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略缩腰部能动毛发尚存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安徽省九华山,首次发现比丘尼肉身。圆寂3年之后的比丘尼释仁义师太,于1月2日开缸,身体略微缩小,腰部能动,指甲、毛发尚存。有关人士介绍说,这是九华山风景区有文字记载的第13尊僧人肉身。据了解,比丘尼释仁义...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上的不坏肉身雷克昌九华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微省青阳县境内,群山竞秀,风景格应,素有“东南第一山”、地藏王菩萨道场之称,寺庵和僧尼都居我国各大名山之首。最令人称奇的是山上的不坏肉身,留给人们诸多难解之谜肉身是修道高僧圆寂后,遗体跏趺于...  相似文献   

3.
金地藏是佛教胜地九华山的开山祖师。唐朝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罗国(今朝鲜)僧人金乔觉只身渡海来华,千里跋涉来到风景秀丽、清幽绝尘的九华山,在东崖峰的岩洞里,过着“岩栖涧汲”的禅修生活。和尚平日生活极为清苦,以少量米掺和山上白土煮食。  相似文献   

4.
祁增年 《养生月刊》2006,27(9):792-793
在安徽省青阳县境九华山有座万年寺,寺内有一具已有360年历史的无瑕和尚“木乃尹”,这位和尚祖籍在河北省宛平县,自幼出家五台山,明万历年间云游天下,20岁来到九华山。他见此地林茂谷幽,风景绮丽,就在东岩上搭草棚为寺,苦心修行,每日刺破手指写血经。山上没粮,他就挖掘山中林下的黄精等草“根”为食,直到126岁时无疾而终。据今人分析,无瑕和尚所以能活到126岁,与山上清新空气,幽静环境和适量活动有关,其中经常食用黄精是重要的长寿因素。黄精,别名鸡头黄精、鸡头眼、黄鸡菜,是百合科植物囊丝黄精的根茎。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林下,灌丛或山…  相似文献   

5.
佛家的高僧经长期修持于圆寂火化后往往在其骨灰中发现“舍利”。这些舍利被视为高僧大德修行有成就的表现。据说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火化得八斛舍利。近时圆寂的五台山净如法师茶毗后得各色舍利五千余颗。笔者没有机会亲眼看见,只能从报刊的报道中得知。据《广东佛教》1991年第5期载,释又琼比丘尼1991年8月25日在双峰寺圆寂,于27日在潮阳灵山寺举行茶毗。次日徒众捡寻骨灰,发现有多处骨灰闪闪发光,黑色、浅天色,如绿豆大的有20多颗、菜籽大的为数更多,都是晶晶发亮,未免令人赞叹不已。据《新民晚报》1993年4月7日载:上海玉佛寺监院师…  相似文献   

6.
《气功》1994,(2)
沈阳一高僧示寂留下五彩舍利子据《法昌》杂志1993年8月号报道,沈阳实胜寺藏传佛教高僧79岁的召乌力吉大喇嘛于1993年5月7日无疾圆寂,火化后遗骨中有珠状物,呈多种颜色,并有红绿、白等色的结晶体数十枚,大的每枚如黄豆粒般,小的则如米粒大小。经专家鉴...  相似文献   

7.
正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讲的那个故事:有个寺院的住持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对他说两个字。第一年,一位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他又说"食劣",第三年,他没等住持开口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中没完没了的抱怨。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舍利子?据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去世火化后,信徒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许许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坚硬如钢的圆形硬物,这就是舍利,俗称舍利子。历来被视为佛门珍宝。舍利,据观察,是一种骨质结晶物,其物质组成结构不详。据说,只有得道高僧圆寂火...  相似文献   

9.
《气功》1998,(1)
第一个在台湾建立密宗道场的贡噶老人于1997年在台北圆寂,享年百岁。老人俗姓申,讳书文,清室后裔。从小习武,办过小学,抗战时曾组织港击队打击日寇。以后解散游击队,从学过苏州针灸家承淡安学医;又归仿佛门,礼藏密噶玛派贡噶大师为师,曾不顾艰险,资持大批供养物品登上海拔近8千米高的贡噶山,并独自在山上闭关3年。1958年转赴台湾,先后在台北、台南创建贡噶精舍、重庆寺贡噶寺等道场。1997年4月11日她患感冒就医,晚间她回到精舍,对众弟子说,她要走了,交代了对她遗体的处理意见及表示将乘愿再来后,她即以软跌坐,在弟子们的…  相似文献   

10.
正生活中,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  相似文献   

11.
《东方养生》2006,(5):126-129
有一种说法,一切的艺术都是源于与时间的对抗,人们为了留住亲人,或是为了使王者永生.画下亲人的容貌,刻下王者的轮廓,修建存放逝者遗体的房屋.于是就有了绘画,有了雕塑.有了建筑……  相似文献   

12.
夜明砂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裕雕 《河南中医》2002,22(2):65-65
夜明砂为蝙蝠的干燥粪便 ,其炮制方法 ,历代医家均有记载。据笔者多年经验比较 ,可归纳为三种 ,即簸扬法、筛选法、淘洗法。簸扬法、筛选法只能除去部分泥砂杂质 ,而淘洗法则利用夜明砂不溶解于水中 ,且夜明砂比泥砂质地轻浮等特性 ,用水进行淘洗 ,效果较好。操作方法如下。第一种方法 :取洗药缸或洗药池一只 ,缸底边装一放水阀。放清水至六分满 ,加入与清水 2∶1之夜明砂 ,轻轻搅拌 2~ 3min ,用捞斗 (孔径为 3~ 5mm)捞出浮悬于水面的夜明砂置箩内 ,缸中剩余物静止 10min后 ,将下面阀门略开 ,使水慢慢流尽 ,再取上层夜明砂置箩内 …  相似文献   

13.
莴苣如玉     
路来森 《养生月刊》2020,41(1):64-65
莴苣如玉,是翠玉,是碧玉,是帝王之玉。据宋人笔记《清波杂志》记载:宋太祖赵匡胤不得志时,曾经跑到卓奄和尚的地里偷食莴苣,卓奄和尚见其非常人,于是慷慨相送。后来,赵匡胤称帝,就在原地修建了"普安道院",以示不忘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14.
《东方养生》2010,(11):62-65
在方丈室里,心广大和尚告诉记者,“等会儿,有位李居士过来,你们可以聊聊,他的经历很有代表性。”话音未落,电话声响起,“说曹操,曹操就到了”。几分钟后,李居士款步进门,燃香拜佛,礼敬过了大和尚,李居士加入了谈话之中。  相似文献   

15.
真灵美妙     
编者按:于君,大连人,自幼酷爱绘画艺术,1960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任美术设计,后任《电影世界》美编。他经过长期刻苦钻研和实践,创作了许多诗、书、画、印,被誉为中国当代"神笔马良"和"艺苑奇人",荣获《世界书画名人》称号。他历尽艰辛,登上我国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峨眉山、千山等圣地,到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五岳考察。他抓住机遇拍摄了大量极为罕见、神奇莫测的《天中真灵》艺术作品,为研究神秘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气功与文化《天中真灵》的云图照片,是我在极其神秘的功态下凭着艺…  相似文献   

16.
九华十景     
正九华山坐落在长江中游,安徽省南部的青阳县境内,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群峰竞秀,山有九十九峰,其中以十王峰最高,海拔达一千三百四十一米,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三年,应青阳县令韦仲堪之邀,来九子山游览时,被其奇峰怪石,姿态非凡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  相似文献   

17.
一、片仔癀片仔癀原是明代一位太医的秘方,以其效著,一片退癀(消炎、消肿)而得名。后因皇室更迭,该太医当了和尚,至万历年间遂落脚漳州璞山岩,片仔癀随之传到福建,距今有四百年之久。当时寺院和尚练武,遇有  相似文献   

18.
读了第四期杂志上任富春老师的《丹田、药物和炼丹》一文后,对其中丹田一说,有些看法,故此请教。文中说:“常人没有丹田”。我以为“丹田是人人都有的。”丹田是丹道家修炼内丹之所在,而修炼内丹是人人可行的,不分贫富贤思。“丹田”作为修丹的部位,并不会修则有,不修则无。修炼内丹说到底是在肉身上修炼。每个修炼者的素质不同,也只是先天的秉赋不同而已,后天的肉身其生理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环分城。丹卿在/J顺脐下一寸三分处,亦名气穴。丹经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黄金鼎’哪此也。至于说修炼者体悟出的…  相似文献   

19.
袁睿 《养生月刊》2009,30(8):734-735
西方大哲学家叔本华说:“苦恼并非外界所注人,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的心底。”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感到有个大蜘蛛干扰他.他想赶走它,但总是办不到,这使他很烦恼。师傅闻知此事,让他在坐禅前先预备一支笔,等蜘蛛来时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以便知道它来自哪里。和尚照办了,等他坐禅完毕,一看原来记号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这个故事说明烦恼来自本身。  相似文献   

20.
趣谈吃醋     
南宋时的《梦粱录》有句话说:“人家每日不缺可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元剧《玉壶香》有“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句,至今流传已700年了。其中的醋是“七件大事”之一、它在古代又叫“苦酒”、“酢”等,以米酿造者叫“米醋”,时间较久的曰“陈醋”。相传,夏代杜康的儿子黑塔随父学造酿酒,有一年他在长江边上开了一个糟坊,用水浸泡酒糟,到了第21天的酉时(即傍晚时分)开缸,竟然香气扑鼻,酸中带甜,独具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