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念珠菌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2月腹腔念珠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总结腹腔念珠菌病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30d死亡组和30d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腹腔念珠菌病患者207例,男134例(64.73%),女73例(35.27%),中位年龄67(53, 76)岁。207例中,47例30 d内死亡,11例失访,30d全因死亡率为23.98%。白念珠菌(118/207,57.00%)是腹腔念珠菌病患者最常见的分离菌,其次分别为光滑念珠菌(41/207,19.80%)、热带念珠菌(28/207, 13.53%)、近平滑念珠菌(9/207, 4.38%)、克柔念珠菌(9/207, 4.3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对各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低,而非白念珠菌则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2, P=0.027)、发热(OR=4.060, P=0.017)、CRRT...  相似文献   

2.
<正>念珠菌血症是由念珠菌引起的血液感染。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医院内所有血行感染的第4大常见原因,病死率高达40%,在所有患者中住院病死率高达56.1%[1-3]。为了解住院患者念珠菌血症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55例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原学和其中25例患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疑似感染部位组织、血样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粪便标本、姜末腔积液,以及各类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培养的阳性菌株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200株阳性念珠局感染菌株,其中115例白色念珠菌菌株,约占57.5%;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静脉高营养疗法、住院时间过长(大于30 d)、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高龄、导尿及留置导尿管、应用糖皮质激素、介入治疗、抗肿瘤化疗,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结论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针对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处理,尽量减少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收治的患者可疑感染部位进行培养,如血、痰、分泌物、黏膜组织、积液等,统计培养出阳性菌株,并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培养240株阳性念珠菌感染菌株,其中140株白色念珠菌,占58.3%;光滑念珠菌52株,占21.7%;25例克柔念珠菌,占10.4%;15株热带念珠菌,占6.25%;8例近平滑念珠菌,占3.3%。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过长的住院时间、多种广谱抗生素应用、年龄偏大、留置管路、介入治疗、血液透析、高营养疗法等方面。结论分析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及危险因素,对预防感染发生,选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手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念珠菌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念珠菌感染的住院患者6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无念珠菌感染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使用2种及以上抗生素比例、导尿管及导管留置比例、激素应用比例及介入治疗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住院患者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在临床中应对患者基础疾病予以早期诊治、规范展开各项检查、对各种感染危险因素加以控制,从而预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药疹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2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2例重症药疹患者共发生26例口腔念珠菌感染,其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感染14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感染7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感染3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感染2例。发生口腔黏膜糜烂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率高于对应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用量≥60 mg/d的患者高于用量低于60 mg/d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药疹患者易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糜烂、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重症药疹患者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及危险因素.方法 可疑的感染部位,血、尿、痰、粪便、浆膜腔积液、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培养阳性菌株构成进行统计;对培养阳性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培养阳性念珠菌感染菌株221 株,白色念珠菌126株,占总菌株57.0 %;导尿及导尿管置留、广谱抗生素疗程长、糖皮质激素应用、长时间住院、介入治疗等为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高危因素应积极应对,减少和避免念珠菌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华 《河南医药信息》2010,(24):118-119
目的探讨院内获得性真菌败血症的患者科室分布、感染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37例经血培养和临床资料确诊的念珠菌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科室分布、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治疗转归。结果念珠菌血症占5年间所有诊断院内败血症的6.12%,患者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多种危险因素;念珠菌血症的科室分布特点:主要来自综合ICU占51.35%,其余来自胸腹外科、呼吸科、血液科、肿瘤科。病原菌分布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转归:治愈16例,死亡21例,死亡率56.75%。结论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病原菌主要发生在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危险因素主要是留置住院时间长、入住ICU、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腹部大手术、多种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念珠菌血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l生研究方法,对230例阴道内念珠菌培养阳性者及200例培养阴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平均年龄为(31.01±8.43)岁。VVC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口交、非月经期护垫的应用、口服避孕药、既往有VVC病史、抗生素应用(OR分别为5.85,12.05,6.46,1.41,4.07;95%C1分别为2.82—12.13,5.38—26.97,3.51—11.98,0.71—2.78,1.35—12.26);避孕套的应用是保护性因素(OR=0.67,95%CI0.57—0.78)。结论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口交、非月经期护垫的应用、避孕药的应用、既往有VVC病史、抗生素的应用是VVC发生的高危因素。避孕套的应用是VVC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CU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分析影响患者发生低钙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89例患者中41例患者血钙<2.1 mmol/L,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6.07%。无高钙血症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血钙的患者,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血钙患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血钙患者,低钙血症患者全身感染的比例最高,而正常血钙患者以神经系统疾病比例最高(P<0.01)。结论 ICU危重症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较高,而患者血磷水平、蛋白水平、乳酸水平、日照时间、疾病种类等均与低钙血症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发生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52株,分析标本来源及其感染危险因素和耐药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源呼吸道,占57.2%,高度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年龄>60岁、严重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长期应用抗生素、深静脉导管;在10种抗生素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高,敏感度分别为90.7%,79.2%,70.0%.结论 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根据临床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素进行治疗,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2.
李荣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42-1844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育龄期妇女阴道炎病原体分布、耐药性特征,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36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与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在年龄、婚否、初交年龄、文化、生育史、流产史、避孕方式、家庭居住地等因素中确定阴道炎病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阴道炎患者病原体感染率前五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解脲支原体、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阴道加德纳菌;阴道炎患者感染的白色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均较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及阴道加德纳菌则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而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脲解支原体亦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而对交沙霉素及克拉霉素最为敏感;粪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均较为敏感,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及红霉素耐药性较强;年龄31 ~ 40岁、节育器避孕、有流产历史及初次性交年龄≤23岁为阴道炎患者感染病原体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根据阴道炎感染病原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感染特点对本病的防治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导致其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所有确诊为BSI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血培养资料。结果 共221例老年BSI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在60~74岁之间的老年人比例最高(67.4%),患者主要分布在肾内科和消化科,基础疾病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性疾病多见。共检出病原菌2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8.9%(157/228株),革兰阳性菌占25.0%(57/228株),真菌占4.8%(11/228株),厌氧菌占1.3%(3/228株)。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7.3%),肺炎克雷伯菌(14.9%),金黄色葡萄球菌(8.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和铜绿假单胞菌(5.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的比例分别为52.9%和23.5%。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20%和57.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00g/L、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入住ICU是老年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年龄>65岁、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血红蛋白<100g/L、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入住ICU提示老年BSI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李建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74-3075
目的:研究老年人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ICU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患者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VAP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是否行气管切开以及原有疾病的关系,并进行药敏实验对耐药性进行统计。结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 d、年龄超过65岁患者VAP发病率(16.8%、13.4%、18.5%)均显著增加(χ2=11.592、11.989、13.187,均P<0.05),切开气管VAP的发生机会并不增加(P>0.05)。老年VAP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药敏实验发现患者存在多重耐药性,耐药性依次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头孢曲松。结论原有慢性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以及年龄超过65岁是老年人VAP的危险因素,患者存在多重耐药,以氨苄西林耐药最多。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2001年52例AMI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分析包括发病年龄,时间、症状,梗死部位,并发症,心电图,结果:本组70-79岁年龄组死亡人数最多;多数患者死于冬春季节,凌晨至午间,合并心源性恶心呕吐梗死面积较大;前壁梗死,大面积梗死,合并传导阻滞(CB)、房颤(Af)、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者预后差;本组P波异常者占73.1%,非梗死部位导联ST段压低占86.5%;AMI早期QTc间期延长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高龄,心源性恶心呕吐,前壁梗死,大面积梗死、合并CB、Af、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QTc间期延长可作为AMI预示危险的信号,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 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2018年 1月至 2021年 12月 61例两性霉素 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 B脂质体相关 AKI分为 AKI组 23例( 37.7%)非 AKI组 38例( 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 B脂质体( 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 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 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 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 23例病人在使用 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 AKI,AKI发生率为 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 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 AKI及非 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 L-AMB相关 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6,95%CI:(1.08,1.98),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院急诊科接治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猝死率,减少医疗纠纷.方法 回顾分析近5 年来我院急救中心猝死患者207 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25~65 岁102 例,心脏性猝死占首位,脑血管意外居第二位,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生猝死者8 例在本组病例中占很高的比例(11.59%).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必须对青壮年男性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和控制基础病变,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综合抢救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经头颅MRI诊断为脑白质疏松症者为脑白质疏松组(LA组)138例,非脑白质疏松组(非LA组)128例。对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等多种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A组138例(51.8%),平均年龄(70.5±5.7)岁;非LA组128例(48.1%),平均年龄(62.1±5.4)岁。两组就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吸烟、高血脂及冠心病病史等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高血压病史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缺血性脑血管病史是脑白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我院综合ICU入住脓毒症患者856例,通过比较多重耐药Ab感染脓毒症患者179例(病例组)与非多重耐药Ab感染脓毒症患者677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探讨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住院费用、器官功能损害情况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重耐药Ab感染脓毒症患者病死率、48 h病死率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多重耐药Ab感染脓毒症患者较对照组更易发生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和骨髓抑制;多重耐药Ab感染脓毒症患者如果APECHEⅡ评分>25分、24 h内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感染性休克,则其死亡风险更高(P<0.05).结论 多重耐药Ab感染脓毒症患者具有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等特征,及时发现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黄兰  王宋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10):1092-1096
目的 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并分析SAP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6月—2019年6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216例SAP患者的痰液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16例SAP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72株,革兰阴性菌119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8.6%(34/119),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占26.9%(32/119),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药物耐药率均大于75%,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耐药率低;肺炎克雷伯菌占11.8%(14/119),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较敏感。革兰阳性菌1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4.3%(9/14),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较敏感;肺炎链球菌占35.7%(5/14)株,对多种药物均敏感。真菌39株,白念珠菌占33.3%(13/39)。两组比较年龄、既往脑梗死、基础疾病≥3个、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意识障碍、CURB-65评分、淋巴细胞计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P=0.012)、机械通气(P=0)、低钠血症(P=0.017)、低蛋白血症(P=0)、CURB-65评分≥3分(P=0)与SAP预后不良相关。结论SAP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较常见,临床需根据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多种因素与SAP预后相关,应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