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伴宽QRS波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120例房颤合并宽QRS波群心电图患者。经体表心电图Ⅰ、aVF导联目测心电轴,分析RR间期变化的范围、QRS波群形态及心室率。结果120例中房颤合并室早或室速54例;房颤合并室内差传66例。30例存在无人区电轴者均为房颤合并室早或室速。66例房颤合并室内差传者无一例出现无人区电轴。结论房颤合并宽QRS波伴无人区电轴时,提示房颤合并室早或室速,无人区电轴可作为房颤合并室早或室内差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许多学者视右心室为一个孤立的几乎多余的结构。然近年来逐渐积累的实验和临床资料不支持上述观点,人们开始注意各种疾病时右心室及其功能状态的改变。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非侵入性评价方法。一、心电图QRS综合波是左心室和右心室所产生电力的综合结果,通常左室除极指向左后方,右室除极指向右前方,正常情况下左室电力占优势。从向量角度看,左心室肥厚倾向于夸大正常的左室优势,而右心室肥厚趋于抵销这种左室优势。由于正常的左室电力较右室强好几倍,右心室电力必须有相当的增加方能抗衡或取消左心室的优势,因此心电图检测右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很低。最近Murphy对323例男子用尸检结果作对照评价10项常用心电图右心室肥厚标准的敏感性,发现V_5或V_6的R/S≤1敏感性最高,为23%,电轴右偏> 90°为14%,Rv_1≥7mm和V_1R/S>1伴Rv_1>5mm的敏感性均不到10%。他们建议采用V_5或V_6的R/s≤1,Sv_5或V_6≥7mm,电轴右偏> 90°和肺型P波(Ⅱ、Ⅲ和aVF中P波呈尖峰状且高度>2.5mm)四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来诊断右心室肥厚,此时敏感性为43%,特异性为83%。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诊断左房增大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窦性心律109例、持续性房颤313例的各种心脏疾病患者参照UCG检查,探讨ECG诊断左房增大的价值及左房增大与房颤的关系.P波诊断左房增大的3项指标(P波时间>110ms、P波切迹双峰间距≥40ms、PTFv_1<一30mm·ms)的敏感性较低(58%-71%),但特异性高(83%—94%),其中PTFv_1的诊断价值最大.ECG对诊断左房增大仍不失为有用方法.左房增大程度与并发房颤的比例在风心病有密切关系,但在非风心病则否.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伴短联律间期宽QRS波散点图的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房颤伴不同起源宽QRS波的心电散点图图形特征。方法对77例房颤及房颤伴短联律间期宽QRS波的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并制作每份病例24 h心电散点图。按照动态心电图诊断,将纳入病例分为房颤组、房颤伴室性早搏组(简称室早组)、房颤伴差异性传导组(简称差传组)、房颤伴预激组(简称预激组),观察各组图形特征。结果房颤组42例、室早组20例、差传组14例、预激组1例。全部病例均呈现有扇形散点图图形,各组又都存在特异性的图形,室早组有房室分离的图形特征,差传组有联律间期"趋短的"图形特征,预激具有经旁道连续房室传导的图形特征。结论在动态心电图中,不同原因导致的频发短联律间期宽QRS波具有不同的心电散点图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简称差传)的Lorenz-RR散点图(简称散点图)特征及差异。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颤伴室早的190例患者的散点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诊断为房颤伴差传的74例患者的散点图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散点图图形特征。结果 整体散点图特征,差传组全部74例均呈宽QRS波点集被完全覆盖的扇形;室早组共190例,其中有93例与差传组类似,有43例呈宽QRS波及其前点点集、房颤扇形各自分离的“三分布”特征,有54例呈宽QRS波点集近端插入到扇形区域内、远端与扇形区域分离的特征。局部散点图特征,差传组全部74例均呈宽QRS波点集沿房颤扇形边界区域分布的特征;室早组中与差传组有类似散点图的93例中,有59例仍与差传组表现类似,30例室早点集远离房颤扇形边界区域朝远端分布,4例室早点集散乱的广泛分布于减速区与等速线之间。结论 房颤伴差传时散点图为单纯的扇形;而房颤伴室早时散点图可呈室早点集与室早前点集与扇形分离的三分布图形(大约70%),亦可呈单纯扇形(大约30%)。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附图):P-R间期<0.12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δ波;V_1、V_2导联主波向下,V_5、V_6导联主波向上,心电图诊断为预激综合征(B型)。Ⅰ、Ⅱ、Ⅲ导联R_4提前出现,畸形增宽,代偿间歇完全,系室性早搏。室早后第1个QRS波群(R_5)δ波消失,P-R间期>0.12s。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枝阻滞患者的心肌梗塞存在争议。我们选择了15例CLBBB的心肌梗塞患者和20例无心肌梗塞的CLBBB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比较,结果以下指标有高度特异性(75%~100%)和阳性预检值(64%~100%):Ⅰ.aVL、V_5或V_6的Q波;V_3—V_5的S波升支切迹:和原发性ST-T改变。但其敏感性较低(26.7%~60%),限制了临床效能;然而,经组合后的标准,即3个指标中只要一个指标阳性的敏感性就大为提高(100%),其特异性(70%)和阳性预检值(71%)亦高。因此,提示以上任一指标的阳性就为CLBBB患者的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0岁。临床诊断:心肌炎。 附图A示常规12导联。P_Ⅱ直立,P_(aVR)倒置。多数导联P波重叠于T波顶部(V_2导联明显)。P-P0.60~0.70s,P-R0.34s。QRS0.14s。Ⅰ、Ⅱ、aVF、V_4~V_6呈RS型,S波粗钝,V_1呈rSR′型,附图A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附图B示长Ⅱ导,与附图A同次描记。P-QRS-T均呈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7岁。临床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听诊闻及早搏,心电图表现(附图):心律为窦性,心率100次/min,可见频发期前QRS波,联律间期基本恒定(0.42~0.48s),其后可见无关窦性P波,早搏QRS波时限0.08s,代偿间歇完全。胸导早搏V_1~V_6均呈Rs,其中V_1、V_2R/s>1,RV_2>RV_6,V_5、V_6无q波(窦性QRS有q波),QRS波时限正常,考虑为交界区早搏伴中隔支阻滞型室内差异传导。 室上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通常以右束支阻滞型  相似文献   

10.
1 心电图资料 患者女性,76岁。临床诊断:肺心病伴感染、右心衰。附图V_1导联为连续记录。Ⅱ导联中P波直立,电压正常。P—R0.16s,下传的QRS波形态、时间正常,R_4为室早。在每一个T波中,均可见一未下传的直立P波。V_1导联可见特高尖型P波,电压0.6mv,下传的QRS波之后的T波内均有一形态一致的特高尖型P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1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有两种P波,形态大致相同,电压有异:(1)电压为0.1mV,P-R间期0.14s.如ⅡaP_(1—5)为基本窦性节律。(2)电压0.2mV,P-R间期0.15s,如ⅡaP_(1—12)。两种P波在Ⅰ、Ⅱ、aVF、V_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0.09s,电轴为+55°和+70°.因此均考虑为窦性P波。图中见频发室早,联律间期一致,为0.37s。每个室早的ST段上均可见一逆行P波,R-P~-约0.20s。两种P波的交替出现与室早有密切关系。早搏前P波的形态为(1)类,P-P频率较慢.呈进行性缩短,接着出现1次室早.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54岁。因头昏、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入院。临床诊断:高血压病,冠心病。附图(见第172页)为入院时记录的Ⅱ、aVF、V_1导联。见窦性QRS与提前、畸形的QRS交替出现,形成二联律,提前的QRS前无P′波、配对间期均为0.44—0.48s(间距差<0.06s),后有代偿期。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搏配对固定,而畸形宽大的QRS形态不一,且有逐渐演变的规律。Ⅱ、aVF导联内高大R波渐低呈Rs型,时限均≥0.12s。V_1联由Q_r→qR→M型,即Q波渐小至消失,R波渐高,QRS时限由0.11→,0.16s,重复发生。且其ST-T亦随QRS有规律的演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多形性室早二联律,3.交替性室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手风琴样效应。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19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ECG 检查(附图)示窦性 P 波顺序发生,P-R0.08s,QRS 时限0.16s,QRS 波的起始部可见δ波,V_1导联主波向下.V_5导联主波向上,aVL 导  相似文献   

14.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时诊断左室肥厚常比较困难.近年来研究证实,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地测定左室心肌重量(LVM).我们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24例LBBB住院患者的LVM,结合其心电图,探讨LBBB伴左室肥厚的心电图指标.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1991年5月~1994年5月住院的LBBB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3(22~79)岁,其中冠心病7例,高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LBAB的诊断符合下述标准:①房室传导正常;②无预激综合征(WPW);③I、aVL、V_5、V_6导联R波错钝,无q波;V、V_2导联[QS和(或)rS]S波宽钝;④QRS波群时限≥0.12s;⑤左侧心前导联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3岁。临床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附图为Ⅱ及V_1导联,非同步描记。窦性P波快速发生,略有不齐,频率108次/分,半数以上埋藏于非阵发性室速(频率54次/分)伴室早之QRS或ST-T内,另有一部分P波虽在QRS波之前,但二者显然无关,仅Ⅱ导联的R_((?)、11)由窦性P波下传产生,从而发生了长阵房室分离。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伴轻度不齐,非阵发性室速伴室早二联律引起长阵干扰性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0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附图为Ⅱ及 V_1连续记录。窦性 P 波不规则出现,最短的 P-P 间期为1.09s,最长 P-P2.07s,长的 P-P 间期为明显窦性心律不齐或室早逆行重整所致,平均心房率约49次/min。V_1的 ORS波呈3种不同形态:(1)V_1上行的 R_(1、6、11)及 V_1下行的 R_(1、5、9、13)为 rS 型,时间0.07s,其前无 P 波或 P-R 明显小于0.12s,QRS 均在1.30s 后发生,为房室交界性逸博。(2)V_1上行的 R_(3、5、8、10、12)及 V_1下行的 R_(3、7、11)仍为 rS 型,但 S 波振幅明显小于前者,而 r 波反大于前者,时间0.07s,其前均有 P 波,P-R 大于0.12s,为窦性心律。(3),V_1上行的 R_(2、4、7、9、13)及 V_1下行的 R_(2、4、6、8、10、12)亦为 rS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1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心电图(附图)为V_1导联连续描记。V_(1a)可见房性早搏(房早)二联律发生,配对间期略有差异,P_4形态不同于其他房早P_(2、6、8),房早后均伴宽大畸形QRS波,均呈rS形,但PR间期长短不一致,而RR'配对间期相等,故考虑为室性早搏(室早)。V_(1b)P_(4、6)系房早,R_(6、8)系室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右位心。心电图示:R-R间期为0.10s、肢导QRS波Ⅰ、Ⅱ、Ⅲ、aVF均呈QS波型,起始有“△”波,QRS时限>0.12s胸导V_1呈Rs型,V_(3、4、5)呈QS波,左右手反接加做V_3R-V_5R呈R波,电压明显增高,并有多导联ST-T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位心合并预激综合征。下壁心肌梗塞,右室肥大待排。为了明确诊断、做心电向量检查。心电向量特征:各面QRS环起始部运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0岁。自觉胸憋、气短,夜晚不能平卧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临床诊断:冠心病伴心衰。常规心电图显示;P波消失,R-R间期不等,室率平均187次/min。QRS时间0.11s。V_1呈QS波,V_5呈Rs波,S_(v_1) R_(v_5)=6.7mV,心电图诊断为快速房颤合并左室肥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描记心电向量图显示:额面(FP)、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征及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68例成功消融的右室流出道(RVOT)和左室流出道(LOVT)室早患者的图形,测量胸前导联 R/S值、R/S 转换部位、V2导联 QRS 波时限、V2导联 R 波振幅指数和 R 波时限指数,探讨其与射频消融靶点的关系。结果54例起源于 RVOT 与14例起源于 LVOT 的室早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RVOT 室早比 LVOT 室早时限更短(P <0.05),R/S 转换在 V1~V2导联的有12例,其中LVOT 11例,特异性91.67%,敏感性78.57%;转换在 V3导联的24例,其中 RVOT 21例,特异性87.50%,敏感性38.89%;转换在 V4~V6导联的为32例 RVOT 患者,特异性100%,敏感性59.26%;V2导联 R 波振幅指数和时限指数对 RVOT 室早的定位价值低于对 LVOT 室早的定位价值(P <0.05)。结论R/S 转换在 V2或 V2之前对 LVOT 的诊断价值大;转换在 V4或 V4之后对 ROVT 的诊断价值大;对于 R/S 转换在 V2~V3导联时,V2导联 QRS 波时限、R 波时限指数和 R 波振幅指数三个指标对确定室早的起源部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