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曹坚教授等译的WHO编写的《不育夫妇标准检查与诊断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对在我国推广国际标准,推动有美研究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笔者以其中男性不育的检查与诊断标准为依据,主编出版了中西医结合性质的《男性不育诊疗手册》。当准备续写女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在基层医疗二型糖尿病人中,阳痿的普遍性、相互关联、患者态度和寻求治疗的行为。我们将一份结构性匿名自填问卷发放到十所普通科门诊诊所进行横断性调查。在603位参与者(91%回应率)中,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作定义之阳痿的普遍性为79.1%。多数参与者患轻度阳痿(28.9%),随后为轻至中度阳痿(27.9%)、中度阳痿(13.4%)及严重阳痿(9%)。接近55%的阳痿患者并不自觉患有此症。少于10%的患者曾寻求医生治疗,76.1%的参与者表示若被确诊为阳痿,会期望得到医生治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医生治理是临床评估(41.7%),其次是治理潜在因素(37.8%)、转介专科医生(27.5%)、教育(23.9%)、处方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16.9%),及转介辅导服务(6.7%)。与诊断阳痿最密切关联的因素是自觉患有阳痿(OR=90.49(20.00—409.48,P〈0.001))、以及较年长的组别(OR=1.043(1.011-1.076,P=0.008))。总体而言,阳痿在二型糖尿病人中非常普遍。其中大部分病人如患上阳痿都希望得到医生救治,但只有少数会真正提出此要求。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结构性问卷筛选二型糖尿病人中的阳痿患者,有助于找出未被诊断的阳痿个案。  相似文献   

3.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急性肾衰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早期预测和诊断急性肾衰竭(ARF)中是否优于血清肌酐(Scr)。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103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资料,每例患者每天采集血标本。同时应用酶法测Scr水平;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cystatin C水平;用Cockroft-Gauh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ARF运用ADQI的RIFLE标准进行诊断(R:Scr升高≥50%基础值,I:Scr升高≥100%基础值,F:Scr升高≥200%基础值,L:肾功能丧失;E:终末期肾脏病ESRD);同时ARF也按cystatin C升高≥50%、≥100%和≥200%的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27(26.2%)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ARF,其中15例经历R标准,18例经历I标准,9例经历F标准,3例经历LE标准。其余76例没有发生AR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ARF患者的cystatinC较非ARF患者显著升高(P〈0.01),ARF患者的cystatin C与Scr(r=0.747,P〈0.01)、(cystatinC)^-1与eGFR(R=0.815,P〈0.01)呈明显线性相关。分别按照cystatin C和Scr两种方法诊断ARF,不同程度ARF诊断的中位时间是:R标准的15例患者分别为2d(1~4d)和3d(2~6d)(P=0.011);Ⅰ标准18例患者分别为4d(1~8d)和5.5d(2~10d)(P=0.006);F标准的9例患者分别为5d(3~lld)和6d(3~13d)(P=0.02)。ROC分析证实cystatinC在ARF诊断中的准确性高,曲线下面积为0.995,95%可信区间为0.984~1.006(P〈0.001)。当以cystatin C升高≥50%时作为ARF的诊断截点时,cystatin C在ARF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96%。结论 cystatin C可以作为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指标:cystatin C在ARF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更早,可作为ARF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建立肛肠疾病肛周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在无金标准情况下进行诊断试验方法及感染率、灵敏度、特异性的估计,我们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在武汉市不同规模的5家医院调查、收集资料,采取聚类分析法对术后切口部位主要症状指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新的诊断标准,并将新建的《肛肠疾病肛周切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中的“深部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显示,新建诊断标准与卫生部现行的诊断标准比较,新建诊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9.36%和86.43%;两种诊断标准经一致性检验(Kappa=0.70,P=0.04〈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与卫生部现行的“深部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比较,新建的诊断标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较好,表明新建的《肛肠疾病肛周切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能达到临床应用水准。为其他污染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与监测提供了适宜、科学的参考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与病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哲  王全平 《颈腰痛杂志》1997,18(3):204-206
随着现代先进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如CT、MRI,脊柱韧带骨化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特别是对脊柱后纵韧带骨化(OPI,I,)及脊柱黄韧带骨化(OYL)的临床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日益深入。然而至今为止,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现就近年来有关脊柱韧带骨化(包括0-PI,I。与()YI,)的发病与病理研究现况作一简要综述:1脊柱韧带骨化的发病机理有关脊柱韧带骨化发病机理的文献报道较多,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盈.且损伤或椎间盘突出1.l.且损伤即局部力学因素所致的脊柱韧带损伤后引起骨化【门,在…  相似文献   

6.
卫杰  赵平  周卫  邢华雄 《中国骨伤》2008,21(6):411-413
目的:探讨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指标屈曲伸直比(flexion—extension ratio,FER)诊断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的可靠性。方法:根据诊断性研究方案,选择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患者73例和对照者86例,测量屈伸运动时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指标屈曲伸直比,用SPSS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屈曲伸直比诊断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最佳临界值,计算屈曲伸直比诊断慢性腰背痛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FER≥0.68为慢性腰背痛,FER〈0.68为无慢性腰背痛标准,屈曲伸直比对慢性腰背痛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1%,95.3%,87.4%。结论:表面肌电指标屈曲伸直比诊断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可作为慢性腰背痛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发源于西方的医学自19世纪起把包括阳痿在内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归因于性欲过度或淋病所致的严重的精阜和后尿道病变,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将其独立出来进行专门研究。随着对阴茎勃起机制、阴茎血流动力学及药物学的研究和各种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对阳痿的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都在不断向纵深发展。1概念阳痿是中西医通用的病名,“阳痿”和“阳萎”是同意词(本文统一用“阳痿”),前者多见于中医书刊,后者多见于西医书刊。何谓阳屡,不仅中西医学的定义稍有差异,仅西医学对阳痿的定义也各家不一,尚无统一的标准。在性学或男科学专家中,美国…  相似文献   

8.
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6例MRI显示有脊髓压迫患者。(1)确定脊髓的压迫程度;(2)根据X线片确定颈椎的稳定性;(3)对临床症状进行JOA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脊髓压迫:I度12例,Ⅱ度31例,Ⅲ度38例,Ⅳ度25例。临床症状:严重1例,重度18例,中度20例,轻度38例,无症状29例。106例中有29例不能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结论: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不能单独依靠MRI表现,MRI表现必需与症状和体征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细胞学分析和膀胱镜对恶性血尿诊断的临床有效性及应用价值,为建立或完善恶性血尿病因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例正常人通过FISH技术检测9号染色体p16位点、3号染色体、7号染色体及17号染色体的变异情况,建立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的方法学平台及标准检测方法同时确立阈值。同时收集100例血尿患者晨尿同步进行细胞学分析、膀胱镜检查及FISH检测。以组织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为金标准,评估FISH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及与膀胱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结果:FISH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特异度为86.1%,敏感度为89.1%;尿细胞学诊断的特异度为97.2%,敏感度为23.4%。两者相比,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尿细胞学相比,FISH在恶性血尿病因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相似的特异度,同时无创快速,可作为筛查和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18F-FDGPET-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ehrane、CBM和CNKI数据库相关文献.根据QUADAS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MetaDisc软件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结果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8F-FDGPET—CT对胃癌原发灶诊断的敏感度为0.921(95%CI:0.871—0.956),特异度为0.895(95%CI:0.785—0.960),阳性似然比为5.12(95%CI:2.69~9.73),阴性似然比为0.13(95%CI:0.08—0.20),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0;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0.613(95%CI:O.555-0.668),特异度为0.986(95%CI:0.960~0.997),阳性似然比为11.68(95%CI:5.52—24.73),阴性似然比为0.36(95%CI:0.24~0.55),AUC为0.9343;对远处转移灶诊断的敏感度为0.792(95%CI:0.703~0.865),特异度为0.976(95%CI:0.951~0.990),阳性似然比为16.70(95%CI:9.00~39.97),阴性似然比为0.26(95%CI:0.18—0.39),AUC为0.9454。结论。18F-FDGPET-CT应用于胃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据《J Hosp Infect》2013年3月报道】题:多中心监测研究-爱尔兰ICU用HELICS标准来诊断导管相关性感染(作者Conrick-Martin I等)
  近年来,国际上主张用导管相关性感染(CRI)作为衡量医疗保健质量的指标。然而爱尔兰重症监护中心(ICU)目前还没有国家CRI监测计划以及统一的CRI诊断标准。所以,为了探索国家CRI监测的可行性,爱尔兰都柏林圣母玛利亚医院的研究者在9所爱尔兰ICU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多中心CRI监测,并使用HELICS标准作为CRI 诊断标准。该标准将CRI划分为三类,即CRI1、CRI2和CRI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手术方式建立动静脉血管内瘘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端端及端侧血管吻合术建立标准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总结130例次动静脉标准内瘘的使用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其中血管端端吻合术组(I组)42例,端侧吻合术组(Ⅱ组)88例。结果:Ⅱ组血管内瘘使用时间≥3年占65.91%,明显优于I组(P<0.01);I组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其他常见并发症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端侧吻合术建立动静脉内瘘优于端端吻合术组,是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PET/CT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疑似乳腺癌病人进行PET/CT检查,定性分析肿瘤病灶、淋巴结摄取氟脱氧葡萄糖(FDG)的程度,半定量测量标准摄取值(SUV),根据乳腺和淋巴结的FDG摄取强度诊断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检验SUV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丝分裂计数的关联性。结果: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精确度分别为92.6%、100%、93.9%和82.3%、90%、85.2%;SUV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丝分裂计数显著相关(P〈0.05);诊断乳腺癌的Kappa指数=0.835,μ=8.48,(P〈0.01)。结论: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提供乳腺癌在活体内的多方面生物学信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新辅助化疗提供参考,弥补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影像学提高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及影像学诊断的认识。方法:总结42例(64髋)双侧股骨头行X线片、CT和低场MRI检查,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和敏感性对照。结果:参照Froberg等^[1] 提出的六期分期标准,I-V期MRI检出率100%,CT65.6%,X线片56.2%,诊断早期ANFH(I、Ⅱ、Ⅲ期)MRI诊断59髋,CT诊断37髋,X线诊断31髋。结论:MRI诊断早期ANFH病变是敏感的,对照分期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严重多发伤致MODS分期诊断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分期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严重多发伤(ISS>20分)所致的MODS 132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根据MODS分期诊断标准(庐山会议),死亡的27例(24.7%)中,I期1例(3.9%),II期7例(15.6%),III期9例(45%),IV期10例(90.9%)。其分期不同预后不同。MODS的发生率随着高分值伤情程度的增加而递增,功能衰竭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MODS的分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对MODS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0岁,全身多处被热水泥烫伤,伤后在外院曾行清创包扎及抗休克处理,伤后3d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2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05mmHg(1mmHg=0.133kPa),患者意识清楚,无呼吸困难。诊断:(1)烫伤总面积75%,其中深Ⅱ度15%、Ⅲ度60%TBSA。(2)双眼烧伤。(3)高血压。入院后继续行抗休克、抗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腺相关病毒(AAV)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组)、慢性脑缺血1月组(11组)、慢性脑缺血3月组(13组)、基因治疗1月组(G1组)和基因治疗3月组(G3组)。SH组、11组及13组大鼠小脑延髓池注射生理盐水10μl,1周后I1组和I3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并分别观察1个月或3个月,SH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G1组和G3组小脑延髓池注射重组HO-1基因AAV,1周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分别观察1个月或3个月。跳台法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HO-1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海马HO-1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组比较,I1组、I3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I1组、I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1组学习能力下降(P〉0.05)。G1组学习、记忆能力强于I1组,G3组学习、记忆能力强于I3组(P〈0.05),G1组、G3组间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组、I1组、I3组海马有少量散在的HO-1蛋白表达和HO-1mRNA(390bp)基础表达。G1组和G3组海马HO-1蛋白和HO-1mRNA表达高于SH组、I1组和I3组(P〈0.05)。结论 小脑延髓池注射重组HO-1基因AVV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国际尿控学会(ICS)1998、2000、2004年标准在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FBOO)中诊断的价值,比较排尿过程能量消耗曲线(VELC)及参数最小能量损耗比(minELR)和最大尿流率(Omax)时的女性能量损耗系数(FVELIQmax)与ICS标准的差异。方法:通过女性下尿路症状评分(FLUTSSS)、尿动力学检查和VELC,从171例下尿路症状患者中筛选出54例经膀胱镜检查有膀胱颈明显梗阻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手术,并于电切术后3个月和1年复查FLUTSSS、尿动力学和VELC,以术前情况为有FBOO,以术后3个月和1年情况为无FBOO,评估ICS1998、2000、2004年FBOO诊断标准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求minELR和FVELIomx在诊断FBOO的CUT—OFF值和他们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术后3个月与1年患者的FI.UTS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Qmax明显改善。在本组中,以ICS1998年标准诊断FBOO的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2.0%;以2000年标准诊断FBOO的灵敏度为29.6%,特异度为88.9%;以2004年标准诊断FBOO的灵敏度为27.8%,特异度为89.8%。minELR诊断FBOO的CUTOFF值为≥80%,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6.3%。FVELIQmax;诊断FBOO的CUT—OFF值为≥9.5,其灵敏度为75.9%,特异度为69.4%。结论:在ICS的三个标准中以1998年标准较好,其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62.0%。而2000和2004标准虽然特异度有所提高,但灵敏度均低于30%。VELC诊断FBOO时曲线形态上表现为下斜坡型曲线。VELC的参数minELR和FVELIQmax在诊断FBOO时有良好的价值,其中minELR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FVELIQmax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高于ICS的1998年标准。VELC在诊断FBOO方面可能优于现有的尿动力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含直肠肛管粘膜保护剂的复方角菜酸酯(太宁栓)治疗I、Ⅱ度内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无对照的研究方法,全国287例医疗单位5348例病人参加了本研究。全部病人均确诊为I、Ⅱ度内痔后使用太宁栓,分别在使用2、6天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在治疗2天后,病人的便血、局部不适、肛门分泌物、局部瘙痒、脱出等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达35.34%(1890/5348)。(2)治疗6天后,显效率高达87.21%,有效率达11.57%,无效率仅为1.22%。(3)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占1.58%,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行缓解。结论:太宁栓对I、Ⅱ度内痔的治疗有明确的疗效,未见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大鼠肝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IP)中的作用。方法:131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IP组及假手术(S)组,观察术后2h,24h及1周后血浆NO,AST及ALT以及大鼠死亡率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血浆NO IP组在术后即升高,3个时段均明显高于S组(P<0.05,P<0.01,P<0.05);I/R组在2h后低于S组(P<0.05),24h与S组无显著差异(P>0.05),1周时高于S组(P<0.05);IP组于2h(P<0.01)及24h(P<0.01)时均高于I/R组。(2)ALT IP组及I/R组在2h(P<0.05)及24h(P<0.01)时均高于S组;IP组显著低于I/R组(P<0.05);1周时IP组与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R组显著高于IP组(P<0.05)及S组(P<0.01)。(3)IP组及I/R组血浆NO与ALT呈负相关(P<0.01,P<0.05)。(4)肝脏病理改变IP组较I/R组为烃。(5)术后2h及累计动物死亡率I/R组显著高于S组及IP组(P<0.05),而IP组与S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P对肝脏I/R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血浆NO升高有关,NO升高的峰值提前在经典IP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