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细胞形态计量对针吸细胞学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细胞形态计量对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乳腺的价值,运用MIPAS-500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仪,对其细胞形态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在量化的26项参数中有14项小细胞型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细胞形态计量尤其是细胞核细胞浆两大结构的计量分析对针吸细胞学鉴别诊断小细胞型乳腺癌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王水才教授主持的一项长达40余年的研究,对近40000例乳腺癌病病例进行了多年大样本观察,分析,总结,以小针头针吸,涂片,瑞-姬双染色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为主要技术方法,分析论证了各种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细胞学诊断特征,为乳腺疾病的细胞学诊断提供了大量鉴别诊断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大礼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709-1711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病理学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7年7月—2010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9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患者乳腺肿块进行穿刺,并收集乳头溢出液进行针吸细胞学病理学诊断。结果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穿刺成功率达到100%,早期乳腺癌诊断率为17.40%,综合诊断正确率达到96.23%。结论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对乳腺疾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是一种微创、高效、安全方便、经济适用的乳腺疾病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龚萍  佟刚强 《海南医学》2012,23(23):107-108
目的 探讨隆胸术后并发症的针吸细胞学特点、鉴别诊断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经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10例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针吸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凝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假体植入者7例,其中有1例于凝胶假体植入术后一年针吸为乳腺癌;3例为自体脂肪注入,均有较特异的形态学特点.结论 针吸细胞学诊断隆胸术后并发症快速、损伤小、操作简便并且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压针穿刺对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诊断应用价值及细胞病理学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8月87例可触及乳腺肿块行一次性10mL负压注射器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比较分析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100%。确诊乳腺癌患者40例,纤维腺瘤患者47例,负压针吸细胞学与术后活检的诊断符合率95.4%,负压针吸细胞学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假阳性4.6%,漏诊率为0。结论负压针穿刺细胞学安全无痛苦,创伤小,单人操作,简单方便,对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术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5~10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乳腺肿大或肿块及乳头溢液1324例患者进行定位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及分型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组织学、CT、超声、钼靶、DNA、微核、结核抗体、CA153肿瘤标志物等对照。结果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不仅对乳腺疾病诊断有重要适用价值,而且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分型诊断有重要价值,特别对鉴别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有否癌变有重要指导意义。穿刺成功率高达100%,早期诊断率16.9%,总诊断准确率高达98.6%,创历史新高。结论乳腺针吸细胞病理学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结果准确等优点,各项技术指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无法取代的,有较高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织学联合细胞学检查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提示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及中央型病灶后65例行内镜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患者细胞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及最终确诊结果.结果 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检查诊断符合率96.77%高于单纯组织学检查78.57%,也高单纯细胞学检查7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联合诊断符合率100%,高于单纯组织学检查,也高单纯细胞学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查联合诊断符合率与细胞学+组织学联合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学联合组织学检查可作为小细胞肺癌基础筛查,符合临床实际,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8.
对83例乳腺肿物患者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乳腺癌30例,良性病变53例,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照,符合率为97.8%。实践证明,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具有方法简便,病人痛苦少,诊断报告及时,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同时对乳腺肿物针吸细胞学检查在显微镜下的主要细胞形态特征,操作中的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乳腺癌针吸细胞学细胞涂片与组织切片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吸细胞学涂片48例,诊断符合者45例,诊断符合率93.75%。结论:乳癌针吸细胞学涂片检查符合率高,且简便、安全、可行,为目前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没有冰冻切片的基层医院针吸细胞学检查为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研究乳腺小细胞癌的形态特点和组织来源。方法用光学显微镜重新观察延边两所医院用细针穿吸细胞学(FNA)诊断的小细胞癌31例,本组细胞学诊断和同例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研究,阐明其组织来源。结果小细胞癌核大小范围:长径8.40~9.18μm、短径7.33~7.90μm。FNA检查中,部分癌细胞比淋巴母细胞还小,类似小淋巴细胞,然而,仔细观察这些细胞大小、形态和染色都有异性型,可以诊断为癌。与组织病理诊断对比,这些小细胞癌中,绝大多数来自乳腺小叶癌、小管癌。结论小细胞癌尽管细胞小,其大小、形态和染色具有异型性,可以诊断为癌;这些细胞大多数来自乳腺小叶癌和小管癌,这些癌并不是一种特殊未分化癌的细胞学表现,而是由乳腺小叶和小叶导管来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2例乳腺印戒细胞癌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印戒细胞癌在大体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组织形态学上有3种结构,印戒样、小管状和小叶样。免疫组化染色中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CK20阴性而CK7和PR阳性,而胃转移性乳腺印戒细胞癌的CK20呈阳性表达而ER、PR和CK7阴性。结论乳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病理分型分析肾细胞癌的CT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36肾细胞癌,术前均做CT检查(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影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例透明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4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1例集合管癌.新的病理分型将颗粒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归入透明细胞癌,此类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相血供相对较少,强化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结论各型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的特异性不强,最终分型仍依靠病理,仔细分析肾癌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恶性小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小细胞肿瘤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以提高恶性小细胞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观察其对检测标记的反应。结果 26例中小细胞癌占6例,HE特点为核染色质密集,染色很深,核仁不明显,多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CK、EMA具有明显特异性。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LCA均为阳性,1例CK部分阳性,其余标记均为有性。滑膜肉瘤4例,Vim、EMA阳性,部分瘤细胞(小多边形细胞)CK阳性。血管外皮瘤3例,部分瘤细胞SMA阳性。横纹肌肉瘤2例,MG、MSA阳性。Ewing肉瘤2例,Vim、CD99(Mic2)阳性。小细胞骨肉瘤-Ewing瘤样型1例,Vim阳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NSE、CHG-A阳性。恶性间皮瘤1例,CEA阳性。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大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尤其对小细胞癌与间叶源性小细胞肿瘤间的鉴别。但间叶源性和/或起源未定的小细胞肿瘤间仅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尚难以准确诊断,还需仔细寻找HE形态特点,结合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必须时做遗传学和基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肾上腺巨大小细胞癌的诊断方法,提高对肾上腺小细胞癌的认识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双侧肾上腺巨大小细胞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随访3月,死于恶液质.结论:肾上腺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若情况允许,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放化疗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观察7例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均为乳腺实性肿物。手术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随访12~27个月,2例出现肺脏转移。乳腺GRCC形态学特点:癌细胞为多角形,细胞边界清楚,可排列成巢团状、条索状或乳头状,超过90%的癌细胞胞质透明或细颗粒状,其内富含淀粉酶不稳定糖原,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CEA、NSE、S-100蛋白、actin、vimentin均(-),约57%ER阳性,约42.9%PR阳性,约28.6%ER&PR阳性。结论: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识,生物学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乳腺GRCC治疗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145例肾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25例,其中20例因肾脏肿瘤较大或有肺转移先行肾动脉栓塞术。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手术探查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4例(71.7%),颗粒细胞癌18例(12.4%),乳头状肾癌5例,混合型癌18例(12.4%)。135例(93.9%)获得随访。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1/70)、56.2%(18/32),27.2%(3/11)。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癌形成发展过程中鳞癌相关抗原 (SCCAg)、癌胚抗原 (CEA)及糖链抗原 (CA15 3)的动态变化 ,为寻找有意义的肺癌早期诊断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经肺叶支气管内灌注甲基胆蒽碘油溶液对 91只Wistar大鼠诱癌 ,分别于灌注后第 2 0d、40d、5 0d、6 0d、70d、80d分批处死动物并取血清。从经病理确诊为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各阶段的动物模型组中各选取 3~ 7例 ,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试验技术 (MEIA)测定血清中SCCAg、CEA、CA15 3的水平。结果 :在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阶段 ,3种标志物均无改变 ;但在早期浸润癌阶段 ,SCCAg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CEA、CA15 3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清SCCAg在肺鳞癌早期即升高 ,表明SCCAg是肺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研究70例良、恶性乳腺病变基底膜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分布;通过对连续切片进行偶氮荧光桃红染色,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肌上皮细胞的改变及其与LN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织基底膜呈连续线状,肌上皮细胞为不连续单层环绕腺泡及导管。乳腺良性病变及原位癌未发生浸润时基底膜完整,肌上皮细胞增生。在浸润乳腺癌中基底膜缺损,缺损程度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各型乳腺癌中均见到癌性肌上皮细胞。在癌性肌上皮细胞附近以及两例恶性肌上皮瘤中基底膜减少或缺失。本研究表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基底膜的分布有助于区别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人类肌上皮细胞参与基底膜的合成,当肌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时,其产生基底膜的功能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病理学分型诊断偏差的原因。方法235例恶性浆膜腔积液标本,行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分型诊断并对积液里常见的转移癌(肺腺癌、肺鳞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卵巢腺癌、胃癌、乳腺癌)进行癌细胞总量等14项细胞形态学指标观察。结果①细胞学分型与病理学分型不符情况:5例中、低分化鳞癌和1例大细胞未分化癌细胞学误诊为腺癌,5例可疑癌胸水及4例可疑癌腹水由于涂片中恶性细胞数量少或癌细胞不典型而未能分型诊断。②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病理类型来源的癌细胞在积液涂片各有一些特点:卵巢癌细胞数量较多且以大细胞群存在(占86.11%),肺腺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及乳腺癌以中、小细胞群为多见;胃癌有表现为单个散在细胞(44.83%),部分病例有成群或成团(55.17%);肺鳞癌多以单个散在为主。结论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及观察指标能较好地鉴别各种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为临床确诊原发恶性肿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86年1月至1996年7月间13例囊性肾细胞癌和同期244例实质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的正确率为76.9%,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达92.3%。核分级和TNM分期较低,肿瘤细胞类型为透明细胞。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较低的肿瘤,应与肾细胞癌囊性坏死等肾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