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80例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以及死亡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原因,为研究及制定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针对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480例死亡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不同性别、不同日龄新生儿的病死率,并进行死亡新生儿围产期异常因素、死亡原因及死亡等级总结。结果 41 910例住院新生儿中死亡480例,病死率为1.1%,其中早产儿病死率1.7%、足月儿病死率0.7%;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从2008年的1.4%降至2014年的1.1%,以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和出生体重1 000 g新生儿的病死率下降最为明显。早产儿和足月儿中出生胎龄越小病死率越高,过期产儿的病死率又有升高。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新生儿病死率以男性较高(1.31%vs 0.92%,P0.05)。死亡新生儿中有明确围产期异常因素的占61.3%,包括羊水异常(29.4%),胎膜早破(16.9%),胎盘异常(16.9%),胎儿宫内窘迫(14.0%),脐带异常(12.3%)等。480例死亡新生儿中生后24 h内死亡者57例,占11.9%;2~7 d死亡者181例,占37.7%;8~28 d死亡者242例,占50.4%。前3位死亡原因为:感染、出生缺陷、呼吸窘迫综合征。2008~2011年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2012~2014年以感染为最主要的原因。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出生体重1 500 g新生儿及生后24 h内死亡新生儿的最主要原因;感染是出生胎龄32~42周、出生体重1 500~4 000 g及生后8~28 d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是过期产儿主要死亡原因。480例中不可避免死亡(一级)的占54.4%;创造条件可能避免死亡(二级)占23.3%;因担心预后或因经济等原因不配合治疗死亡(三级)的占22.3%。结论新生儿救治水平逐步提高,病死率有下降趋势,尤其是胎龄较小及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下降更明显。加强围产期管理,预防新生儿感染等疾病,增强患儿家长救治信心,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993-2002年住院新生儿病死率及死亡原因构成比、采取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统计我院1993-2002年住院新生儿死亡病历,对胎龄、性别、住院天数、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早产儿的死亡构成比为57.71%,死亡原因第一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肺出血占死亡构成比第一位。死亡原因第二位是重度窒息、第三位是感染,第四位是复杂型先心病。结论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与80年代相比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原因及死亡构成比有变化。  相似文献   

3.
住院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4.
37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1999年5月~2005年2月我科新生儿此亡病例资料,以便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提高临床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11 769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Wang XY  Liu YJ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51-55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新生儿疾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也在不断的变化。为进一步做好新生儿疾病的医疗工作 ,对 1994年 1月 1日~ 2 0 0 1年12月 31日 ,在我院住院的 1176 9例新生儿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对象和方法以患儿出院时第一诊断为统计病种 ,总结我院收治的1176 9例住院新生儿疾病及死亡原因构成 ,比较不同病种的病死率 ,并将 1994~ 1997年与 1998~ 2 0 0 1年为前后 2个时间段分析疾病谱及病死率的变化。疾病诊断标准按吴瑞萍等主编的第 6版《诸福棠实用儿…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179例围产儿的死因,讨论引起这些围产儿死亡的原发病和死亡与胎龄以及出生体重的关系。我们的资料表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多器官功能衰竭、体温不升和酸中毒加速死亡。为了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围产期护理,预防早产,监测高危孕妇、分娩过程和新生儿,对危重患儿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病死率及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作为临床救治规范化及质量改进的基线水平.方法 收集邯郸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住院的184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及围产期相关因素,并进行死亡原因及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和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①...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延安市7年间新生儿发病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5年~2001年共收治新生儿801例,男538例,女263例;足月儿271例,早产儿427例,过期产儿103例,双胞胎33例;出生体重<2500g 409例,≥2500g 392例。死亡63例,死亡率7.9%;其中男34例,女29例;足月儿23例,早产儿40例;死亡时间:<1天6例,~3天17例,~7天12例,~14天20例,~28天8例。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冬  相似文献   

9.
80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方法 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死亡的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早产,早产儿的病死率占81.2%,早产儿前3位死亡病因分别为肺炎14例(14/6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13/65)、窒息12例(12/65);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病死率越高.出生后生存时间越长,病死率越低.围生期新生儿病死率高,占新生儿死亡人数的91.2%.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控制妊娠并发症,加强产时监护,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率,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72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其中好转存活36例,死亡36例;利用SPSS 15.0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病死率高达50.0%;死亡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糖、pH、血清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人院24 h尿量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间归分析显示,模型检验x2=26.781,P=0.000,有统计学意义.入院24 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白蛋白是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5.197,1.359~19.878;1.102,1.020~1.191;1.125,1.025~1.234;1.120.0.996~1.259).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 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结论 24 h尿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血清白蛋白,可作为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不良和疾病严重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孝感地区2007~2010年新生儿死亡原因。方法:对2007~2010年间孝感市辖区内七个县(市)区发生的664例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7~2010年该地区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1.12%;2007~2010年该地区新生儿死亡病因前3位是早产/低出体重、出生窒息及先天性疾病。结论:应加强对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等疾病的防治,从而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湖南某三甲医院住院儿童的疾病构成及死因,为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南某三甲医院2010~2014年住院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5年间,该院住院儿童人数由2010年的7 303例增长至2014年的10 902例,病死率则由0.33%下降至0.20%(P结论 该院住院儿童人数不断增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病死率不同。肿瘤、癫癎、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住院的主要病种,先天畸形为首要死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产科出院后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入院前的随访情况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2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根据自产科出院后是否按时进行新生儿黄疸随访,分为随访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入院前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45例,其中随访依从性好组156例(28.6%),依从性差组389例(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胎龄、入院体重较出生体重下降比例≥10%、既往子女光疗、既往子女换血、母亲Rh(-)血型、母亲文化水平高、产科出院前医护人员采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提醒随访、出院后采用电话告知方式提醒随访均与随访依从性增加有关(P<0.05)。结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产科出院后随访依从性较差,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出院前对家长进行黄疸知识宣教,提高黄疸随访意识;建议通过电话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督促提醒家长按时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浙江省2000~2009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掌握浙江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提出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0个市/县/区,抽样区内所有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从年龄和户籍等多角度分析儿童的死因及死亡率。结果:浙江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的14.83‰ 降到2009年的 9.49‰。2009年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城市(9.14‰ vs 6.50‰,P<0.01),流动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人口(12.12‰ vs 6.42‰,P<0.01)。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2009年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婴儿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和出生窒息,幼儿组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溺水、交通意外和意外跌落。结论:2009年浙江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城乡之间、本地和流动人口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年龄组儿童间主要死亡原因不同,为了降低婴儿期儿童死亡率,重点在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先天异常,对幼儿期儿童,要努力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住院新生儿1 4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产科出生新生儿的出生状况和新生儿科住院病人的疾病谱。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生或住院的1 434例新生儿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全国资料作比较。结果:①该时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共1 100例,早产儿比率为2.3%;剖宫产比率为54.2%,高于全国资料(49.2%,P<0.01);新生儿死亡率为0.2%;早产儿的母亲中产前出血、先兆流产及孕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分娩足月儿的母亲。②该时期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共有334例,早产儿占38.0%。与全国资料比较,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败血症、颅内出血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资料。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为 0.9%。结论:①我院过高的剖宫产率有待于控制;②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减少早产儿、RDS、败血症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院新生儿死亡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36-739]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婴儿死亡状况和死亡原因。方法对青海省西宁市10a间900例婴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0a婴儿主要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新生儿病、颅内出血。10a死亡率共下降了10.49个百分点,平均年下降1.04个百分点,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较缓慢。婴儿平均死亡率为1.726%,新生儿平均死亡率为1.491%,从死亡年龄看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86.33%,而新生儿出生窒息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45.80%。结论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新生儿复苏技术是降低婴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住院新生儿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全国范围内城市医院住院新生儿的调查,以了解我国目前住院新生儿的疾病谱及转归。方法:抽取全国22个省和自治区的47个城市中的80所医院,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的住院新生儿 43 289名。结果:①男女性别比为1.73∶1。②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26.2%,其中晚期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的 16.4%,住院早产儿所占比例较2002年(19.7%)有明显增高。③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的疾病依次为黄疸、肺炎和缺氧缺血性脑病。④足月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胆红素脑病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儿;而早产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出血等疾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中窒息、小于胎龄儿(SGA)和湿肺等疾病所占比率均高于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母亲。⑥转归:治愈占63.9%,好转占27.3%,自动出院占7.6%,死亡占1.2%。新生儿死亡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占46.4%。结论:①住院新生儿中早产儿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②住院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应加强入院后24 h内的监护工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5-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窒息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纳入湖北省52家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生后12 h内有血糖数据的窒息患儿,收集病历资料及生后1、2、6、12 h的血糖数据,允许时间误差为0.5 h。根据住院期间是否诊断脑损伤和/或死亡分为预后不良组(693例)及预后良好组(779例)。分析两组患儿生后12 h内糖代谢紊乱情况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结果 预后不良组中来自二级医院(48.5% vs 42.6%)、重度窒息(19.8% vs 8.1%)、亚低温治疗(4.8% vs 1.5%)的比例及糖代谢紊乱发生率(18.8% vs 12.5%)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生后1、2、6 h糖代谢紊乱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复高血糖为窒息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后OR=2.380,95%CI:1.275~4.442,P<0.05)。 结论 窒息患儿合并反复高血糖可能提示近期预后不良,应加强对该类患儿的早期神经系统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Patients with epilepsy, including children, have an increased mortality rate when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nly few studies on causes of mortality in childhood epilepsy exist and pediatric SUDEP rate is under continuous discussion.AimTo describe general mortality, incidence of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in epilepsy (SUDEP), causes of death and age distribution in a pediatric epilepsy patient population.MethodsThe study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the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in 1974 patients with childhood-onset epilepsy at a tertiary epilepsy center in Denmark over a period of 9 years. Cases of death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ir unique civil registration number. Information from death certificates, autopsy reports and medical notes were collected.Results2.2% (n = 43) of the patient cohort di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is includes 9 patients with SUDEP (8 SUDEP cases per 10,000 patient years). 9 patients died in the course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and 28 children died of various causes. Epilepsy was considered drug resistant in more than 95% of the deceased patients, 90% were diagnosed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Mortality of patients that underwent dietary epilepsy treatment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in the general cohort. There were no epilepsy-related deaths due to drowning.Conclusions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SUDEP must not be disregarded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The vast majority of SUDEP cases in this study displays numerous risk factors similar to those described in adult epilepsy patients. Including SUDEP, only 30% of the mortality was directly seizure re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