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 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R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31,95%CI为 0.04~2.23,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45,95%CI为 0.11~1.90,P=0.268)。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和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IMRT)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辅助放疗并内乳淋巴结照射患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制定VMAT和IMRT两种放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对分类变量行χ2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连续变量根据正态性采用配对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IMRT靶区均匀性指数比VMAT高(P<0.05)。VMAT治疗时间较IMRT更短(P<0.01)。VMAT患侧肺V20Gy、V30Gy优于IMRT (P<0.05)。VMAT在冠脉左前降支Dmean、Dmax和心脏V30Gy、V40Gy、Dmean、Dmax优于IMRT (P<0.01)。食管DmeanVMAT优于IMRT (P<0.05),但健侧肺V5Gy、V10Gy和食管DmaxIMRT优于VMAT (P<0.05)。结论 VMAT可以显著减少心脏、健侧肺、脊髓、食管照射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对于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需辅助放疗并照射内乳淋巴结的患者,VMAT技术比IMRT技术可以更好保护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J(PTPRJ)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98例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TPRJ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TPRJ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TPRJ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P=0.003),PTPRJ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14)、TNM分期(P=0.003),ER状态相关(P=0.0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PRJ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TPRJ高表达组(P=0.00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NM分期和PTPRJ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PRJ在乳腺癌中低表达,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和了解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欧洲研究和治疗协会的QLQ-C30和QLQ-BR23组成EORTC-BR53量表为主要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应用秩和检验评价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诊断与调查时间间隔小于35个月,36~59个月和大于60个月三组中QLQ-BR23量表的性乐趣得分中位数分别为0,0和66.67(P<0.05),症状量表脱发引起烦恼得分中位数分别为33.33,33.33和10.33(P<0.05)。改良根治术、区段加前哨和保乳患者的QLQ-C30量表躯体功能得分中位数分别为66.67,66.67和73.33(P<0.05);改良根治术的恶心呕吐得分为16.67,其他组为0分(P<0.05);QLQ-BR23三组体形得分中位数分别为91.67,100和100(P<0.05);性功能得分分别为0,16.67和50(P<0.05);性乐趣得分中位数分别为0,33.33和66.67(P<0.05)。对生存质量总症状进行分析,因病借钱和病理分类是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总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主要与患者的病理分期、是否有经济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 (2021年5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及万方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研究1275例患者,其中时辰化疗联合放疗组642例,常规化疗联合放疗组633例。结果 显示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比常规化疗联合放疗组能提高有效率(OR=1.66,95%CI为1.17~2.34,P=0.004),降低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4级口腔黏膜反应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P<0.001);放化疗结束后CD3、CD4、CD4/CD8细胞数也较高(均P<0.0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时辰化疗联合放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期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同时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利用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对于患者基线特点和治疗结果数据进行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进行证据评价和做出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总计患者4967例。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LRR)、远处转移、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住院日方面和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相近(P>0.05)。LCRT比SCRT联合延迟手术增加了肿瘤降期率(RR=0.84,95%CI为0.76~0.93,P<0.05)和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RR = 0. 46,95% CI = 0. 34~0. 61, P<0. 05)。结论 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LRR、RFS、OS、住院日和急性3-4级不良反应相近,后者提高了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短程新辅助放疗(SCRT)联合延迟手术似乎比SCRT联合立即手术更安全,但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长程新辅助放疗(LCRT)联合延迟手术的疗效比较尚不明确,因此对两种治疗方案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利用相关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的搜索,对于患者基线特点和治疗结果数据进行提取,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进行证据评价和做出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研究总计患者4967例。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LRR)、远处转移、无复发生存(RFS)、总生存(OS)、住院日方面和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相近(P>0.05)。LCRT比SCRT联合延迟手术增加了肿瘤降期率(RR=0.84,95%CI为0.76~0.93,P<0.05)和更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RR = 0. 46,95% CI = 0. 34~0. 61, P<0. 05)。结论 SCRT联合延迟手术和LCRT联合延迟手术在保肛率、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LRR、RFS、OS、住院日和急性3-4级不良反应相近,后者提高了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术后放疗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疗效。方法 对2019年2月23日之前发表的655篇相关文章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纳入接受手术和术后放疗的DFSP患者共195例,其中手术联合术后放疗(PRT组)50例,单纯手术(SA组)145例。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 Meta分析显示总复发率PRT组低于SA组(8%∶24.1%,OR=0.28,P=0.010),切缘阳性者复发率PRT组也低于SA组(8%∶61.5%,P=0.002),切缘阴性者复发率PRT组比SA组有下降趋势(6%∶21.6%,P=0.205)。结论 手术联合放疗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治疗,手术切缘阳性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手术切缘阴性者术后放疗有复发率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手术与新辅助化疗(NCT)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WanFang、VIP数据库,搜集NCRT与NCT联合手术治疗食管鳞癌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食管鳞癌患者99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CRT对比NCT组,经手术治疗后无肿瘤细胞残存(R0)切除率更高(OR=2.14,95%CI为1.03~4.45,P=0.040)、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更高(OR=4.19,95%CI为1.71~10.28,P=0.00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1.37,95%CI为0.76~2.48,P=0.300)和围术期死亡风险(OR=1.28,95%CI为0.58~2.83,P=0.540)相近;NCRT组的食管鳞癌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更好(HR=0.77,95%CI为0.64~0.92,P=0.005)。结论 NCRT联合手术对比NCT联合手术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能够有更高的R0切除率、pCR率,并不会明显增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和围术期死亡风险,且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食管鳞癌患者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T1-2N0乳腺癌保乳术+放疗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14年治疗的6137例pT1-2N0期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1296例患者接受保乳术+放疗(保乳术组),4841例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但未做放疗(改良根治组)。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最后采用倾向性评分比较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调强放疗与分段三维适形放疗两种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放疗模式在31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疾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基于CTCAE 4.0(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准则评估两种放疗技术的晚期副反应差异。结果:纳入的311例患者中,有195例接受了整体调强放疗,116例接受传统三维适形放疗。整体调强放疗组和分段三维适形放疗组5年DFS分别为88.7%和78.8%(P=0.013),5年OS分别为93.8%和89.4%(P=0.280)。单因素分析显示,T、N分期、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DFS的预后因素,T分期、分化程度是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及放疗方式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化程度、内乳淋巴结照射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两种放疗方式常见的晚期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胸壁和区域淋巴引流区整体化调强放疗可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率,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应用3DCRT/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12月10所医疗机构2132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70岁占37.9%。颈段和上段肿瘤占33.9%,中下段和交界段肿瘤占66.1%。中位GTV+GTVnd体积41.6 cm3。Ⅱ期占32%,Ⅲ期占68%。1409例接受IMRT,723例接受3DCRT。EQD2≥60 Gy占86.1%。同步放化疗占41.1%。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OS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0.8个月。全组1、3、5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73.9%、41.7%、32.6%和62.2%、37.3%、3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O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体积、EQD2及同步放化疗;而影响PFS的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体积、临床分期及EQD2。按年龄≥70岁、肿瘤长度>5 cm、肿瘤体积≥41.6 cm3和Ⅲ期4项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中低危、中高危、高危组预后模型,组间比较生存差异显著(P<0.001)。经PSM法配比后, IMRT在OS、PFS方面优势不显著(P=0.971;P=0.658),但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趋势(P=0.125)。结论 应用3DCRT或IMRT治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OS率较高。预后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患者生存情况,IMRT在低危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术后联合放化疗(S+CRT)或术后放疗(S+RT)对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7—2010年间行根治术且术后辅助放疗或放化疗的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215例患者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S+CRT与S+RT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5~0.988)。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203、133、108例。全组患者1、3、5年OS和DFS分别为94.0%、61.4%、49.3%和74.9%、53.5%、46.7%。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病理N分期、脉管瘤栓、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OS影响因素(P=0.000~0.034),患者术前CT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术中食管病变与周边组织器官粘连程度、术后残端是否阳性、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治疗方式均为DFS影响因素(P=0.000~0.049)。S+CRT组OS、DFS均优于S+RT组(P=0.002、0.002)。分层分析显示Ⅱ期患者S+CRT组OS、DFS均高于S+RT组(P=0.041、0.001);N1期患者S+CRT组OS、DFS也均高于S+RT组(P=0.021、0.024)。S+CRT组≥2级放射性胃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S+RT组(P=0.000、0.015)。结论 Ⅱ、Ⅲ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接受S+CRT及S+RT均具有较好疗效;S+CRT较S+RT能提高Ⅱ期和N1期患者OS与DFS;S+CRT组不良反应较大但患者均可耐受;但最终结论需前瞻性Ⅲ期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is phase II single-institution prospective, nonrandomized trial investigates high-dose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locoregional 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 compared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in this study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fields including the internal mammary nodes (IMN) to a group of patients who did not receive IMN irradiat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high-risk stage II-III breast cancer received doxorubicin-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high-dose chemotherapy, stem-cell support, and locoregional radiotherapy. The radiotherapy included electron-beam irradiation to the IMN. For 20 months during the study, no electron-beam facility was available and we were unable to deliver the IMN irradiation as planned to 33 patients. The remaining 67 patients (32 treated before and 35 treated after this period) received IMN irradiation. Patients with receptor-positive tumors received tamoxifen for 5 years. RESULTS: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77 months for all of the patients, disease-free survival (DFS)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IMN radiation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IMN radiation (73% v 52%; P =.02). A trend was seen for overall survival (OS; 78% v 64%; P =.08). Cox regress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IMN radiotherapy to be significant both for DFS and OS.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ity was also significant for DFS. There was no treatment related mortality.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high-risk stage II to III breast cancer, the inclusion of the IMN in the radiotherapy field was associated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DFS and a borderline increase in O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17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长期生存状况。分析其临床
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4例。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155/178,87.1%)。组织
学分级多为Ⅲ级(53.1%)。中位肿瘤最大径2.8 cm(0.2~12 cm),T1、T2期患者160例占89.9%。108例(61.7%)
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分期为Ⅰ、Ⅱ、Ⅲ期的患者分别有60例(33.7%)、81例(45.5%)、31例(17.4%)。58例(48.3
%)患者p53阳性。中位随访时间74月(10~156月),5年
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是76.9%和86.1%。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对DFS和OS
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DFS及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术后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共有41例
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肿瘤,常见转移部位依次为骨转移、局部复发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肺或胸膜转
移、肝转移及脑转移。结论 本组TNBC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比例较高(53.1%)。复发转移以骨转移、
局部复发及肺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Ⅱ、Ⅲ期(AJCC第7版)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初步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以决定是否继续Ⅱ期研究。方法 2009—2011年35例Ⅱ、Ⅲ期(10、25例)胃癌患者进入前瞻性Ⅱ期研究,根治术后给予辅助放化疗或化疗。放疗采用IMRT,靶区包括吻合口、瘤床和区域淋巴结,剂量45 Gy分25次。同期化疗为卡培他滨每天1600 mg/m2分2次,连续服用5周;辅助化疗为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4~8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以DFS 52.9%为继续研究的下限。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21个月,随访率94%。3例未完成放疗,2年DFS、OS分别为70%、86%,急性3级胃肠道、血液和总不良反应分别为11%、11%和26%。预后分析显示病理印戒细胞癌成分和淋巴结阳性比是DFS不良预后因素,T4期可预测OS下降。结论 全组胃癌根治术后IMRT同期卡培他滨化疗的2年DFS>52.9%,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可继续Ⅱ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分为联合免疫治疗和未联合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未联合免疫治疗者包括术后未治疗的以及术后仅行辅助放疗或辅助化疗的患者。根据随访资料分析预后情况,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 32.0个月(95%CI: 20.2~43.8个月)和23.0个月(95%CI: 16.4~29.6个月)。Ⅲ期患者术后联合免疫治疗较未联合免疫治疗中位OS延长(38.0个月 vs. 10.0个月,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溃疡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皮肤黑色素瘤OS的独立因子,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溃疡和肿瘤Breslow厚度是影响DFS的独立因子。结论 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Breslow厚度和原发灶溃疡均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Ⅲ期患者术后联合免疫治疗可延长O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 (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 (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0至pN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1a至pN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2a至pN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3a至pN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0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确定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依此截断值分为高淋巴结转移率组和低淋巴结转移率组。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淋巴结转移率组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情况。结果淋巴结转移率最佳截断值为0.2。高淋巴结转移率(>0.2)组180例,低淋巴结转移率(≤0.2)组170例。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腺癌、最高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均高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72.2%(130/180)比52.9%(90/170),52.8%(95/180)比29.4%(50/170),均P<0.05]。高淋巴结转移率组跳跃性N2淋巴结转移、N2淋巴结单站转移和最高组N2淋巴结单站转移患者比例均低于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1.1%(92/180)比71.8%(122/170),25.0%(45/180)比44.1%(75/170),38.9%(70/180)比75.3%(128/175),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腺癌、多站N2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01,95%CI 1.444~3.355;HR=2.971,95%CI 1.950~4.529;HR=3.543,95%CI 1.874~6.699;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69,95%CI 1.941~6.938,P<0.05)。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OS率(64.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36.58%)(χ2=11.422,P=0.001),低淋巴结转移率组5年PFS率(45.00%)高于高淋巴结转移率组(18.32%)(χ2=13.624,P<0.01)。结论淋巴结转移率是ⅢA/N2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能有效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术后辅助化疗联合胸内照射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08月20日发表的比较SCLC术后辅助胸内放疗的文献。主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次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是否术后胸内照射同OS、DFS的相关性通过风险比(hazard ratio,HR)表达。文献质量评估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分;异质性检验采用Q检验和I2统计量,并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以及Meta回归分析用来探讨异质性来源。发表偏倚评价采用剪补漏斗图。软件采用R语言 4.0.0版本meta包。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3 9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SCL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胸内照射同单纯辅助化疗相比,在OS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9,95%CI:0.88~1.11);但亚组分析中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OS可能获益,N1患者为(HR=0.73,95%CI:0.59~0.91),N2患者为(HR=0.60,95%CI:0.49~0.74)。此外,DFS存在获益(HR=0.277,95%CI:0.160~0.480)。结论:术后胸内照射治疗不能改善早期SCLC患者的OS,但亚组分析中可以延长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的OS;而且无论术后淋巴结状态,胸内照射都可以延长D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