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芳  杨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4):3404-3405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以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2007年269例ICU患者躁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69例中不能耐受气管导管106例,伤口疼痛68例,不能耐受尿管66例,脑出血及脑外伤术后患者29例。结论:分析引起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伤后容易出现躁动不安,躁动会加重颅内出血及颅内压,使病情加重。而引起躁动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有颅内因素,包括:血肿增大、颅内高压、脑水肿;非颅内因素包括:休克、气道阻塞、尿潴留、大小便失禁、脑外伤恢复期。而临床上颅内因素采取手术治疗及特殊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柳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95-97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可以引起细菌感染。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们对16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张亚琴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54-954
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也是脑出血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诱因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可减少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降低其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现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180例脑出血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的3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脑外科监护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美定  王冬梅  刘红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97-1798
躁动在脑外科监护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躁动这一常见而有容易被人忽视的临床现象对脑外科监护室(尤其是开颅术后)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躁动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对我科2005年8月~2007年8月临床表现有躁动的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各类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3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血液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合并脑出血患者存在病情危重、发病初期不能活动、躁动、忧虑等症状,透析期间需调整抗凝剂、血流量和脱水量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做好人员管理、患者准备、环境管理、脑出血的特殊管理、饮食及康复管理,是确保脑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78例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颅内和颅外两方面的因素。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加强安全防护,加强专业护理水平,予以舒适护理等。认为细致观察病情,用评判性思维分析躁动的原因和对症护理能有效缓解躁动患者的症状,减轻痛苦,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科4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45例躁动患者经及时处理,病情稳定后安返病房.麻醉用药、术后不良刺激、在麻醉状态下行导尿术、吸入麻醉药等是患者产生躁动的原因,应给予心理护理、药物预防等相应护理措施.结论 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了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原因包括病情转危,病情转归,额叶挫伤,气道不适、不畅,休克,尿道不适、不畅,高热,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等.认为密切观察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2009年8月间65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因素、手术因素和患者本身以及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结论: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可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躁动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有资料显示,它可使患者血压升高、血肿扩大、并发症增多,使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增加,严重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由于躁动的护理方法涉及到约束及尊重患者的完整及权利㈤,这更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从而引发了现代护理工作者的思索与探讨。笔者查询了6年来脑卒中患者躁动护理方面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了脑卒中患者躁动的原因,探索脑卒中患者躁动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