treatment of Class II, 1 malocclusion classical activators may tip the upper incisors considerably. In comparison, in the cases described, an even better torque control was obtained. It has been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that with the modified Teuscher activator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upper incisor inclination and in some cases it is even possible to induce active palatal root torque. The appliance is relatively comfortable with good vertical retention even without headgear.  相似文献   

15.
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术前术后正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利用滑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牙颌面畸形病例进行疗效分析 ,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 牙颌面畸形患者 5 1例 ,男 16例 ,女 35例 ,年龄最大者 34岁 4个月 ,最小15岁 ,平均 18岁 9个月。所有患者均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与正颌外科联合门诊 ,均进行系统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结果 患者中拔牙病例 18例 ,非拔牙病例 33例。平均术前正畸时间 13 3个月 ,术后正畸时间 10 4个月。全部疗程时间为 2 5 5个月。结论 直丝弓矫治器预制了牙齿冠舌腭向与近远中倾斜度 ,在术前术后正畸时利用平直方弓丝即可达到对牙齿在三维方向的有效控制 ,因而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自锁托槽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自锁托槽和传统结扎式托槽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患者的下牙列变化,探讨自锁托槽解除牙列拥挤的机制.方法 选择26例下牙列拥挤患者,分为自锁组和传统组,每组13例,分别使用自锁托槽(Damon3)和传统托槽(传统结扎式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逐步回归分析拥挤解除机制以及影响下切牙唇倾度改变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矫治前后两组患者下颌尖牙间、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量及下切牙唇倾度改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矫治后自锁组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1.42 mm、下切牙凸距增加2.66 mm,传统组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0.65 mm、下切牙凸距增加1.57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回归分析显示,自锁组对下切牙唇倾度变化量解释的总测定系数高达96.6%,被选入模型的变量为矫治前下颌拥挤度、下颌平面角、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以及矫治前后尖牙及第一前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量.结论 非拔牙矫治下牙列拥挤时,自锁组和传统组患者均出现下切牙唇倾及下牙弓宽度增加,自锁组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量及下切牙前移量较传统组多;自锁组下切牙唇倾度的改变不仅受拥挤度和矫治前牙弓宽度影响,而且受患者自身骨面型及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畸矫治后切牙转矩角对矢状骨面型的代偿情况。方法测量157例错(牙合)畸形矫治满意患者治疗后的矢状骨面型头影测量指标,与切牙转矩角进行相关分析和分组比较。结果与Ⅰ类骨面型相比,Ⅲ类骨面型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Ⅱ类骨面型相反。Ⅰ类骨面型患者矫治后,切牙转矩角对矢状骨面型的代偿首先并主要发生在下颌:ANB 角>3°时,下切牙唇倾达到5°。结论矫治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畸形患者时,应根据预测的矫治后 ANB 角度,调整切牙转矩角。  相似文献   

18.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目的 明确正畸治疗中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釉质病损的程度。方法 两名龋病专家对 16 5名使用固定矫治器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齿幻灯片上的釉质脱矿病损进行对比观察。统计患者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脱矿病损的程度 ,计算釉质脱矿指数 (enameldecalcificationindex,EDI)。结果 正畸治疗中有 98人出现牙釉质脱矿 ,发病率为 5 9.4% ,无性别差异。在 35 48颗被观察的牙齿中有44 5颗牙齿发生釉质脱矿 ,发病率为 12 .5 %。上颌牙齿的发病率 (14.1% )高于下颌牙齿的发病率(11.0 %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左右侧牙齿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不同 (P >0 .0 5 )。上颌前牙的釉质脱矿发病率最高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发病率最低。一半以上的脱矿病损集中在正畸托槽龈方的釉质上。 90 %釉质脱矿病损的程度为 1~ 2度。男女患者釉质脱矿程度相似 ,上颌牙齿的平均EDI值明显大于下颌牙齿的平均EDI值 (P =0 .0 0 1)。左右侧的EDI没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 ,正确临床中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口腔正畸临床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固定矫治技术对10例伴17颗上颌伸长磨牙的各类错畸形进行了矫治,共种植微螺钉34枚,种植于伸长磨牙的颊侧近远中牙槽间隔,种植后即刻用结扎丝结扎,2周后负载,并对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所需的时间、采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计算和评价,对强支抗病例及磨牙牙周情况较差不宜作为支抗牙的病例,种植于伸长磨牙的近中的微螺钉还可用做后续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结果17颗上颌伸长磨牙均获得了有效压低,平均压低2.8mm±1.3mm,压低时间平均3.2±0.7个月,压低后的磨牙颊舌向转矩正常,未出现舌尖伸长现象,10例错畸形病例也获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可有效压低伸长磨牙,且由于配合了固定矫治技术,微螺钉只需种植在伸长磨牙的颊侧近远中牙槽骨,压低过程中磨牙的颊舌向转矩在固定矫治的过程中可得到有效控制,对强支抗等特殊要求病例,压低作用完成后的微螺钉还可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及关闭拔牙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