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蠡沟穴出于《灵枢·经脉》篇,其定位为“去内踝五寸”。后世的《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等著作亦同,均未说清定位在内踝上五寸的具体部位。现代针灸文献对蠡沟穴的定位主要有三种说法:(1)定在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2)定在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3)定在内踝尖上5寸,胫骨后缘。以上说法,我们认为第一种说法较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阴交(San yinjiao) 归经 穴属足太阴脾经;交会穴之一,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定位 正坐或侧卧,在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刺法0.5-1寸,可灸;穴位注射;电针;皮下埋针。  相似文献   

3.
足三里穴进针角度和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针刺足三里穴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用80只成人下肢标本,按国颁标准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到骨间膜的深度为(2.22±0.31)cm,到胫骨后肌后缘的深度为(4.42±0.53)cm;在骨间膜浅层可刺中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扇形分支.针体穿过胫骨后肌后可触及含有胫神经和胫后血管粗大的血管神经束.结论针刺足三里穴的适宜深度为2.22 cm,最大深度为4.42 cm.穴位注射时直刺或略偏胫骨方向,接近与胫骨内侧面平行进针,同时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5 cm较为安全.犊鼻下3寸,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的体表定位点,也是值得临床尝试的有效刺激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穴位手法将气滞血瘀达到通经络,改善血循环,气血运行通畅.方法:在两腿双下肢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三阴交穴,直刺1~1.5寸,或注入解经药物阿托品0.5mg.结果:使痛经病人很快康复.结论:此方法不仅对痛经有直接作用,对于小肠痉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正膻中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  相似文献   

6.
太溪(Tai xi) 归经 穴属足少阴肾经,为本经原穴。 定位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取法 正坐或仰卧,在内踝后缘与跟腱的中间,平内踝高点处取穴。 刺法直刺0.5-0.8寸。  相似文献   

7.
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果:腰段夹脊穴区,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35.77±5.86)mm,针尖可触及关节突关节及其毗邻的骨纤维管、骨纤维孔,刺激穿行其中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0.3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均为(32.89±4.79)mm,旁开0.5寸进针,针尖可触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近椎板骨膜横穿骶棘肌处,旁开0.3寸处进针,针体进入上位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终末支及伴行血管由深层穿骶棘肌、胸腰筋膜裂隙浅出皮下处.结论: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和0.3寸处均有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分布,可将夹脊穴视为棘突下旁开0.3~1寸的穴区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0例)和药物组(60例).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内麻点(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约0.5寸处)治疗,药物组给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AS)...  相似文献   

9.
蠡沟、中都皆属足厥阴肝經之腧穴。《针灸甲乙經》載“蠡沟在足内踝上五寸”;“中都在内踝上七寸(骨行)骨中”。但是,近代各针灸书籍对此二穴位置之描述颇为悬殊。这不仅国内許多学者的观点各异,而且在研究皇汉医学的日人亦众說粉耘;同时在各种针灸模型和针灸挂图上也多相互矛盾,致使初学者有莫衷一是的感觉。因此有必要对此問题加以考証。  相似文献   

10.
《湖南中医杂志》2020,(1):111-111,148
膻中膻中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疾病。可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部内侧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为主治妇科病常用穴。妇女由于月经、胎产、哺乳等,以血为用,又易耗血,因此,情绪易于激动,肝气容易郁滞,从而出现肝血不足。  相似文献   

11.
浅析蠡沟穴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主穴:取患侧局部(面部肌肉痉挛部位)阿是穴;配穴:印堂,患侧阳白、四白.阿是穴进针深度约为0.1 ~0.2寸,印堂、阳白、四白,直刺破皮后斜向下颌方向刺入约0.5~1.0寸.结果:有效率88.33%.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可使面部经脉气血畅达,痉挛自止.  相似文献   

13.
四肢骨折疼痛是由于骨折后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随之炎症介质及致痛物质释放引起疼痛。内麻点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后缘1.5寸处,即内踝最高点上7寸,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用于疼痛的治疗。2010-01—2011-02,我们采用水针于内麻点穴位注射治疗四肢骨折后疼痛患者50例,并分别与采用毫针针刺疗法治疗和西药口服治疗各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颈部诱发头痛的疼痛激惹点定位,微调"项四穴"针刺进针点方案。方法:解剖尸体枕项部标本5具10侧,确定"项四穴"(天柱、风池、完骨、天牖)针刺路径。穴位针刺路径染色,枕项部层次解剖;以枕骨粗隆为原点,以上项线水平投影为横坐标,以后正中线水平投影为纵坐标,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测量"项四穴"和疼痛解剖激惹点的水平投影坐标,分析二者空间位置关系,微调"项四穴"进针点定位。结果:"项四穴"进针点可微调至6个针刺刺激点:(1)天柱Ⅰ刺激点,即平天柱穴旁开后正中线约0.5寸处,直刺。(2)天柱Ⅱ刺激点,即颅底水平旁开后正中线约0.6寸处,直刺。(3)天柱Ⅲ刺激点,即天柱穴下移0.6寸,后正中线旁开1.3寸处,直刺;或者天柱穴体表定位不变,向正下方斜刺。(4)风池Ⅰ刺激点,即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结合部凹陷上方平颅底水平,约后正中线旁开2.25寸,沿颅底向鼻尖下方斜刺。(5)完骨Ⅰ刺激点,完骨穴向上移0.7寸,即乳突后根部与颅底结合处下缘,沿骨面直刺;(6)天牗Ⅰ刺激点,即天牖穴下0.7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操作与针刺路径同天牖穴。结论:颈源性头痛与枕项部疼痛激惹点密切相关,可将"项四穴"分别微调至天柱Ⅰ、Ⅱ、Ⅲ,完骨Ⅰ,风池Ⅰ,天牗Ⅰ刺激点进行针刺治疗,可能通过针至病所,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5.
案一、韩××,3岁,生下不足月就患左例小儿鞘膜积液,包头二医院嘱其做手术。病侧睾丸长径2.7时,横径1.5时,针双侧蠡沟顺径而平刺7分许,再取关元、归来穴(双侧);直刺1寸,均使提插捻转泻法,蠡沟留针30分钟,余不留针,留针15分时行针一  相似文献   

16.
三阴交穴又名"太阴"、"承命"、"下三里"穴,位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3寸处,属足太阴脾经输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脾主中,肾肝主下,中下焦一穴可以尽之."说的即是三阴交穴是统治脾肝肾三阴经所主病证.笔者学习南京中医药大学博3生导师李忠仁教授取穴经验,在临床中应用三阴交穴为主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处方 1 取其门、其角及其正 3穴。其门穴位于手背 ,在桡骨上缘、手腕横纹正中央上 2寸靠内侧 1寸处 ;其角穴在其门穴直上 2寸 ;其正穴在其角穴直上 2寸。主治 :痔疮痛 ,痔疮出血 ,大便脱肛 (另可治子宫炎、卵巢炎、腹膜炎、尿道炎、膀胱炎 )。针刺法 :直刺无效 ,应斜刺 ,由桡骨上缘以 1 5°向外斜刺 1 .5寸。图 1 处方一图 2 处方二 处方 2 取上俞穴、下俞穴、双奇、正阳、三权、三灵、三弼、木枝、木陵、火灵等穴。上俞穴在委中外开5分 ;下俞穴在委中内开 5分 ;双奇穴在委中穴之两侧 ;正阳穴分为 3穴 ,正阳二穴在委中直下 2寸 ,正阳一…  相似文献   

18.
一、取穴:取穴为两点、一透、一交叉。两点是取双侧合谷;一透是阳白透鱼腰;一交叉是地仓透下关与颊车透四白。二、操作方法:用1.5寸毫针,针尖向上(针柄与第二掌骨夹角为75°)刺双侧合谷穴,针感达肩部以上为佳。用2寸毫针直刺阳白穴,当针刺入皮下后向上扳倒针柄透刺至鱼腰穴。用5寸毫针直刺颊车穴,当针刺入2分后扳倒钵柄横刺至四白穴。用5寸毫针直刺入地仓穴,当针刺入表皮与口腔内粘膜1/2时扳倒针柄横刺至下关穴。运针时用捻转提插手法,新病采用泻法,久病采用补法。刺双合谷穴术者用双手同时运针,刺面  相似文献   

19.
<正> 闪电穴为经外奇穴,针刺感似如闪电故名。有上闪电穴与下闪电穴之分。临床治疗肢节疼痛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取穴上闪电穴在喉头结节正中旁开三寸,外斜下一寸处。在胸锁乳头肌的后缘,相当于耳垂端向下引垂直线和胸锁乳头肌后缘交点处.下闪电穴在第二十一椎旁开六寸,即膀胱经  相似文献   

20.
雪吻 《家庭中医药》2007,14(3):32-33
取穴 仰卧或正坐垂足,在内踝高点向上7厘米,胫骨肉侧面后缘处取穴(见图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