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小儿脑性瘫痪(脑瘫)康复中辅助器具的作用和选用进行探讨,并介绍了60多种供个人使用和训练用的相关辅助器具。在小儿脑瘫的康复过程中需要应用辅助器具来改善脑瘫患儿的功能障碍、帮助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防止畸形进一步加重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此着重提出了小儿脑瘫肢体残疾辅助器具选用时要考虑的3个因素即按照儿童运动发育规律、按照脑瘫儿功能障碍的身体部位、按照脑瘫儿的日常生活能力来选用。此外,有部分辅助器具将伴随脑瘫儿一生,成为他们回归社会的无障碍通道。  相似文献   

2.
头面部按摩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儿构音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瘫是小儿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智力、语言等多种障碍。据统计,脑瘫儿中,约有70%~80%伴有语言障碍,这种障碍使得脑瘫儿与人交流困难,增加了融入社会的难度。因此,语言训练是脑瘫儿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00年底起.我们尝试用头面部按摩方法来辅助常规的语言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得以存活,增加了脑瘫的发生率。脑瘫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运动功能是脑瘫康复的首要任务。于是如何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成为目前研究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智力、语言等多种障碍。据统计,脑瘫儿中,约有70%~80%伴有语言障碍。这种障碍使得脑瘫儿与人交流困难,增加了融入社会的难度。因此,语言训练是脑瘫儿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04年12月起,尝试用传统康复疗法按摩头面部来辅助常规的语言治疗,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胞胎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对一对双胞胎重度脑瘫患儿(均为女性并伴运动功能障碍,1例智力轻度低下,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分别进行为期6年的康复训练和教育。结果双胞胎中的智力轻度低下儿,从不会独坐,到自行辅助双拐行走,并进入正常儿童学习环境,成绩优良;另1例智力极重度低下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恢复缓慢。结论脑瘫患儿通过康复训练和教育可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改善智力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目前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虽为终身性疾病,但如果给予适当干预,其功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1-01/2004-2脑瘫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palsy,Rehabili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手工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0-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文章,检索词“脑瘫,康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小儿脑瘫的国内外研究原著性RCT类文献18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著性文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著的文献。数据提炼:27篇关于小儿脑瘫的文献,18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18篇关于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对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临床常用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有神经生理学疗法、引导式教育、肌力训练、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矫形器应用、手术治疗等。通过康复训练,患儿异常的肌张力、姿势得以改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结论:早期积极恰当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应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的中枢性运动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10年来的临床实践,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康复中应用矫形器及其它辅助器具的目的、常用种类、作用、流程、评定、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简介。临床实践表明矫形器及其它辅助器具的应用在脑瘫患儿康复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常用矫形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胡莹媛 《现代康复》2001,5(5):24-25
本通过10年来的临床实践,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康复中应用矫形器及其它辅助器具的目的、常用种类、作用、流程、评定、应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简介。临床实践表明矫形器及其它辅助器具的应用在脑瘫患儿康复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先玉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74-1375
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大脑性瘫痪或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我出生前或围产期间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的、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大脑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残疾。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将脑瘫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中国伙伴联盟(CPN)培训项目主要针对我国康复治疗技术培训师、专业治疗人员的高级培训工作,涉及国际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理论与手法技术、功能评估、国际脑瘫儿童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理念、脑瘫儿童心理教育、小儿脑瘫矫形器以及辅助器具的临床应用和制作等。本文将CPN与国内的康复目标制定、治疗方案及其实施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存在运动功能不良和姿势协调障碍,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和肌力的异常。脑瘫儿童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严重影响患儿的站立和行走能力,并可导致肌肉挛缩和关节畸形。合理运用下肢矫形器是改善患儿下肢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运用下肢矫形器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刘金丽 《妇幼护理》2022,2(14):3257-3259
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接受治疗的 60 例小 儿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康复 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和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前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运动功能评 分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生活质 量和运动功能,增强配合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57例脑瘫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4例(59.7%)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45例(78.9%)抓握能力指数提高;53例(92.9%)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结论穴位注射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精细运动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及智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失调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及智能结构特点。方法对21例住院脑瘫患儿通过采集病史、临床体征检查、头部MRI检查、智能测定,分析其临床及智能结构特点。结果本组患儿运动发育里程碑明显低于正常儿水平,且伴有平衡功能障碍;80.9%的患儿头部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小脑受损,智能各能区明显落后,但随着运动能力的提高,智力水平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失调型脑瘫主要因小脑损伤所引起,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平衡功能障碍,并可引起智力低下。  相似文献   

15.
肌张力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临床表现,它可致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流涎。苯海索(安坦)是一种中枢性抗胆碱药,它用于治疗成人肌张力障碍的历史悠久,但治疗小儿脑瘫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经验相对较少。本文就苯海索治疗小儿脑瘫肌张力障碍的疗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辅助检查对小儿脑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儿脑瘫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 ,迄今为止 ,尚无根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康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小儿脑瘫的诊断依据尚未找到“金标准” ,只能根据高危因素、运动发育落后、异常姿势、智力语言发育落后及感觉方面异常来综合判定。因此 ,一些病情不典型病例 ,尤其是早期病例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几年 ,国内一些从事小儿脑瘫诊治工作的临床医生及功能科医生报道了一些与脑瘫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手段 ,并对这些检查在脑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做了客观的评价。这些总结性的评价能指导我们客观地分析使用…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蓝群  刘敏  奚颖  何成奇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4-7496
目的: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目前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脑瘫虽为终身性疾病,但如果给予适当干预,其功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对献的分析,就目前国内外关于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1-01/2004-2脑瘫研究方面的相关章,检索词“Cerebral palsy,Rehabilitation”,并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手工检索《中国临床康复》杂志2000—01/2004—04期间的上述相关章,检索词“脑瘫,康复”。资料选择:选择有关小儿脑瘫的国内外研究原性RCT类献18篇,排除非随机研究原性献,未排除非盲法研究原的献。数据提炼:27篇关于小儿脑瘫的献,18篇符合标准。排除的9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对剩余18篇关于小儿脑瘫的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对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措施,临床常用的康复干预手段及措施有神经生理学疗法、引导式教育、肌力训练、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电刺激疗法、矫形器应用、手术治疗等。通过康复训练,患儿异常的肌张力、姿势得以改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结论:早期积极恰当的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运动功能的改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脑瘫患儿,应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改善脑瘫患儿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提高生活独立能力,参加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是小儿脑瘫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本文讨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发病机制、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及康复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背景:痉挛性脑瘫患儿的步态异常很常见,如何改善步态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目的:观察4~6岁痉挛性双瘫型脑瘫儿步行中时空参数和骨盆运动特征。方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对20例扶走脑瘫儿、20例独走脑瘫儿和20例正常儿童进行步态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时空参数: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支撑相和双足支撑相延长、步长和复步长缩短(P<0.05);脑瘫患儿组间相比,扶走脑瘫组患儿支撑相和双足支撑相延长、复步长缩短更显著(P<0.05);3组儿童步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盆运动特征: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骨盆上下移动变化范围值增大(P<0.05),扶走脑瘫儿较独走脑瘫儿增大更显著(P<0.05);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在步行周期各时相均呈过度前倾(P<0.05),扶走脑瘫儿较独走脑瘫儿前倾更显著(P<0.05);脑瘫患儿较正常儿童骨盆内外旋变化范围值增大(P<0.05),扶走脑瘫儿较独走脑瘫儿增大更显著(P<0.05)。提示4~6岁痉挛性双瘫型脑瘫患儿步行中的时空参数、骨盆运动存在异常,且步行能力越差,异常越显著;骨盆过度前倾可能是影响痉挛性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研究痉挛型脑瘫儿童轮椅适配情况。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轮椅服务教程,编制脑瘫儿童轮椅适配情况评价表,由专业人员逐一对来自陕西、湖南、深圳、北京的四个地区的康复机构收治的正在使用轮椅的8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轮椅适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本研究从轮椅的基本结构和姿势支撑装置两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所有调查的痉挛型脑瘫儿童中,43.8%患儿的轮椅经过了专业人员评估适配,大约有9%的患儿获得了较为适合的轮椅;专业人员评估适配的轮椅较自己挑选的更为适合患儿(P0.05),重度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的轮椅不适合现象明显多于轻中度的患儿(P0.05)。结论:专业化的轮椅适配服务在康复机构中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适配正确率仍然较低,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专业化程度和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