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松龄血脉康降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松龄血脉康降压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每次3粒,3次/d,共4周。ABPM用药前后24h血压变化情况。结果:松龄血脉康治疗后24h血压显著下降(P<0.05),降低舒张压优于收缩压,总有效率为81.2%。白天与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致相等,仍保持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论:松龄血脉康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较为理想的一种有效而无副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卡托普利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托普利和贝那普利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国外研究表明,两药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但对两种药物的降压谷/峰比值进行比较很少报道。本研究对两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卡托普利和贝那普利治疗8周并比较其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压的谷/峰比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 (Benazepril)的降压疗效。方法 :服用安慰剂 10~ 14天后服用贝那普利 (10~ 2 0 )mg/d ,上午 8时顿服 ,总疗程 4周。共治疗观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 2 5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2 4h血压。结果 :4周后 2 4h平均血压 ,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 ,血压负荷值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1) ,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的谷 /峰比值分别降低 5 4 1%和 6 5 6 %。结论 :贝那普利每日 1次投药能有效的控制轻、中度EH患者 2 4h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疗效和安全及对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同时测定降压谷峰比值,方法L:30例轻、中度EH患者,有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起始服用卡维地洛10mg/天,每周随访一次,据疗效调整药物剂量,服用8周,服药前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0例EH患者中19例需要20mg/天,8例需30mg/天,30例需40mg/天。治疗8周后,显效率87%,有效率13%,总有效率100%,与治疗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19%和22%,治疗前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小于10%,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治疗后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大于10%,即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心率减慢,但在正常范围,第五周开始稳定,降压谷峰SBP64%,DBP66%,卡维地洛长期给不良反应轻,对白细胞,糖类、脂类代谢,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卡维地洛长期治疗EH安全,疗效显著,对恢复EH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ABPM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治以及与之有关的心血管意外事件优于办公室随测血压(OBP),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24小时动态血压的波动规律,比较OBP与ABPM的测压效果,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进行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结合White的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ABPM的血压数值为日间>18.7/12.0kPa,夜间>16.0/10.7kPa,所测血压次数≥50%。随机选择高血压病患者30例(实验组),年龄24~72岁,平均42.7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并选择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64例,经服用吲哒帕胺片4周后,观察其降压疗效及对T/P比值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降压显效59.3%,有效28.12%,总有效率87.5%。SBP及DBP的T/P比值分别为0.69和0.64。结论:吲哒帕胺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确切,其24小时降压平稳,符合美国FDA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高血压患病率18.8%,共有1.6亿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高血压的防治处于低水平。如何评估长期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情况,以提高控制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Monitoring,ABPM)方法观察门诊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并与体检所测诊室血压(CBP)参照分析,评估抗高血压治疗的效果,提供调整治疗的依据,指导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波依定的降压疗效,选用波依定5mg/d口服4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8例,并用动态血压监测用药前后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呈白天高、夜间低的变化规律;②波依定的降压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对昼夜血压均有平稳的降压作用;③动态血压监测具有重复性好,病人易接受,观察疗效安全、准确、科学等优点。表明波依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钙离子拮抗剂类的抗高血压药物。 相似文献
10.
生物体都有24小时的生物节律,人类的血压也一直在波动着,其变化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特征[1],正常人凌晨6:00 8:00血压急骤上升,白昼血压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下午4:00-6:00血压又上升,而后又缓慢下降趋势,0:00-3:00血压处于最低谷,以后又呈上升倾向,一般以夜间血压比白天下降幅度≥10%,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呈双峰一谷型,称之为"勺型"血压.这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适用机体的活动和保护心血管正常结构与功能是有益的.若夜间血压下降的趋势变小,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夜间下降<10%,表示昼夜节律异常,称之为"非勺型"血压.血压的波动受体力、脑力活动改变的控制,并受交感迷走神经平衡昼夜节律性变化的影响,还受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监测比偶测血压能提供更可靠的血压测值,显示与高血压靶器官并发症有更密切的关系.动态血压监测在一日内可提供很多个血压测值,可全面地反映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血压变化,更准确地诊断高血压,有助于决定治疗、选择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68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所有患者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日间血压明显高于夜间(P<0.05),其中以上午6—12小时血压为高,且此时心电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昼夜血压变化、左室肥厚及其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6 6例心衰患者按心功能分为 A组 (心功能 级 ) 36例 ,B组 (心功能 级、 级 ) 30例 ,作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ABPM)、超声心动图 ,并按 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 (L VMI)。结果 :A、B两组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分别 5 8.6%、86 .7% (P<0 .0 1) ,B组比 A组有较高的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 ,以及明显增大的 L VMI。结论 :心衰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有明显变化 ,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左室肥厚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相关。ABPM监测、左室肥厚测定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利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导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利用24 h ABPM仪对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时进行临床监测,根据血压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对照组未采用监测的治疗方案,患者出现不适时随机测量血压,调整临床用药。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ABPM指导临床降压治疗较常规治疗血压控制平稳、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方法:对45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和27例高血压无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白天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脑卒中组较无脑卒中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负荷值,两者均呈非杓型,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脑卒中患者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昼夜节律消失严重。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监测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糖尿病患者中是一种重要的、有价值的诊断手段,其在临床及研究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ABPM与诊室偶测血压相比,可全面地反映不同环境下血压及心率的变化。ABPM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工具。ABPM能够提供血压完整的波动曲线,选择适合患者血压特点的药物,更好地控制血压,对及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预后,减缓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减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过程中夜间频繁测量血压是否会对老年受查者睡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干扰夜间血压的真实变化,使血压昼夜节律曲线产生偏移等结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210医院干部病房于2010年3月至2012午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患者入院后行两次ABPM检查:第一次行ABPM检查夜眠前不予药物干预睡眠(干预前组),第二次行ABPM检查于睡眠前给予阿普唑仑O.8mg口服(干预后组)以模拟不受夜间ABPM干扰的睡眠情况。记录干预前后两次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干预前后血压昼夜形态(杓型、非杓型、反杓型、深杓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RR),夜间舒张压下降率(NDBPRR),晨峰血压(MBPS),起床后2h内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BPL),舒张压负荷值(nDB.PL)。结果患者两次行ABPM检查,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在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NSBPRR、NDBPRR、晨问收缩压均值、nSBP—SD、nSBPL、nDBP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PM检查过程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从而造成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昼夜血压形态出现偏差、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夜间血压负荷值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干预,对照组接受药物和常规护理治疗.干预后1、3、6个月末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于预组和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在进行控制1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控制,且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3、6个月末时,干预组患者血压仍然得到较好控制,而对照组患者血压有所升高,两组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连续护理联合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左室肥厚(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无左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法统计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参数,并对合并SMI进行诊断,分析高血压患者SMI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药物应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检出31例SMI,而对照组仅19例,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8例患者的血压正常,对照组有42例保持正常,并且合并SMI患者昼夜心率明显高于无SMI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昼夜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性LVH患者SMI发作率较高,采用动态血压联合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可提高SMI的临床诊断能力,实现SMI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