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ALL并发AP患儿39例作为病例组, 同期按照同年龄、同性别1∶2完全匹配的方式随机选取78例ALL患儿作为对照组。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LL并发AP的危险因素, 同时探究各指标与严重程度的关联。结果 ALL并发AP的发病率为8.55%(39/456例), 3~10岁为高发年龄段。64.9%(24/37例)发生在早期化疗阶段, 66.7%(26/39例)与门冬酰胺酶相关。2组患儿的ALL危险分层(χ^(2)=21.404, P<0.001)、C反应蛋白(CRP)(U=232.000, P<0.001)、降钙素原(PCT)(t=3.950, P<0.001)、红细胞比容(t=3.981, P<0.001)、血钙(t=-9.609, P<0.001)、未结合胆红素(U=1 142.000, P<0.05)、三酰甘油(t=3.600, P=0.001)、白蛋白(t=-6.296, 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腹部CT敏感性为70.8%, 腹部超声敏感性为81.6%, 胰腺磁共振成像(MRI)敏感性为1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白蛋白(OR=11.444, 95%CI:3.240~40.423)、三酰甘油(OR=18.047, 95%CI:5.020~65.074 )及危险分层(OR=8.894, 95%CI:1.889~41.88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胰腺炎患儿与轻度或中度重症胰腺炎患儿之间的PCT(U=3.000、2.000, 均P<0.05)、血钙(U=4.500、8.500, 均P<0.05)差异显著。结论 ALL并发AP多发生在化疗早期, 主要由门冬酰胺酶所致。影像学检查中胰腺MRI敏感度最高, 腹部超声次之。危险分层、白蛋白下降、三酰甘油升高是ALL并发AP的危险因素, 有助于对ALL并发AP的高危患儿进行早期识别。PCT与血钙水平可能对重度胰腺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费用及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的成本及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降低成本的方法,对34例急淋白血病患儿诱导化疗的两种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用成本效果分析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化疗方案的成本费用、费用构成比、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与住院总费用相关最密切的前三位费用为药费、输血费、检查费,VDLP1持续完全缓解率为66.67%,VDLP2持续完全缓解率为81.25%,VDLP2成本低但效果好。因此,药物经济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中心合作开展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的可能性和提高ALL治愈率的新策略。方法协作组由广州市7家大型医院组成,各单位指定负责人1人,并设立专职资料管理员1人。协作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为顾问单位。各单位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新诊断标准危险型(SR)和中度危险型(IR)ALL患儿均采用GZ-2002 ALL化疗方案,所有病例按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根据发病时的年龄、外周血白细胞、第8天的泼尼松反应、t(9:22)或t(4;11)、BCR/ABL和MLL/AF4融合基因,以及化疗第33天是否完全缓解确定临床类型。GZ-2002方案以BFM2002方案为基础,总疗程共104周,由诱导期、巩固期、再诱导期和维持期组成。结果 2002年10月~2009年6月,协作组共收治ALL患儿617例,随访至2009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44.5个月(范围:4~84个月)。按协作组诊断标准,把儿童ALL分为SR、IR和高危型(HR)。入组采用GZ-2002 ALL化疗方案的SR和IR患儿共446例,男227例,女169例;年龄1~14岁(中位年龄6岁)。诱导期的总完全缓解率为99.8%(445/446)。SR组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90.5±5.0)%和(82.0±4.0)%。IR组3年和5年EFS分别为(88.0±6.0)%和(78.0±5.0)%,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随访终止日,共随访到回复病例413例,占总例数的92.6%。可随访例数中无事件生存者339例(82.1%),其中停药无病生存者267例(78.8%),进入维持阶段72例(21.2%)。有"事件"者78例(18.9%),其中复发47例(11.4%),非复发死亡20例(4.8%)。远期毒副作用8例(1.9%),第2肿瘤3例(0.7%);复发者已死亡24例(含6例复发后放弃),带病存活23例。死亡的中位时间为治疗后7.9个月(1.5~23个月)。失访33例,其中停药后失访5例,维持期间因出国、搬家、原联络地址变更和回原籍(广东省以外)等共28例。结论 GZ-2002 ALL化疗方案的疗效满意,广州地区多中心协作的模式是成功的,这种协作模式对推动我国开展更大规模的协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严重毒副作用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993.1-1998.12住室治疗118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所致严重毒副作用。结果腰穿三联化疗时4例发生化学性蛛网膜炎,1例死亡;L-Asp应用过程中5例发生急性超敏反应,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其中2例死亡;2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1例发生中毒性表皮坯以解症,皆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分布变化及耐药变迁趋势。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送检时间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分析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检出病原体2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67.7%),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61株(26.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5株(6.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3年组和后3年组革兰阴性菌(68.8%vs 66.9%)、革兰阳性菌(29.2%vs 23.7%)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3年组缓症链球菌(5.8%vs 0.0%)和真菌(9.4%vs 2.1%)比例较前3年组增高(P<0.05),两组间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体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而缓症链球菌和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临床需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CAMSBDH-ALL 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1999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间初诊儿童ALL 共318 例,2002 年12 月前收治的83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99 方案治疗,其中标危(SR)患儿48 例,高危(HR)患儿35 例;之后收治的235 例患儿采用CAMSBDH-ALL03 方案,其中SR 患儿131 例,HR 患儿104 例。99 方案采用传统化疗;03 方案在99 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结果 03 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均明显高于99 方案组 (均P<0.01);SR 及HR 患儿03方案组中长期OS 率及EFS 率亦均显著高于99 方案组(均P<0.01);03 方案组复发率(28.9%)显著低于99方案组(50.6%)(P<0.05),且病死率(28.5%)亦显著低于99 方案组(56.6%)(P<0.05)。结论 03 方案疗效明显优于99 方案,即能明显降低ALL 患儿复发率和病死率,提高患儿中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在化疗结束后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了解化疗后免疫系统的恢复过程.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76例ALL治疗后停药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应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其中64例患儿血清IgA、IgG、IgM的浓度.结果 CD3 HLA-DR 细胞、CD4 CD45RO-CD45RA-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个月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 CD4-CD8 、CD8 CD28-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个月、12~24个月、24~48个月组均高于对照组,CD3 CD8-CD4 、CD4 CD29-、CD4 D45RO-CD45RA 细胞的百分率、CD4/CD8比值、CD45RA/CD45RO比值在停药各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CD19 CD5 细胞的百分率在停药后0~12个月、12~24个月组高于对照组,IgG浓度停药0~12个月低于参考值(P<0.05).结论 化疗结束后,患儿的免疫系统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NK细胞在停药时即正常.B细胞在停药2年后已经基本恢复,T淋巴细胞的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在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了解T淋巴细胞重建过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76名ALL治疗后停药不同阶段的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CD3+HLA-DR+细胞、CD4+CD45RO-CD45RA-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月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8+CD28-细胞百分率在停药后0~12月、12~24月24~48月组均高于对照组,CD3+CD8-CD4+、CD4+CD45RO-CD45RA+细胞的百分率、CD4/CD8值、CD45RA/CD45RO值在停药各个阶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化疗结束后,活化的T细胞可能在停药早期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中起积极的作用,患儿的T淋巴细胞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CD4+CD45RO-CD45RA+、CD3+CD4+CD8-淋巴细胞的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临床特征,为ALL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15例次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且行肺部CT的ALL患儿(1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肺部螺旋CT结果,探究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体与肺部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儿童ALL化疗后的肺部感染77.4%发生于诱导缓解阶段,多发生于化疗后的31~60?d,以粒缺患儿所占比例(67.0%)最高。病原学拟诊或确诊的41例肺部感染患儿以细菌感染(36%)与真菌感染(41%)的发生率较高。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肺部病变CT表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患儿在化疗诱导缓解阶段,尤其是粒细胞缺乏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细菌和/或真菌是主要病原体,难以根据肺部影像学改变明确肺部感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头颅磁共振(MRI)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化疗前后颅脑损伤的变化。方法 对2014 年3 月至2015 年6 月期间62 例ALL 患儿化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 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化疗前头颅MRI 提示,33 例(53%)颅骨骨髓浸润,其中WBC<20×109/L 者(16 例,42%)明显少于WBC ≥ 20×109/L 者(17 例,71%),P<0.05;高危组颅骨骨髓浸润发生率(71%)明显高于非高危组(44%),P<0.05。脑萎缩4 例(7%),感觉传导束异常信号2 例(3%)。28 例患儿化疗3 月后复查,新出现脑萎缩3 例(11%),1 例脑萎缩加重;11 例颅骨骨髓浸润消失。结论 ALL 患儿化疗前头颅MRI 提示有颅骨骨髓浸润、脑萎缩和感觉传导束异常信号等,以颅骨骨髓浸润为主,治疗后部分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结束后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情况。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高压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8例正常对照及44例化疗结束后的ALL患儿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β链可变区(BV)第三互补决定区(CDR3)的克隆谱系。结果白血病化疗结束至48个月TCRBV家族仍可见表达增高或降低(P均0.05)。化疗结束后TCRBVCDR3谱型多态性基本恢复,但寡克隆增生情况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小于6个月组差异最明显(P均0.05)。16例普通B细胞急淋(c-ALL)BV8、BV5.1、BV5.2和BV12发生克隆性增生的频率较高,9例前B细胞急淋(pre-B)BV6家族发生克隆性增生较多。结论白血病患儿化疗结束至48个月T细胞免疫尚未完全恢复;T细胞克隆谱系异常以寡克隆增生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局灶性癫痫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是否不同,以及癫痫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招募未经治疗的初诊局灶性癫痫患儿10例为病例组,且均用单药奥卡西平治疗。收集患儿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粪便标本;另招募相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14例为对照组。提取粪便标本中细菌总DNA,进行16S rDNA测序,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经奥卡西平治疗3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门水平方面,治疗前组放线菌门丰度高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P<0.05);属水平方面,治疗前组埃希菌/志贺菌属、链球菌属、柯林斯菌属和巨单胞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其丰度降低(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局灶性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异;奥卡西平可以显著改善癫痫症状,重塑癫痫患儿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获得完全缓解后长期生存的ALL儿童越来越多,其中相当部分患儿都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并对学习、就业和社交活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该文从ALL患儿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检测技术的应用及预防与治疗对ALL患儿认知损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例ALL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与同期住院的ALL不同部位感染作比较。结果 3例ALL患儿于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上腹痛、呕吐或心前区不适,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1例患儿伴发热和粒细胞缺乏,3例患儿均接受包含地塞米松的化疗。3例患儿分别经氟康唑、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治疗2~4周,胃镜复查均治愈。结论 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真菌性食管炎,胃镜检查可作为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寻找真菌感染的手段,真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在不同病期单个核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病期ALL患儿IL-6与IFN-γ之间相关关系,以期为临床开展细胞因子等细胞生物学方法治疗白血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活细胞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2例ALL患者初发期及缓解期静脉血经培养和刺激后单个核细胞内IL-6及IFN-γ的表达水平。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ALL患儿初发期其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表达水平为81.74±9.31,较正常对照组的5.67±0.96明显升高(P<0.01),而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为1.31±0.32,较正常对照组的1.46±0.49有所下降(P<0.01);经化疗获得缓解后,ALL患者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表达水平为27.52±3.40,较初发期明显降低(P<0.01),却仍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为1.97±0.72,较初发期明显升高(P<0.01),且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1)。②ALL患儿不同病期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与IFN-γ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476,P<0.05)。结论:ALL患儿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水平与其病情是否缓解有着密切的关系,ALL治疗中单个核细胞内IL-6水平下降表示ALL可能获得缓解。当ALL患者经化疗获得缓解时,IFN-γ的水平增高,但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ALL患者所处病期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